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NO:26
课 题 回忆 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 课型 欣赏 课时 1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欣赏小提琴曲《回忆》,了解乐曲的三段体结构。通过欣赏作品,熟悉小提琴的音色,认识三连音。
过程方法 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小提琴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产生喜爱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欣赏小提琴曲《回忆》,了解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难点关键 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学情分析 小提琴是技巧性非常灵活的乐器,表现力也非常丰富,历史上经典的小提琴音乐作品很多。教师可以援引教材外的小提琴音乐作品做对比欣赏,让学生对小提琴的音色有充分地接触,并进一步熟悉小提琴不同演奏技法的音效和表现特征。
教学准备课程资料 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 学 流 程 设计意图要求程度 动态调整
导入教师出示小提琴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乐器?怎样演奏?请模仿一下。完整聆听1、初次聆听教师:这首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说说你对作品的第一印象。2、再次聆听请学生随音乐模仿小提琴的演奏,引导学生律动。模仿小提琴演奏时,要求学生随着听到的音乐进行模仿,而不是简单地模仿拉小提琴的姿势。让学生说一说谁拉小提琴的感觉与音乐所表现的情绪最吻合?3、教师:作品的情绪有什么变化?4、判断出乐曲ABA’的三段体结构。5、教师揭题:回忆。三、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教师:《回忆》又译《纪念品》,曲作者是德尔德拉,创作于1904年。一天,德尔德拉到维也纳郊区去访友,当他乘车路过舒伯特墓地的时候,回忆起这位伟大作曲家的生平,崇敬之情油然而起,最终写下这首作品。分段聆听聆听第一乐段请学生模仿小提琴的演奏,感受作品的情绪。教师讲一些关于作者或作品的小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与之相关的知识。认识三连音。聆听第二乐段请学生说说第二乐段音乐情绪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聆听音乐,请学生模仿小提琴演奏,感受乐曲气氛的变化。聆听第二段音乐。教师:这段音乐引起你怎样的联想?聆听第三乐段教师提问:这个乐段与前面哪个部分相似?再次聆听。教师:这段音乐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再次完整聆听教师播放乐曲,学生完整聆听。要求:感受、想象乐曲的意境。小结教师:说说你对这首小提琴曲的印象。 随音乐模仿小提琴的演奏,让学生借助模仿感受音乐的速度、情绪等。整体感受之后再揭题,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简单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通过分段聆听,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作品旋律、情绪,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深入了解,并能对ABA’形式的三段体有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对作品有了深入的了解后,再次完整聆听,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和感触。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回忆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