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了解文章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运用。
单元导学:
李大钊
字守常,河北乐亭县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派军警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等60余人被捕。28日慷慨就义,牺牲时年仅38岁。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时代背景:
听课文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课文情景朗读
结合课文内容把下列词语填入括号中
( )张作霖派穿灰制服的( )来抓捕父亲。母亲和妹妹去( )散步了,一阵尖锐的枪响后,我和父亲躲进( )的小屋里,我用( )的目光瞅了瞅父亲,最后父亲被残暴的( )带走了。
一个( )的变衣侦探拉着已受过( )的阎振三。
法官命令把我们( ) 。
( )带来了父亲被执行( )的消息。
军阀 娱乐场 僻静 恐怖 宪兵 肥胖 苦刑 匪徒 押下去 舅老爷 绞刑
僻静
恐怖
宪兵
绞刑
舅老爷
押下去
苦刑
肥胖
匪徒
军阀
娱乐场
自读课文: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找出课文中点明时间的词句。
1927年 4月28日
那年 春天 ( 才过了两天 第二天 )
4月6日的早晨
十几天 过去了 ( 有一天 )
28日黄昏
第二天 ( 昨天 是4月28日 )
在这些时间里,分别讲了什么事呢?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1927年4月28日
那年春天 (才过了两天 第二天)
4月6日的早晨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
28日黄昏
第二天(昨天是4月28日)
——父亲的被难日
——烧文件,出事了
——被捕了
——被提审
——出拘留所
——知道父亲被害
(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前后照应
首尾照应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前后照应的好处?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深刻。同时,也让文章衔接更加紧密。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往外走 。
动作描写
父亲保持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神态描写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他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
语言描写
临危不惧 ,将 生死置之度外,
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革命情操。
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那些事?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
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
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
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
被捕时
父亲:处变不惊
敌人:心虚、残暴
法庭上:安定、沉着
被害后:全家沉痛
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 高筑神州风雨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