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五学制数学四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是胜利小学一至四年级学生戴眼镜情况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年级学生戴眼镜的人数最多
B.一年级学生戴眼镜的人数最少
C.四年级学生戴眼镜的人数比三年级的多2人
2.小明和小华是同班同学,小明中午回家吃饭,小华在班级吃中饭.下面( )图描述的是小明一天的情况.
A. B. C.
3.( )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增减变化.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4.下图是小明每天上学走的路程统计图,那么他从家到学校需要走( )千米。
A.5 B.2.5 C.10
5.小明从家里去广场,来到广场后溜了一会儿冰后才回家,下面( )说明了小明的行为。
A. B. C.
6.折线统计图表示( )。
A.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情况 B.数量的多少 C.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7.如图是张璐某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成绩。
如图中能表示张璐这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平均成绩的虚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医生要监测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好采用( )。
A.统计表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二、填空题
9.看图找关系填空。
下面是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再从乙地返回到甲地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看图填一填。
(1)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时_____分,行驶了_____千米。
(2)汽车在乙地停留了_____分。
(3)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行驶了_____分,行驶了_____千米。
10.看图填空:小明骑车从家去相距5千米的书店买书。
从图上可以看出,小明在去的路上停车_____分。在书店里买书用了_____分,返回时,速度是每时_____千米。
11.折线统计图不但表示出( ),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 )变化的情况。
12.仔细观察。
某地区2021年月降水量统计表
( )月降水量最大,是( )毫米。( )月降水量最小,是( )毫米。1月份到6月份,降水量呈( )趋势。
13.观察统计图,按要求解答问题。
(1)某市( )年人均年收入最高,是( )万元;( )年人均年收入最低,是( )万元。
(2)从2014年到2017年,人均年收入呈( )趋势;2020年人均年收入( )万元,比2021年少0.4万元。
14.如图是2017年前8个月向阳小学用水情况统计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这所学校的用水量最高峰在________月份,用水量是________.
(2)这所学校的用水量在________月份到________月份下降得最快,下降了________%.
15.如下图是一列动车行驶情况的统计图。照这样的速度计算,从A地到B地大约900千米路程,大约要行驶________小时。
16.某公司2017年1﹣4季度的营业额如图:(单位:万元)
全年营业额一共是________万元,平均每月营业额约________万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判断题
17.折线统计图只能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不能体现数据的多少。( )
18.所有的统计数据,都要用折线统计图。( )
19.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时选用折线统计图好。( )
四、作图题
20.学校体检档案中记录了毕业生江小雯6~11岁的身高情况,如下表。
年龄 6 7 8 9 10 11
身高(厘米) 115 120 128 135 140 151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江小雯的身高情况,将下图补充完整。
五、解答题
21.以下是五一黄金周期间,分别记录的南京市和北京市两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情况,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南京市和北京市最高气温情况统计图 2013年5月
(1)南京市哪一天的温度最高?是多少摄氏度?北京市哪天的温度最高?最高是多少摄氏度?
(2)南京市的温度是从哪一天到哪一天持续上升?
(3)南京市和北京市哪一天相差的温度最大?差多少度?哪一天的温度相差最小?
(4)南京市和北京市前三天的平均最高气温分别是多少?
22.小明测量了一天8:00到14:00的温度情况,并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每隔________小时测量一次温度.
(2)所测量的温度中有________个小时不低于20摄氏度.
(3)根据折线统计图,10:00点温度是________, 11:30的温度大约是________.
(4)这一天什么时候的温度是19℃?________
(5)这一天从8:00到14:00的气温从总体上是如何变化的?________
(6)你能猜猜这大约是什么季节吗?________
23.小明从13:00时出发,到6000米远的西湖去玩,请根据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明去时,在路上休息了多少分钟?
(2)小明在西湖玩了多长时间?
(3)如果一直走不休息,应该几时几分到达西湖?
(4)小明返回时骑自行车,求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分钟多少米?
24.小民将一周的气温变化情况记录如下:
(1)根据表中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2)我发现折线统计图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3)这一周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最低气温是________,它们之间相差________。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解决。
25.下面是百货商场下半年羽绒服销售情况统计图。
(1)百货商场( )月份的羽绒服销售量最高。
(2)( )月份羽绒服销售量增长幅度最大,增长了( )件。
(3)百货商场下半年羽绒服的销售情况呈现什么变化趋势,你认为呈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26.看图回答问题。
(1)这幅图记录了小刚( )岁到( )岁的身高情况。
(2)小刚出生时身高为( )厘米,1岁时身高为( )厘米。
(3)从出生到3岁长高了( )厘米。
(4)( )岁时,身高开始超过100厘米。
(5)哪一年中长得最快?
27.空气质量越来越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它直接决定我们的生活环境。某市近五年来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气情况如下表:
年份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 175天 183天 205天 220天 235天
某市近五年来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气情况统计图
根据上表绘制统计图,从统计图上看,该市近五年来空气质量的总体趋势怎么样?你有何感想?请在横线上写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02年—2022年中国体育健儿在历届冬奥会上获得的金牌数统计表:
年份 2002年 2006年 2010年 2014年 2018年 2022年
金牌数(枚) 2 2 5 3 1 9
中国2002—2022冬奥会金牌数情况统计图
(1)根据上表中数据,完成上面折线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完成下面问题。
①从2010年到2018年,金牌数呈( )趋势;( )年金牌数量最少。
②从 年到 年金牌数量增长的幅度最大。
29.下表是小明调查的所在学校一年级至六年级患近视眼的人数。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数 4 6 9 15 26 30
根据上表绘制合适的统计图,分析该校患近视人数变化情况并提出合理建议?
30.红旗炼钢厂2021年钢材生产情况如下表。
季度 一 二 三 四
产量(吨) 300 400 450 550
(1)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2)从上面的统计图中可以看出,红旗炼钢厂的钢材产量整体上呈( )趋势。
参考答案:
1.B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可知,四年级学生戴眼镜的人数最多,比三年级多(11-8)人,一年级学生戴眼镜的人数最少。
【详解】A.三年级学生戴眼镜的人数不是最多的;
B.一年级学生戴眼镜的人数最少;
C.18-8=3(人),所以四年级学生戴眼镜的人数比三年级的多3人。
故答案为:B
【点睛】掌握从折线统计图的数据中获取信息的方法是解题关键。
2.B
【详解】略
3.B
【详解】条形统计图的作用: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的作用: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总数的百分比,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所以题目中应填折线统计图,选B.
4.A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最远的距离是5千米,然后从5千米的地方回到0的位置,所以5千米是最远的在路程时间图中,路程表示的是走过的路,若是回到0的位置说明是返程。
故答案为:A
5.C
【详解】“小明从家里去广场”用图来表示应是小明离家的距离逐渐变远,“来到广场后溜了一会儿冰”此时的距离是固定的,“再回家”距离变近。
故答案为:C
6.A
【详解】略
7.C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一组数的平均数应该比这组数中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所以①和④不对,张璐跳绳的个数大部分在②的上面,所以②的值应该偏低。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图可知,④比张璐所跳个数都多,所以不对;
①比张璐所跳个数都少,所以也不对;
张璐所跳个数大部分在②的上方,所以②的值偏小一些,②错。
图中能表示张璐这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平均成绩的虚线是③。
故选:C
8.C
【分析】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统计表:只是能统计数字,便于对照比较、计算和分析,据此解答。
【详解】医生要监测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好采用(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而作用并灵活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 25 24 15 20 24
【分析】(1)根据统计图中折线上升的趋势可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25分钟,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24千米;
(2)折线图中折线持平的部分为汽车在乙地停留的时间,可用40减去25进行计算即可;
(3)汽车从第40分钟开始返回,所以可用60减去40计算出返回用的时间,返回的路程即是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详解】(1)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25分,行驶24千米;
(2)40﹣25=15(分钟),
答:汽车在乙地停留了15分。
(3)60﹣40=20(分钟),
答: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行驶了20分,行驶24千米。
故答案为:(1)25,24,(2)15,(3)20,24。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即可。
10. 5 15 20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纵轴代表路程,横轴代表时间,横轴每个小格代表5分钟,纵轴每个小格代表1千米,通过分析可知小明是在8:10到8:15在休息,休息一个格,也就是5分钟,在书店买书是从8:25到8:40,用了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即可求出买书的时间,求返回的速度,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求出,路程是5千米我们已经知道,但是时间不知道要先求出来,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小明回家是从8:40到8:55到家,运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即可解答。
【详解】8时15分-8时10分=5(分)
8时40分-8时25分=15(分)
8时55分-8时40分=15(分)=0.25(小时)
5÷0.25=20(千米/时)
所以小明在去的路上停车5分。在书店里买书用了15分,返回时,速度是每时20千米。
【点睛】解答此题的方法:先确定横轴和纵轴代表什么,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然后进行分析解答。
11. 数量的多少 数量增减
【分析】根据折线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但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折线统计图不但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关键是要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2. 6 296.6 12 34.4 上升
【分析】观察折线统计图即可知道每个月份的降水量,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详解】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6月降水量最大,是296.6毫米;12月份的降水量最小,是34.4毫米;1月份到6月份的降水量呈上升趋势。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的能力。
13.(1) 2021 4.9 2014 3.5
(2) 上升 4.5
【分析】(1)根据折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可以看出哪年的人均年收入最高,哪年的人均年收入最低,是多少万元。
(2)后面年份的人均年收入比前面年份的高,就说明人均年收入呈上升趋势,反之呈下降趋势;2021年的人均年收入减0.4万元等于2020年的人均年收入。
【详解】(1)(1) 某市2021年人均年收入最高,是4.9万元;2014年人均年收入最低,是3.5万元。
(2)4.9-0.4=4.5(万元)
(2) 从2014年到2017年,人均年收入呈上升趋势;2020年人均年收入4.5万元,比2021年少0.4万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以及根据统计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1)6;900吨 (2)6;7;55.6
【详解】(1)这所学校的用水量最高峰在6月份,用水量是900吨; ·
(2)(900﹣400)÷900=500÷900≈55.6%.答:这所学校的用水量在6月份到7月份下降得最快,下降了55.6%.故答案为6,900吨,6,7,55.6.
15.3
【分析】先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动车行驶的速度。再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求出行驶的时间。
【详解】10分钟=小时
900÷(50÷)
=900÷300
=3(小时)
则大约要行驶3小时。
16. 1400 116.67
【详解】400+200+300+500=1400(万元)
1400÷12≈116.67(万元)
全年营业额一共是1400万元,平均每月营业额约116.67万元。
17.×
【分析】折线统计图各点标有数据,能看出数据的多少;通过折线的高低变化来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详解】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体现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18.×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详解】折线统计图实用于分析数据的变化情况,对于数据分析的要求不同所用的统计图也不同。故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9.√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据此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知,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时选用折线统计图好。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20.见详解
【分析】统计表中反映了江小雯6~11岁的身高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来记录合适。从统计图中可知:图中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身高,根据统计表给出的数据,在对应的年龄上标出当年身高,再把表示6~11岁的身高数据用线连起来即可。
【详解】
【点睛】根据统计表,在图中标出年龄对应的身高数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1)5月5日,32摄氏度;5月6日,28摄氏度
(2)5月1日到5月3日
(3)5月2日,8摄氏度,5月6日
(4)南京市28摄氏度,北京市20.7摄氏度
【分析】(1)根据各点对应的温度判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即可;
(2)根据折线的走势判断南京市温度持续上升的天数;
(3)根据对应点的数据判断温差最大和最小的天数;
(4)用前三天的温度和除以3,分别计算两个城市前三天的平均温度即可.
【详解】(1)5月5日南京市温度最高,是32摄氏度;北京市5月6日温度最高,是28摄氏度.
(2)从5月1日到5月3日南京市的最高温度持续上升.
(3)29-21=8℃,5月2日两城市温度相差最大,差8摄氏度;5月6日相差最小.
(4)南京市:
(25+29+30)÷3
=84÷3
=28(摄氏度)
北京市:(18+21+23)÷3
=62÷3
≈20.7(摄氏度)
答:南京市前三天的平均气温是28摄氏度,北京市前三天的平均气温是20.7摄氏度.
22. 1 3 19℃ 21℃ 10:00 逐渐上升 春季或者秋季
【分析】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根据时间和对应的温度逐个回答问题,注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详解】(1)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知,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温度;
(2)不低于20℃的时间点有11:00,12:00,13:00,14:00,中间共有3个小时;
(3)10:00对应的温度是19℃,11:30对应的温度是21℃;
(4)19℃对应的时间是10:00;
(5)根据折线的走势可知,这段时间的气温的逐渐上升的;
(6)根据温度情况可知,这个季节大约是春季或者秋季.
故答案为(1)1;(2)3;(3)19℃;21℃;(4)10:00;(5)逐渐上升;(6)春节或者秋季
23.(1)20分钟
(2)40分钟
(3)13时40分
(4)150米
【分析】这是一道路程问题的实际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要读懂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列减法算式求出时间差,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解答即可.
【详解】(1)20分钟
(2)40分钟
(3)13时40分
(4)15:20-14:40=40分,6000÷40=150米/分,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50米
13:40-13:20=20分,小明去时,在路上休息了20分钟;14:40-14:00=40分,小明在西湖玩了40时间;14:00-20分=13:40,如果一直走不休息,应该,13时40分到达西湖;15:20-14:40=40分,6000÷40=150米/分,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50米.
24.(1)
(2)我发现折线统计图主要的特点是:(能够清楚地显示出数据增减变化)。
(3)35°;30°;5°
(4)星期日的气温比星期六的气温高多少摄氏度?
32.5℃-30℃=2.5℃
答:星期日的气温比星期六的气温高2.5摄氏度。
【详解】对于1题,用横轴表示一周,横轴上每个大格表示1天,纵轴表示温度,每个大格表示2℃,再根据统计表格中数据依次描出各点,再顺次连线即可;对于2题,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进行解答即可;对于3题,用这一周气温最高的气温减去最低的气温即可解答;对于4题,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写出文字表述题,再解答即可。
25.(1)12
(2)10—11;240
(3)上升趋势;天气变冷
【分析】(1)观察统计图,数据点位置越高表示销售量越高;
(2)观察统计图,折线往上坡度越陡增长幅度越大,用本月销量-上月销量即可;
(3)折线往上表示上升趋势,原因合理即可。
【详解】(1)百货商场12月份的羽绒服销售量最高。
(2)10-11月份羽绒服销售量增长幅度最大,600-360=240(件),增长了240件。
(3)百货商场下半年羽绒服的销售情况呈现上升趋势,可能与天气变冷有关。
【点睛】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6.(1)0;7
(2)50;75
(3)45
(4)4
(5)从出生到1岁那一年
【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横轴显示小刚从0岁到7岁,则这幅图记录了小刚0岁到7岁的身高情况。
(2)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出生时即0岁,身高50厘米,1岁时身高75厘米。
(3)根据折线形统计图可知,3岁时95厘米,用三岁时身高减去出生时身高,求出从出生到3岁长高了多少厘米。
(4)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小刚在4岁时身高到达100厘米,即4岁时身高开始超过100厘米。
(5)求哪一年长高最快,就看哪一年折线幅度最陡,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从出生到1岁那一年长得最快。
【详解】(1)这幅图记录了小刚0岁到7岁的身高情况。
(2)小刚出生时身高为50厘米,1岁时身高为75厘米。
(3)95-50=45(厘米),则从出生到3岁长高了45厘米。
(4)4岁时,身高开始超过100厘米。
(5)从出生到1岁那一年中长得最快。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7.见详解
【分析】根据统计表中空气质量优良天气的天数,在统计图中标出相应的点,然后依次将各点连结起来,完善统计图;根据折线的走势判断出空气质量的总体趋势,并写出感想。
【详解】
从统计图上看,折线呈上升趋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越来越多,该市近五年空气质量的总体趋势越来越好。说明国家和社会对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空气污染治理取得成效,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制作和对统计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28.(1)统计图见详解过程
(2)①下降;2018
②2018;2022
【分析】(1)先从列中找到年份,再从行中找到数量高度,点点,然后顺次连线即可得到折线统计图;
(2)①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5~3~1呈下降趋势,2018年金牌数量最少;
②要想知道哪一年到哪一年金牌数量增长的幅度最大,根据制作的折线统计图,线段坡度最大的幅度最大即可。
【详解】(1)中国2002—2022冬奥会金牌数情况统计图
(2)①从2010年到2018年,金牌数呈下降趋势;2018年金牌数量最少。
②从2018年到2022年金牌数量增长的幅度最大。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关键根据所给数据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29.见详解;该校患近视人数越到高年级越多,建议大家勤做眼保健操、保护视力
【分析】要观察一种项目的人数变化情况,应该选用折线统计图,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根据统计图的情况合理分析并提出正确建议;据此解答。
【详解】统计图如图:
答:该校患近视人数越到高年级越多,建议大家勤做眼保健操、保护视力。(分析和建议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应对问题选择正确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观察并回答问题。
30.(1)见详解;(2)上升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善折线统计图。
(2)如果折线图呈现由低向高的走势,则是上升趋势,如果折线图呈现由高向低的走势,则是下降趋势。
【详解】(1)
(2)从上面的统计图中可以看出,红旗炼钢厂的钢材产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制作,以及根据统计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