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活动与探究:
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固态的NaCl、NH4NO3、NaOH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三种物质溶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你能设计出实验方案吗?
【实验方案】
分别取5g三种固体放入三只装有20ml水的烧杯,搅拌并用手感觉烧杯外壁的温度。
【实验现象】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溶液温度变化
无明显变化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实验结论】
NH4NO3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NaCl溶于水温度不变。
讨论
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会升高,氧化钙固体投入水中温度也会升高,两种情况有什么不同?
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过程放热,温度升高
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温度升高.
练习:
下列哪种物质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高烧病人降温(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生石灰
B
二、乳化现象:
实验9-4
1、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
2、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
3、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
现象 倒掉液体后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分层
形成乳状
浑浊液体
分层
分层
形成乳状
浑浊液体
不分层
不干净
较干净
二、乳化现象:
1、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2、乳化:
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乳化后形成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
(1)定义:
例:洗涤剂洗涤油污
洗涤剂洗涤油污、用洗洁精洗碗、用洗发水洗头发、用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用洗衣粉洗衣服。
注意: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有:
常见的洗涤剂有:洗发水,洗衣粉,洗洁精
工人师傅修完机器后,有时用加了洗衣粉的水洗洗去手上的油污,有时用汽油去手上的油污,试分析二者的原理是否相同。
不相同,前者是利用洗衣粉的乳化功能,后者是利用汽油溶解油污。
讨论
3、洗涤原理:
乳化 如:洗涤剂洗涤油污
溶解 如:汽油洗涤油污
发生化学反应
如:用食醋清洗水壶的水垢,
肥皂(含碱性物质)去油污。
【资料卡】
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
悬浊液:
液体里悬浮着很多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使液体呈现浑浊状态,这种液体叫做悬浊液。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
堂堂清
2、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C、用盐酸清洗水壶的水垢
D、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
3、下列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化合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碘酒
C.液态氧气 D.澄清石灰水
D
4、将少量的氯化钠固体投入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 ;
将少量氧化钙投入水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溶质是 .
NaCl
Ca(OH)2
5、将过量的锌粒投入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掉固体残渣,最终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
ZnCl2
H2O
6、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
U形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 )
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 )
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 )
A、浓硫酸 B、烧碱
C、生石灰 D、蔗糖
E、硝酸铵 F、氯化钠
DF
ABC
E
7、写出下列溶液溶质的化学式:
生理盐水:
澄清的石灰水:
稀盐酸:
医用酒精:
硫酸铜溶液:
NaCl
Ca(OH)2
HCl
C2H5OH
CuSO4
8、现在实验桌上摆放着6.5克锌粒和50克稀硫酸,让它们恰好完全反应,求
(1)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
溶质:9.8g;溶剂40.2g
56.3g
40.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