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6 16:36:5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0.《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后附答案)
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gǎo( )素 fú( )然 徒xiǎn( ) 免冠( ) 休浸( ) 色挠( )
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1)安陵君 受地于先王 而守之
(2)寡人 以五百里之地 易安陵,安陵君 不听寡人。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辱使命 辱:
(2)大王加惠 加惠:
(3)而君逆寡人者 逆:
(4)轻寡人与 轻:
(5)秦王怫然怒 怫然:
(6)非士之怒也 士:
(7)休浸降于天 浸:
(8)若士必怒 必:
(9)挺剑而起 挺:
(10)秦王色挠 色挠:
4.解释下列多义词。
(1)徒 亦免冠徒跣 (动词, )
徒以有先生也 副词, )
(2)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 (“错”同“措”, )
(2)仓鹰击于殿上 (“仓”同“苍”,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徒以有先生也
B.愿终守之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以君为长者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仓鹰击于殿上 相与步于中庭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且秦灭韩亡魏 B.愿终守之,弗敢易
C.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D.天下缟素
8.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岂直五百里哉 古义: 今义:不弯曲
(2)休浸降于天 古义: 今义:经常用作“休息”
(3)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古义: 今义:容易,简单
(4)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义: 今义:与“但是”合用
(5)徒以有先生也 古义: 今义:徒弟
(6)长跪而谢之 古义: 今义:感谢或凋落
(7)以头抢地尔 古义: 今义:抢夺
9.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A.受地于先王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C.请广于君 D.仓鹰击于殿上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答: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
寡人与
答: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答:
(4)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答:
(5)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答:
(6)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答: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33 篇。
B.“寡人”是寡德之人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君皆自称“寡人”。
C.古人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苍生、氓等。
D.在古代,“跪”是一种坐姿,要求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二、课内阅读。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回答问题。
12.秦国企图用_奸诈 的政治骗局吞并安陵,由此引出了 一事。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情感由愤怒到 再到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1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 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答:
14.文中唐雎的形象非常鲜明,最后一段运用了乍样的手法塑造了他怎样的形象
答: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不辱使命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即使是弱国,也是可以战胜强国的。
B.本文二、三、四段集中描写了唐雎和秦王斗争的场面,第三段中的“挺剑而起”,把这场斗争的高潮推向了顶峰。
C.本文的人物对白用得巧妙:用对白交代事情的缘由,用对白推进情节的发展,用对白展现斗争的情景,用对白刻画人物的性格。
D.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多方面地进行对比,比如:“易”与“不易”的对立态度,水火不容的对立人物,秦王暴戾,唐雎谦恭的对立策略,成败相易的对立结果。
16.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几例。
答:
三、比较阅读
【甲】《唐雎不辱使命》(文略)
《晏子春秋(节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 选)》参考译文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 ’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17.解释加点词。
(1)请广于君 广:
(2)寡人谕矣 谕:
(3)寡人反取病焉 病:
(4)圣人非所与熙 熙: 同“嬉”,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答:
9.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答:
20.读了甲,乙两文这些“士”的故事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答:
四、课外阅读
唐雎救魏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余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唐雎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也。”唐雎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则王何利焉 ”于是秦昭王遽为发兵救魏。魏氏复定。
【注释】①冠,这里专指官吏的礼帽。②约:备办。③芒然:疲倦的样子。④与:盟国。
2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B.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C.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D.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22.《史记》善于通过记述言行刻画人物形象。下列最能表现出秦王一开始并不愿出兵救魏的一句话是( )
A.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
B.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也。
C.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
D.于是秦昭王遽为发兵救魏。
23.选文和《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都是通过劝谏,最终说服了秦王。请简要分析本文中唐雎是怎样说服秦王发兵救魏的。
答:
2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老臣请西说秦王 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
B.人见秦王 昨夜见军帖(《木兰诗》)
C.魏人有唐雎者 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
D,魏氏复定 将复何及(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
10.唐雎不辱使命
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gǎo( 缟 )素 fú( 怫 )然 徒 xiǎn( 跣 ) 免冠( guān ) 休浸( jin ) 色挠( náo )
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2)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辱使命 辱: 辱没、辜负
(2)大王加惠 加惠: 施予恩惠
(3)而君逆寡人者 逆: 违背
(4)轻寡人与 轻: 轻视,看不起
(5)秦王怫然怒 怫然: 愤怒的样子
(6)非士之怒也 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7)休浸降于天 浸: 不祥
(8)若士必怒 必: 一定
(9)挺剑而起 挺:_ 拔
(10)秦王色挠 色挠: 面露胆怯之色
4.解释下列多义词。
(1)徒 亦免冠徒跣 (动词,裸露 )
徒以有先生也 副词,只,仅仅 )
(2)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派遣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出使 )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 (“错”同“措”,置,安放 )
(2)仓鹰击于殿上 (“仓”同“苍”,青色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徒以有先生也
B.愿终守之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以君为长者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仓鹰击于殿上 相与步于中庭
【解析】A.介词,用/介词,因为。B.代词,指代安陵的国土/助词,的。C.代词,.…的人/助词,可译为“……的原因”。D.均为介词,可译为“在”。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B)
A.且秦灭韩亡魏 B.愿终守之,弗敢易
C.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D.天下缟素
【解析】A.“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C.“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D.“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8.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岂直五百里哉 古义: 只,只是 今义:不弯曲
(2)休浸降于天 古义: 吉祥 今义:经常用作“休息”
(3)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古义: 交换 今义:容易,简单
(4)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义: 虽然这样 今义:与“但是”合用
(5)徒以有先生也 古义:只,仅仅 今义:徒弟
(6)长跪而谢之 古义: 道歉 今义:感谢或凋落
(7)以头抢地尔 古义: 碰,撞 今义:抢夺
9.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A.受地于先王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C.请广于君 D.仓鹰击于殿上
【解析】例句是判断句。B 项与例句相同,同为判断句。 A、C、D 项为倒装句。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答: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
寡人与
答: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答: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
(4)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答: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5)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答: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6)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答: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33 篇。
B.“寡人”是寡德之人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君皆自称“寡人”。
C.古人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苍生、氓等。
D.在古代,“跪”是一种坐姿,要求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解析】《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二、课内阅读。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回答问题。
12.秦国企图用_奸诈 的政治骗局吞并安陵,由此引出了唐雎_出使秦国 一事。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情感由愤怒到_威胁_再到_害怕,“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1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 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示例:秦王显得很骄傲,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态度,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14.文中唐雎的形象非常鲜明,最后一段运用了乍样的手法塑造了他怎样的形象
示例:侧面烘托(反衬)。塑造了唐雎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形象。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本文记叙了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
对,不辱使命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即使是弱国,也是可以战胜强国的。
B.本文二、三、四段集中描写了唐雎和秦王斗争的场面,第三段中的“挺剑而起”,把这场斗争的高潮推向了顶峰。
C.本文的人物对白用得巧妙:用对白交代事情的缘由,用对白推进情节的发展,用对白展现斗争的情景,用对白刻画人物的性格。
D.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多方面地进行对比,比如:“易”与“不易”的对立态度,水火不容的对立人物,秦王暴戾,唐雎谦恭的对立策略,成败相易的对立结果。
【解析】“唐睢谦恭”表述错误,应是“唐雎据理力争”
16.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几例。
示例:屈原直言敢谏,流放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讲演》。
三、比较阅读
【甲】《唐雎不辱使命》(文略)
《晏子春秋(节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 选)》参考译文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 ’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17.解释加点词。
(1)请广于君 广: 增广、扩充
(2)寡人谕矣 谕: 明白,懂得
(3)寡人反取病焉 病: 辱
(4)圣人非所与熙 熙: 同“嬉”,开玩笑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答: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9.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示例:唐雎靠他的有勇有谋,临危不惧,不畏强暴,有胆有识和凛然正气;而晏子则主要靠他的聪明机智,敏锐的洞察力,敏捷的思维和其高超的口才及应变能力。
20.读了甲,乙两文这些“士”的故事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热爱国家、勇敢无畏、责任感强。
【《晏子春秋》参考译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手下的人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 ’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 ’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说:“被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南就叫它橘,生长在淮北就叫它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四、课外阅读
唐雎救魏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余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唐雎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也。”唐雎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则王何利焉 ”于是秦昭王遽为发兵救魏。魏氏复定。
【注释】①冠,这里专指官吏的礼帽。②约:备办。③芒然:疲倦的样子。④与:盟国。
2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B.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C.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D.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22.《史记》善于通过记述言行刻画人物形象。下列最能表现出秦王一开始并不愿出兵救魏的一句话是(B)
A.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
B.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也。
C.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
D.于是秦昭王遽为发兵救魏。
23.选文和《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都是通过劝谏,最终说服了秦王。请简要分析本文中唐雎是怎样说服秦王发兵救魏的。
示例:本文唐雎从秦国的利益角度出发,向秦王分析若秦国不发兵救魏,秦王将失去一个藩属国且增强两个敌国的力量。
2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C)
A.老臣请西说秦王 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
B.人见秦王 昨夜见军帖(《木兰诗》)
C.魏人有唐雎者 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
D,魏氏复定 将复何及(诸葛亮《出师表》)
【解析】A.“说”,游说/同“悦”,愉快,快乐。B.“见”,拜见/看见。C.“者”,……的人。D.“复”,再次/又,再
【《唐雎救魏》参考译文】齐、楚两国联合起来攻打魏国,魏国派人向秦国求救,官吏络绎不绝,可是秦国的救兵却不来。魏国有个叫唐雎的人,九十多岁了,对魏王说:“老臣请求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一定让秦国的军队在我离开秦国之前出发。"魏王两次拜谢(唐雎),就准备好车驾派遣唐雎前去。唐雎到了秦国,入官拜见秦王。秦王说:“老先生疲惫不堪地从远方来到这里,很辛苦了!魏国派人来求救已经很多次了,寡人知道魏国情况危急”唐雎回答说:“大王既然已经知道魏国情况危急却不派救兵,我自认为这是为大王出谋划策的臣子太无能了。魏国是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
国,之所以向西侍奉秦国,自称为秦国东方的藩国,接受秦国的衣冠制度,每年春秋祭祀都向秦国送祭品,(就是)认为秦国的强大足可以成为盟国。如今齐国、楚国的军队已经在魏国的郊外会合,可是秦国还不派救兵,也就是依仗魏国情况还不太危急吧。假使魏国到了特别危急的时候,就要割让土地与齐国、楚国定
约,大王(即使想救魏国)哪里还来得及呢 一定要等到危急了才去救它,这是失去东边一个作为藩属的魏国,而增强了齐和楚两个敌国的实力,这对于大王您有什么好处呢 ”于是秦昭王马上就发兵援救魏国。魏国才又恢复了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