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 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 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6 09: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10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你会填吗?
一( )当先 ( )到成功
老( )识途 千军万( )
万( )奔腾 快( )加鞭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马 诗
初读古诗
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以下字词:
yān shān
燕 山 似 金 络 脑

jīn luò nǎo
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标注停顿。
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齐读古诗。
默读古诗,启迪质疑。
品读古诗
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①大漠:
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②燕山:
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③钩: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读一读,说一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贵重的马
矫健的马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套上金笼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体会学法
这首诗仅仅是在写马吗?请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想想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做贡献,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的地方。
从李贺的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诗人李贺的这首《马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诗人借马喻人,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朗读并背诵全诗。
总结学法:回顾学习本首诗的过程,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字法”:读、品、悟、背。
作业布置。
1.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2.按“四字法”学习搜集到的诗歌。
板书设计
写景:边疆战场,清冷悲凉
马诗
抒情: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借马自喻
表明志向
第2课时
石灰吟
[明]于 谦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大臣、军事家。
主要作品:《石灰吟》《于忠肃集》等。
作者简介
景泰八年正月,武清侯石亨、太监曹吉祥与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乘景泰帝病危,发动夺门之变,迎英宗复位。于谦遭石亨等诬陷,以谋逆罪被杀,籍没时家无余资。弘治二年(1489)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mǐn),万历中改谥忠肃。著有《于忠肃集》十三卷,系其被害约二十年后汇集而成。
作者简介
初读古诗
初读古诗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再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等闲

清白
平常。
指高尚的节操。
全,全然。




chuí
záo
fén
初读古诗
诗的题目《石灰吟》是什么意思?
石灰吟:吟颂石灰。
吟:吟颂。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初读古诗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一件很平常的事。
初读古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初读古诗
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锤:敲打。
凿:撞击,雕琢。
千、万:虚写,表示锤打的次数很多。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品读古诗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若等闲
无论面对怎样严酷的考验,都能从容自若,处之淡然。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诗人自己高尚的情操。
双关
品读古诗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必然
浑不怕
若等闲
一脉相承
结果
读完这首诗,你想象到了什么?
我想象到石灰石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然后又被投入熊熊烈火之中,却依然从容不迫,只要能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
品读古诗
诗人于谦吟咏石灰,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品读古诗
石灰本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平凡的东西,诗人于谦却独具慧眼,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稍加提炼,就赋予了石灰崇高的品格和顽强的精神。诗人以石灰自喻,借石灰表明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
托物言志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再读全诗,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诗人于谦一生为人正直、坚贞不屈。读《石灰吟》,我们就能体会到诗人无论面对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自如,绝不向恶势力妥协、屈服的精神。
品读古诗
状物: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历经磨练
石灰吟
喻人: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坚守节操
持身清白坚贞不屈
结构梳理
课堂小结
《石灰吟》以石灰作比,借以言志,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新课导入
竹 石
[清]郑 燮
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擅写兰竹,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自称“六分半书”。为“扬州八怪”之一。工诗词,描写民间疾苦颇为深切。他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当时被人称为“狂”和“怪”。
主要作品:《竹石》《板桥全集》等。
作者简介
初读古诗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再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竹 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xiè


你。


jìnɡ




任凭。
初读古诗
初读古诗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初读古诗
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读完全诗,说一说:《竹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前两句写了竹子的特点,后两句写了竹子的品格。
品读古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拟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品读古诗
竹子的目标之明确
竹子的意志之坚定
咬定青山
立根破岩
竹子全貌
竹根特写
整体
局部
画之“形”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品读古诗
“磨”“击”
手段之残忍
用心之险恶
“千”“万”
不达目的不罢休

竹子的姿态之豪迈
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

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试举例说明。
“咬”字,充分表现了竹子倔强和坚韧的性格;“任”字,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的豪迈姿态,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品读古诗
在了解诗人郑燮的坎坷经历后,再读全诗,你对《竹石》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竹石》一诗,让人感受到岩石中生长的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联系诗人的坎坷经历,就能体会到诗人与竹子一样经受着“东西南北风”的“千磨万击”,但仍然具有“咬定青山”的坚定意志。
品读古诗
《竹石》这首诗让你联想到哪些“不屈不挠”的人物故事?
示例:
我想到了《红岩》中的革命烈士江姐,还有抗日英雄杨靖宇、方志敏……
品读古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特点
品格
竹石
状物
抒情
坚定顽强不畏艰险
结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