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课前预习
10 端午粽
人教版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屠再华:笔名杜鹃花,浙江杭州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常有灯为伴》《快乐老家》,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本文就是选自这本散文集),儿童散文诗集《娃娃闹海》《幼儿文学作品选——小魔伞》,童话集《卖花小鹿》等。
第一步:课前认知
走近作者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许多别称,如:端阳节、重午节、正阳节、龙舟节等。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插艾草等。
第二步:读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用“ ”圈出要求会认的字,用“ ”标出要求会写的字。
2.对照老师的标注,检查是否标注清楚了,再把标出的生字读一读。
3.朗读课文,试着用序号标出课文中的自然段。
①
②
③
④
粽子
带回
端午
duān
dài
zhī
知道
据说
jù
总会
zòng
中间
jiān
鲜肉
纪念
niàn
zǒng
ròu
读一读
米
mǐ
“米”,象形字。甲骨文的“米”字,横画上下各三颗米粒 , 表示很多米。小篆的“米”字变成在“十” 的四角有米了。本义是谷物和其他植物去壳后的籽实。
字理识字
第三步:趣识汉字
把
粽
子
装
到
篮
子
里
米
间
带
分
念
总
节
据
端
豆
识字游戏
1.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听范读,看自己的朗读是否正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四步:读课文
伸出你的小手指,一起写写这几个字吧!
点击看笔顺
第五步:动态演示
点击看笔顺
伸出你的小手指,一起写写这几个字吧!
点击看笔顺
伸出你的小手指,一起写写这几个字吧!
复习引入
本文主要讲了“我们”一家去______家吃______及外婆做端午粽的______和______,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婆
粽子
材料
种类
中华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找一找:外婆包的端午粽是用哪些食材做成的?有哪些花样?感受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修饰语,学习正确使用修饰语。
学法导读
端午节要吃什么?
端午节要吃粽子。
读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端午节时外婆会做什么准备?
煮粽盼归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总会”写出了外婆端午节煮粽子不是偶尔的,而是习惯,可见煮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
“总会”“盼着”要重读,强调端午节煮粽子是一种习俗。
“盼着我们回去”可以看出端午节也是一个全家团圆的节日。
从“盼着我们回去”你能体会到什么?
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粽子是什么样的?
飘香的粽子
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青青的、白白的、红红
的”三个表示颜色的叠词写出了“我”对粽子的喜欢。
概念:修饰词是用来说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如颜色、形状、性质等)的词语。
效果: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使描写更加形象生动。
巧用修饰词
学法小结
作者是按由外及里的顺序写粽子的样子的。
饺子是用白白的面皮包的,里面是肉和蔬菜等做成的馅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物。
想一想: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粽子的样子的?你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吗?
读一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粽子有哪些花样?
粽子的花样
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棕,还有红豆棕和鲜肉粽。
“除了……还有……”写出了外婆包的粽子花样之多。
“十分”重读,强调粽子好吃。
读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吃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吃粽子?
写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人们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是( )
A. 粽子种类多。
B. 粽子很好吃。
C.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C
想一想:
正确使用修饰词
学一法:这篇课文在描写事物的时候运用了许多修饰词,如“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等修饰词的使用,突出了粽子的特点,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举一例:一颗颗葡萄圆圆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雕刻出来的。
写法借鉴
示例:秋天的果园是热闹的。橙红的橘子,像一盏盏小灯笼,在微风中摇晃;苹果的脸蛋红彤彤的,满心期待人们来把它们摘走;又大又圆的石榴笑得咧开了嘴,它的果实粒粒饱满、晶莹剔透……
用几句话描写秋天的果园,注意用上恰当的修饰词。
端午粽
样子
味道
青青的
白白的
红红的
清香
又黏又甜
花样
意义
红枣粽
红豆粽
鲜肉粽
纪念屈原
本文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最后点出了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的由来, 体现出粽子的美味和外婆的善良、勤劳, 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主题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