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 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礼记二则 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6 15:4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文言文
大道之行也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重点)
(难点)
(重点)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
提高诵读能力。
4.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 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祭祀名)宾,事毕,出游于观(读guàn,宫门前两旁的建筑物)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才有这番言论。
导入新课,简介课题
“天下为公”包含着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其实,它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今天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
“大道”是什么意思?“行”是什么意思?
那么“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社会也叫大同社会。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是施行的意思。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今天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是《礼记 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选贤与能 矜
恶其弃于地 幼有所长
男有分

guān
读一读字音

zhǎng
fèn
(一)通假字
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同“鳏”,老而无妻
(二)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归宿。今义:返回。
3.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的古义:造反。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贼”的古义:害人。今义: 小偷,窃贼。
4.是谓大同
古义:代词,“这”。今义:表判断或与“非”相对。
(三)一词多义
1.修:讲信修睦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天下为公
不必为己
3.能:选贤与能
能以径寸之木
(培养)
(长)
(雕刻)
(是)
(为了)
(才干出众的人)
(能够)
4.分:男有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5.亲:不独亲其亲
不独亲其亲
6.子:不独子其子
不独子其子
(职分,职守)
(长度单位)
(以……为亲)
(父母)
(以……为子)
(子女)
(四)词类活用
1.选贤与能
2.故人不独亲其亲
3.不独子其子
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
4.使老有所终
5.壮有所用
6.幼有所长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形容词作名词,孩子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天下为公
“为”表判断。
2.倒装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藏于己”,介宾短语后置。
(六)成语积累
1.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例句: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一天天完善,使鳏寡孤独也有了自己幸福的生活。
2.物尽其用:各种东西的功用充分发挥出来。例句:这家工厂大搞综合利用,做到了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3.夜不闭户:夜间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例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七)名句积累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从全文来看,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全用排比、对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故”“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指导朗读,疏通文意
导思1:作者认为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准则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准则、特征
关键词:
理想社会
导思2:《大道之行也》这篇课文中表现的是什么思想?
政治理想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大道之行也》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注释: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译文: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注释:
归:归宿。
于:在。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译文:
原文: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
乱:指造反。
作:兴起。
闭:关(门)。
谓:叫作、称作。
大同:指理想社会。
注释:
贼:指害人。
外户:大门。
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关。这叫作理想社会。
译文:
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语气,读出句式特点,读出情感。
结合书下注释,同桌相互翻译课文。如果有疑难可用笔画下来,小组内交流。
1.谈谈你对“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理解。
【答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个分句是对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道”的分述。“天下为公”是说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和有才干的人担任,“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谈谈你对“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理解。
【答案】“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子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对各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特别要对“矜、寡、
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实行生活保障。这句话点出了大同社会一个方面的特征: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在形式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形成整齐划一的句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3. “有分”“有归”点出大同社会的什么特征?
【答案】“有分”就是有稳定的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这是大同社会另一个方面的特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4.写人们对财物、劳动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答案】通过人们在对待财物和劳动上毫无私心的表现,点出大同社会又一方面的特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5.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答案】“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
研读理解,体味探究
这篇文章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大同”社会的画卷,在这里人们安居乐业、人人平等、互敬互爱、亲如一家。那么怎样实施“大道”,构建“大同”社会呢?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是构建大同社会的根本条件。
构建“大同”社会具体地说要做到哪几个方面呢?
1
2
3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这些是构建大同社会的基本条件
【答案】“世外桃源”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二者都描绘了理想的社会蓝图,“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受到关爱的基本特征,在“世外桃源”中有具体的体现,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体现。
【难点探究】“大同”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社会纲领
基本特征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理想社会
社会关爱 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
大道之行也
谋闭不兴
盗窃乱贼不作
外户不闭
大同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社会的特征的描述,阐述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1.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再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多用排偶句式。
文章大多采用排偶句式,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等,使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3.用对比手法突出“大同”的特征。
“是故谋闭……大同”,作者拿现实社会跟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这些在“大同”社会里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和平、安定的局面。
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我们要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得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那么,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能否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礼记》中的成语
【美轮美奂】
语出《礼记 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伦焉,美哉奂焉’。”郑玄注:心讥其奢也。轮,轮囷,言高大;奂,言众多。”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
【温文尔雅】
《礼记 文王世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唐 孔颖达疏:“恭敬而温之者,谓内外有礼,貌恭心敬,而温润文章”。“尔雅”:近于雅正。《史记 儒林传序》:“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后来四字成文,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聊斋志异 八 陈锡九》:“(锡九)至郡见太守,历述家世。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移风易俗】
《礼记 乐记》:“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指改变旧的、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习惯。李斯《上书秦始皇》:“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上》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离娄下》
【译文】有仁心的人爱别人,懂礼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总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总尊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