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酸碱中和反应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熟石灰能和酸发生反应,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质期
C.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干冰做制冷剂
D.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氧气做燃料
2.化学学习小组用某盐酸和烧碱探究中和反应的pH变化。实验时将一定量的盐酸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烧碱溶液,边滴边振荡,通过传感器测定并绘出pH变化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到b点,锥形瓶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
B.取a点溶液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C.取b点溶液加入小苏打固体,有气泡产生
D.c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3.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
A.氯化钾 B.烧碱
C.熟石灰 D.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
4.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的溶液
B.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6.某工厂排出的废水pH小于7,并含有较多的Cu2+,对环境污染严重.从环保及回收利用考虑,较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是应加入( )
A.食盐和盐酸 B.石灰石和金属银
C.烧碱和纯碱 D.生石灰和铁粉
7.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
B.原子不一定是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D.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合物
8.判断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需要证据支持。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后,能证明两者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B.
C. D.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实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D.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10.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C.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11.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n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微粒只有Na+和Cl-
C.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中和反应
12.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二、填空题
13.构建安全体系,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国计民生.近期,媒体报道的某些环境问题、卫生问题和安全问题引发人们的关注:
(1)据报道:“济南俩月查处了13家‘铝包子’铺”,所得‘铝包子’是指所用面粉中非法加入含有硫酸铝铵[NH4Al(SO4)2.12H2O]成分的泡打粉,食物中铝元素超标,危害身体健康,在硫酸铝铵中,所含非金属元素共有 种.
(2)露天烧烤不仅污染环境,导致周边空气中PM2.5指数严重超标.在烧烤的肉类食物中还含有强致癌物质﹣﹣苯并(a)芘(化学式C20H12),在苯并(a)芘中,氢元素与碳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据报道,2015年5月6日在104国道某段,一辆载有20多吨浓硫酸的罐车不慎侧翻,造成大量硫酸泄漏,有关部门调来大量熟石灰粉[主要成分Ca(OH)2]和沙土用于清除泄漏的硫酸.试写出硫酸和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世界卫生组织将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我国采用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控烟措施.吸烟有害健康,我国遭受二手烟危害的非吸烟人口就多达7.4亿.烟雾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C10H14N2)和焦油,这三种物质被称为香烟的三大杀手.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A、B、C、D之一)
①生活中应拒绝毒品 ②焦油能诱发细胞病变 ③吸烟对他人无害
④“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 ⑤在尼古丁中氮元素的含量最高
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⑤
14.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时测定反应容器中溶液pH变化的示意图。
(1)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滴入溶液体积为V1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
15.中和反应实质为酸溶液中的 和碱溶液中的 结合生成 .
16.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 色,pH (填“>”、“<”或“=”),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的pH (填“增大”或“减小”).盐酸过量后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
17.(1)今有①肥皂水 ②食盐水 ③杨梅汁 ④白糖水 ⑤蒸馏水五种液体,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其中pH<7的是 .pH>7的是 (填序号).
(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 色,pH 7(填“>”、“<”或“=”),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的pH (填“增大”或“减小”).
(3)有一瓶溶液pH是4.5,如果要使溶液的pH升高,可以用 的方法.
(4)人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不畅时,血液的pH会 (填“升高、降低、不变”).
(5)在pH=3的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 色.
18.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 7(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下同)滴入 中,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 色.
三、综合题
19.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如下:
加入盐酸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测得溶液温度t/℃ 15.2 19.6 22.0 26.0 28.2 26.7 25.7 24.7 23.7 22.9
(1)根据曲线讨论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①加入盐酸的量在2~10mL之间时: ;
②加入盐酸的量在10~20mL之间时: .
(2)若某同学提出“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与10%盐酸反应,以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此提议是否合理?为什么?答: .
20.向盐酸溶液中滴NaOH溶液时pH变化如图所示
(1)中和反应实质是 ;
(2)A点溶液中的阳离子有 。
21.如图为“化学村”的布局图.
(1)认识“居民”.
①10户“居民”中,俗称苏打的是 ,能与硫酸反应的氧化物有(填名称) .
②“居民”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盐酸与5户相邻“居民”:Fe2O3、CO、Na2CO3、NaOH、CaCO3,其中不能与它发生反应的是 .
(2)认识“村中的路”.
①只有相邻且能相互反应的“居民”间才是通路.例如,图中实线是一条从“Fe2O3家”到达出入口的路,图中一条从“CO2家”到达任意出入口的路是:CO2→ →出入口.
②10户“居民”中盐与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某兴趣小组运用数字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得到如下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实验中pH值逐渐变大的原因。
(3)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4;3:5;Ca(OH)2+H2SO4═CaSO4+2H2O;C
14.【答案】(1)硫酸
(2)Na2SO4 (或硫酸钠)
15.【答案】H+;OH﹣;水分子
16.【答案】红;>;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减小;氯化钠和氯化氢
17.【答案】③;①;红;>;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减小;加水稀释或是加入碱溶液;降低;红
18.【答案】等于;氢氧化钠溶液;盐酸;NaCl、HCl;红
19.【答案】(1)随盐酸量增加,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增多,溶液温度上升;完全反应后不再放热,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溶液温度降低
(2)不合理,因为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20.【答案】(1) 与 结合生成水
(2)
21.【答案】(1)Na2CO3;氧化铁;3CO+Fe2O3 2Fe+CO2;CO
(2)CO2→Ca(OH)2→Na2CO3→H2SO4(或CO2→Ca(OH)2→Na2CO3→HCl→NaOH或CO2→Ca(OH)2→Na2CO3→HCl→CaCO3);Na2CO3+Ca(OH)2=CaCO3↓+2NaOH
22.【答案】(1)
(2)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盐酸不断减少,酸性减弱,pH变大
(3)应过程中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