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海上日出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6 海上日出 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6 14:0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上日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海上日出》。
美妙的语文课堂,教师应用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接下来我将从解读文本说教材、把握主体说学情、精准定位说目标、科学设计说方法、循序渐进说过程、浓缩要点说板书几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只有把教材读活,才能把课上活。《海上日出》是部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记叙了作者在船上观察海上日出的情景。课文条理清晰,特点突出,语言质朴而准确,生动而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一自然景观的喜爱。
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本课安排在“习作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向名家学习习作的“绝招妙法”,即“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准确用词写出景物变化”等。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前提。本节课为《海上日出》的第二课时,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已经初读了课文,梳理了字词,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而且学生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过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介绍一处景点。而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则是第一次接触,课堂中要让学生沉浸到课文的意境当中去,感受海上日出的壮美。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的教材及学情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日出时的景象。
2.能抓住关键词句,学习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重点)
3.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这一自然景观的赞美。(难点)
第二课时的任务是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解读的方法,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默读课文。因此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针对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遵循学生语文的发展规律。本节课我以谈话导入,以读带讲,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围绕作者的写景方法进行讨论,来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学法主要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五、说教学过程
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关键,合理的安排教学过程也是关键的一环,让学生学有所获。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四大教学环节。分别是1.复习故知,导入新课2.品读课文,感悟奇观3.小组合作,升华情感4.迁移写法,读写结合。
环节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古人云,温故而知新。知识是系统连贯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课之初,我会先抛出这个问题:上节课我们跟着巴金先生看了海上日出,海上日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如此美丽、壮观的海上日出,难怪巴金先生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理解“伟大的奇观”。以朗读启发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景当中,读出情感,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这一奇观的赞美。
环节二,品读课文,感悟奇观。本环节围绕刚才赏析的反问句,提出这三个问题:“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伟大的奇观作者是怎么观察的?他抓住了太阳的哪些方面在写?”,用问题引导学生自读第二、三自然段,在感悟深的地方写下批注。在全班交流时,我会这样引导学生,比如:一片浅蓝、一道红霞写的是什么?还有哪些词语写的是颜色?说明海上日出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让学生明确方向,感受太阳动态变化的过程。提问方式让学生再次品读课文,清晰领会到作者按照位置、颜色、光亮变化顺序写景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第三题,给句子排序,考察学生是否清晰地感知到了太阳动态变化的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体会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以此来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美妙,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所蕴含的情感。比如在分析“负着重荷”“慢慢地努力上升”,通过多组句子比较朗读,说一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明确太阳上升的过程是非常地艰辛、缓慢;再抓住“冲”和“跳”两个字感受太阳蓬勃的生命力。当读到“小半边脸”,在这里我会提问学生:这里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且分析这一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的体现了太阳像个孩童一般可爱淘气,表达了作者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环节三,小组合作,升华情感。本环节我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四、五自然段,明确小组学习任务,关注文章写法,抓住“光亮”,用拟人手法“透过、替、镶、冲出”,感受太阳的威力巨大。再回归课文,一起看图口述太阳动态变化、缓慢上升的情景,既为学生完整地感受欣赏文章当中的意境创造了条件,又进一步内化知识,使老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全面的对话和沟通。
环节四,迁移写法,读写结合。本环节我通过回忆四年级上学期所学的课文《观潮》,《观潮》这篇课文是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潮水变化,以此来进一步理解运用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接下来再进行练笔,出示雷雨视频,运用所学的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的方法写一段话,以此来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单元习作做了准备。然后再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课外搜集相关描写日出景色的古诗或短文读一读,比较与本文写法的不同之处。
六、说教学板书
教学板书是课堂的逻辑主线。为了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本课的重难点,更好地体会太阳变化顺序,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文字与画面相结合的板书方式,给学生感官以强烈的多方面的刺激,强化直观效果。
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有以下四点:1.根据文本特点,我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设计教学。2.以朗读和小组合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引导学生随文入境。3.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景中读文、读中看景的主体建构。4.有序推进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重视迁移运用。
各位老师,以上是我对本堂课学习的粗浅理解,假如有机会实际操作这堂课,我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让所有的环节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学有所乐,乐有所得。但我也知道,任何课堂都带着一点遗憾的艺术,我今天的所阐述的设计也肯定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