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讲义第17讲:空气和氧气【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讲义第17讲:空气和氧气【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06 10:0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空气的组成
1.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二、空气污染与防治
1. 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项目)
气体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形成酸雨,一氧化碳→有毒、臭氧
颗粒(固体)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尤其是直径≤2.5μm的颗粒物,简称PM2.5)→ 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
【特别提醒】酸雨的危害很大:如破坏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使桥梁、雕像、建筑物等腐蚀损坏,导致鱼类死亡、影响水生生物的繁殖,土壤酸化等。
2.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1)减少污染的产生:减少化石燃料、垃圾、秸秆、烟花爆竹等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
(2)处理污染物:工厂、汽车排放的废气必须经过除尘、除污处理。
(3)加强对污染物的吸收:植树造林。
三、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1)在标准状况下,氧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液态氧为淡蓝色,固态氧为淡蓝色雪花状。
2. 化学性质(氧化性)
(1)氧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2)氧气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小结】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浓度,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四、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 实验原理: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密闭容器,原密闭容器内氧气的体积等于进入密闭容器中水的体积。
2. 实验装置
集气瓶内水的作用:①降低集气瓶中的温度;②吸收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3. 实验药品: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5.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结论拓展】红磷燃烧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主要是N2,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难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6. 实验成功的关键及偏差分析
7. 药品: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能否用铁丝、镁、木炭或硫粉代替红磷?若不能,请说明原因;若能,指出改进方法。
小结:只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反应的生成物不为气体。
8. 装置创新
(1)点燃方式
(2)测量方式
9. 原理:除了燃烧法,还能否用其他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用加热铜丝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化学方程式
(2) 用铁粉除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通常加入活性炭粉、水及少量食盐,其目的是加快铁丝的锈蚀_。
例1、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少量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
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
例2、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需要一个如图所示的集气瓶。下列将集气瓶剩余的容积划为5等份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尺量出集气瓶中剩余容积的高度,平均分成等距的5等份
B.在集气瓶的剩余容积中,每倒入50mL水画一条线,标上1、2、3、4
C.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然后把水全倒入量筒中,将其体积5等分,每倒入集气瓶中1份,在集气瓶上画一条线,标上1、2、3、4
D.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倒出部分水于量简中,将其体积5等分,每倒入集气瓶中1份,在集气瓶上画一条线,标上1、2、3、4
例3、使用如图装置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的白磷可以用木炭代替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氮气
C.白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前,试管内压强增大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26毫升刻度线处
例4、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1)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    (“开放”或“密闭”)。
(2)图2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待红磷燃烧火焰熄灭后,冷却,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根据该思维模型,本实验是通过    的方式来减小集气瓶中的气压的。
1.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改进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的水接触生石灰一段时间后,白磷开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磷不足会使测定结果偏大
B.试管中的细沙可防止试管炸裂
C.注射器中的活塞先左移再右移
D.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
2.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
A. B.
C. D.
3.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可以说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3)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4.如图,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如图甲。待火焰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逐渐上升后停止,如图乙,保持活塞处于打开状态,则:
(1)如图乙时,若广口瓶的底部A点和烧杯底部B点所受压强分别为PA和PB,则PA
  PB(选填“>”、“=”或“<”)。
(2)要准确测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应往图乙的烧杯中注水至与集气瓶内液面相平,若测得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则氧气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比例可用V1、V2表示为   。
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按图装好药品、连好装置,用凸透镜引燃白磷
C.燃烧结束后立即打开弹簧夹,流入水的体积会偏少
D.只将燃烧匙内的白磷换成木炭,也可以达成实验目的
2.下列实验容器中水的作用解释正确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 吸收产生的白烟 量筒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气 防止生成的氧化铁炸裂瓶底 加热铜片和隔绝空气
3.水在科学实验中有多种用途,有些实验需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的水,下列实验中无需在集气瓶中加水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B.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硫在氧气中燃烧
4.如图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后插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当木炭燃尽后,向集气瓶中倒入足量澄清石灰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两实验操作观察到的现象有所不同,B操作中的现象是  。
(2)写出D实验操作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5.如图甲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不易成功,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1)小科认为漏气是实验失败最主要的问题。在实验中由于有强烈的气压变化,对装置的气密性的要求比较高,检查气密性时,先将止水夹打开,将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集气瓶,当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后,放开双手,等待一段时间,如果观察到    ,则证明气密性良好,可以实验。
(2)图乙用放大镜会聚阳光来引燃红磷,与图甲将红磷在瓶外点燃后再放入集气瓶相比,你认为图乙操作的优点是    。
(3)小明认为实验时从烧杯中倒吸进入集气瓶的水也可以起到吸热作用,所以,集气瓶内不需预先装入水,也无需使用止水夹,于是他利用图丙装置进行实验。请分析小明利用该装置测量出的氧气体积分数   (选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  
  。
参考答案
例1、D 例2、D 例3、D
例4、(1)密闭。(2)减少质量。
1.B 2.D
3.(1) 4P+5O22P2O5 。(2)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3)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
4.(1)< (2) 。
1.D 2.D 3.A
4.(1)发出红光,发出热量。(2)CO2+Ca(OH)2=CaCO3↓+H2O 。
5.(1)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2)装置始终密封,测定结果更精确。
(3)偏大 装置内的空气由于红磷燃烧放热体积会膨胀,部分空气会由导管逸出,实验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偏多 。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第17讲
空气和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