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物理选择性必修一 3.1 波的形成 过关检测
一、单选题
1.(2022高二下·宜春期末)关于机械振动及机械波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振动的物体在振动过程经过平衡位置时合力为零
B.有机械振动就一定有机械波
C.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随波移动
D.机械波传播的是“机械振动”这种振动形式,同时也将波源的能量传递出去
2.(2017高二下·包头期中)如图,是以质点P为波源的机械波沿着一条一端固定的轻绳传播到质点Q的波形图,则质点P刚开始振动时的方向为( )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3.(2022高二下·邢台期末)2021年8月14日上午,某地发生7.3级大地震。地震波既有纵波也有横波,若该地区地震时纵波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的传播速度,则震源正上方的房屋( )
A.同时上下振动和左右摇动 B.先左右摇动后上下振动
C.先上下振动后左右摇动 D.只上下振动
4.(2022高二下·绍兴期末)振源A带动细绳上各点上下做简谐运动,t = 0时刻绳上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规定绳上质点向上运动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则P点的振动图象是( )
A. B.
C. D.
5.(2020高二下·九台期中)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关于波上各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时刻各质点的位移都相等
B.同一时刻各质点运动的速率都相等
C.同一时刻各质点加速度都相等
D.各质点振动的周期、频率都相等
6.(2017高二下·邯郸期中)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s和9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如图).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地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s开始振动,则( )
A.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B.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C.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D.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二、多选题
7.(2019高二下·浙江期中)宇航员在太空中做实验,如图所示,左边为理想弹簧振动系统,振子连接一根很长的软绳,沿绳方向取x轴。某时刻振子从平衡位置O点以某一初速度向上开始作等幅振动(记为第0次),当振子第五次经过O点时,机械波刚好传播到x=25cm处。已知振动频率为f=10Hz,振幅为5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上产生的机械波,波长为5cm
B.绳上产生的机械波,传播速度为100cm/s
C.当振子运动的速度最大时,x=5cm处的质点运动速度也最大
D.改变振子振动频率,则波在绳子中传播的速度也随之改变
8.如图所示,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a,b,c三点分别位于sl、s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ab=bc.某时刻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是与a相邻的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则( )
A.a、b、c处都是振动加强的点 B.b处都是振动削弱的点
C.经过 质点b在波峰 D.经过 质点b在波谷
9.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的介质中的部分质点,每相邻两质点的距离相等,其中O为波源,设波源的振动周期为T,从波源通过平衡位置竖直向下振动开始计时,经 质点1开始振动,则下列关于质点的振动和介质中的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介质中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但图中质点9起振最晚
B.图中所画出的质点起振时间都是相同的,起振的位置和起振的方向是不同的
C.图中质点8的振动完全重复质点7的振动,只是质点8振动时通过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的时间总是比质点7通过相同的位置时落后
D.只要图中所有质点都已振动了,质点1与质点9的振动步调就完全一致,如果质点1发生的是第100次振动,则质点9发生的就是第98次振动
10.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此时质点f的运动方向向下,则( )
A.此波朝x轴的负方向传播 B.质点d此时向下运动
C.质点b将比质点c先回到平衡位置 D.质点e此时的位移为零
三、解答题
11.如图所示是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请标出这列波中a、b、c、d、…、h等质点这一时刻的速度方向.
四、综合题
12.已知某地震中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9.1 km/s和3.7 km/s.某地震观测中心 记录到两种波到达的时间差为7.8 s,若机械波在地面内是匀速传播的,且传播的速度v、传播的距离s和传播距离s所用的时间t满足v=.请你通过分析计算来完成下面问题.
(1)求地震中心到此地震观测中心的距离.
(2)请你分析在观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当时所感觉到的地面振动方向.(设震源在地震观测中心正下方,工作人员对地面振动方向的感觉用“上下振动”、“左右晃动”来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A.经过平衡位置时回复力为零,不是合力为零,A不符合题意;
B.有机械振动还需有介质才会形成机械波;B不符合题意;
C.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在各自平衡位置附件振动,C不符合题意;
D.机械波传播的是“机械振动”这种振动形式,同时也将波源的能量传递出去,这是波的特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机械振动的物体在经过平衡位置时回复力为零。机械振动需有介质才会形成机械波,介质中质点在各自平衡位置附件振动。
2.【答案】A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波从右向左传播,图示时刻,波最左端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则振源A质点刚开始振动时的方向为向上.
故答案为:A.
【分析】每个质点起振都要重复波源的振动,波从右向左传播,波最左端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故波源起振方向为向上。
3.【答案】C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由于纵波传播得快,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震源正上方,震源正上方房屋先上下振动后左右摇动。
故答案为:C。
【分析】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纵波传播得快,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震源正上方。房屋先上下振动后左右摇动。
4.【答案】B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由振动实物图可知此时P点开始振动,方向为向下,B对。
故答案为:B。
【分析】由振动实物图可知此时P点开始振动,方向为向下。
5.【答案】D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ABC.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程度不一定相同,所以在同一时刻各质点的速率、位移、加速度不一定相等,ABC不符合题意;
D.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等于波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故都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机械波传播过程各质点的位置不同导致其速度、位移和加速度不一定相等,但各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等于波源的周期和频率。
6.【答案】A
【知识点】受迫振动和共振;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解:纵波的速度快,纵波先到,所以P先开始振动,根据 ,x=36km.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纵波的速度快,纵波先到.根据 求出震源距地震仪的距离.
7.【答案】B,C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振子第五次经过O点,则经过了2.5个周期,传播了2.5个波长,x=2.5λ,解得波长λ=10cm,A不符合题意。根据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可知,v=λf=100cm/s,B符合题意。x=5cm处的质点,与波源相距半个波长,两者振动情况完全相反,当振子运动的速度最大时,x=5cm处的质点运动速度也最大,C符合题意。波速由介质决定,与振动频率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利用频率可以求出周期的大小;利用波长和距离的关系可以求出波的大小;结合周期可以求出波速的大小;利用两个质点的距离可以判别运动的速度大小;改变振子的频率,波速不会受到影响。
8.【答案】A,C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解:A、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振幅为A.由于a、b、c三点都在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它们到两波源的距离相等,都是振动加强的点,故三点的振幅都等于2A.这些振动加强的点,故A正确,B错误,
C、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是与a相邻的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当经过再 质点b处于在波峰,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分析】两列频率相同的相干波,当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始终加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当波峰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始终减弱,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9.【答案】A,C,D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从题图可知,质点9是图中距波源最远的点,尽管与波源起振方向相同,但起振时刻最晚,故A正确,B错误;质点7与质点8比较,质点7是质点8的前质点,7、8质点间的振动步调相差 ,故C正确;质点9比质点1晚2T开始起振,一旦质点9起振后,质点1、9的振动步调就完全一致,D正确。
【分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1)各个质点开始振动方向与波源处质点(质点1)起振方向相同,即向下。(2)后面的质点重复波源处质点的运动,即起振后经过 到达平衡位置正下方最大位移处,但依次滞后。
10.【答案】B,C,D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质点f向下运动,说明和它相邻的前一个质点应在它的下方,故波向右传播,A错;质点d、e在质点f的左侧,它们应向下振动,B对;质点b正向上运动,b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C对;质点e在平衡位置,位移为零,D对。
【分析】简谐波横波在x轴上传播,此时质点F的运动方向向下,可判断出波x轴负方向传播.质点D此时的运动方向与F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B向上运动,而质点C向下运动,则C先回到平衡位置.此时质点E的位移为零,但振幅不为零。
11.【答案】由波的形成特点可知,介质中先振动的质点将带动它后面的质点振动,后面质点的振动是前面质点振动的重复.比较沿波传播方向上相邻的两质点,可知后面质点的振动状态总是滞后于前面的质点.此题中质点c和g此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无速度方向可言.若以此时最大位移处的c点为参照点,由波的形成特点可知d点的振动.d点的振动滞后于c点,要追随移动到最大位移处,所以速度方向向下,e、f依次跟上,速度都向下;b的振动超前,已从负的最大位移回振,所以速度向上;a超前于b,已回到平衡位置,速度最大也向上,同理以g为参照点,可知h点速度向上.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由波的形成特点可知,介质中先振动的质点将带动它后面的质点振动,后面质点的振动是前面质点振动的重复.比较沿波传播方向上相邻的两质点,可知后面质点的振动状态总是滞后于前面的质点.此题中质点c和g此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无速度方向可言.若以此时最大位移处的c点为参照点,由波的形成特点可知d点的振动.d点的振动滞后于c点,要追随移动到最大位移处,所以速度方向向下,e、f依次跟上,速度都向下;b的振动超前,已从负的最大位移回振,所以速度向上;a超前于b,已回到平衡位置,速度最大也向上,同理以g为参照点,可知h点速度向上.
【分析】简谐横波传播时没有能量损失,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可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
12.【答案】(1)设地震中心到观测中心的距离为x km,则有: ,解得 。
(2)由于纵波传播得快,故地震发生时纵波最先到达观测中心,因此在那里的人们 先是感到地面上下振动,当横波到达后,又增加了左右晃动的感觉.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分析】可以假设震中到震源处的距离为s,然后根据横波和纵波传播相同距离的时间差列出一个方程,求出观测站到地震处的距离。
1 / 1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物理选择性必修一 3.1 波的形成 过关检测
一、单选题
1.(2022高二下·宜春期末)关于机械振动及机械波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振动的物体在振动过程经过平衡位置时合力为零
B.有机械振动就一定有机械波
C.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随波移动
D.机械波传播的是“机械振动”这种振动形式,同时也将波源的能量传递出去
【答案】D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A.经过平衡位置时回复力为零,不是合力为零,A不符合题意;
B.有机械振动还需有介质才会形成机械波;B不符合题意;
C.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在各自平衡位置附件振动,C不符合题意;
D.机械波传播的是“机械振动”这种振动形式,同时也将波源的能量传递出去,这是波的特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机械振动的物体在经过平衡位置时回复力为零。机械振动需有介质才会形成机械波,介质中质点在各自平衡位置附件振动。
2.(2017高二下·包头期中)如图,是以质点P为波源的机械波沿着一条一端固定的轻绳传播到质点Q的波形图,则质点P刚开始振动时的方向为( )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答案】A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波从右向左传播,图示时刻,波最左端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则振源A质点刚开始振动时的方向为向上.
故答案为:A.
【分析】每个质点起振都要重复波源的振动,波从右向左传播,波最左端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故波源起振方向为向上。
3.(2022高二下·邢台期末)2021年8月14日上午,某地发生7.3级大地震。地震波既有纵波也有横波,若该地区地震时纵波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的传播速度,则震源正上方的房屋( )
A.同时上下振动和左右摇动 B.先左右摇动后上下振动
C.先上下振动后左右摇动 D.只上下振动
【答案】C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由于纵波传播得快,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震源正上方,震源正上方房屋先上下振动后左右摇动。
故答案为:C。
【分析】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纵波传播得快,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震源正上方。房屋先上下振动后左右摇动。
4.(2022高二下·绍兴期末)振源A带动细绳上各点上下做简谐运动,t = 0时刻绳上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规定绳上质点向上运动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则P点的振动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由振动实物图可知此时P点开始振动,方向为向下,B对。
故答案为:B。
【分析】由振动实物图可知此时P点开始振动,方向为向下。
5.(2020高二下·九台期中)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关于波上各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时刻各质点的位移都相等
B.同一时刻各质点运动的速率都相等
C.同一时刻各质点加速度都相等
D.各质点振动的周期、频率都相等
【答案】D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ABC.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程度不一定相同,所以在同一时刻各质点的速率、位移、加速度不一定相等,ABC不符合题意;
D.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等于波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故都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机械波传播过程各质点的位置不同导致其速度、位移和加速度不一定相等,但各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等于波源的周期和频率。
6.(2017高二下·邯郸期中)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s和9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如图).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地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s开始振动,则( )
A.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B.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C.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D.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答案】A
【知识点】受迫振动和共振;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解:纵波的速度快,纵波先到,所以P先开始振动,根据 ,x=36km.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纵波的速度快,纵波先到.根据 求出震源距地震仪的距离.
二、多选题
7.(2019高二下·浙江期中)宇航员在太空中做实验,如图所示,左边为理想弹簧振动系统,振子连接一根很长的软绳,沿绳方向取x轴。某时刻振子从平衡位置O点以某一初速度向上开始作等幅振动(记为第0次),当振子第五次经过O点时,机械波刚好传播到x=25cm处。已知振动频率为f=10Hz,振幅为5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上产生的机械波,波长为5cm
B.绳上产生的机械波,传播速度为100cm/s
C.当振子运动的速度最大时,x=5cm处的质点运动速度也最大
D.改变振子振动频率,则波在绳子中传播的速度也随之改变
【答案】B,C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振子第五次经过O点,则经过了2.5个周期,传播了2.5个波长,x=2.5λ,解得波长λ=10cm,A不符合题意。根据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可知,v=λf=100cm/s,B符合题意。x=5cm处的质点,与波源相距半个波长,两者振动情况完全相反,当振子运动的速度最大时,x=5cm处的质点运动速度也最大,C符合题意。波速由介质决定,与振动频率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利用频率可以求出周期的大小;利用波长和距离的关系可以求出波的大小;结合周期可以求出波速的大小;利用两个质点的距离可以判别运动的速度大小;改变振子的频率,波速不会受到影响。
8.如图所示,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a,b,c三点分别位于sl、s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ab=bc.某时刻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是与a相邻的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则( )
A.a、b、c处都是振动加强的点 B.b处都是振动削弱的点
C.经过 质点b在波峰 D.经过 质点b在波谷
【答案】A,C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解:A、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振幅为A.由于a、b、c三点都在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它们到两波源的距离相等,都是振动加强的点,故三点的振幅都等于2A.这些振动加强的点,故A正确,B错误,
C、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是与a相邻的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当经过再 质点b处于在波峰,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分析】两列频率相同的相干波,当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始终加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当波峰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始终减弱,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9.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的介质中的部分质点,每相邻两质点的距离相等,其中O为波源,设波源的振动周期为T,从波源通过平衡位置竖直向下振动开始计时,经 质点1开始振动,则下列关于质点的振动和介质中的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介质中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但图中质点9起振最晚
B.图中所画出的质点起振时间都是相同的,起振的位置和起振的方向是不同的
C.图中质点8的振动完全重复质点7的振动,只是质点8振动时通过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的时间总是比质点7通过相同的位置时落后
D.只要图中所有质点都已振动了,质点1与质点9的振动步调就完全一致,如果质点1发生的是第100次振动,则质点9发生的就是第98次振动
【答案】A,C,D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从题图可知,质点9是图中距波源最远的点,尽管与波源起振方向相同,但起振时刻最晚,故A正确,B错误;质点7与质点8比较,质点7是质点8的前质点,7、8质点间的振动步调相差 ,故C正确;质点9比质点1晚2T开始起振,一旦质点9起振后,质点1、9的振动步调就完全一致,D正确。
【分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1)各个质点开始振动方向与波源处质点(质点1)起振方向相同,即向下。(2)后面的质点重复波源处质点的运动,即起振后经过 到达平衡位置正下方最大位移处,但依次滞后。
10.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此时质点f的运动方向向下,则( )
A.此波朝x轴的负方向传播 B.质点d此时向下运动
C.质点b将比质点c先回到平衡位置 D.质点e此时的位移为零
【答案】B,C,D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质点f向下运动,说明和它相邻的前一个质点应在它的下方,故波向右传播,A错;质点d、e在质点f的左侧,它们应向下振动,B对;质点b正向上运动,b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C对;质点e在平衡位置,位移为零,D对。
【分析】简谐波横波在x轴上传播,此时质点F的运动方向向下,可判断出波x轴负方向传播.质点D此时的运动方向与F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B向上运动,而质点C向下运动,则C先回到平衡位置.此时质点E的位移为零,但振幅不为零。
三、解答题
11.如图所示是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请标出这列波中a、b、c、d、…、h等质点这一时刻的速度方向.
【答案】由波的形成特点可知,介质中先振动的质点将带动它后面的质点振动,后面质点的振动是前面质点振动的重复.比较沿波传播方向上相邻的两质点,可知后面质点的振动状态总是滞后于前面的质点.此题中质点c和g此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无速度方向可言.若以此时最大位移处的c点为参照点,由波的形成特点可知d点的振动.d点的振动滞后于c点,要追随移动到最大位移处,所以速度方向向下,e、f依次跟上,速度都向下;b的振动超前,已从负的最大位移回振,所以速度向上;a超前于b,已回到平衡位置,速度最大也向上,同理以g为参照点,可知h点速度向上.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解答】由波的形成特点可知,介质中先振动的质点将带动它后面的质点振动,后面质点的振动是前面质点振动的重复.比较沿波传播方向上相邻的两质点,可知后面质点的振动状态总是滞后于前面的质点.此题中质点c和g此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无速度方向可言.若以此时最大位移处的c点为参照点,由波的形成特点可知d点的振动.d点的振动滞后于c点,要追随移动到最大位移处,所以速度方向向下,e、f依次跟上,速度都向下;b的振动超前,已从负的最大位移回振,所以速度向上;a超前于b,已回到平衡位置,速度最大也向上,同理以g为参照点,可知h点速度向上.
【分析】简谐横波传播时没有能量损失,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可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
四、综合题
12.已知某地震中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9.1 km/s和3.7 km/s.某地震观测中心 记录到两种波到达的时间差为7.8 s,若机械波在地面内是匀速传播的,且传播的速度v、传播的距离s和传播距离s所用的时间t满足v=.请你通过分析计算来完成下面问题.
(1)求地震中心到此地震观测中心的距离.
(2)请你分析在观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当时所感觉到的地面振动方向.(设震源在地震观测中心正下方,工作人员对地面振动方向的感觉用“上下振动”、“左右晃动”来说明)
【答案】(1)设地震中心到观测中心的距离为x km,则有: ,解得 。
(2)由于纵波传播得快,故地震发生时纵波最先到达观测中心,因此在那里的人们 先是感到地面上下振动,当横波到达后,又增加了左右晃动的感觉.
【知识点】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
【解析】【分析】可以假设震中到震源处的距离为s,然后根据横波和纵波传播相同距离的时间差列出一个方程,求出观测站到地震处的距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