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 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7 09:3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窗体顶端
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结构严谨。移步换景,堪称游记体文章的典范。本文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观察仔细,语言朴实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当以此文为模本,引导学生学习写游记。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正确读写“油桐、拥挤、孔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孔隙的特点。
3、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感觉身临其境。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板块一:导入,师简介游记
1、引入。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瞧,这是哪,猜一猜。
2、揭题。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记下了所见所闻所感,堪称游记的经典。师简介游记 板书: 游记 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块二:初读,借助游览图整体感知
学习活动一、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及时做记号。
1、自由朗读
2、反馈学习
3、教学“蜿蜒”。 个别读,纠音。理解词义 形容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
4、小结:出示句子: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正因为如此,这个洞才得名双龙洞。
学习活动二、
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小组合作完成游览图
1、自读后小组合作学习
2、派代表发言。
3、整体感知。
(1)请4号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游程连起来说一说。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同桌互相说一说主要内容。
(3)教师指板书,师生合作讲。
(4)小结:通过游览图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游览过程,游览的顺序也是作者的写作顺序,你们看,简单地说,作者先写了在途中,再写了( )-最后写了( )大家刚才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段落结构。
板块三:精读,学习孔隙部分
在游双龙洞中,哪一处景点最让作者感到好奇,感到刺激,留下的感受最深?
学习活动三、
用心朗读孔隙(第5段)部分,圈出关键词句,感受孔隙特点。
1、自读,圈画
2、交流。
理解词语“孔隙” 齐读词语 空隙 理解“孔 ”(小洞,窟窿) “ 隙”是指 (很小很窄的) 那两个字合在一起,孔隙是什么意思呢?从这个空隙这个词中,你知道空隙这处景点的特点是什么?用你的话告诉大家。作者怎样写出孔隙的窄小呢?
预设:船小。紧张害怕
“怎样小的小船呢?”短短2句话,竟然用了两个小字,作者就是为了突出小船的小 。
“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结合亲身坐船经历,这船只能并排坐2个人。
仅仅是在写小船的小吗?
3、合作朗读
4、由“臀”入手,继续感悟孔隙小。
”臀是月字旁。着呀,还有几个字偏旁相同,这些偏旁的字说明和身体有关。臀指身体的哪个部位?凡是和船底有接触的部位都写出来了,有哪些呢? 后脑,肩背,臀部,脚跟 没有益处 这具体、细致的描写,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到空隙的特点就是 板书:窄小
5、播放视频
6、朗读后小结作者写作方法。
板块四:仿写,内化格式语言
1、出示图,供学生参考写
2、评价
3、小结本课学习。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
2、回忆作者的写作方法
板块二:精读,学习路上部分
学习活动一、自由读,思考:作者如何写一路上的情景呢?
1、生自由读文,圈画
2、交流
(1)看到:花 树 山 溪
(2)感受到:“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朗读
(3)小结写法:作者就是这样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把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真实的叙述给读者,这也是叶老的写作特点。
板块三:精读,学习洞口部分
学习活动二、自由读,思考:作者是怎么写洞口的?
1、生默读
2、全班交流
3、学会列数字的写法
板块四、运用学法,自主感悟外洞部分和内洞部分。
学习活动三、运用前面所学方法,自学外洞和内洞部分。
1、自主学习
2、自组内合作交流感悟
3.回顾总结。
板块五:运用,当小导游介绍双龙洞
师:假如让你当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双龙洞呢 请你根据游览示意图,用小导游的语气,把金华双龙洞的景色特点介绍给大家吧。
(2)同桌互相交流。
(3)师总结:我们随作者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奇妙的孔隙,奇特造型的石钟乳和石笋,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而且,我们还掌握了游记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