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作者简介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làng)中、山西平遥、安徽歙(shè)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
阿来与《一滴水经过丽江》
2012年6月,作家阿来第三次来到丽江,友人邀请阿来写一篇“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有关丽江的文章。然而,面对丽江美好的景色,阿来自己却说:“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试着写了,也聊作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小资和艳遇概括不了丽江》)
状元才路
印象丽江
玉龙雪山
纳西族村庄
古城四方街
金沙河
象山
黑龙潭
大水车
古城夜景
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说一说这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请在文中用圆圈标画出表明地点的词。并标画出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整体感知——跟着水滴游丽江
玉龙雪山
纳西族村庄
古城四方街
金沙江
玉龙雪上顶
驿 道
村 庄
丽江坝
落水洞
黑龙潭
四方街
玉 河
街道店铺
出城进入金沙江
第一部分:(第1、2段),点明“我”的身份——一滴水。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第3--8段),写“我”从玉龙雪山到古城之前的经历。
第三部分:(第9--14段),写“我”流经古城时的所见所闻。
第四部分:(第15、16段),写“我”流出古城,奔向大海。
(一)一滴水在去丽江坝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
细节感知
1.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
2.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
4.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
(一)一滴水在去丽江坝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
景美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历史
渊源
名声远播
厚重的历史感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写出了对四方街的向往
(二)一滴水在去四方街之前发生了什么?
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方叫作落水洞。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跌入落水洞,陷入沉睡
路途坎坷,困难重重
玉龙雪山
黑龙潭
(三)一滴水在冒出黑龙潭之后看到了哪些景象?
1.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2.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
3.看见了花与树。
4.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
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做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
对 比
写出了四方街的变化。
(四)四方街前后有什么变化?
(五)“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它为什么会犹豫呢?
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
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
趣味十足。表现了对四方街的喜爱,让它无法选择。
着前行
(六)一滴水在四方街经过了哪些地方?找找看。
极其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市井民俗图——热闹、勤奋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民俗
1.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浇花民俗图——平和、悠然]
2.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
[休闲民俗图——恬静、和谐]
(七)一滴水离开中河后又看见了什么?请简要概括一下。
3.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
[动作描写,写出了木府建筑的奇特与非凡,令众游客如痴如醉。]
4.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宾主交流民俗图——热情、融洽。]
作者将自己比作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这滴水在丽江的旅行,这样子写有什么样的好处?
思考探究
改后的课文:
我曾到过丽江,那里的美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在那里看到很多不同模样的人,看见亭台楼阁,花与树,远眺过玉龙雪山。丽江是一座很大的城,城里景色优美。我来到了四方街,看到了各种店面。我又在一座桥边,看见一个浇花人。我喜欢那醉人的夜景。就这样,完成了我的丽江之旅。
1.“一滴水”既贯古通今,又由高而下,把时间和空间这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
2.用“一滴水”贯穿全文可以获得了自由的视角。
3.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来写,它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作者更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4.文笔生动,引人入胜,富有艺术魅力。
1 .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作者以“一滴水”流经丽江的方式,描述这“一滴水”看到的景象,展示丽江的历史变迁、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构思新颖,视角独特,不落俗套。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2.语言富有诗意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特色的建筑,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丽江的民俗民风,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了丽江的美丽和谐,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多彩丽江——风景美 文化名城——建筑美
民众活动——民俗美
文章主旨
本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滴水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游过丽江的一段旅程,展现了丽江的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闲的人文风情,抒发了作者对丽江的向往与热爱。
视角换位,是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从对方的角度切入来写。一般来说,可以从拟人化、拟物化、换位思考的角度入手写作。如“我”的影子给“我”写信;古人给今人写信;狗眼看人生;人与动植物互换位置,等等。运用这种写法能使文章灵活多变,写作素材充满新鲜感,从而化俗为新,让平淡的题材顿时生色。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随着视角的变换我们欣赏到的景物会有所不同。同样,作文的视角变一变也能够使文章别开生面、独具风采。一般作文都习惯从人的视角看人、事、物、自然等,但是习惯的视角容易带来审美疲劳,很难写出新鲜的东西,很难出彩!其实,何妨变换一下视角,倒过来试一试,从物的视角来写各种作文,用物的眼光来审视生活,表现生活,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可以化枯燥为形象,化腐朽为神奇,给阅卷老师一个惊喜!
视野决定创新,
视野决定高度,
角度决定创意。
写作贵在创新,角度的独特是一条很妙的创新方法。
物的视角
所谓物的视角,就是以物的眼光观察人类,思考人类。
第一招:以物的口吻直陈生活事件,简称“物‘口’直陈法”
生活中人与物共处、“交往”的事儿举不胜举,以人的口吻叙述这些事情,难以写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如果换个角度思考,着力写出在这些交往过程中“物”的所作所为和“心理感受”,这样的视角必然带来独特的人生感悟。
比如,写小孩儿火烧蚂蚁,从人的视角叙述,大多会落脚到要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主题上。
而佳作《当我面对“征服”的时候》是这么写的:
例1 我是一只蚂蚁,一个可恶的小男孩把我放在一张白纸上来回折腾,我东突西冲,力图跑出去。他拿小坦克威胁我,拿痱子粉呛我,我都跑出去了。他气急败坏地拿出打火机,按动开关。火星溅到我身上,但我不停步。趁他不注意,我咬破了他的手指头。
文章结尾写道:
那个小家伙,他总以为能征服我这个渺小的蚂蚁,他却不知道,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追求是无法用暴力熄灭的火焰。
【简评】
人玩弄蚂蚁时,蚂蚁自寻出路是一种本能,但上文由于将蚂蚁拟人化,其不屈从于暴力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就脱颖而出。
文章变换了叙事主体,使得这个普通故事实现了“花样翻新”,达到了“主题再造”。由此看来,将“物”作为叙事主体,从“物”的角度观照人与物交往的生活事件,可以带来构思全新、立意创新。
生活中你每天都在和动植物或非生物相处,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我们可以变化出怎样的叙述角度呢?
第二招:从物的角度延伸另类结局,简称“延伸结局法”
生活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都发生在我们眼皮底下,司空见惯,写起来平淡无奇。如果能从相关的“物”对人的反应出发,设想这事儿进一步发展下去的结果,故事就会别开生面。
比如,写人与书的交往,其结局要么是写人爱惜书,读书成才;要么是写人冷落书,损毁书。这类结局都会处在众人的预料之中,了无新意。
你是否可以这么想象:人善待书,如果书变得会说话、会做事,他会怎样报答人类?人冷落书,如果书变得会说话、会做事,他又会怎样报复人类?沿着这样的思路想下去,你就会获得匠心独具的构思。佳作《书国罢工记》就按照这样的思路,编出了精彩的故事:
(故事梗概) 人类不爱惜书,导致书国全体员工大罢工。人类社会一下子陷入瘫痪状态,顿时倍感书的可贵,于是派出人类大使和书国外交大臣谈判。书国外交大臣在谈判中历数人类糟蹋书、冷落书的“罪行”,令人类大使汗颜。后来谈判成功,书国臣民全都归位,人们兴奋不已。
【简评】
这篇文章可真“酷”!图书受冷落、被损坏,是人与书交往生活中的常见结局,书籍奋起罢工直至人类妥协是“文章”的结局。
生活中到此为止,故事里才又开始。这样延伸开来,使得文章别有情趣。这种写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了生活,警醒了人类。
写作要点:敲黑板啦——
第一,“物我交往物为主”必用拟人手法,适用于童话、寓言、小小说和奇幻题材等叙事类作文。
第二,一般的童话、寓言等通常只是“动植物大合唱”,没人什么事儿;而“物我交往物为主”必须是“人”和“物”进行“对唱”,缺一不可。
第三,“物我交往物为主”特别强调换位思考和创新思维,其中,“物‘口’直陈法”是常见生活事件的换位视角,“延伸结局法”是常见生活事件的新奇拓展。
第四,无论怎么变化视角、变化叙述主体,都得服务于文章主题。写作,一定要努力表达新颖、深刻的主题。
(一)物要有人的灵性。
这些物要能像人类一样喜怒哀乐,会观察会思考会兴奋会流泪,会反思会总结,这是所谓的人的灵性。
(二)物要有物的特性。
每一种物都有自己的行为逻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这种逻辑这种行为准则首先是指物的生物性或物理性,鸟能飞鱼也游虎会啸狼能嗥,镜子能照人,电灯能发光,石头是坚的,沙土是松散的……
(三)见证性和批判性
(四)本种物看待符合自身行为逻辑、行动准则、道德规范(当然是作者的或社会公认的)事,会判断其合情、合理、合法,进而赞扬讴歌;他种属的成员与自己的观念相左,就予以否定,讽刺、贬抑,进而反映其深刻的社会问题和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深思。
编创歌诀——
物我交往物为主,
叙事文,配拟人,
有物有人有矛盾。
生活事件换位看,
眼前结局巧延伸,
只为主题新。
和李白同在的日子
宣志颖
李白,这个闪耀着熠熠光彩的名字,哪个不知,谁人不晓?后来有人夸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而我就是李白身边的那把宝剑,一把默默无闻的宝剑。虽然历经千年的风雨,我依然闪亮如初。我总喜欢怀念逝去的岁月,怀念和李白同在的日子。
我的思绪总是回到那个年代。主人正在收拾行李,明天,他就要去京城面见皇上了。他把我擦了又擦,踌躇满志,计划着到了京城该怎样大展宏图。就这样,一骑红尘,一袭白衣的李白佩戴着我,英姿飒爽地来到了繁华的长安城。
皇宫的日子很快活,日日美酒,夜夜笙歌,可我分明看到了主人内心的不快活。他经常一个人边喝酒便把我举到眼前,在月光下,他吟诵出“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知道他内心深处是寂寞的。只见他挥舞长袖,把自己裹进刀光剑影 。
那些日子,只有我是他的知己,是他的倾听者。他不再边饮酒边歌唱,只是每天借酒消愁。喝了酒以后,他把我拔出来,一边挥舞一边对我喊:“宝剑哪宝剑,只有你才明白我的内心啊!”与李白同在的那段日子,我明白了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一把宝剑,都要明明白白,清廉自律。
但是,官场上的失意并没有打击主人的人生理想。他依然每天憧憬着一种新的生活,我喜欢他醉酒后的诗情,那天乘着酒兴,他挥毫写了“将进酒”三个大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个又一个遒劲的字从他笔下流淌而出了。我看到,主人越写越快,“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当我看到这句诗时,我也热血沸腾了。是啊,我曾经看到过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依依不舍;也曾经看过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怀,而这首诗中的潇洒,浪漫,这,才是诗仙真正的精髓!李白,无愧于“诗仙”的美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主人远行了,他远行了一千多年,我的目光追随了他一千多年。我知道,我已化作他精神的一部分,那段日子,是我的永生。
【点评】
这篇作文以历史人物李白为写作对象,巧妙地运用童话体裁,从李白身边一把剑的角度来写李白,写出了诗仙太白的风骨。但文章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而是李白一生喜欢酒、诗、剑,这个角度选取得既新颖别致,又恰当自然。
文章巧用素材,把历史名人写进文章。作者大量引用李白的诗歌,恰到好处地写出了李白充满自信、充满豪情的人生,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主题。同时,也显示了作者丰富的诗词积累。
小练笔,不少于400字
路灯、花草树木、书包、笔袋、台灯、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