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下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疮疤 (chuāng) 憎恶(zēng)
书斋(zhāi) 镶嵌 (xiāng)
B.惶恐 (huāng) 门槛(kǎn)
膝盖(qī) 霹雳(pī)
C.土匪(fěi) 头颅(lú)
欺侮(rǔ) 投掷(zhèng)
D.肿胀(zhǒng) 粗拙(zhuó)
胸脯(pú) 涎水(dà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竹竿 响午 守寡 自言自语
B.震悚 辩子 烦锁 低眉顺眼
C.烦躁 门框 滞笨 微不足道
D.取蒂 荒僻 愧怍 大廷广众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__①__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__②__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__③__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__④__生命。
A.①逗号 ②分号 ③省略号 ④破折号
B.①顿号 ②句号 ③省略号 ④破折号
C.①逗号 ②分号 ③句号 ④冒号
D.①顿号 ②分号 ③句号 ④冒号
4.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3分)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太阳把他的皮肤烧磨得如牛皮般厚实,油腻腻的,仿佛涂了一层蜡。
C.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
D.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读完这篇报道,我深深地为这盏“微弱的小灯”而感动。
②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山村老师王庆余,从教36年,后来得了重病,无法医治,可他仍坚持为师生劈柴,每天上四节课,找学生谈话,冒雪家访。
③临终前,他拉着年轻教师的手说:“虽然我很微弱,但我毕竟也是一盏小灯。”
④油灯点亮了我们的生活,在油灯的导引下,我们这群乡村伢子,勤于学业,笃志修行。
⑤后来,我有幸做了一名教师,教学之余,喜欢读书看报。
A.②①⑤③④ B.②⑤①③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⑤②③①
6.古诗默写。(6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4)策勋十二转,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3分)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节选自《骆驼祥子》)
(1)《骆驼祥子》描写的人物栩栩如生,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虎妞、诈骗祥子的________等,展现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1分)
(2)请概述祥子绰号的来历。(2分)
8.某校七年级举行了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6分)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
(1)请你写一写有关爱国的名言或诗句。(2分)
(2)仿照画线句的形式,再写两句,构成排比。(4分)
祖国是我们成长的坚强后盾,使我们放心地前进。我们也要尽我们的力量,来为祖国效力:假如我是一株小草,我愿为祖国献上一抹嫩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探究(3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欧阳修)
【乙】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公亦以此自矜 ________ (2)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__
(3)俄有老父至 __________ (4)初竖执之 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11.理解填空。(3分)
【甲】卖油翁是一个________(性格特点)的人,陈尧咨是一个____________(性格)的人;【乙】文中的老父是一个________(性格特点)的人。
12.谈谈你从【甲】【乙】两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母爱的硬度
叶浅韵
①关于母亲的很多故事,我都是从祖母的口中慢慢得知的。长大以后,我甚至忘记了母亲怀抱的味道,回避和拒绝她任何形式的亲近和主动示好,似乎只有和她对抗着、沉默着、屈从着才是我与母亲之间最恰当的距离。
②母亲很勤快。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她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波浪花纹的紫色毛衣,如今我都还记忆犹新。
③母亲带领我们去山上砍柴,在她锋利的斧头下,不一会儿工夫就能满载而归。我总是不能忘记我们弱小的肩膀不堪重负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母亲巴不得一次就把柴背到家里。每当我发出怨言与抗议,母亲就会骂我偷懒,并立刻举出我的小伙伴们谁比我小但背得比我还多的例子。
④在母亲的辛勤付出之下,我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让她在家里的地位显得至高无上。
⑤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从来不肯松懈的,总是严厉地要求她的每一个孩子。我们家的正门背后竖着一根根细细的棍子,那是她的家法。它们侵略过母亲每一个孩子的身体,一棍棍抽下去,先是白白的一道道的痕迹,后已分不清痕迹间的距离。她永远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遵行“小树不剪不成材”的成长规律。
⑥母亲给我的爱总是很坚硬,她除了不断地要求与责备,就是严厉。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六岁就被送去五里外的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她十分关心考试的结果。每一次我考得九十分以上,她总是要怀疑我是抄袭别人的,即使那已经是全班最高分。如果偶然考低了,她定会拉着我脏脏的小手,指着我破了的脚尖,责骂我是个贪玩的孩子。
⑦母亲高高地扬着家法,训斥我、恐吓我说:“丫头,你念不好书,就甭想吃饭,甭想整天疯跑。”那时候的我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惶恐。见祖母一把将我拉进怀里,母亲不高兴地说这孩子要是将来不成气候定是祖母的责任。扔下些伤祖母的话,她一溜烟又到她的地里去侍弄她的白菜黄瓜们了,我想它们看到母亲的温情定是比我们多多了。祖母总是一边抚慰我一边给我讲“一只羊过河十只羊过河”的道理,鼓励我做好领头羊,给弟弟妹妹们做出好榜样。
⑧母亲的四个孩子一个个变成凤凰飞到了梧桐树上。这时候的母亲再没有举起过手中的棍棒,说话的声音也日渐温柔,甚至偶尔会当面表扬一下我,我在不知所措间眼里装满了泪水,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情愫涌动而出。
⑨我一直不敢把对母亲心底的这种敬畏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哪怕是在文字里。从小到大的作文里,一次也没有过关于母爱的记载。对于我的母亲我是羞愧的。我安然地享受着她的付出,习惯地接过她的给予。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刺刺伤了我的身体。于是,我与母亲就习惯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峙着,直到我有了孩子。
⑩回忆是一场温暖的绽放,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是母亲有硬度的爱,抚平了我内心所有的脆弱,给了我足够的坚强。
(有删改)
13.整体感知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爱的硬度”体现在哪些事上。(3分)
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
15.结合文意,请理解第⑨段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刺刺伤了我的身体。
16.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有什么好处。(3分)
17.读完本文,你是否赞同文中母亲的教育方法?并说明理由。(3分)
三、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让你难过的事,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嘿,别沮丧啊!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不少于500字。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A 点拨:B.惶恐 (huáng),膝盖(xī);C. 欺侮(wǔ),投掷(zhì);D. 粗拙(zhuō), 涎水(xián)。
2.C 点拨:A.晌午;B.辫子 ;烦琐;D.取缔,大庭广众。
3.A 4.C 5.D
6.(1)双袖龙钟泪不干 (2)谁家玉笛暗飞声
(3)草树知春不久归 (4)赏赐百千强
(5)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7.(1)孙侦探
(2)祥子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走,自己也被抓到军队里干苦活。祥子趁军队转移时,逃了出来,并牵回了三匹骆驼,他在路上把骆驼卖了,换回了三十五元钱。祥子生了一场大病,在一家小店里躺了三天。恐怕就是在这三天里,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由梦话或胡话中被人家听了去。一清醒过来,他已经是“骆驼祥子”了。
8.(1)示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2)示例:假如我是一朵红花 我愿为祖国奉上一缕馨香
假如我是一枚果实 我愿为祖国留下一丝甘甜
二、(一)9.(1)自夸 (2)凭、靠
(3)不久,一会儿 (4)持、握
10.(1)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2)我不是圣人,但经历的事情很多!你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拿进去呢?
11.谦虚内敛 傲慢无礼 自作聪明
12.【甲】熟能生巧。
【乙】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不要自作聪明。
【乙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握着它,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不是圣人,但经历的事情很多!你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拿进去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截断了。世上愚蠢的人没有比得上他们的了。
(二)13.管教“我们”劳动;严惩“我们”犯错;严格管教“我们”学习。
14.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气势,突出了母亲的勤劳能干、心灵手巧(要强)。
15.在感情上“我”与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表现了母亲的严厉及“我”对母亲的敬畏。
16.照应标题,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7.示例一:赞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文中的母亲虽然严厉,但严中有爱,她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示例二:不赞同。因为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忽略了对孩子思想上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容易让孩子产生距离感。
三、18.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根据材料中的“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可知这是典型的记叙文题目,带有较浓的文学味道。“不期而遇的温暖”意味着意外带来的别样的惊喜和感动,平常之中带着新意。选取写作角度,要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以小见大,突出“温暖”对心灵的震撼和由此带来的意外之喜。“温暖”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鼓励、他人的关爱、善意的提醒等。“温暖”还可以是大自然给予的启示,比如盛开的百合、街边的杨柳、石缝里的小草等给人温暖、催人奋进。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