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清 贫 方志敏
千秋青史永留名,
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
弋阳依旧万株枫。
——郭沫若
人物简介:
方志敏,1900年农历八月十三日,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湖塘村。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 暴乱,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因叛徒出卖被俘。蒋介石曾亲自出面劝降,却以失败告终,于是他秘密派遣一个班的人于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赣江边将方志敏同志杀害。
写作背景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在狱中他利用敌人劝降用的纸笔,以钢铁般的意志,写下了著名的《清贫》、《可爱的中国》、 《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等十多篇共13万余字的手稿,为党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革命遗产。
生字积累
威吓(hè ) 山坞( wù )
矜持(jīn ) 奢侈( shē chǐ )
走进文本,理顺思路
︱
生活 “趣”事——介绍家财——精神意义
体现清贫 再现清贫 强调清贫
揭示主旨,领起下文 照应题目,升华主旨
︱
︱
︱
︱
探究:
1、本文主人公是方志敏,为什么却详写国民党士兵,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九自然节可否删去?为什么?
3、方志敏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人?如何理解题目“清贫”的内涵?
方志敏绝笔书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走出文本,感悟生活: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收获?“清贫”精神在新时期有何特殊意义?
党的领袖谈《清贫》
毛泽东读《清贫》时感叹:“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邓小平读《清贫》后强调:“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那怎么教育青年,怎么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江泽民读《清贫》时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必须有一股浩然正气,这样全党才能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持,才能充满活力。”
胡锦涛读过《清贫》后批示:“我们纪念和学习方志敏同志,就要像他那样,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
(选自《人民日报》)
拓展延伸
清贫精神从古有之。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这里,安贫乐道,恪守气节是有骨气的象征,那么你能举一则这方面的人物事例吗?
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方志敏同志诗一首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
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
乃是宇宙的真理!
为着共产主义牺牲,
为着苏维埃流血,
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1.朗读感悟:方志敏的一首狱中诗和片选《可爱的中国》
2.思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还需要吗?请完成一篇300字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