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5分)
1.(本题5分)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
2.(本题5分)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以我酌油知之
3.(本题5分)下列句中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花之君子者也 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何陋之有 D.菊之爱
4.(本题5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 B.自李唐来/怡然自得
C.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 D.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本题5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德馨(xīn) 鸿儒(hóng) 陋室铭(míng)
B.案牍(dú) 甚蕃(fān) 濯清涟(zhuó)
C.亵玩(xiè) 不蔓(wàn) 调素琴(tiáo)
D.隐逸(yì) 淤泥(yū) 鲜有闻(xiān)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20分)
6.(本题20分)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依据图片中方框内的句子回答问题。
(1)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2)请将表明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下来。
,。
(3)关于“何陋之有”中“之”字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充当代词,译作“它” B.相当于助词“的”
C.宾语前置标志 D.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陋室铭》在写法上的特点是把心中所想托于所写之物,这种写法叫 __________,而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们喜爱的一种表现所思所想的方法,比如本学期所学的宗璞的《_________》和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都运用了这种写法。
三、综合性学习(共20分)
7.(本题20分)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一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课内阅读(共14分)
(本题14分)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9.(4分)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6分)周敦颐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表现了自己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下面链接材料中龚自珍为什么要写病梅?请结合[背景链接]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资;以歌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来可明诏大号①以绳②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天梅病梅③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歌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④,明告鬻⑤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天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战!
(节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释】①明诏大号:公开宣告,大肆鼓吹。②绳:以一定标准衡量、约束。③夭梅病梅:意思是把梅弄成畸形异状,养成病态。④孤癖之隐:独特的心理癖好。隐,隐衷,内心深处。⑤鬻(yù):卖。
【背景链接】
清朝封建统治者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此文写于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夕。
五、对比阅读(共21分)
(本题21分)阅读《小石潭记》和《陋室铭》,完成各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甲】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乙】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1.(7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 冰清玉洁 清荣峻茂 山清水秀
B.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口诛笔伐 东讨西伐
C.空游无所依 无依无靠 相依为命 唇齿相依
D.斯是陋室 何陋之有 因陋就简 孤陋寡闻
12.(7分)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理解:因为潭水极为清澈,所以阳光能照到水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乙】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理解:因为小石潭边气温过低,不能长时间停留,只好记录下来后赶紧离开。
【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翻译: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理解:这里环境清幽,没有人来,能让刘禹锡静下心来抚琴、读经。
13.(7分)根据上面两篇短文及下面材料的内容,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①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是日剧饮③而归。
【注】①相:查看好坏。②唱黄鸡:这里指对年华易逝的感慨。③剧饮:痛饮;豪饮;极渴时快速喝东西。
柳宗元、刘禹锡、苏轼三人同样遭遇贬谪,心境却不相同。柳宗元被贬永州时以山水为友,但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他①____________的心境始终没有改变;刘禹锡被贬安徽和州,身居陋室却认为“陋室”不陋,是因为“②____________”(填原文中语句);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随笔小品《游沙湖》,则鲜明地表现了他③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A
6.(1)D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C
(4) 托物言志 《紫藤萝瀑布》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1)只 (2)更加 (3)少 9.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10.作品以梅喻人,托物言志,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王朝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恶,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专制主义压制、束缚、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的不满,传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意思对即可)
11.C 12.甲 13. 凄凉忧伤 惟吾德馨 乐观豁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