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课程标准】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徜徉海洋地理,维护海洋权益
繁华中学 郑慧芳
徜徉海洋地理,维护海洋权益
【课程标准】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知识体系】
【考情分析】
考 卷 呈现形式 考查内容 分值 命题规律
2022年山东卷 选择题13-15 以亚得里亚海为背景,考查洋流性质判读、洋流流向及流速的判读和海洋盐度高低的判读 9分 1.考查重点:集中在海水性质、洋流性质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新教材中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及海洋权益等知识点的考查增多。
2.命题特点: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图问呈现形式灵活多样且难度大、得分低
3.素养要求:重视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综合题16(2) 以美洲中部地区频发受冷空气的影响为背景,考查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的原因 10分 2022年浙江6月卷 选择题3-4 以世界某部分区域洋流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洋流性质判读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分 2022年广东卷 选择题10 以某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为背景,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分 综合题19 以爪哇海为背景,考查洋流对海水水体物理性质的影响 10分 2022年湖北卷 选择题10-11 以南太平洋水域智利竹筴鱼洄游路线为背景,考查海水温带对鱼类洄游的影响 6分 2022全国乙卷 综合题36 以以色列海水淡化厂为背景,考查海洋资源开发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2分 2023年浙江1月卷 选择题7-8 以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图为背景,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影响盐度的因素 4分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简述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举例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运用图文资料,简述海浪、潮汐、洋流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分析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3.结合材料,分析海洋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和海洋国土安全的意义。(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学习目标1:海水性质
【必备知识】运用示意图,简述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海水性质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海水温度 垂直分布 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太阳辐射、海水蒸发
水平分布 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时间分布 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于冬季水温 海水盐度 表层海水盐度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盐度逐渐降低。 海水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入海径流、海域封闭程度、洋流、结冰与融冰
海水密度 水平分布 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温度、盐度、深度
垂直分布 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案例探究】
海水的结冰状况与温度、盐度和水深等因素有关。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渤海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有多条河流注入,每年冬天会出现大面积的冰封。渤海海冰厚度可达10—40厘米。据估算,在气温≤﹣4℃条件下,渤海每天可生成1.86厘米厚的海冰。渤海海冰多生于岸边,离岸10千米范围内生成量最大。左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内日平均气温≤﹣4℃日数分布, 右图为渤海海冰面积示意图。
(1)在渤海海域,辽东湾冰情最重,试分析其原因。
(2)试分析辽东湾海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要求:限时5分钟;提取关键信息;呈现解题思路。
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组织答案
(1) 文字信息
图像信息 (2) 知识储备
海水的结冰状况与温度、盐度和水深等因素有关。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渤海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有多条河流注入,每年冬天会出现大面积的冰封。渤海海冰厚度可达10—40厘米。据估算,在气温≤﹣4℃条件下,渤海每天可生成1.86厘米厚的海冰。渤海海冰多生于岸边,离岸10千米范围内生成量最大。
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组织答案
(1) 文字信息 近封闭的内海,有多条河流注入 海水易结冰 气温≤﹣4℃,渤海每天可生成1.86厘米厚的海冰; ①纬度较高,受冬季风的影响大,水温低,易结冰;②河流注入,盐度低,易结冰;③海域比较封闭,海水流动性差,易结冰;④大面积海域水浅,结冰面积广;⑤低温时间长,结冰期长,冰层厚度大。
图像信息 纬度高 冬季水温低,易结冰 年均温≤-4℃日数等值线 结冰期长,冰层厚度大 20米等深线 大面积海域水浅,结冰面积广 (2) 知识储备 有利:海冰淡化,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 不利:①冬季海冰范围较大,使渔业、海水养殖业受损;②海冰结冰期长,海港冰冻时间长,通航时间缩短,影响海上交通运输。
①纬度较高,受冬季风的影响大,水温低,易结冰;
②河流注入,盐度低,易结冰;
③海域比较封闭,海水流动性差,易结冰;
④大面积海域水浅,结冰面积广;
⑤低温时间长,结冰期长,冰层厚度大。
水温
太阳辐射:低纬水温高,高纬水温低;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表层水温高,深层水温低
距陆远近:距陆地越近,受陆地温度变化影响越大;
洋流:暖流经过水温高,寒流(上升流)经过水温低;
大气运动:冷空气经过,“海—气”热力交换,水温降低;
盐度:盐度低,易结冰;
水域深浅:水域较浅,热容量小,易结冰;
海域封闭度:海域封闭,水体流动性差,易结冰。
海水结冰
【思维建模】影响海水结冰的因素
冰情:
海水结冰、结冰期、结冰面积、冰层厚度
海水运动
风暴潮
海浪
风浪
海啸
动力—风
动力—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滑坡、坍塌等
强风引起海水水位急剧升降
洋流
影响因素
类型
规律
学习目标2:海水运动
【必备知识】
简述海浪、潮汐、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潮汐
动力: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引潮力)
规律
日变化:一天中可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
月变化:大潮、小潮
【链接高考】(2015·福建卷)(限时6分钟)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图18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指出该海域波浪能密度大小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其原因。(9分)(2)简述我国波浪能利用的前景。(6分)
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组织答案
(1) 文字信息
图像信息 (2) 文字信息
图像信息 海洋表面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
波浪能密度等值线 北部稀疏;南部密集
50米等深线 北部距大陆远,南部距大陆近
差异:北部密度较小,南部密度较大。
原因:北部海域大陆架宽且浅,海底摩擦作用大,波浪能密度较小;南部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波浪能密度较大。
波浪能 清洁能源、可再生、开发利用难度大
海岸线长且曲折 能源丰富、发电地点多;
波浪能密度等值线数值小 波浪能不集中,波浪能密度小
①我国海岸线长,波浪能资源较丰富;②海岸线曲折,适宜波浪能发电的地点较多;③波浪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④波浪能密度小,开发利用难度大,发电成本高。
太平洋、大西洋东海岸西风带海域,波浪能可达(30-70)kW/m
前景:①自然条件:能源状况、开采条件
②社会经济:技术、开发难度、市场、效益
海水运动
波浪能:近岸水深风大海域
潮汐能:狭窄的海峡、海湾
河口区域
总量大,密度小;可再生;污染小;时空分布不均
特点
发电
【思维建模】波浪能、潮汐能的开发利用
【检测学习目标1、2】
(2022·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 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10分)
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组织答案
图文 文字信息
图像信息 设问分解:
(1)N海域风速较大的原因。(2)N海域大气温度较低的原因。(3)N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较低的原因。(4)N海域海产丰富的原因。
要求:完成设问分解;先独立思考6分钟,再小组讨论2分钟。
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组织答案
(1) 文字信息 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风速大 南下的冷空气在较大的气压梯度和狭管效应的共同影响下,快速穿过峡谷,并在下坡过程中不断加速,近地面的风速较大
图像信息 峡谷 狭管效应,风速大 冷空气下坡 下坡加速,风速大 (2) 图像信息 峡谷地势较低,下坡 焚风效应弱 风速大 冷空气与下垫面的热量交换较少 由于峡谷地势较低,冷空气过峡谷后在下沉过程中自身的增温幅度较小(焚风效应弱),且较大的风速使冷空气在到达 N 海域之前与下垫面的热量交换较少,增温幅度小,冷气团保持较低温度;
设问分解:(1)N海域风速较大的原因。
(2)N海域大气温度较低的原因。
(3)N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较低的原因。
(4)N海域海产丰富的原因。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 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10分)
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组织答案
(3) 图像信息 (1)(2) 冷气团风速大且保持较低温度 海气温差大 与海水热力交换 风向 离岸风,冷海水上泛 ①冷气团与海水的热力交换使 N 海域表层水温降低; ②强离岸风使 N 海域底部冷海水上泛,表层海水温度降低;
(4) 图像信息 风向 离岸风,冷海水上泛 上泛的冷海水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充足,使 N 海域海产丰富
设问分解:(1)N海域风速较大的原因。
(2)N海域大气温度较低的原因。
(3)N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较低的原因。
(4)N海域海产丰富的原因。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 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10分)
①南下的冷空气在较大的气压梯度和狭管效应的共同影响下,快速穿过峡谷,并在下坡过程中不断加速,近地面的风速较大; ②由于峡谷地势较低,冷空气过峡谷后在下沉过程中自身的增温幅度较小(焚风效应弱),且较大的风速使冷空气在到达 N 海域之前与下垫面的热量交换较少,增温幅度小,冷气团保持较低温度; ③冷气团与海水的热力交换使 N 海域表层水温降低; ④强离岸风使 N 海域底部冷海水上泛,表层海水温度降低; ⑤上泛的冷海水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充足,使 N 海域海产丰富。
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 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
(1)N海域风速较大的原因。
(2)N海域大气温度较低的原因。
(3)N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较低的原因。
(4)N海域海产丰富的原因。
①气压梯度较大;②狭管效应;③下坡加速
①焚风效应弱;②冷空气与下垫面的热量交换较少
①冷气团与海水的热力交换;②离岸风,冷海水上泛
离岸风,冷海水上泛
【思维建模】
影响风速的因素: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②摩擦力③地形(地表障碍、狭管效应等)④下坡加速
焚风效应的强弱:落差----达到km级别的(相对)高度才能表现明显
【问题研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海北接中国广东、广西,属中国海南省管辖,其南缘的曾母暗沙为中国领海的最南端。2012我国为便于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把永兴岛作为三沙市市政府驻地,采用吹沙造陆的方式填海造地,扩大永兴岛的陆地面积。
材料二:南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鱼、虾、蟹、贝等种类丰富。南海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海底资源还包括各种金属矿产资源。南海诸岛岛礁上有绚丽的热带海岛风光。
(1)根据材料分析,南海可以开发 资源、 资源、 资源等。(2)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南海的执法力度,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阐述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大意义。
①有利于缓解对陆地环境的压力;
②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保有量;
③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
④有利于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思维建模】海洋资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海洋生物
海底矿产
旅游
学习目标3 海洋资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拓展陆地生存空间
——资源安全
——国土安全
——政治安全
【思维建模】海洋资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针对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8月,山东省北部莱州湾海域启动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该项目是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虽然该项目施工难度较大,但它将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符合“海上粮仓+蓝色能源”的海洋空间开发战略方向。下图示意“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简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对国家安全的有利影响。
①建设海洋牧场修复风力发电建设对生态所造成的破坏,提升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环境安全
②海上风电提供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能源安全
③提高渔业产量,增加食物供给,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
④立体化多途径开发海洋资源,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资源安全
【知识体系】
国家安全
海水性质
海水运动
海洋资源
温度
盐度
密度
潮汐
洋流
海浪
海洋化学资源
海底矿产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
海洋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形成原因
分布规律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