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清明 课件 (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清明 课件 (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6 10:4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
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此节日现已列入国假1天)。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
简介
清明节的习俗
【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踏青春游】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俗。
【荡秋千】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放风筝】
PPT模板:www./moban/ PPT素材:www./sucai/
PPT背景:www./beijing/ PPT图表:www./tubiao/
PPT下载:www./xiazai/ PPT教程: www./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ziliao/ 范文下载:www./fanwen/
试卷下载:www./shiti/ 教案下载:www./jiaoan/
PPT论坛:www. PPT课件:www./kejian/
语文课件:www./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kejian/lishi/
杜牧(803-825)
字牧之,唐代晚期著名的诗人。人们把他与杜甫并提,称为“小李杜”
清明时节雨纷纷
纷纷:(言论、往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此句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断魂:这里指心情有些茫然、惆怅。
路上的行人好像将要断魂一样茫然、惆怅。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思考1
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
他们在清明这一天悼念逝去的亲人,伤心欲绝,表达出诗人的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
借问:敬辞,用于向人打听事情。
向人询问哪里有酒家
思考2
诗人为什么要寻找酒家?
诗的前两句展现了一种凄迷感伤的意境,诗人触景伤怀,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望能借酒浇愁。
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放牛的少年。
遥指:指向远方。
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深处的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思考3
你能体会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吗?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
主题思想
表现了诗人在恰逢阴雨天气的清明时节伤感、哀愁、凄凉的心情。
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清明》这首诗的场景。
2.默写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