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步练习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限时:6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0分)
1.(本题3分)2020年6月15日晚,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边界西段实控线,中国边防部队果断采取自卫措施,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印度军队的行为违反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D.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2.(本题3分)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B.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
C.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
D.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
3.(本题3分)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1954年 B.1953年 C.1955年 D.1971年
4.(本题3分)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现。建国初,我国的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以下哪一选项属于这一时期( )
A.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正式建交
5.(本题3分)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订,毛泽东指出:“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外交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尊严 B.倒向苏联与美国对立对抗
C.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 D.捍卫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
6.(本题3分)下图所示学习卡片反映的是我国首先提出并践行的
A.全球治理观 B.全方位外交
C.睦邻友好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本题3分)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8.(本题3分)2017年5月14日至15日,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彰显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我国外交成就表述错误的是( )
A.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B.乔冠华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2001年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
9.(本题3分)“二战后,许多亚非国家取得独立,但都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间的军事冲突。”这段材料反映了1955年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召开的
A.时代背景
B.主要内容
C.历史意义
D.重要结果
10.(本题3分)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
A.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缓解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 D.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典型——万隆会议:
(1)召开:__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________召开的亚非会议。
(2)地位:这是________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结果: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________提出“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意义: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________。
12.(本题3分)(1)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改北平为______,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到1956年底,______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开始实行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3)______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13.(本题3分)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________ 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14.(本题3分)1949年10月2日,____________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1954年4月至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召____________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15.(本题3分)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明确提出“________”方针,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___伟大构想。
三、判断题(共15分)
16.(本题3分)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尼西亚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本题3分)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8.(本题3分)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19.(本题3分)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0.(本题3分)“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应邀到中国访问。经过双方认真、友好的协商,中日签署《联合声明》,中日两国自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并尽快互派大使。”材料中的日本首相是尼克松。
四、综合题(共40分)
21.(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
材料三: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十分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临时修改了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他诚恳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周恩来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的心弦,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1)材料一中的谈判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在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22.(本题15分)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成功而努力。
材料三:1971年外交部长乔冠华在联合国大会上开怀大笑(见下图)
材料四: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词
(1)材料一反映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是指哪次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3)材料三中的情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请再举出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一例。
(4)材料四中的倡议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潮流?怎样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原因。(列举一条即可)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1950年11月
材料二 周恩来在A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B”。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必要性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A指的是什么会议?B指的是周恩来在这个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C
6.D
7.B
8.B
9.A
10.B
11. 1955 万隆 第一次 周恩来 求同存异 合作
12. 北京 三大改造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和平共处五项
13. 万隆 “求同存异”
14. 苏联 日内瓦
15. 求同存异 一国两制
16.错误
17.错误
18.正确
19.错误
20.错误
21.(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2)收回中国山东的主权;五四运动。
(3)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与会代表广泛认同,增进了与会各国的团结;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2.(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1979年中美建交。
(4)经济全球化;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5)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23.(1)必要性:自卫;主要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会议:万隆会议;方针:求同存异;作用: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