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6 09:2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歌曲:《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反动派被打倒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建设高潮
共产党好 共产党好 共产党是人民的好领导 说得到 做得到 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立功劳 坚决跟着共产党 要把伟大祖国建设好 建设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江山人民保 人民江山坐得牢 反动份子想反也反不了 社会主义一定胜利 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 一定来到
1、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文化大革命”
3、建设成就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中共八大代表步入会场
探索
探索开端—中共八大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
落后农业国的现实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
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
国家的主要任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曲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材料:“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速度问题是建设路线问题” ,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针问题。 ——《人民日报》社论
核心问题是建设速度问题
说明人们的迫切心情
材料强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说明什么?
大跃进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大跃进运动从1957年底开始发动,1958年全面展开。
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报喜”活动
在一片狂热和喧嚣之中,经过全国上下4个月的努力,实现了钢产量1073万吨,后来调查表明,1958年全国实际上只生产了800万吨钢,其余的都是不能用的废钢。同时,被付之一炬的大片森林,所造成的生态恶果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咀嚼。
工业大跃进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农业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刊载《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
河南遂平县嵖岈山人民公社1958年成立
  到1958年11月,全国原有的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了2.6万多个人民公社,加入公社的农户达1.2亿,占农户总数的99%以上。
一大二公
评价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三面红旗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左倾错误的原因
邻居奶奶的回忆
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后果
对国情分析不够
缺乏建设经验
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原因:
启示:
曲折
严重失误的原因,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①表现:
②成效:
七千人大会
这次会议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于1961年开始实施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前进——国民经济的调整
“文化大革命”知识表格
基础知识信息 问题探究
开始的标志 1、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原因
2、总结“文革”动乱的表现
转折
3、归纳“文革”的严重影响
结束的标志 4、对“文革”的认识

1966年5月16日
“五一六通知”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开始标志
原因:毛泽东
误判形势,认为
党和国家面临资本
主义“复辟”的危险。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九一三事件)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
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这次政变
“文化大革命”转折——“九一三事件”
张春桥
“四人帮”
江 青
姚文元
王洪文
欢庆粉碎“四人帮”
审判席上的“四人帮
“文化大革命”结束——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1)红卫兵运动
毁文物
砸校牌
“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局面
批斗彭德怀
(2)批斗“走资派”
“文革”动乱局面
批斗文学人士
动乱局面(3)——批斗文学人士
批斗刘少奇
在火葬单上,刘少奇的名字被改为“刘卫黄”,共和国主席成了“无业”游民
最大冤案(4)——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影响:
经济损失——
按照叶剑英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说法,整了1亿人,死了2000万人,浪费了8000亿人民币。如果再加上李先念1977年12月20日在全国计划会议上)说的国民收入损失5000亿,浪费和减收共计13000亿人民币。
人道主义的灾难——
文革中非正常死亡的人,包括由各地各级行政、司法和临时运动组织未按照法律程序而处决的,因受迫害而得不到基本的生活所需、医疗服务的,以及不堪受辱而自杀的。很多的死刑没有经过审判,往往是一个人说了算。
教育灾难和人才浪费——
全国所有的学校进入停课状态。文革开始后的数年内,中国各级、各大教育机构基本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1968年,毛泽东表示“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
许多大学照此指示招收“工农兵学员”,选择家庭背景贫穷、政治思想激进的青年。
工农兵大学生去各大高等教育机构的主要目的是以毛泽东思想改变教育系统,虽然文化水平低,但是由于政治立场和后台,可以随意批判学术权威。
工农兵学员招收持续到1976年,虽然也有个别人日后做出成绩,但总体上这是中国各大院校历史上学生素质最低的奇特阶段。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评价“文化大革命”
它的发动,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缺乏经验。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
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文革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①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的
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
个人崇拜
③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