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共两课时 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共两课时 5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6 10:2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9 古诗三首
统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
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解决。
2.借助注释进行理解,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清楚的。
认读音
屠苏酒
断魂
牧童
屠苏酒
加倍
兄妹

hún

jiǔ
bèi
xiōng

说妙招
加一加
换一换
生活中
识字
上下结构



找规律
左窄右宽




左宽右窄




找规律

练书写

“横”变“提”
元 日
诗词品析 深入探究
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给后人留下100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 代表作:《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
小组交流:
1.借助注释谈谈你对诗句的理解。
2.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并体会作者的心情。
爆竹声中一岁除,
除:去,有除旧布新之义。
旧的一年过去了,暗示着王安石实施
新政、变法伊始的新气象。同时表达了诗人致力于改革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气概。
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爆竹
爆竹,也叫“爆仗”、“炮仗”,最早的爆竹只是将竹子放入火中焚烧,因会发出“噼哩啪啦”的响声,故称爆竹。
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则叫作“鞭炮”、“响鞭”、“鞭”。 除夕夜放爆竹,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老百姓燃放爆竹一是迎接新年的到来,二是借以驱邪,希望新的一年喜庆吉利。
屠苏酒
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后由唐
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相传孙思邈每年腊月,
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
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疫病。以后,经过历代
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千门万户曈曈日,
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曈曈日象征着诗人推行新政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总把新桃换旧符。
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表达了作者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
总是,一直。表达了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桃 符
桃符是古代时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也就是春联的前身。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热闹
欢乐
祥和
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温暖的阳光下,都用新桃符换下了旧桃符。
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 ),
( )入屠苏。
千门万户( ),
( )新桃( )旧符。
一岁除
春风送暖
曈曈日
总把

节日 时间 风俗习惯
春节 正月初一 放鞭炮,拜年,换新衣。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扭秧歌,踩高跷。
清明节 阳历4月5日前后 扫墓、踏青。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吃月饼,赏桂花,喝桂花酒。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
除夕 腊月三十 贴春联,挂灯笼,吃团圆饭
古诗迁移 拓展延伸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日》,看到了我国古代新年的情景,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去学习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第二课时
清 明
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先熟读古诗,再通过品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感受了春节欢乐喜庆的气氛。
方法回顾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自读提示
互动课堂
大声朗读古诗《清明》。
1.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
2.用“ ”画出此时的天气。
3.用“○”标出最能体现当时人特点的词。
4.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清明节
细雨不停地下。
心中有强烈的哀伤。
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诗意: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赶路的人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
《清明》一诗前两句写出了这个节日怎样的情景?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那些上坟祭扫人,伤心欲绝。
(课后第二题)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请问。
指向远方。
杏花深处的村庄。
诗意:他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谁“借问酒家何处有”?
小朋友,请问哪里有酒家?
杏花村
“路上行人”
《清明》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__ __ 孤身行路的 。
清明时节
感受
和心情
主题概括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自读提示
先来理解一下诗题的意思。
思念。
题意:重阳节思念华山以东的兄弟。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诗中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2.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后第二题)
互动课堂
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意:(我)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他乡。
每逢佳节倍思亲。
加倍,更加。
你从“独”和两个“异”体会到什么?
我体会到诗人一个人在他乡的孤独和寂寞。
我体会到诗人此时非常需要亲人的陪伴。
诗意: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生遗憾之情。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登高
茱 萸
小资料:重阳登高的风俗始于东汉,九月初九人们为驱邪避祸,登高山祈福延寿,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说一说:诗中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课后第二题)
重阳节登高
插戴茱萸
小资料: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诗人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
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思念亲人
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我们还将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起了解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中的习俗。
学写字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谷”左放右收,整体较瘦长。“口”略向右上倾斜。“欠”第三笔撇伸向“谷”下,捺向右下伸展。
hún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左边的“云”要写得靠上一些。“鬼”的长撇要舒展些,插到“云”的下面。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牜”的最后一笔提要有力。第八笔捺稍长一些。
本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 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人一跃而写想起家乡的 ,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表达了游子的 之情。
异乡
兄弟
思乡怀亲
主题概括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卢道悦《迎春》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拓展延伸
 《元日》写的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 ,“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的是 的景象。
一、根据古诗内容填空(填写节日)。
春节
重阳节
清明节
课堂演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天气又阴又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二、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下面诗句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