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9《短诗三首》 第1课时 表格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下册9《短诗三首》 第1课时 表格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7 08:1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三 单元 第一课 课时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9《短诗三首》 主备 池绵绵
教 材 与 学 情 分 析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三首诗全部选自冰心的诗歌集《繁星》,诗歌虽短小,但文字优美、结构精炼、意境隽永。诗人通过情境的营造,反复的表达,抒发自己对母亲、对自然、对童年的热爱,也给予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课后题“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诗中场景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等,体现了《课标》“诵读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大意”的要求。 因此,本课教学将通过多形式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感受诗歌韵味的同时,展开想象和联想,初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语言表达的独特,进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展开诗歌实践活动,初步感受鉴赏现代诗的乐趣。 学情分析: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冰心在诗歌中表达的对母亲对大海的深情。 2.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诗意,尤其是第三首诗歌中两个“风雨”所表达的含义;借助想象和联想,走进“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个人感受,入情入境,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3.研读繁星(七一)这首小诗的形式,链接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二小题的学习资料,创意抒写诗歌。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冰心在诗歌中表达的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尤其是第三首诗歌中两个“风雨”所表达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预 设 二次备课修改处
一、解疑—感受短诗之趣 1.诵读诗句,导入新课。 出示:《飞鸟集》中的四句诗,学生齐读。 过渡:“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欢迎大家一起轻轻扣响这扇通往美丽世界的大门,走进第三单元——现代诗单元。 刚才我们诵读的诗歌都选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它自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对我们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今天,我们我们要学的三首短诗就是冰心在阅读了《飞鸟集》以后,深受启发而创作的。(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2.初读短诗,引发质疑。 用心朗读三首诗,关注诗歌题目,说说你的发现或者疑问。(学生自由读诗) 预设:(1)为什么诗歌题目都是繁星?(2)诗题中的数字又代表了什么? 相机教学“繁”字的书写。板书课题。 3.借助资料,自主解惑。 请你们自个儿读读这段文字,告诉大家诗题为什么叫《繁星》?(出示书籍《繁星》和文字资料) 预设:冰心奶奶的诗歌集名字叫《繁星》。冰心说这些诗歌记录的是她“零碎的思想”,这些思想如繁星般细小却又散发光芒,所以每一首都叫繁星。诗歌集共收录了164首,题目后面的数字就是代表这一首诗在书中的序号。 二、朗读—初赏节奏之美。 1.读正确诗歌。 (1)指名读,指导读正确“漫灭、波涛”两个词语。 (2)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啊”的读音有不同的变化形式。 (3)同桌互读,把诗歌读正确。 2.探究“节奏”秘密。 (1)我们读过很多古诗,知道古诗字数相同,每句末尾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现代诗也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是否也藏着节奏的秘密呢?请四人合作完成“探究现代诗的节奏秘密”的任务。 学习任务一:请按以下步骤开展合作学习。(出示学习提示) ①独立学习:自由读诗歌,找到节奏的秘密,用关键词做好批注。 ②交流修改:选择一首诗歌,共同商议,修改或者增补批注。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请小组上台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预设1:(出示学生批注)我们组写的关键词是“押韵”,在第二首诗歌中,“光、香、响”这几个尾字的韵母都是“ɑng”,所以读起来特别好听。 是的,我们把末尾押韵这个规律叫做“同韵成韵”。(板书:同韵成韵) 预设2:(出示学生批注)我们组比较了三首诗歌,发现这几首诗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首诗歌有多行的结构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排比句,这样读起来就特别有味道,所以,我们批注的关键词是排比。 对,因为结构相同,我们可以把“排比”说成是“同构成韵”。(板书:同构成韵) 预设3:(出示学生批注)我们组发现第三首诗每两联末尾都是“了”和“里”,我们猜测这首诗如果继续往下写,那应该都是“了”和“里”结尾。这样读起来就有反复的味道。 真好!这样的规律可以叫做“同字成韵”。(板书:同字成韵) 3.教师小结。短诗和古诗一样,都藏着节奏的规律,看,只要我们多读,就能发现现代诗的奥秘。 4.那现在就请几个小组合作诵读这几首诗,读出节奏的美。 三、想象—体味意境之美 1.提问,理解“漫灭”。 过渡: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一定有许多和妈妈有关的美好回忆吧——冰心与母亲之间也有着一些难忘的回忆,我们走进她的回忆去看看吧。 2.自读诗歌,根据自学提示学习《繁星(七一)》。(出示自学提示) 学习任务二: (1)自读《繁星(七一)》,思考:作者的回忆中,都有哪些场景呢?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并展开想象,到底发生过什么事呢?完成下面的练习。 预设: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相机板贴) (2)诗中的情景,让你想起了自己的哪些童年回忆?展开想象,完成下面的练习。 出示: 月明的园中,她们曾经 。 藤萝的叶下,她们曾经 。 母亲的膝上, 。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提供支架,拓宽想象思路。 很多同学结合自己的经验,展开想象,这是很好的一种方法。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或许可以帮到你。(配乐出示:星空、月牙、萤火虫、乘凉等等内容的图片) (2)全班交流。 预设1:月明的园中,她们曾经一起数星星看月亮。藤萝的叶下,她们曾经一起欣赏昆虫夜鸣 。母亲的膝上,她们一起唱古老的歌谣。 预设2:月明的园中,她们曾经一起看萤火虫起舞。藤萝的叶下,她们曾经一起感受夜风清凉 。母亲的膝上,听母亲讲久远的神话。 小结:这些画面就在作者的脑海中,一次又一次地浮现,让她永远不会忘记,所以作者说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让我们把画面放进诗歌中,再读一读。 ②说说从这一幅幅画面中,感受到什么? 预设:冰心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母爱的赞颂。 3.对比,感受留白。 同学们,你们的笔尖流泻下一幅幅美好的画面,老师忍不住做了一回诗人,把这些美好的画面都加进了诗歌中,看——(出示:改编的诗歌) 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轻摇的蒲扇送来凉爽; 藤萝的叶下, 鸟儿的欢唱仍在荡漾; 母亲的膝上, 迷人的故事还在回响。 (2)读老师的诗歌,思考并和同桌讨论:这样改编好吗? 预设1:我觉得老师的诗歌改写德很好,“爽、漾、响”符合我们前面学习的同韵成韵,节奏很美。 预设2:我有不同的看法,老师把回忆中的事情都具体记录了下来,这样会限制我们的联想,好像回忆中就只有这几件事。 教师小结:是啊,老师这样写也美,但是,像冰心奶奶那样写,给我们留下更多独立想象的空间,更美。 你们不仅会读诗,还会欣赏诗歌。创设美好的情境,引读者展开无尽的想象,正是诗歌最大的特点之一——留白。(随机板书) 4.想象,补写意象。 学习任务四: (1)这样优美的短诗这儿还有一首。(出示“语文园地”中其中一首诗的第一句) 春天的早晨, 怎样的可爱呢! 这是一首还没写完的短诗,现在请你来当当小诗人,只要写出某一种事物,来表现春天的可爱。 (2)学生独立创作,全班分享。 (3)比照原版,感受抒写乐趣。 我们来读一读原版诗。(出示短诗,指名朗读) 春天的早晨, 怎样的可爱呢! 融冶的风, 飘扬的衣袖, 静悄的心情。 你们的诗歌也同样充满了灵气和趣味,真是小诗人啊。 四、品味—领略诗蕴之美。 1.过渡。同学们,文章的后两首诗歌哪一首也写了自己对母亲的依恋? 预设:繁星(一五九)这首小诗中,作者再次表达了对母亲的眷恋。 是的,繁星(一五九)是作者对母爱的再次表达。 2.研读“反复”,学习繁星(一五九)。 (1)现在,同桌合作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出示学习要求:) ①独立学习:自由读小诗,圈画出反复出现的词语。 ②合作交流:反复出现的词语,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记录思考的关键词。 (2)全班交流。 预设1:诗中的两个“躲”都是指躲避、躲藏的意思。 预设2:两个“风雨”意思不一样。第一个风雨指的是大自然的风和雨,所以鸟儿躲进了自己的巢里。第二个风雨可能是指遇到一些挫折或者是一些很不开心的心情。比如,学习上遇到困难,我第一时间就会找妈妈。学习上的困难就是我心中的风雨。 教师小结: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是很棒的学习方法。 (3)深化感受。 那么,冰心遇到过怎样的“风雨”呢?请你读一读资料。(出示资料:) ◇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身体较弱,容易生病。 ◇冰心生活的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她跟随家人多次搬家奔走,而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更是预示着革命年代的到来。 看完资料,现在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这“心中的风雨”可能是什么呢?(出示练习:) 当 时,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当 时,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当 时,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预设1:当寒冷的冬天到来,咳嗽总是发作时,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预设2:当我再次搬到陌生的城市时,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预设3:当我面对乱糟糟的生活而无能为力时,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当你躲进妈妈的怀里时,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当心中的风雨来临,冰心就会想起自己的母亲,母亲的怀抱可以给她带来温暖和力量,让她感受到温暖和幸福。而这些都是因为母亲的怀抱中蕴藏着浓浓的爱啊! 请和着音乐再来诵读这首诗吧。(配乐诵读) 五、总结拓展,激发读诗兴趣。 1.课堂整理,推荐阅读。(相机板书:节奏、画面、情感) 今天我们在学习现代诗时,不仅读出了节奏,读出了画面,更读出了浓浓的情感。读诗时,我们不但读懂了诗人,更读到了自己,这就是诗的意蕴。其实,现代诗的魅力远不止于此,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去体会。 2.布置作业: 背诵《繁星七一》☆ 仿写《繁星七一》☆☆☆
梯 度 式 作 业 设 计 背诵《繁星七一》☆ 仿写《繁星七一》☆☆☆
教 学 板 书 设 计 短诗三首 节奏 画面 情感 同韵 月明的园中 同构 藤萝的叶下 对母亲的怀念 同字 母亲的膝上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