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12课时 单元写作 学习任务单
——————核心任务:文题(二)乡情——————
学习目标
1. 学习运用情感词、感叹句、反问句、排比、反复、呼告等方法来直接抒情。
2. 学习运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的方法来间接抒情。
学习资源
《学习抒情》、范文、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
写前任务
【阅读范文】
乡情
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我都会经过一棵芭蕉树,它总是让我想起故乡的奶奶对我的关爱。
端午前夜,我们都回到了老家。端午早上,我刚起床,就被奶奶拉到厨房去选蛋。“要选又大又白的。”奶奶叮嘱。选蛋?干什么?“嘿嘿,烧蛋吃。”奶奶看出了我的不解。烧蛋?这又是啥?我满腹疑问,但还是从一堆蛋里挑出一个又大又白的给她看。奶奶哈哈笑起来:“那是鹅蛋。”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那你帮我选。”她没有应话,弯腰挑起来,一会儿,就拿了一个又大又白的蛋给我。接着,她又给了我一根黑的棉线,叫我缠到蛋上去。我摇摇头说:“我不会弄……”奶奶笑笑,拉着我的手,将线一圈一圈地缠在蛋上。
我拿着缠好线的蛋去厨房,几个堂兄妹也都拿着蛋站在灶前。奶奶叫我们把蛋轻轻地放进灶膛。那时用的是土灶,奶奶拿起火钳,不时夹起柴火放进灶膛里。“啊,蛋会不会被烧烂啊?”我看向奶奶,奶奶微微摇了摇头。
我只好按捺住心中的诸多疑问,专注地看着奶奶烧火。火红的火苗掉下来,我愈发紧张了。突然,奶奶说了一声“好咯”,好了,可以吃啦?我兴奋起来,看着奶奶将蛋一个一个夹出来。
蛋壳白中带着柴灰的颜色,在我眼中格外好看。“别碰,还烫!”奶奶惊叫一声,我看见堂弟悻悻收回手,撇了一下嘴。我也默默收回手,揣进衣兜。
“不烫了。”我感觉等了很久很久以后,奶奶终于将蛋分到了我们每个人手里。我捧住鸡蛋,发现那圈细长如发丝般的黑线仍然绕在蛋上,居然没断!
我扯开黑线,习惯性就丢。奶奶一把抓住我的手,紧张地说:“别丢!还有用的!”说罢,将黑线小心翼翼地绕在我的手腕上。
“快吃吧。”奶奶碰了碰我。我轻松地剥开了蛋壳,嫩嫩的蛋白露了出来,一口咬下去,糯糯的,香香的,比白水蛋好吃多了。
吃完蛋,奶奶带我们来到一棵芭蕉树前,让我们把手中的黑线缠到树上去。“为什么呢?”我不解地问。“你们会像芭蕉一样壮实。”奶奶神秘地眨了眨眼。
“奶奶,我能把线带回家吗?”“好啊”,奶奶告诫我,“一定要找一棵又高又壮的树哦。”
我听从奶奶的话,将黑线缠在了一棵又高又壮的芭蕉树上。它长在我每天放学回家的必经之路上。每次看见它,我都会想起那个端午节,想起奶奶对我的爱。
【自主评价】
写中任务
一、导入新课
上一次作文,我们通过一次作文片段练习了抒情。本次作文,我们继续通过一次整篇文章的写作,练习间接抒情。下面,针对课前老师提供的范文,请同学们交流阅读感受。
二、出示文题
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怀有怎样的情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抒情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三、审题要领
题目包含了两层意思。首先要写自己的家乡。家乡可写的内容有很多:家乡的人物、景色、物产、习俗以及在家乡的生活……这些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选择一种、两种或几种重点描写,要写出它们的特色。在文章中要通过对家乡的人、事、物的描写来体现自己对家乡的某种情感,比如热爱、怀念(思念)等等。
四、思路导引
阅读下面一篇范文,根据“审题要领”,做出简要评析。
乡情
又到满城金桂飘香的季节,乡下的核桃树也坠满了沉甸甸、绿油油的核桃果。姨妈发来的照片里,三姨婆怀里的小表弟睁着亮晶晶的眼睛,两只白嫩嫩的小手使劲儿拽着没剥壳的绿色核桃果就想啃,嘴巴上还挂着晶莹的口水。看到照片,我嚷嚷着要回乡下看看。
乡间公路旁,远远就看见了三姨婆背着小表弟。三姨公扛着锄头,笑呵呵地向我们招手:“回来啦!慢点开,慢点开!看我们把进院的路修好了,你们好停车。”说着,院子里就横冲直撞地跑出来一群鸭子,“嘎嘎嘎”地叫着,旁若无人大摇大摆着屁股,一头扎进屋边的池塘。春节才买回来的小羊羔慢慢地踱出来,好奇地看着我,“咩咩”叫着,似乎已经忘记我这个老朋友了。几只骄傲的公鸡“喔喔”打着鸣走开了。乡下的一切仍然这么亲切!
爸爸和表叔负责在院坝里打核桃,我们一行人则浩浩荡荡去后山坡挖花生。
说是山,只不过是一座小丘陵。前两天刚下过雨,湿润的泥土里长出了一丛一丛地木耳(地衣)。一路上,我们遇见两只黑狗汪汪大叫,一只小猫跑得飞快,“唰”地一声消失在林子里,一窝鸡叽叽咕咕地闲庭信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陶渊明当年的田园生活,跟我们现在也并无二致啊!
不一会儿,我们就走到花生地。
花生地只有我的小书房那么大,已经长成了绿茵茵的一片。三姨婆麻利地解开背带,铺在田埂上,抱着小表弟坐下。三姨公放下锄头和背篼,一脚踏进地里,顺手拔起一株花生,笑呵呵地说:“才下过雨,泥土很松,花生一下就拔起来啰!”我“扑通”一脚踩进地里,“哧溜”拔起一株,高高举起来,看着满串的花生果,欣赏着自己的“佳作”。突然,妈妈指着我沾满泥土的凉鞋,哈哈大笑:“你看你穿了一双松糕鞋!”我低头看了看,“扑哧”一声笑了。
三姨婆前一阵在镇上照顾小表弟,和三姨公老两口几月不见,闲闲地拉起家常。三姨公笑道:“那天我种花生的时候下起大雨,我还以为今年收成不行。结果还真不错呐!”三姨婆剥了一颗花生塞进嘴里:“嗯,还甜,好吃!”三姨公又说:“你还是经常回来看看吧!”三姨婆点点头:“要得!”不知不觉,花生已装满大半筐,我们也该下山了。
妈妈帮助三姨婆背好小表弟,三姨公扛起锄头,背着背篼,我和表妹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后面。沿途,我们还拔了一把蒜苗,挖了一包生姜,摘了两个柚子。那只跑得飞快的猫不知从哪里又冒出来,“咻”地冲到队伍前面,为我们带路。
院坝里,爸爸远远地朝我们挥手:“你们下来啦?核桃打好了!”我招呼着表妹欢蹦乱跳地冲了下去。
再回头望一望背后的小山丘,竟然也有点“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了。
【点评】
五、写法小结
写家乡的人、事、物,可以采用叙述、描写的方式,但要体现自己对家乡这些人、事、物的某种情感,就必须要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来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情感从何而来?可以通过回味或实地考察家乡,再度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找到情感的触发点,然后自然而然通过对家乡的人、事、物的描写来抒写对家乡的情感。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者可以结合运用。
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
示例: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的最动听的语言。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妈妈,我想对您说,您是柔和的春风,抚弄着我这枝新发的柳条;您是淅沥的细雨,滋润着我这株娇嫩的小草;您是蓬勃的大树,为我遮挡了狂风暴雨;您是冬日的暖阳,用您那温暖的光芒,照进我迷失的心房……妈妈,谢谢您!
这段文字除叙述外还大量采用了比喻句来直接抒发自己对妈妈的感谢之情,最后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感谢之情。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把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让读者去慢慢体会。写家乡的景物、习俗或生活经历时,主要采用描写、叙述的手法,在写作过程中把作者自己的感情渗透在这些叙述、描写、议论中,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优美而又富有感彩。
写后任务
【写作活动】
课下完成本次作文后,依据下面的【评价标准】,做出自评和互评。
【评价标准】
评价要点 具体内容 星级达标
主题 抒发感情真挚动人,抒情适度。 自评 ☆☆☆☆☆
互评 ☆☆☆☆☆
结构 叙事、描写、议论有序。 自评 ☆☆☆☆☆
互评 ☆☆☆☆☆
直接抒情 运用情感词、感叹句、反问句、排比、反复、呼告等方法来直接抒情。 自评 ☆☆☆☆☆
互评 ☆☆☆☆☆
间接抒情 能融情于事、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或者寓情于理。 自评 ☆☆☆☆☆
互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