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迁移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人口迁移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06 14:3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必修二




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认识人口迁移的类型,说明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学习
目标
问题探究
个人预学
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找出人口迁移的类型
2、根据课本内容说明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同伴助学
1、讨论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和迁入地)
2、根据相关资料讨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我从哪里来
祖籍河北省
祖先在战乱
时期迁到粤北
在广州上大学
工作地①:佛山市
工作地②:中山市
工作地③:长沙市
工作地④:韶关市
工作地⑤:阿拉尔市
1.概念
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
条件
(2)跨越行政区域界线
(1)居住地变更
(3)长期或永久性(一年以上)
前提条件
时间限度
空间移动
其中任一条件不足都称之为人口流动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游牧民族的季节性迁徙;
3、因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4、长期居住在德国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5、到中国来工作10年的外国人;
6、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7、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判断下列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2.分类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①按迁移空间范围划分
②按迁移方向划分
农村→城市
农村→农村
城市→农村
城市→城市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
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净迁移率。
人口机械增长率=
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
年平均人口数
×100%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0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0
人口净迁入
人口净迁出
3.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
人口机械增长率
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
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共同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其中,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进入负增长区间。
活动探究
认识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移者
迁出地
迁出地
迁出地
迁入地
迁入地
迁入地
迁入地
有利
影响
Positive impact
迁出地 Area of origin 减轻迁出地的资源环境压力
有助于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迁入地 Immigrant areas 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迁移者获得更多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4、人口迁移的影响
不利
影响
Negative effect
迁出地 Area of origin 可能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
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力减少
迁入地 Immigrant areas 给迁入地带来就业压力
可能影响迁入地的社会治理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人口推拉理论
+
+
+
_
_
_
迁出地
迁入地
+
_
推力因素
拉力因素
迁移障碍
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示意
_
_
+
+
_
+
+
_
_
二、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二、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推力和拉力各有哪些因素?
你还能列出更多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吗?
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促使人口迁出的推力因素和某些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
然而不同的人作出迁移决策时,考虑因素不同。
人口迁移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探究
光绪六年(1880年),朝廷以放荒、免税、补助奖励移垦东北。自此,历史上著名的“闯关东”开始了。山东、直隶、河南、山西乃至云贵、江南、湖北都有移民迁往东北,其中以鲁、直、豫为主要构成,仅鲁人就占了移民整体的80﹪。
进入民国,关内人口压力不断增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因此东北的人口输入和增长依然持续。从1911-1930年,总人口上涨将近1100万,达到约3000万的总数。除去自然增长的一小部分外,主要都是移民输入。
根据材料,近代史上闯关东区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地理位置(距离)、政策、自然灾害、战争
“闯关东”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东北自发的和计划迁移都很活跃。“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在东北的投资比重高达37.3%,50年代初,20多家企业迁入黑龙江,在企业搬迁过程中,大量职工和家属随迁,“二五”期间,开发北大荒,大庆油田的开发、四大煤矿的建设,东北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之后大规模的集体迁入主要包括:知识青年下乡,干部下放,企业搬迁和集体搬迁等形式。
根据材料,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影响东北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二、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探究
矿产资源开发、政策、家庭
二、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地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济发展速度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使得东北地区由人口净迁入地转变为净迁出地。
近十几年来,每年春节前后,全球大规模的迁徙活动中最为耀眼的线路:东北——海南。在三亚近80万的常住人口中,东北三省的人口大约在20-30万人。在这些人口中,60岁以上占到80%。东北“候鸟”人群已成为近年来海南流动人口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后,影响东北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气候)
探究
二、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归纳:结合探究分析及教材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气候
矿产资源
水资源
自然灾害
土壤
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舒适度
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
影响农业生产发展
矿产资源的开发
重大自然灾害迫使人们“背井离乡”
中国、美国老年人口
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
农业社会寻找新土地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
爱尔兰”土豆饥荒“
经济水平
交通
文化教育
婚姻家庭、战争、宗教
政策
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
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迁移困难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
政策的实施、引导
求学、“科技移民”
巴西迁都巴西利亚
深圳经济快速发展
军人家属的从军、叙利亚难民、印巴分治时期
活动 P12
美国本土人口迁移非常频繁,曾出现几次迁移的高潮(图1.16)。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20世纪20-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大量迁往北部;20世纪60年代末,东北部老工业区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
图1.16 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
阶段 流向
南北战争时期
1. 结合背景资料,归纳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农村
城市

西
南部
北部
东北部
南、西部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活动 P12
美国本土人口迁移非常频繁,曾出现几次迁移的高潮(图1.16)。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20世纪20-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大量迁往北部;20世纪60年代末,东北部老工业区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
阶段 流向 因素
南北战争时期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农村
城市

西
南部
北部
东北部
南、西部
2. 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战 争
经济发展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气候、环境
民族大熔炉是如何炼成的?
北美大陆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但现在的美国是一个多人种国家,有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等,这是为什么呢?这些肤色不同的人以及他们的祖先来自哪里,是怎么来到美国的呢?
国际人口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地点
(一)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
总特点:
迁移方向:
原因: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黑奴贸易
图1.18 15-19世纪人口向新大陆迁移示意图





集团性、大规模
旧大陆到新大陆
欧洲到美洲、大洋洲
非洲到美洲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地点
(一)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
总特点:
迁移方向:
原因:
经济的快速发展
欧洲人口净迁出
欧洲到美洲、大洋洲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地点
(一)国际人口迁移
观察并思考:右图中哪些地区是人口迁出区?哪些地区是人口迁入区?结合教材分析此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二战以后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地点
沙特阿拉伯外籍人口占比三成
沙特阿拉伯盛产石油被誉为石油王国,探明储量居全球之冠,占世界总储量的1/5。盛产石油的沙特阿拉伯经济发展较快,而且生活富足,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前来打工谋生。沙特阿拉伯政府也希望通过吸引外来人口解决国内劳动力短缺问题。目前,在沙特阿拉伯约有1000万名外籍劳工。据统计,沙特阿拉伯人口数为3170万,其中外籍人口约1000万占总人口30%以上。
案例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地点
(一)国际人口迁移
3. 二战以后
方向:
原因:
特点:
① 外籍工人成为主要形式
②欧洲:吸引移民,变为人口净迁入区;
③拉丁美洲:
变为人口净迁出区,流向北美和欧洲;
④西亚、北非:
20世纪70年代成为人口净迁入区---近年来由于战乱导致大量难民前往欧洲;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经济发展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地点
(二)国内人口迁移
闯关东
垦荒
走西口
安史之乱造成人口大量南迁
战乱
灾害
1.历史时期:曾多次发生大规模的国内人口迁移。
“闯关东”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关内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地点
(二)国内人口迁移
2.1949年至改革开放(1978年)
总特点:
主要流向:
东部迁往东北、西北、西南等地
原因: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 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边疆。
有计划、有组织
延安知青雕像
20世纪80年代以前,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的意愿性迁移一直比较少。
改革开放前以行政调动为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地点
(二)国内人口迁移
2.改革开放(1978年)之后
总特点:
主要流向:
经济落后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农村向城镇、内陆向沿海)
原因:
工业化和城镇化;
改革开放政策,沿海经济发展快
务工经商、自发迁移、数量大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地点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地点
总结
(二)国内人口迁移
时间 主要流向 原因 特点
历史时期 东北、西北、 西南、南方地区 垦荒、灾害、战乱 大批难民
1949年至改革开放 东部人口稠密区向东北、西北地区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
改革开放后 经济落后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 自发迁移,以务工、经商为主
工业化之前
工业化之后
知识结构
人口迁移
什么是人口迁移
分类
人口迁移影响
自然因素
国际人口迁移
人口机械增长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人文因素
国内人口迁移
国内、国际人口迁移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气候、资源、环境
经济、政治、军事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但很多大城市在春节期间会一改往日车水马龙的景象,变成一座又一座“空城”。如图为2020年春节前全国人口迁出前十的城市,图中数据为迁出人口数量。
1.春节期间,造成许多大城市出
现“空城”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经济发展水平
C、国家政策
D、社会文化
读图,完成2~4题。
2.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入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
读图,完成2~4题。
3.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务工人员流动的主要方向,则甲、乙可能分别表示
A.四川、广东 B.湖北、湖南
C.河北、山东 D.新疆、安徽
读图,完成2~4题。
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 D.甲地优美的环境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返回原居住地。近年来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5.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返回原居住地。近年来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6.以下关于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的社会经济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 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③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④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⑤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⑥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A.②③⑥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①④⑥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务工人员,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7.“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务工人员,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8.“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务工人员,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9.“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