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3.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同步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3.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同步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03 21:10:0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3.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2022高二上·芜湖期末)流经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是(  )
A.该保护区自养生物固定的总能量
B.照射到该保护区中的全部太阳能
C.该保护区所有生物体内的能量
D.该保护区生产者体内的能量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流经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是生产者(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即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输入、能量传递、能量散失的过程。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主要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2021高二上·云县期末)若甲、乙、丙三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固定一样多的太阳能,甲中有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乙比甲多一个次级消费者,丙比乙多一个三级消费者。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比较三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含有的总能量,下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因此食物链越长,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越多,所以A选项正确。
【分析】在各营养级中,能量有三个去路: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③被分解者利用。所以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能量会越来越少。
3.(2021高二上·云县期末)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呼吸散失一部分能量,分解者利用一部分能量,只有少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因此,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A正确;
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不可能都对捕食者有利,有的对于被捕食者有利,如:鸟的叫声,提醒同伴有捕食者等,B错误;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动物的体型与营养级的高低关系不大,如大象比狮子体型大,但是它的营养级比狮子低,C错误;
D、与C选项同理,动物的体型与营养级的高低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D错误。
【分析】在各营养级中,能量有三个去路: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③被分解者利用。所以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能量会越来越少。
4.(2019高二上·葫芦岛月考)下列有关草原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的流到第三营养级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二营养级的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了
B.第二营养级的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C.第二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利用
D.第二营养级的部分能量通过其粪便排出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能量在流动过程中,自身呼吸作用会消耗一部分,同时又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分解,有部分能量可能还未被利用,所以呈现出逐级递减的特点,而第二营养级的粪便不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B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2、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单向流动:指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原因: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②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2)逐级递减: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的。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原因: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大部分能量;②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如枯枝败叶。
5.(2020高二上·武汉月考)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少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植物都属于第一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从一个营养级传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只有约10%-20%,所以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少,A正确;
B、第一营养级是指生产者,但并非所有植物都属于生产者,B错误;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C错误;
D、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不同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同, 即使在同一条食物链中, 不同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也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同一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所获得的能量不同;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传递的效率在10%-20%,并且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6.(2019高二上·运城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可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渐递减
C.若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它们的能量关系会构成倒金字塔
D.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路完全相同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产者的有机物中,A正确;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但是能量的传递效率的高低和营养级的高低没有关系,一般传递效率不变,都是10%-20%,B错误;
C、若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它们的数量关系会构成倒金字塔,能量金字塔不变,C错误;
D、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路不完全相同,如最高营养级没有传递到下营养级的能量,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流动过程:太阳光能→绿色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
7.(2021高二上·辽阳期末)农田生态系统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出现的,其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季节规律
B.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
C.农田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目少,营养结构简单
D.灭虫和除草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农田中不同季节种植的作物不同,因此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季节规律,A正确;
B、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
C、农田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目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需要人类加强管理,C正确;
D、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人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抵抗力稳定性小,一旦失去人的控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非只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8.(2022高二上·电白期末)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字为能量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C增加1kJ,则需要消耗A约42kJ
B.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营养级的个体数量
D.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属于三级消费者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0÷(175+875+200)=0.16,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58+112+30)=0.15,若C增加1kJ,则需要消耗A约1÷0.15÷0.16≈42kJ,A正确;
B、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流向B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错误;
C、B营养级能量多于C营养级,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C营养级的个体数量,C错误;
D、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为第三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
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能量流动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9.(2022高二上·电白期末)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池塘水的pH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C.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上的生物都与周围的很多种生物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
D.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群落的概念及组成
【解析】【解答】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池塘水的pH值是理化性质,不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甲和乙没有包含该区域所有种群,所以不能构成群落,B错误;
C、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上的生物都与周围的很多种生物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多,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3、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4、 能量流动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10.(2020高二上·武汉月考)假设如下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N,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人类获得的能量(  )
A.等于10-2N B.少于10-2N C.少于10-1N D.多于10-1N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人在此食物网中占有两个营养级,作为第二营养级,最多可获能量0.1N;作为第三营养级最多可以获得0.01N,所以应该在10-2N与10-1N之间。故答案为:C。
【分析】同一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因此所获得的能量也不同。
11.(2020高二上·宾县月考)稻田生态系统是重庆地区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褐飞虱和卷叶螟是水稻的两种主要害虫,现引入它们的天敌拟水狼蛛进行生物防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拟水狼蛛防治稻田害虫,可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B.相比弃耕稻田,人为干扰将影响精耕稻田群落演替的速度
C.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引入天敌之后,用性引诱剂诱捕褐飞虱,短期内卷叶螟的种群密度可能会下降
【答案】C
【知识点】种间关系;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用拟水狼蛛防治稻田害虫,可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A正确;
相比弃耕稻田,人为干扰将影响弃耕稻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
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C错误;
引入天敌拟水狼蛛之后,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卷叶螟维持种群数量,短期内卷叶螟的种群密度会下降,这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结构比较单一,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引入天敌可以调整种间关系和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使得朝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2.(2019高二上·运城月考)有关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桑基鱼塘”中桑叶喂蚕,蚕沙养鱼,塘泥肥桑,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效
D.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答案】B
【知识点】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解析】【解答】A、“桑基鱼塘”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
B、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会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根据草场的能量流动特点,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C正确;
D、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例如沼气池和桑基鱼塘,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3.(2018高二上·长春期中)用生态学原理解释下列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山不容二虎”——能量流动中能量逐级递减原理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一山不容二虎”符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C不符合题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能影响环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解答C选项,要注意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14.(2022高三上·佛山月考)研究发现,池塘中合理搭配鱼种,混养不同食性的鱼,利用较低的成本获取较大的收益,下图显示某个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没有画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一生态系统的组分
B.图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鲤鱼处于第二、三营养级
C.流入该池塘的总能量是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和饲料中的化学能
D.各种鱼类的粪便中的物质和能量能被浮游植物重新利用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图中有3条食物链,浮游植物→鲢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鲤鱼,其中鲤鱼处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
C、该池塘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流入该池塘的总能量是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正确;
D、各种鱼类的粪便中的物质能被浮游植物重新利用,但能量不能重新利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2)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的营养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
①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不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
③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④营养级别和消费者级别相差1级,即:营养级别=消费者级别+1。
15.(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玉米螟是玉米田中的常见害虫,引入步行虫能有效地治理玉米螟。科研人员研究了玉米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结果如下表[单位为kJ/(c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玉米同化的能量 玉米螟摄入的能量 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 玉米螟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玉米螟流入步行虫的能量
179.5 89.6 43.2 35.7 4.58
A.玉米、玉米螟和步行虫之间能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玉米螟同化量中部分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C.玉米螟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为10.7 kJ/(cm2·a)
D.“玉米→玉米螟→步行虫”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玉米、玉米螟和步行虫可形成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但物质循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利用、循环往返,A错误;
B、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玉米同化的能量,不属于玉米螟流入分解者的能量,B错误;
C、玉米螟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同化量-粪便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89.6-43.2-35.7=10.7kJ/(cm2 a),C正确;
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如玉米是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而消费者是通过捕食获得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进而同化作用得到能量,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研究此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能量流动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ⅹ100%。
二、综合题
16.(2023高二上·东莞期末)湿地生态系统物种资源丰富,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图为某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的细菌属于   。该细菌除了能分解藻类、大米草的遗骸外,还具有的作用是   。
(2)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和大米草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含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大米草的数量不增反降,原因是通过   (填写食物链),导致沼蟹大量繁殖,破坏大米草根系。
(3)上图食物网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补充下图能量流经该营养级的示意图   。
【答案】(1)分解者;作为线虫的食物
(2)藻类→线虫→沼蟹
(3)海螺、线虫、食草虫;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②分解者利用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的细菌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从图示过程可分析出,细菌还可作为线虫的食物。
(2)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藻类→线虫→沼蟹食物链,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含磷杀虫剂藻类加快繁殖,导致沼蟹大量繁殖,破坏大米草根系。
(3)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属于第二营养级,包括海螺、线虫和食草虫;摄入量中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传递给分解者,故②表示传递给分解者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故①表示用于初级消费者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南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关系(通常指捕食链)。特点:①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②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17.(2022高二下·辽宁开学考)科学家对某个天然湖泊的能量进行分析,得出下表所示的数据(为了研究方便起见,这里将肉食性动物作为一个营养级;表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
生物类型 同化量 净同化量 呼吸作用消耗量 被分解者利用的总能量 输入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生产者 ① 96.3 12.5 62.8 293  
植食性动物 18.8 ② 12.6 29.3 1.5
肉食性动物 ③ 7.5 微量 无 5.0 0.3
请回答问题: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填文字),这些能量是沿着   逐级流动的,且具有   的特点。表格中“①”、“②”、“③”处数值分别为   、   、   。
(2)植食性动物输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一般占其   (填“摄入量”、“同化量”或“净同化量”)的10%-20%。
【答案】(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68.3;2.1;12.6
(2)同化量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表格中“①”为生产者的净同化量=12.5+62.8+293=368.3[ J/(cm2.a) ];“②”表示植食性动物被分解者利用的总能量=62.8-18.8-12.6-29.3=2.1[ J/(cm2.a) ];“③”表示肉食性动物的同化量=植食性动物输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12.6[ J/(cm2.a) ]。
(2)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因此植食性动物输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一般占其同化量的10%~20%。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
(1)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源头:太阳能。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规律:相邻两个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5)营养级摄入能量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
18.(2021高二上·云县期末)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营养结构;图乙是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模式图,其中字母代表生物群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生物对应图乙中哪些成分    (用字母表示);图乙中未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   。
(2)在图甲中,若蛇取食蟾蜍的量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增重1kg,则人比原来最多减少   kg。
(3)给牧草加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食草昆虫和蟾蜍体内的放射性强度,则   体内放射性强度较高。
(4)若图表示此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草昆虫和蟾蜍利用食物的部分过程:
①食草昆虫的粪便属于图解中的   部分,能量由食草昆虫流向蟾蜍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   (用序号表示)。
②气温逐渐降低时,若⑥保持不变,则蟾蜍的⑦/⑥的值将   。
【答案】(1)A、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4.5
(3)蟾蜍
(4)A;⑥/②×100%;升高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图甲食物网中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乙中A是生产者,C、D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所以图甲中的生物对应图乙中A、C、D成分;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以图乙中未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据题意可知,各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应为10%,若蛇取食蟾蜍量为1/4,则蛇取食鼠量为3/4,当蛇取食蟾蜍时,蛇属于第四营养级,蛇增重1kg在该食物链上消耗的草是1×1/4÷(10%)3=1000/4kg,当蛇取食鼠时,蛇属于第三营养级,该食物链上消耗的草是1×3/4÷(10%)2=300/4kg,因此,蛇取食蟾蜍的量为1/4时,消耗草总量是1000/4kg+300/4kg=1300/4kg;若蛇取食蟾蜍量为3/4,则蛇取食鼠量为1/4,当蛇取食蟾蜍时,蛇属于第四营养级,蛇增重1kg在该食物链上消耗草是1×3/4×÷(10%)3=3000/4kg,当蛇取食鼠时,蛇属于第三营养级,该食物链上消耗的草是1×1/4÷(10%)2=100/4kg,因此,蛇取食蟾蜍的量为3/4时,消耗的草总量是3000/4kg+100/4kg=3100/4kg。蛇的取食比例改变后,多消耗草3100/4-1300/4=450kg,故人比原来最多减少450×10%×10%=4.5kg。
(3)根据生物的富集作用推知,蟾蜍(营养级高)体内放射性强度较高。
(4)①由于消费者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因此食草昆虫的粪便属于图解中的A 部分,能量的传递率是(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由题图可知食草昆虫的同化量为②,蟾蜍的同化量为⑥,所以能量由食草昆虫流向蟾蜍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⑥/②×100%。
②蟾蜍是变温动物,气温逐渐降低,呼吸耗能减少,若⑥不变,储存能量⑦增加,所以青蛙的⑦/⑥的值将升高。
【分析】
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2、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三个去路: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③被分解者利用。
3、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2)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4、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100%。
19.(2022高二下·三明期中)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研究人员对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某兴趣小组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图2为鲢鱼所摄入能量的去向(图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图3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1、A2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鲇与黄鳝的种间关系是   。
(2)图2中,E表示   。若A表示的能量值为1.2×108kJ,乌鳢同化的能量为4.2×107kJ,则理论上该生态系统中从鲢鱼到乌鳢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3)图3中生产者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   。
(4)图4中,可以直观反映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   、   特点。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的载体是   。
(5)该生态系统,除了图1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还应该要有   和   。
【答案】(1)7;捕食和竞争
(2)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2.8%
(3)B1+C1+D1或W1-A1
(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有机物
(5)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知识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其中以浮游植物为起点的有5条,以底层植物为起点的有2条;鲇捕食黄鳝,且鲇与黄鳝都捕食棒花鱼,因此鲇与黄鳝为捕食和竞争关系。
(2)图2中,B表示同化量,E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乌鳢同化的能量为4.2×107kJ,鲢鱼同化的能量为1.5×109kJ,从鲢鱼到乌鳢的能量传递效率为4.2×107/1.5×109=2.8%。
(3)图3中W1-A1为同化量-呼吸量,是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也可以用B1+C1+D1表示。
(4)图4为能量金字塔,可以反映能量流动的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只能从第Ⅰ营养级传向第Ⅱ营养级,第Ⅳ营养级的能量最少;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物群落内部流动的是有机物,有机物是能量的载体。
(5)图1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还包括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
(1)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成分,不 含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成分。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源头:太阳能。(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3)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4)散失途径: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5)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6)营养级摄入能量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3.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2022高二上·芜湖期末)流经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是(  )
A.该保护区自养生物固定的总能量
B.照射到该保护区中的全部太阳能
C.该保护区所有生物体内的能量
D.该保护区生产者体内的能量
2.(2021高二上·云县期末)若甲、乙、丙三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固定一样多的太阳能,甲中有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乙比甲多一个次级消费者,丙比乙多一个三级消费者。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比较三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含有的总能量,下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
3.(2021高二上·云县期末)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4.(2019高二上·葫芦岛月考)下列有关草原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的流到第三营养级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二营养级的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了
B.第二营养级的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C.第二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利用
D.第二营养级的部分能量通过其粪便排出
5.(2020高二上·武汉月考)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少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植物都属于第一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6.(2019高二上·运城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可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渐递减
C.若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它们的能量关系会构成倒金字塔
D.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路完全相同
7.(2021高二上·辽阳期末)农田生态系统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出现的,其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季节规律
B.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
C.农田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目少,营养结构简单
D.灭虫和除草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8.(2022高二上·电白期末)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字为能量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C增加1kJ,则需要消耗A约42kJ
B.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营养级的个体数量
D.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属于三级消费者
9.(2022高二上·电白期末)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池塘水的pH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C.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上的生物都与周围的很多种生物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
D.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10.(2020高二上·武汉月考)假设如下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N,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人类获得的能量(  )
A.等于10-2N B.少于10-2N C.少于10-1N D.多于10-1N
11.(2020高二上·宾县月考)稻田生态系统是重庆地区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褐飞虱和卷叶螟是水稻的两种主要害虫,现引入它们的天敌拟水狼蛛进行生物防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拟水狼蛛防治稻田害虫,可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B.相比弃耕稻田,人为干扰将影响精耕稻田群落演替的速度
C.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引入天敌之后,用性引诱剂诱捕褐飞虱,短期内卷叶螟的种群密度可能会下降
12.(2019高二上·运城月考)有关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桑基鱼塘”中桑叶喂蚕,蚕沙养鱼,塘泥肥桑,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效
D.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3.(2018高二上·长春期中)用生态学原理解释下列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山不容二虎”——能量流动中能量逐级递减原理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4.(2022高三上·佛山月考)研究发现,池塘中合理搭配鱼种,混养不同食性的鱼,利用较低的成本获取较大的收益,下图显示某个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没有画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一生态系统的组分
B.图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鲤鱼处于第二、三营养级
C.流入该池塘的总能量是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和饲料中的化学能
D.各种鱼类的粪便中的物质和能量能被浮游植物重新利用
15.(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玉米螟是玉米田中的常见害虫,引入步行虫能有效地治理玉米螟。科研人员研究了玉米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结果如下表[单位为kJ/(c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玉米同化的能量 玉米螟摄入的能量 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 玉米螟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玉米螟流入步行虫的能量
179.5 89.6 43.2 35.7 4.58
A.玉米、玉米螟和步行虫之间能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玉米螟同化量中部分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C.玉米螟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为10.7 kJ/(cm2·a)
D.“玉米→玉米螟→步行虫”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二、综合题
16.(2023高二上·东莞期末)湿地生态系统物种资源丰富,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图为某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的细菌属于   。该细菌除了能分解藻类、大米草的遗骸外,还具有的作用是   。
(2)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和大米草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含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大米草的数量不增反降,原因是通过   (填写食物链),导致沼蟹大量繁殖,破坏大米草根系。
(3)上图食物网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补充下图能量流经该营养级的示意图   。
17.(2022高二下·辽宁开学考)科学家对某个天然湖泊的能量进行分析,得出下表所示的数据(为了研究方便起见,这里将肉食性动物作为一个营养级;表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
生物类型 同化量 净同化量 呼吸作用消耗量 被分解者利用的总能量 输入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生产者 ① 96.3 12.5 62.8 293  
植食性动物 18.8 ② 12.6 29.3 1.5
肉食性动物 ③ 7.5 微量 无 5.0 0.3
请回答问题: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填文字),这些能量是沿着   逐级流动的,且具有   的特点。表格中“①”、“②”、“③”处数值分别为   、   、   。
(2)植食性动物输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一般占其   (填“摄入量”、“同化量”或“净同化量”)的10%-20%。
18.(2021高二上·云县期末)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营养结构;图乙是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模式图,其中字母代表生物群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生物对应图乙中哪些成分    (用字母表示);图乙中未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   。
(2)在图甲中,若蛇取食蟾蜍的量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增重1kg,则人比原来最多减少   kg。
(3)给牧草加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食草昆虫和蟾蜍体内的放射性强度,则   体内放射性强度较高。
(4)若图表示此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草昆虫和蟾蜍利用食物的部分过程:
①食草昆虫的粪便属于图解中的   部分,能量由食草昆虫流向蟾蜍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   (用序号表示)。
②气温逐渐降低时,若⑥保持不变,则蟾蜍的⑦/⑥的值将   。
19.(2022高二下·三明期中)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研究人员对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某兴趣小组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图2为鲢鱼所摄入能量的去向(图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图3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1、A2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鲇与黄鳝的种间关系是   。
(2)图2中,E表示   。若A表示的能量值为1.2×108kJ,乌鳢同化的能量为4.2×107kJ,则理论上该生态系统中从鲢鱼到乌鳢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3)图3中生产者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   。
(4)图4中,可以直观反映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   、   特点。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的载体是   。
(5)该生态系统,除了图1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还应该要有   和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流经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是生产者(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即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输入、能量传递、能量散失的过程。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主要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因此食物链越长,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越多,所以A选项正确。
【分析】在各营养级中,能量有三个去路: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③被分解者利用。所以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能量会越来越少。
3.【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呼吸散失一部分能量,分解者利用一部分能量,只有少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因此,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A正确;
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不可能都对捕食者有利,有的对于被捕食者有利,如:鸟的叫声,提醒同伴有捕食者等,B错误;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动物的体型与营养级的高低关系不大,如大象比狮子体型大,但是它的营养级比狮子低,C错误;
D、与C选项同理,动物的体型与营养级的高低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D错误。
【分析】在各营养级中,能量有三个去路: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③被分解者利用。所以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能量会越来越少。
4.【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能量在流动过程中,自身呼吸作用会消耗一部分,同时又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分解,有部分能量可能还未被利用,所以呈现出逐级递减的特点,而第二营养级的粪便不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B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2、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单向流动:指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原因: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②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2)逐级递减: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的。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原因: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大部分能量;②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如枯枝败叶。
5.【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从一个营养级传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只有约10%-20%,所以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少,A正确;
B、第一营养级是指生产者,但并非所有植物都属于生产者,B错误;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C错误;
D、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不同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同, 即使在同一条食物链中, 不同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也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同一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所获得的能量不同;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传递的效率在10%-20%,并且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6.【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产者的有机物中,A正确;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但是能量的传递效率的高低和营养级的高低没有关系,一般传递效率不变,都是10%-20%,B错误;
C、若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它们的数量关系会构成倒金字塔,能量金字塔不变,C错误;
D、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路不完全相同,如最高营养级没有传递到下营养级的能量,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流动过程:太阳光能→绿色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
7.【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农田中不同季节种植的作物不同,因此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季节规律,A正确;
B、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
C、农田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目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需要人类加强管理,C正确;
D、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人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抵抗力稳定性小,一旦失去人的控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非只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8.【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0÷(175+875+200)=0.16,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58+112+30)=0.15,若C增加1kJ,则需要消耗A约1÷0.15÷0.16≈42kJ,A正确;
B、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流向B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错误;
C、B营养级能量多于C营养级,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C营养级的个体数量,C错误;
D、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为第三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
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能量流动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9.【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群落的概念及组成
【解析】【解答】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池塘水的pH值是理化性质,不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甲和乙没有包含该区域所有种群,所以不能构成群落,B错误;
C、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上的生物都与周围的很多种生物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多,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3、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4、 能量流动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10.【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人在此食物网中占有两个营养级,作为第二营养级,最多可获能量0.1N;作为第三营养级最多可以获得0.01N,所以应该在10-2N与10-1N之间。故答案为:C。
【分析】同一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因此所获得的能量也不同。
11.【答案】C
【知识点】种间关系;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用拟水狼蛛防治稻田害虫,可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A正确;
相比弃耕稻田,人为干扰将影响弃耕稻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
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C错误;
引入天敌拟水狼蛛之后,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卷叶螟维持种群数量,短期内卷叶螟的种群密度会下降,这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结构比较单一,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引入天敌可以调整种间关系和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使得朝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2.【答案】B
【知识点】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解析】【解答】A、“桑基鱼塘”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
B、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会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根据草场的能量流动特点,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C正确;
D、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例如沼气池和桑基鱼塘,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3.【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一山不容二虎”符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C不符合题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能影响环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解答C选项,要注意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14.【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图中有3条食物链,浮游植物→鲢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鲤鱼,其中鲤鱼处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
C、该池塘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流入该池塘的总能量是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正确;
D、各种鱼类的粪便中的物质能被浮游植物重新利用,但能量不能重新利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2)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的营养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
①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不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
③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④营养级别和消费者级别相差1级,即:营养级别=消费者级别+1。
15.【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玉米、玉米螟和步行虫可形成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但物质循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利用、循环往返,A错误;
B、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玉米同化的能量,不属于玉米螟流入分解者的能量,B错误;
C、玉米螟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同化量-粪便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89.6-43.2-35.7=10.7kJ/(cm2 a),C正确;
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如玉米是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而消费者是通过捕食获得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进而同化作用得到能量,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研究此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能量流动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ⅹ100%。
16.【答案】(1)分解者;作为线虫的食物
(2)藻类→线虫→沼蟹
(3)海螺、线虫、食草虫;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②分解者利用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的细菌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从图示过程可分析出,细菌还可作为线虫的食物。
(2)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藻类→线虫→沼蟹食物链,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含磷杀虫剂藻类加快繁殖,导致沼蟹大量繁殖,破坏大米草根系。
(3)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属于第二营养级,包括海螺、线虫和食草虫;摄入量中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传递给分解者,故②表示传递给分解者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故①表示用于初级消费者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南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关系(通常指捕食链)。特点:①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②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17.【答案】(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68.3;2.1;12.6
(2)同化量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表格中“①”为生产者的净同化量=12.5+62.8+293=368.3[ J/(cm2.a) ];“②”表示植食性动物被分解者利用的总能量=62.8-18.8-12.6-29.3=2.1[ J/(cm2.a) ];“③”表示肉食性动物的同化量=植食性动物输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12.6[ J/(cm2.a) ]。
(2)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因此植食性动物输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一般占其同化量的10%~20%。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
(1)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源头:太阳能。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规律:相邻两个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5)营养级摄入能量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
18.【答案】(1)A、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4.5
(3)蟾蜍
(4)A;⑥/②×100%;升高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图甲食物网中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乙中A是生产者,C、D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所以图甲中的生物对应图乙中A、C、D成分;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以图乙中未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据题意可知,各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应为10%,若蛇取食蟾蜍量为1/4,则蛇取食鼠量为3/4,当蛇取食蟾蜍时,蛇属于第四营养级,蛇增重1kg在该食物链上消耗的草是1×1/4÷(10%)3=1000/4kg,当蛇取食鼠时,蛇属于第三营养级,该食物链上消耗的草是1×3/4÷(10%)2=300/4kg,因此,蛇取食蟾蜍的量为1/4时,消耗草总量是1000/4kg+300/4kg=1300/4kg;若蛇取食蟾蜍量为3/4,则蛇取食鼠量为1/4,当蛇取食蟾蜍时,蛇属于第四营养级,蛇增重1kg在该食物链上消耗草是1×3/4×÷(10%)3=3000/4kg,当蛇取食鼠时,蛇属于第三营养级,该食物链上消耗的草是1×1/4÷(10%)2=100/4kg,因此,蛇取食蟾蜍的量为3/4时,消耗的草总量是3000/4kg+100/4kg=3100/4kg。蛇的取食比例改变后,多消耗草3100/4-1300/4=450kg,故人比原来最多减少450×10%×10%=4.5kg。
(3)根据生物的富集作用推知,蟾蜍(营养级高)体内放射性强度较高。
(4)①由于消费者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因此食草昆虫的粪便属于图解中的A 部分,能量的传递率是(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由题图可知食草昆虫的同化量为②,蟾蜍的同化量为⑥,所以能量由食草昆虫流向蟾蜍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⑥/②×100%。
②蟾蜍是变温动物,气温逐渐降低,呼吸耗能减少,若⑥不变,储存能量⑦增加,所以青蛙的⑦/⑥的值将升高。
【分析】
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2、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三个去路: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③被分解者利用。
3、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2)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4、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100%。
19.【答案】(1)7;捕食和竞争
(2)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2.8%
(3)B1+C1+D1或W1-A1
(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有机物
(5)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知识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其中以浮游植物为起点的有5条,以底层植物为起点的有2条;鲇捕食黄鳝,且鲇与黄鳝都捕食棒花鱼,因此鲇与黄鳝为捕食和竞争关系。
(2)图2中,B表示同化量,E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乌鳢同化的能量为4.2×107kJ,鲢鱼同化的能量为1.5×109kJ,从鲢鱼到乌鳢的能量传递效率为4.2×107/1.5×109=2.8%。
(3)图3中W1-A1为同化量-呼吸量,是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也可以用B1+C1+D1表示。
(4)图4为能量金字塔,可以反映能量流动的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只能从第Ⅰ营养级传向第Ⅱ营养级,第Ⅳ营养级的能量最少;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物群落内部流动的是有机物,有机物是能量的载体。
(5)图1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还包括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
(1)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成分,不 含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成分。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源头:太阳能。(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3)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4)散失途径: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5)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6)营养级摄入能量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