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1667年,法国人丹尼斯首次把羊血输给一个贫血病人,病人的病情似乎好转了。后来,他又把血输给其他病人,结果病人死亡了。
历史小故事
1818年,英国妇产科医生布伦德尔成功地用输血救活了一位产后大出血的产妇,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成功输血。然而,在大量的输血临床试验中,病人接受输血后会突然出现发冷、发热、呼吸紧迫和心脏衰竭等,严重的甚至死亡
许多科学家都在思考着一样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输入别人的血安然无恙,而有的人却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会导致死亡?
血型不同
4.4 输血与血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下册
1.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3.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学习目标
你
知
道
吗
?
目标导学一:血量和输血
1.正常成年人(体重65kg)血量有多少
约4550毫升(占体重的7%-8%)。
3.假如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呢?
危及生命,需及时输血。
2.如果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人会产生什么症状呢
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出冷汗
人体正常的血量
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体重的7%-8%
大约在4L-5L
失血量少于血量的10%时,对身体不会有明显影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骨髓造血干细胞可以补充失去的血细胞,
水分、营养物质也可以从外界得到补充
大量失血时需要输血
失血过多的影响
一次性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出冷汗的症状。
如果一次性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有生命危险。
血型发展史
17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
1667丹尼斯将羊血输给病人
19世纪布伦德尔输人血实验
目标导学二:血型
血 型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血液有不同的类型,他将它们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这就是ABO型系统。
在193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红细胞
血清
凝集
不凝集
遇到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在实验中发现:
红细胞凝集成团
正常红细胞
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
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兰德斯坦纳研究发现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而人类的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两种凝集素。
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种:A型、B型、AB型、O型
A型标准血清(抗B凝集素) B型标准血清(抗A凝集素) 血型
甲
乙
丙
丁
AB
O
A
模拟血型鉴定
B
ABO血型系统下的血型分类?
红细胞表面携带B型凝集原
B型
红细胞表面携带AB两种凝集原
AB型
红细胞表面携带A 凝集原
A型
红细胞表面没有A 或B凝集原
O型
如果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存在的抗体会与献血者体内的红细胞中的抗原发生凝集反应。
输血前必须做的事是什么?
验血
安全输血
目标导学三:安全输血
输血前为什么要检查双方血型?
验血
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存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抗原会发生凝集反应
安全输血原则
输入同型血
AB型患者可以
缓慢输入A型或
B型血
缓慢输入O型血
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A、O
B、O
A、B、AB、O
O
A、AB
B、AB
AB
A、B、AB、O
万能输血型——0型
万能受血型——AB型
A
B
AB
O
A凝集原
B凝集原
A、B凝集原
无凝集原
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
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
血清中不含抗A和抗B凝集素
血清中含抗A和抗B抗凝集素
凝集原+抗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
甚至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内容物。
同时因为失去的携带氧气的能力,导致组织缺氧
RH血型系统
大胆猜测一下为什么早期输血会失败
当输入不同血型的血液时,免疫系统就会识别血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抗原),攻击这些外来的“异物”,血清中的凝集素就会使得血细胞发生凝集。
国际输血协会认可的红细胞血型系统有23个:ABO血型系统,Rh 血型系统 ……
如果其他血型分类不和也会导致输血反应,因此需要进行交叉配血实验。
交 叉 配 血
红细胞
红细胞
血清
血清
受血者:
献血者:
除了人类以外,猴子、猩猩、大象、狗等高等动物是否也有血型?
不超过10%(400毫升)
——生理无症状
超过20%(800~1000毫升)
——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出冷汗等症状
超过30%(1200~1500毫升)
——危及生命
输血
一次急性失血
成年人(120斤)全身血液的总量约占体重的7%—8%,一般在4200~4800毫升左右。
血液从什么地方获得?
倡导无偿献血
我国何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1998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什么样的人可参加献血?
国家提倡18~55岁符合体检标准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无偿献血是指为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身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外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严重烧伤、各种血液病以及实行外科手术的伤员,需要靠输血来救治。由于血液不能人工制造或是用其它的物质所代替,只有靠广大健康的、适龄的公民献血来获取。所以,无偿献血就意味着帮助了需要血液的病人。
无偿献血的意义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的病因
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容易使血管舒缩不畅,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
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
02
01
03
06
05
04
高血压
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
血液黏稠
压力大,情绪不稳定,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运动,环境污染,导致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减慢
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糖尿病
每天酒精摄入大于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脂,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
酗酒
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6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
吸烟
成分输血技术: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治疗方法。
拓展延伸
血液资源如此宝贵,所以我们更要科学合理的将血液资源发挥最大的用处。
有三名病人,都需要通过输血进行治疗,但因为病因不同所需输入的血液成份也不同,第一位严重贫血,第二位大面积烧伤,第三位是出血性疾病患者,请你思考一下他们分别应该输入血液中的哪种成分呢?
提示:贫血因为红细胞量不足、 烧伤病人主要是血浆量减少、出血性疾病主要是血小板量少
退出
大面积烧伤时
贫血时
血流不止时
严重大失血时
应怎样输血
输全血
输血浆
输红细胞
输血小板
成分输血
抵抗力低下时
输白细胞
在具体的输血操作中
“缺什么补什么”
遵循输血原则。
成分输血制品
成分输血
输入血浆
补充营养
输入红细胞
缓解贫血
输入血小板
恢复凝血
成分输血
B
避免血液浪费
C
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A
提高了病人输血治疗效果
血型除用于输血外,还有何用途?
侦破案件、亲子鉴定等。
输血与血型
血量: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血型
血型的发现者:1900 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
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
安全输血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成分输血
无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课堂小结
1.无偿献血是我国现行的献血制度,它要求某个年龄段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出一定数量的血液,这个年龄段和献血数量分别是( )
A.8岁﹣18岁,400﹣500毫升
B.8岁﹣30岁,300﹣400毫升
C.18岁﹣55岁,200﹣300毫升
D.55岁﹣65岁,100﹣200毫升
检测目标
C
2.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对10人进行血型鉴定,其中6人与A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2人与两种标准血清都有凝集反应,1人与两种标准血清都不发生反应。那么,血型为A型、B型、AB型、O型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
A. 4、3、1、2 B. 4、3、2、1
C. 3、4、2、1 D. 3、4、1、2
C
检测目标
B
检测目标
1、在ABO血型系统中存在的血型种类为(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4.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B.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A
检测目标
5.当A型血的病人接受了B型血液,可能( )
A、红细胞凝集
B、什么也不会发生
C、输血时病人会感到疼痛
D、血型会改变
A
检测目标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
有什么感想
收获园地
作 业 :
1.再读教材,加深理解
2.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