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备考2023)中考(学考)地理总复习课件 (含演示动画、中考配套真题)模块一 地球与地图 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仪

文档属性

名称 01.(备考2023)中考(学考)地理总复习课件 (含演示动画、中考配套真题)模块一 地球与地图 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仪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06 15:01: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模块一 地球与地图
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仪
命题点1 经纬网的判读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并于2021年12月9日进行首次太空授课。下图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中心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 图中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最接近的地点是(  )
A. (40°S,100°E) B. (40°S,100°W) C. (40°N,100°E) D. (40°N,100°W)
2. 下列关于四大航天发射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酒泉位于热带 B. 太原位于东半球 C. 西昌位于南半球 D. 文昌位于北温带
命题点2 地球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理实践力]下图示意某地理学习小组进行某种地理现象的演示实验,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 该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
A. 昼夜现象 B. 昼夜更替现象 C. 季节变化 D. 昼夜长短变化
4. 如图所示时刻,北京正处于(  )
A. 日出 B. 日落 C. 夜晚 D. 白天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5~6题。
5.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时,地球处于图中________之间。(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①
6. 此时,南充市的昼夜情况是(  )
A. 昼夜等长 B. 昼短夜长 C. 昼长夜短 D. 昼长变短
2023备考精练
基础题
[地理实践力]地理课上,同学们通过《天宫TV》从中国空间站视角看到了地球自转的真实画面。小亮同学认识地球的热情高涨,他尝试自选材料制作地球仪并演示地球的自转。据此完成1~3题。
小亮在乒乓球表面画出了经纬网,并用序号标出了四处位置(如下图),其中最接近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41°N ,100°E)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小亮把乒乓球穿在铁丝上,经过反复调整,最终制作正确的地球仪是(  )
3. 小亮用制作好的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正确的做法是(  )
A. 面对赤道从左往右拨动地球仪绕地轴转动 B. 面对赤道从右往左拨动地球仪绕地轴转动
C. 手持地球仪沿桌面逆时针绕光源转动 D. 手持地球仪沿桌面顺时针绕光源转动
读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图,完成4~6题。
4. 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运动轨迹图中的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关于图中A、B、C三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A点的经纬度是(40°N,90°W) B. A点位于中纬度、北温带、西半球
C. 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 D. A、B、C三点中C点所在纬线最长
6. 受地球运动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点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B.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C. A、B、C三点最先看到日出的是C D. 该日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最大
创新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可指示物候变化、指导农业生产。相邻两个节气间隔约15天。读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地球运动位置示意图,完成7~8题。
7. 黄河中下游地区有“迎春牛,勤耕种”的习俗,其对应的节气是(  )
A. 立春 B. 立夏 C. 立秋 D. 立冬
8. 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数九”。冬至后,每九天为“一九”,其中与“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中的“三九”最接近的节气是(  )
A. 秋分 B. 小雪 C. 大寒 D. 惊蛰
教材变式图专练
特别提醒:地图变式来源中“对接教材”梳理的是该变式图在教材图基础上的变式维度,而“对接真题”梳理的是该变式图在真题图基础上的变式维度。
  地球公转示意图
图1 图2 
地图变式来源
◆对接教材:人教七上P13图1.18
◆对接真题:2022成都4~5题图
基础读图
(1)3月12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最接近图1中的________处。
(2)当地球公转至甲处时,太阳直射________(填纬线名称)。
(3)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__现象。
分析表达
(4)图1中a、b两地先进入黑夜的是________地;一年中a地有____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
(5)图2是成都市某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3月12日15:45—16:25)的简图,参加体育活动当天,成都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参加体育活动当天,图2中小昆、小云和小晴三位同学的影子朝向正确的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 
2. B 【解析】本题考查四大航天发射中心的地理概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最接近的地点是(40°N,100°E),属于北温带地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经度位于110°E~120°E之间,属于东半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23.5°N~30°N之间,属于北半球;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赤道与23.5°N之间,地处热带。
3. 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读图可知,图中手电筒代表太阳,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被太阳光照到的一侧是白天,照不到的一侧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自转,白天和黑夜会不断的交替出现,所以该实验能较好地演示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造成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的。
4. 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示意图判读。读图可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黑夜,被阳光照到的一半是白天,此时北京正处于夜晚。
5. A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读图可知,在地球公转轨道中,①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②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③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④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根据材料可知,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由此可知,地球处于图中的①~②之间。
6. 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的关系。①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②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③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④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根据材料可知,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此时位于北半球的南充市已经过了春分,但未到夏至,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2023备考精练
基础题
1. C 
2. 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仪的形状。地球仪的地轴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方向,且地轴北端与地球仪相交的点为北极点,用N表示,地轴南端与地球仪相交的点为南极点,用S表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形成66.5°的固定倾角。
3. A 【解析】本题考查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的方法。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在地球仪中,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向左为西,向右为东,所以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应为面对赤道从左向右(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绕地轴转动;手持地球仪绕光源逆时针转动模拟的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地球公转。
4. 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与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关系。从太阳光照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该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对应的序号为②。
5. D 
6. 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读图可知,B点位于赤道,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分别在春分日与秋分日;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北逆南顺);A、B、C三点中,C点位于最东侧,最先看到日出;该日为夏至日,北极圈内极昼范围达到最大。
创新题
7. A 【解析】本题考查二十四节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题中材料可知,此节气对应的习俗活动是“迎春牛,勤耕种”,立春是农耕的一个重要节气,因此对应的节气是立春。
8. C 【解析】本题考查二十四节气的判读。根据材料可知,“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冬天的时候三九四九这个阶段是最冷的,此时也正好接近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
教材变式图专练
(1)丁 (2)北回归线 (3)极昼 (4)b 2(或两) (5)昼短夜长 小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地球与地图
模 块 一
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仪
一阶 基础知识·自主学
1
二阶 练讲重难·提能力
2
三阶 真实情境·培素养
3
目录
一阶 基础知识·自主学
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一、认识形状的过程
二、 形状、大小?不规则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知识点2
地球仪与经纬网
一、经线和纬线
二、经度和纬度
本初子午

三、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四、半球的划分
(一)南、北半球:分界线为赤道(赤道以南为南半球:0°~ 90°S;赤道以北为北半球:0°~ 90°N)。,
(二)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③____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④____半球)。
五、经纬网
(一)定义: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二)作用:定位、定向、定距离。
(三)应用:广泛应用于交通、军事、航空、航海、气象观测等多个领域。

西
知识点3
地球运动
地球公转示意图
(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Flash动画:地球运动
1. 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地球位于图中各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对应的日期以及当天的昼夜长短情况。
A:节气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昼夜长短:________________
B:节气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昼夜长短:________________
C:节气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昼夜长短:________________
D:节气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昼夜长短:________________
夏至
6月22日前后
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
9月23日前后
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昼最短,夜最长
春分
3月21日前后
昼夜等长
地球公转示意图
(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2. 地球由图中A处公转至C处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________
_______。
昼变短,夜变长
地球公转示意图
(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地球运动
一、自转
(一)方向:①__________(极地地区俯视图为“北逆南顺”)。
(二)周期:24小时(一天)。
(三)自转中心:地轴(假想轴)。
(四)产生的地理现象:②______更替、地方时间差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知识归纳
自西向东
昼夜
二、公转
(一)方向:自西向东。
(二)周期:一年(约365天)。
(三)公转中心:太阳。
(四)产生的地理现象
1.四季变化(以北半球为例):3、4、5 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 月为冬季。
2.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
3.五带的划分:
二阶 练讲重难·提能力
重难点1
经纬网中的定位、定向和半球划分
下图为资中县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1~2题。
1. 距离罗泉古镇最近的地点是(  )
A. (104.5° E,29.8° N)
B. (104.5° E,29.8° S)
C. (104.5° W,29.8° N)
D. (104.5° W,29.8° S)
2. 罗泉古镇位于资中县海拔最高处的(  )
A. 东北方 B. 东南方
C. 西北方 D. 西南方
A
C
2022年3月31日,在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上,我国明确了愿与各方共同努力,继续发挥邻国优势,突出邻国特色,加强邻国合作,为阿富汗实现长治久安贡献邻国力量。下图为阿富汗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 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大约位于(  )
A. (35°N,70°E)
B. (35°N,70°W)
C. (35°S,70°E)
D. (35°S,70°W)
A
4. 关于阿富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B. 西南部与我国接壤
C. 位于巴基斯坦的西北方
D. 全部位于高纬度
C
1. 经纬网中的定位、定向
(1)定位
①确定纬度:根据“向北增大为北纬(N),向南增大为南纬(S)”的规律确定南北纬。
②确定经度:根据“向东增大为东经(E),向西增大为西经(W)”的规律确定东西经。
③最终定位:读出点所在的经度和纬度。
方法指导
(2)定向
①在经纬网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根据经纬度判定方向
a.经度:东大东经,西大西经;同在东经,度数大的在东;同在西经,度数大的在西。
b.纬度:南大南纬,北大北纬;同为北纬,度数大的在北;同为南纬,度数大的在南。
注:同一纬线上两点,只有东西方向之分;同一经线上两点,只有南北方向之分。
2. 经纬网中半球的判读
(1)南北半球
(2)东西半球
注:东经度不全在东半球,西经度不全在西半球。
重难点2
二分二至日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判读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地球运行至图中的(  )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6.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成都市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昼短夜长 B. 昼长夜短
C. 昼夜平分 D. 全天皆昼
A
B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于2016年11月30日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1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图1
图2
图1
图2
7. 立夏节气前后,地球运行至图2中的(  )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A
【解析】本题考查立夏节气前后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运行位置。 读图1可知,立夏是每年的5月5日—7日,此时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即图2中的①段。
图1
图2
8. 下列节气中,成都市昼短夜长的是(  )
A. 春分 B. 清明
C. 秋分 D. 立冬
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造成某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成都市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选项四个节气中,只有立冬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1. 二分二至日位置的判读(以北半球为例)
(1)根据极圈内昼夜情况判断二分二至日
①北极圈以内全是白昼,则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②北极圈以内全是黑夜,则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③北极圈以内白昼黑夜各一半,则是“二分日”,此时全球昼夜等长,再根据公转方向及位置可确定春分日和秋分日。
规律总结
(2)根据太阳直射点判断二分二至日
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③太阳直射赤道,是“二分日”,此时全球昼夜等长,再根据公转方向及位置可确定春分日和秋分日。
2. 昼夜长短的判读(以北半球为例)
(1)3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9月23日前后—次年3月21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三阶 真实情境·培素养
探究主题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
小明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想要进一步探究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变化的关系,下图是他搜集到的我国北方某学校教室冬季和夏季的正午太阳光照状况示意图。据此,请完成下列探究。
北方地区某学校教室冬季和夏季的正午太阳光照状况
探究思考:
(1)冬、夏两季教室接受阳光的面积哪个季节更大?造成此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物影长度和太阳高度的关系。
学以致用:生活中还有什么现象与太阳高度变化有关?请任举两例。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