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5 22:2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与学生共同学习和分享一节历史课”为主题思想。通过模拟一个小伙伴,引领学生走进宋代,一起来了解、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景象,一起来探索发现宋代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饶有趣味的内容,从而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从宋代南方繁荣的经济史实中领悟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真实性以及由此引导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发现本课的知识性以及趣味性,从而体现出教师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乐趣的分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
思考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模拟穿梭时空的方法,使学生对宋代的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有感同身受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虚拟小向导的发问,让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与商业繁荣的史实,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中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培养学生谦逊的学习态度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思想活跃,充满好奇心,形象思维及想象力发达,但知识体系尚未能形成,对于“经济重心”等抽象名词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更适宜采取形象趣味显浅易懂甚至是切合他们想像力的教学方法去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经济方面的内容。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本课内容分析: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这一政权并立时期经济继续发展的趋势,主要是通过宋朝的社会经济体现出来的。尽管宋朝时,政治上国家没有出现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时更只是偏安东南一耦,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我国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本课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第二部分两目介绍了宋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及海外贸易兴盛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难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很有趣的小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视频3D动画版《清明上河图》,边播放边提醒学生并简要讲解:“这是北宋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的动画版。”)画面定格在最热闹的虹桥,那么,同学们可能都知道《清明上河图》主要描绘了清明上河的一个情况,到底为什么可以出现这么繁荣的景象?我们就需要深入的去了解一下,给各位介绍一位朋友。”
播放多媒体课件:“芝芝:Hi!大家好!我叫芝芝,观看了《清明上河图》,对宋代的经济生活非常感兴趣,我想跟各位同学一起走进《宋代经济的发展》,你们愿意跟我一起完成本次的学习吗?”(学生:愿意。)
师:“我们可以看一下主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走近宋代的经济呢?”
生:“农业、手工业、商业”
农业的发展
播放多媒体课件:“芝芝: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我想知道宋代的百姓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关于农业种植的内容你还了解哪些情况?”
列表让学生阅读书本,让学生帮助完善表格。
农业 粮食作物 1. ______跃居粮食产量首位。2.引进和推广原产越南的______。 3. ______和湖州成为著名的粮仓。
经济作物 1.______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2._____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让学生展示他们阅读的成果,完成表格。
幻灯片展示地图、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师说:向学生解释“熟”指的是粮食丰收,“足”指的是充足,苏州、湖州的粮食丰收了,国家的粮食储量基本充足了,由此可见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是国家的重要粮仓。
向学生展示宋代经济分布图,让学生更直观了解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情况。
提问宋代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引导学生总结:
A、北人南迁,带来了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劳动力(经济条件)
B、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C、南方政治相对安定(政治条件)
二、手工业的兴盛
幻灯片展示:“芝芝:宋代的农业发展得真好,我对宋代的手工业也很感兴趣,你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师:“手工业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呀?”
生:“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
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总结并完成填空。
1.纺织业:北宋时,_____的丝织业胜过北方,特别是_____、江浙地区。南宋后期,________兴起,海南岛有较为先进的工具。(图片展示宋代出土的丝绸和棉毯)
2.制瓷业:_____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______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图片展示宋代五大民窑的瓷器)
3.造船业:_____、_____、______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领先世界。_____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的海船不仅_______,设计_____,还配备了_______。(图片展示“干船坞”“浮船坞”,并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船坞?)
商业贸易的繁荣
幻灯片展示:“芝芝:知道了宋代这么多有趣的事,真想走进汴京城去逛逛。哪位同学愿作我的小向导,让我们共同携手,领略宋代商业的繁荣。”
师:“我们宋代的商业是主要从唐代的商业的基础上再发展的。”(幻灯片展示填空题,提醒学生可以从商业都市、海外贸易和货币等方面入手了解。)
1.商业都市: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________和________。街市到处可以开设_______;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_______和_______;乡镇的商业区称为_______。(图片展示《清明上河图》部分,并简单介绍“宋代商业都市与唐代‘坊’‘市’的不同,并且出现了‘前店后坊’的情况。”)
2.海外贸易:______、______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近至_______、_______,远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加以管理。(师介绍:“由于宋代周边的少数民族势力开始兴起扩大,所以陆路的交通被控制住,那么这时候的对外贸易主要依靠海外贸易。政府也很重视对外贸易,特别设置了‘市舶司’来管理对外贸易”。)
3.货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师:“由于商业的繁荣,所以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四川地区)。”
图片展示宋代海外贸易的地图,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找出宋代对外贸易的城市或地区。
图片展示:“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
——宋高宗
提问:宋高宗说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要学会找关键词‘市舶’,‘市舶司’负责什么情况?朝廷对海外贸易的态度是怎样的?”
展示商人的烦恼,引出问题:
如果你是这位商人,如果不带金属货币,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使用这种货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什么优点?
学生回答,老师从旁指引,让师生一起对货币的历史与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
3、经济重心南移
幻灯片展示:“芝芝:对了,临走时我还随身带了幅地图,一起来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吧?”
(观察图标:这时期的经济发展南方兴盛还是北方兴盛呢 )老师指引学生看图回答:“宋代的商业都市的位置、重要粮仓、制瓷中心、造船城市和大商港等都在南方,所以说这时期的经济发展南方更兴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由此知道了: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至南宋时最后完成。”
小结:(表格总结)
课堂回馈:
(猜一猜)白如玉,着黄袍,个子虽小包
你饱,皇帝请我从越南来。
(打一农作物)
(挖掘历史)北宋前期的“交子”出现在哪一个地区?
1.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
的瓷都的城市是( )
A.杭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
2.“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
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
A.秦都咸阳     B.汉都长安
C.隋都长安     D.宋都东京
3.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为加强海外贸易的
管理,宋朝政府( )
A.发行交子      B.设中书省
C.设立市舶司     D.引进占城稻
4. 北宋时,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大都市是( )
A.东京 B.临安
C.大都 D.广州
5、“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
B.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C.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就
D.唐朝时,太湖流域的丰收景象
6、北宋兴起的 ( )后来发展成为有名的瓷都。
A.河北定窑 B.景德镇
C.河南汝窑 D.浙江哥窑
再展示清明上河图,边播放芝芝的话。
芝芝:学习了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我知道了这幅画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的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看,汴河上粮船云集,粗大的帆桅及绳索,恰恰说明了宋代手工业的兴盛,码头上货主正在清点要发某地的货物,码头工人正在把运来的货物堆码起来,准备根据运货地点的远近,适时安排装卸,正所谓是先上船后起坡。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