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6 14:4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上学期12月检测试题
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图的彩陶中可见少量写实性画面,其中《鹳鱼石斧图》(示意图如下)最为典型。有考古学家认为这幅画最发人深思的地方,是把鹳衔鱼和石斧这两类不相干的事象一并画在专门为装殓成人尸骨的陶缸(棺)上。由这一疑问可以推断,此画反映了( )
A.墓主人生前的事迹成就 B.渔猎是当地主要生产方式
C.原始绘画艺术的集大成 D.仰韶文化诞生了早期国家
2. 下图是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该遗址是由5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由此反映出姜寨文化( )
A.种植玉米,兼有饲养家畜 B.刀耕火种,形成青铜文明
C.阶级出现,形成早期国家 D.定居生活,形成原始聚落
3. 西周时期,周王经常进行巡视活动,奔波于王畿内外,驻扎于离官别馆,巡至重要路线及地区时会召见诸侯、处理政事以及征伐异族等。周王的这些活动意在( )
A.维系血缘宗族 B.改善民众生活
C.管控地方势力 D.推动民族交融
4. 下表是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思想家们关于义、利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了战围时期( )
A.诸子百家学术观点分歧 B.重义成为时代潮流
C.新的阶级对立日益凸显 D.义利矛盾引发关注
5. 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间接导致了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文景之治” B.“七国之乱”
C.“党锢之祸” D.“光武中兴”
6. 《晋书》中记载,东晋明帝为了稳定政权曾下诏:“吴时将相名贤之胄,有能纂修家训,又忠孝仁义,静己守真,不闻于时者,州郡中正亟以名闻,勿有所遗。”由此可知
①九品中正制是统治者巩固政权的权宜之计
②东晋延续了前代选官制度中对家世的重视
③家训通过自身本质特征成为选官的重要条件
④其出发点为调和南北士族的矛盾以稳固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下表为史籍中关于唐代扬州社会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些材料集中反映了当时扬州( )
内容 出处
江南药少淮南有……扬州喧喧卖药市 《买药歌送杨山人》
(扬州)侨寄衣冠及工商等多侵街造宅,行旅拥弊 《旧唐书》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纵游淮南》
富商巨贾,动逾百数 《广陵妖乱志》
A.萌生新的生产关系 B.区域经济差异日益淡化
C.商业经济较为繁荣 D.商品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8. 顾炎武遍游天下,他发现“天下州之为唐旧治者,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宋以下所置,时弥近者制弥陋”,进而感慨道“治化之进退,诚为可忧”。由此可知,顾炎武
A.心系天下,倡导经世致用 B.揭示出明清国力衰退的危机
C.反对大兴土木、奢靡浪费 D.反思了过度集权的治理模式
9.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朝引进西方武器装备和训练方法,培养出新式武装力量,如湘军、淮军等。但在军事部署上,却仍然坚持“强干弱枝”的传统思维,致使驻京15万军队没有投入前线作战。这一情况表明
A.近代化需要把握历史契机 B.满汉矛盾已无法调和
C.军事力量是近代化的先导 D.中国近代化转型艰难
10. 如图为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股票下面记载:“……直隶爵阁督部堂李,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札饬筹办等因,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每股津平宝纹壹百两,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由此可知
A.洋务派为军事工业招股筹款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企业具有一定资本主义性质
D.洋务派开始采用官督商办方式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及其学说,他们希望找到既能发展资本主义,又能医治资本主义弊病的药方。这说明当时
A.中国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相对多 B.知识分子对西方认识逐渐深入
C.资产阶级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12. 1926年,共产国际的穆辛在《关于中共在广州的任务的提纲》中指示:“ 决不允许突出共产党人,让共产党人占据太重要的职位,试图取代最高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指示
A.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B.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
C.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D.导致了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
13.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B.长征的胜利结束
C.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D.遵义会议的召开
14. 如图是1937年发表于《时代漫画》漫画《春耕图》,描绘出中国农民被侵略者攻击压榨、农田里尸骨遍野的悲惨景象。该漫画反映了
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B.民众意识到家亡与国破实为一体
C.艺术创作与时代的主题密切相关 D.阶级矛盾尖锐致使农民处境悲惨
15. 1944年,豫湘桂会战已接近尾声,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今后主要发展方向是南方,对于东北只能静观苏联的动静。”但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强调:“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中共这一战略的重大转变( )
A.影响中国政局未来发展走向 B.表明中共不再重视根据地建设
C.反映东北地区是国共斗争的重要地带 D.说明当时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16. 1946年冬,东北爆发鼠疫,党领导当地各级政府实施科学的防疫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改善了卫生状况,使东北区得以继续为战争提供大量人力、物力支援。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具有组织人民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B.为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强化了解放区卫生防疫的监督管理 D.将救灾与争取民族战争的胜利相结合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天命观”是儒家哲学中最基本的哲学范畴之一,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同时,孔子重“人事”而轻“鬼事”,重“生”轻“死”,对鬼神和死持“避而不谈”的态度。孟子延承了孔子天命思想,他将天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诚者,天之道也”。诚是它的本质属性,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本原,人的性善和仁义理智等都来自于天赋,由此延伸出的是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主张修身行法,强化了人的主体性与自觉性。荀子继承孔子重道德、重人事、重天命的观念,更进一步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顺应天道为人类造福,君子之道不等于天道,一者曰统一的关键是克服情欲从而“人定胜天”。
——摘编自赵旸《先秦儒家的天命观》
材料二 汉初君臣从秦王朝的灭亡中吸取教训,奉行“黄老”的无为而治,实行较为宽松的统治政策,与民休息,稳定社会秩序,经过几十年的恢复,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达到了鼎盛时期,儒家学者董仲舒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以期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儒家学说代替黄老之学成为统治思想。这时的儒家学说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先秦儒学的内容,而是在吸收先秦儒、道、墨、名、法、阴阳各家学说的基础上的再创造。作为一种官学,它不同于普通的学术流派,而是摆脱了学派的藩篱,兼容并包各种学说,为现实社会服务,具有“杂家”的色彩。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先秦儒家三位代表人物的天命观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的特点,并分析形成特点的原因。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中国历史》教材
材料三唐代交通比秦汉时期有显著进步,且为隋宋所不及,全国交通干路往还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唐驿站三十里一置,共有驿站一千六百三十九所。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唐朝的都城长安为中心,基本上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唐代大运河的使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在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的域外交通“入四夷之路,最要者七",尤其是丝绸之路上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广州通海夷道,路线最远。
——结合网络材料整理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史实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朝设置西域都护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交通发展特点。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马克思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客观上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有人就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请结合史实评述这种观点。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十四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级归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救国方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伟大成就。
参考答案
选择题ADCDC DCDDC BDDCA A
17. (1)天命观思想:孔子:知天命;畏天命;注重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孟子:将天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强调人的主体性与自党性。荀子:强调“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特点:具有包容性、创新性。原因:汉武帝时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汉武帝的大力推动,启用大量儒生研究儒学经典;董仲舒吸收各家思想对儒家学说进行改造。
18. (1)张骞通西域
标志西域正式纳入中央版图统治;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促使西域的稳定和开发;加强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保护商旅往来,推动东西方的交流;
(2)唐代交通特点: 路线交织往还,异常发达、路线里程长;以政治、军事交通为基础;以长安为中心,相全国辐射;大运河为基础的南北交流加强;域外交通发达
19. 整体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有合理性。因为:①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②战争的结果,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③但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的确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一是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二是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如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先进知识分子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局面逐步形成。
20.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等;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等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资产阶级:康有为等开展戊戌变法,改良政治;孙中山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共和政体,传播民主共和观念;陈独秀等领导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等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建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两弹一星”等国防科技成就等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等等。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