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松鼠》教材分析报告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说明性文章”为主题组织单元,是习作单元,包括《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主要学习写说明性文章,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从这些说明性文章中,主要让学生体会说明性文章的不同类型,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后面的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以及习作都是围绕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进行编排。 本单元第一个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第二个语文要素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两条学习要求分别指向阅读和写作,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并将阅读中学得的说明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整个单元就是通过这一条重要的线索串起了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教材从单元提示到课后习题,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这两个语文要素,使整个单元成为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课文解析 全文共6段文字,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说松鼠的特征。第二部分(第2至5段)具体说明松鼠的主要特征,第三部分(第6段)补充说明了松鼠的其他习性和用途,介绍漂亮、驯良、乖巧是从外表到内部的说明顺序,第(2-5)段与第6段是由主到次的顺序,第5段介绍松鼠搭窝是时间顺序。开篇作者就写明松鼠总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其中“讨人喜欢”是贯串全文的线索。这些特点与下面的第2至第5段的具体说明对应。第6段是对松鼠习性用途的补充,增加其“讨人喜爱”的成分。作者将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研究的结果,用文学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给人以一种艺术享受。第2段写“漂亮”,是从外貌方面来说明,体现在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以及坐姿和吃相,让人感知松鼠"讨人喜欢"的模样。第3段写“驯良”,是从三个方面来写的:一是松鼠活动的范围,"经常在高处活动"(不侵犯人类);二是活动的时间,"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显得很是活泼有趣(不骚扰人类);三是松鼠主要的食物和寻食的习惯(不伤害人畜),表明它的驯良。这样,就更加深了"讨人喜欢"的印象。第4、5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生动的表明它的灵性,突出了"讨人喜欢"。最后第6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以及其用途。
《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其特点是擅于运用文学手法具体生动地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性说明,是描写与说明的巧妙联合。这就不难理解《松鼠》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时并不感到枯燥和乏味,相反,读来倒很有情趣。作者通过对松鼠的形态、动作、用途等细节方面细致的描写,勾画出这种小动物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爱的特点。小松鼠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精练的说明。 课文上方的插图以图画的形式描绘了松鼠的外形外貌,能帮助学生认识松鼠,感受松鼠的形象。 本文有8个要求会认的生字,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其中,应重点进行指导的有:歇,窝,勉。 两道课后题紧紧围绕本单元两个语文要素进行编排,提示了本课教学重点内容。 《松鼠》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都是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松鼠》这篇课文作者是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是精读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对后续作文的编写起了巩固作用,逐步形成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松鼠》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松鼠》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描写及准确简练的说明,向我们介绍了松鼠漂亮的外型、驯良的性格和乖巧的行为,突出表现了松鼠讨人喜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被唤起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通过第二学段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梳理课文条理、文章顺序、了解课文内容、概括部分主要意思的能力;也具有较强的提取、整合语言文字信息回答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可比较放手进行学习训练,学生通过课文《太阳》的学习,已经了解了说明性文章一些基本的写法一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运用平实的语言进行介绍说明。而《松鼠》一课要学习了解的是抓特点进行具体细致描写的方法,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介绍说明。 三、教学目标 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13个词语。 2.说出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3.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说出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2.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谜语导入,简介作者 1.教师引导:大家来猜个谜语,认识一种动物。 猜谜语: 玲珑面孔大尾巴, 身体矫健善攀爬, 忙忙碌碌采松果, 跳到树上又跳下。 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预设:松鼠。 教师引导:没错,松鼠的外形小巧玲珑,动作敏捷,蹦蹦跳跳别提有多可爱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介绍松鼠的可爱之处的。 教师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布封是18世纪法国的博物学家、作家。他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他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巨著《自然史》。这部作品对自然界作了详细而科学的描述,并因其文笔优美而著称于世。 3.教师过渡:这位伟大的天才是怎样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松鼠的一幅幅画面的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趣味谜语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作者的资料介绍更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 学习认字。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新词或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决。 教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驯良 矫健 歇凉 分杈 苔藓 狭窄 勉强 锥形 找学生读词语。教师重点指导以下生字。 驯:本义为马驯服。现在有“善良、温顺”的意思。 (2)狭:形声字,本义是窄,宽度、广度小。 (3)锥:形声字,本义是钻孔的工具。注意与“椎、堆”的区别。 (4)勉:将就、凑合。 (5)歇:注意部首,和“喝、渴”区分开。 (6)矫:注意部首,和“骄、娇”区分开。 (7)杈:利用图片识记。 (8)藓:利用图片识记,苔藓为绿色,多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设计意图:认识更多生字,增加识字量,疏通阅读障碍,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学习写字。 教师组织学生自主交流写字方法,重点指导以下生字。 (1)鼠:上半部分“臼”里面的两个短横不能相接。 (2)歇:写的时候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3)窝:最下边是“内”,不是“肉”。 (4)勉:“免”的竖弯钩舒展托住“力”。 教师范写“鼠、歇、窝、勉”,学生随教师书写,并自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该设计让学生朗读课文,自主合作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又为下文自主阅读做好准备。) 3.再读一遍课文,思考:松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学生圈画语句)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师:你们同意他找到的这句话吗?那么这个句子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呢? 生:漂亮、驯良、乖巧。 师:真聪明,谁来说一说这些关键词写出了松鼠的什么? 生:写出了松鼠的特点。 教师引导: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其他习性。 4.梳理有关松鼠的信息。 教师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松鼠的具体信息,小组讨论:作者大概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提示:可以分段梳理,也可以采用列提纲、画图表等方式梳理信息,分条呈现。) 生1:第1自然段,“它们面容清秀……显得格外漂亮”,通过“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帽缨形、尾巴”可以看出写的是松鼠的外形。 生2:第1自然段,“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写的是松鼠的习性。 生3:第2自然段,“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泡……”写的也是松鼠的习性。 生4:第3自然段,“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写的噎死松鼠的生活习性。 教师相机出示“榛子”的图片和解释,帮助学生认识榛子。 生5:第4自然段“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写的是松鼠搭窝。 生6:第5自然段,“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写的是松鼠的其他习性。 教师引导: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讨论结果完成表格。 松鼠相关信息外形特点漂亮、乖巧、驯良;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尾巴美丽;直竖着身子坐,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常在高处活动;在夜间活动。行为特征警觉;敏捷;秋天贮藏冬天的食物。搭窝选址:树枝分叉的地方。 搭窝过程:搬木片,干苔藓编扎,挤紧、踏平。 窝的特点:干净、暖和、舒适、安全。 窝口的特点:朝上、端正、狭窄,有圆锥形的盖。其他习性胎生,每胎三四个;小松鼠过冬会换毛;用爪子和牙齿梳理毛发。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梳理的信息很全面,这么多的信息,把它们放在表格里,让大家一目了然。 教师提问:作者从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其他习性这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生1:这些方面是松鼠的主要特点,通过写这些内容,就能把松鼠介绍清楚。 生2: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说明了松鼠的特点,能使文章条理更清晰。 教师小结:介绍动物,首先要多角度细致观察,其次要抓住特点。说明性文章通常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事物。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生:总括特点,具体介绍,补充说明。 教师点拨:没错,这就是由总到分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概括的能力,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三、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1.教师小结: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课文是从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其他习性等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2.布置课后作业。 (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 (2)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松鼠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规范书写生字词,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规范书写习惯,拓展知识面。) 四、板书 松鼠 漂亮 驯良 乖巧 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其他习性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说出课文抓住松鼠的特点进行说明的具体方法。 2.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描述出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法国作家布封的《松鼠》。 教师:谁能帮我们大家回忆一下,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生: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过渡: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松鼠的很多特点,为了说明这些特点,作者又从方方面面对这些特点进行了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课文的中心句,整体了解文章写作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得学生既能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又练习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二、精读课文,习得方法 教师引导:默读第1自然段,哪些描写松鼠外形的句子让你觉得有趣?说说理由。 生1:“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中,“面容清秀”常用来形容人长得漂亮,这里把松鼠当成人来写,很有意思。 生2:“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中,“帽缨形的美丽尾巴”写出了松鼠的尾巴和其他尾巴截然不同,这是松鼠独有的特点。 点拨:教师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帽缨形。 生3:上一句话中的“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写小松鼠可以躲在自己的尾巴下面歇凉,说明它的尾巴非常奇特、有趣。 教师小结:这些句子都抓住了松鼠的特点作了具体的说明,大家以后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写法。 (设计意图:学习文中描写动物特点的句子,为学生今后的作文书写做铺垫) 三、对比阅读,体悟表达方法 1.教师组织学生对比阅读两段话,指导学生体会两段话在表达上的不同。 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教师提问:下面介绍松鼠的外形和课文中对松鼠外形的描述,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朗读两段话,思考。) 生1:第一段话中“17~26厘米”“15~21厘米”“300~400克”用具体的数字介绍松鼠的外形,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语言简洁,用词准确、严谨。 生2:第二段话中“面容清秀”“四肢轻快”语言形象、生动、活泼、有趣。“帽缨形”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抓住特点具体说明。 教师引导:这两段话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外形的?你还能发现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1:第一段话从松鼠的体形、身长、体重四个方面来介绍松鼠的外形。 生2:第二段话是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来介绍松鼠的外形,作者抓住每一部分的特点细致描述,能突出松鼠的特点,让人觉得很有意思。 教师小结:本文正是有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让我们对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深为喜爱。但作为说明文来说,它主要是用来向人们介绍某种事物的,这就要求说明要有分寸,所以对说明语言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准确。 2.教师引导:读下面的句子,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小组讨论二者在表达上的不同。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学生小组内讨论。 点拨:第一句话和课文中的第4自然段相对应。 这句话主要简要介绍了松鼠的窝的位置,及构成材料与大小。第4自然段则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它搭窝的过程,用“搬、放、编扎、挤紧、踏平”等一系列的动词写松鼠撘窝时的动作,使它聪明、勤快、灵巧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句话对应课文第5自然段。这句话简要提供了松鼠换毛的季节、产仔等信息。课文第5自然段还谈到松鼠毛的颜色以及它们如何梳理毛等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松鼠爱干净的生活习惯。 教师提问:现在你就是那只搭窝的松鼠,请问: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窝建造得比较安全? 生1:把窝搭在高高的树杈上很安全。 生2:搭窝的时候使用结实的小木片,可以把窝建造得更安全。 教师提问:要想把自己的窝搭得舒适一些,有什么技巧吗? 生:窝搭好后,可以铺上一层干苔藓,那样住着会更舒适。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学生从作者描写松鼠的各个方面体会这个小动物的可爱之处。引导学生抓住细节,从多角度理解松鼠形象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第4自然段,思考:课文的语言和同学们的发言有什么不同? 生:同学们的发言比较随意,表达不够完整,也不一定准确;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准确,用词生动,条理清晰。 教师引导:没错,谁来说说下面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准确生动?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生:“通常”“又干净又暖和”用词准确生动。 教师引导:这句话呢?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结实。 生:这句话中的“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的使用使得条理清晰。 4.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思考:本文和《太阳》都是说明性文章,在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生1:《太阳》这篇文章的语言比较平实,《松鼠》的语言比较活泼。 生2:《太阳》在表达上用了很多的说明方法来对太阳进行说明,《松鼠》是抓住了松鼠的特点来进行描述。 教师小结:《太阳》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不仅丰富了学生对于松鼠的认识,而且在对比阅读中能够更加生动的体会作者写风格的不同,从而明晰作者笔调的与众不同。)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的介绍了解了可爱的小松鼠,动物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上的成员,我们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珍爱自然,保护自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说明性文章原来也可以这么有意思。 2.布置课后作业。 (1)课下阅读布封的其他作品。 (2)试着描写一小段除松鼠以外的其它动物的说明文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爱护小动物,保护自然的情感,拓展阅读和知识面,将课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五、板书设计 松鼠 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打比方 六、教学反思 《松鼠》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本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1.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本课前,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松鼠的有关知识,所以学生一下就猜出来了,积极性很高。然后课件显示松鼠的图片:栩栩如生的松鼠形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既直观地显示了松鼠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自主识字,合作共赢。 这节课出现的生字新词比较多,所以在自读环节给足了充分读书的时间。在借助拼音读书时,让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进行自主识字。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生帮生,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自读自悟,深刻领悟。 首先,课件出示主旨性问题: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然后组织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讨论并梳理出松鼠的相关信息。 4.对比阅读,感悟写法。 读完本文后,引导学生回顾《太阳》一文,通过对比阅读来探究不同的说明方法,体会不同说明文语言的风格、叙述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