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溶解度 课时提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溶解度 课时提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06 09:44:41

文档简介

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溶解度 课时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措施能改变物质溶解度的是(  )。
A.搅拌 B.增加溶剂 C.加热 D.把溶质研细
【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搅拌只能改变溶解速率,不能改变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B.溶解度是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增加溶剂,不能改变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C.溶解度大小与温度有关,加热温度改变,可以改变溶解度,符合题意;
D.把溶质研细只能改变溶解速率,不能改变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影响溶解度因素有温度、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分析。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壁上有小气泡
C.起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 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B. 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壁上有小气泡,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C. 起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故符合题意;
D. 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3.(2022九下·潜江月考)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
A.硝酸钾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A. 硝酸钾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 氯化钠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明显的降低,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升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4.(2022九下·武汉月考)甲和乙(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数据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S/g 甲 31.6 45.8 85.5 110 169
乙 87.6 94.9 110 122 148
A.t2℃应介于 50~60之间
B.a 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
C.t2℃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所得溶液中甲的质量分数比乙大
D.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 分析表格知道甲乙溶解度相同的温度介于之间,故A不符合题意。
B. 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的大,所以a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故B不符合题意。
C. 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都减小了,所以降温后甲乙仍为饱和溶液,但t1oC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故此时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的大,故C不符合题意。
D.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故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5.(2022九下·东营月考)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10g水中加10g甲,充分搅拌可得14g甲溶液
C.其它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可使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各不相同,由图可知,t1℃前甲的溶解度不是最大的,所以说甲的溶解度最大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在t2℃的溶解度是40g,所以10g水中加入10g甲,充分搅拌,10g水只能溶解4g就达到饱和了,故溶液的质量=10g+4g=14g,故符合题意;
C、丙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温度,丙的溶解度变小,故不能使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依然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题目中没有强调是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没办法判断三者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各物质在指定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从而确定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溶解度变小分析。
6.20℃时,将18.6g硝酸钠放人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则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  )。
A.37.2g B.18.6g C.9.3g D.无法计算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 20℃时,将18.6g硝酸钠放人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因没有指明是否刚好达到饱和,所以无法计算溶解度;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定义分析,要强调温度、100克溶剂、饱和状态等。
7.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C.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
D.36gNaCl溶于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
【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A. 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符合题意;
B. 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未指明溶剂的质量,不能确定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C. 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 g,不符合题意;
D. 未指明温度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解度定义分析,描述溶解度时要注意温度、溶剂100克、饱和状态及单位。
8.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氯化钠大
B.t1℃时,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20g硝酸钾
C.t2℃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温度高于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硝酸钾的曲线变化情况比氯化钠的大,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氯化钠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t1℃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20g硝酸钾,故错误,符合题意;
C. t2℃时,氯化钠的曲线与硝酸钾的曲线有交点,说明此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同,所以氯化钠饱和溶液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温度高于t2℃时,硝酸钾的曲线在氯化钠的曲线上方,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9.(2020九下·南岗月考)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t2℃时,分别取含水100g的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降温至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2
B.降温过程中,所得溶液质量甲始终大于乙
C.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溶液中溶质质量甲等于乙
D.降温至0℃时,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一定为甲小于乙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 根据溶解度曲线,t1℃时, 甲的溶解度为40g,则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恒为 ,故不符合题意;
B. 根据溶解度曲线,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该温度下所得溶液质量甲等于乙,故不符合题意;
C.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降温至t1℃时,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溶液中溶质质量甲等于乙,故符合题意;
D. 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含水100g的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别为50g,45g,将其降温至0℃,含水100g的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别为20g,30g,则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甲大于乙,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0.(2020九下·朝阳月考)20℃时,向下列5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固体,充分溶解。
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20℃时硝酸甲溶解度30g, 20℃时100g水达到饱和最多溶解硝酸钾30g,20℃时硝酸钠溶解度接近90g,20℃时100g水达到饱和最多溶解硝酸钠90g,故②③⑤是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2九下·沁阳月考)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汽水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系   ?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系   ?
【答案】压强;温度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1.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故汽水会自动喷出,说明气体的溶液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2.胃里的温度比外界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低,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被释放,所以会打嗝;
【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2.(2022九下·蓬安月考)根据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   。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在t2℃时、向盛有1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最好采用   (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5)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答案】(1)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乙>丙
(3)饱和;62.5
(4)降温结晶
(5)乙>甲>丙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第一个空填: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故第二个空填:甲>乙>丙;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2.5g甲,所以将15克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2.5g;故第三个空填:饱和;第四个空填:62.5g;
(4)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甲受热后溶解度变化比较大,乙受热后溶解度变化比较小,随着水分蒸发,乙会先析出来,故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第五个空填:降温结晶;
(5)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甲、乙应该按照t1℃时的溶解度计算,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第六空填:乙>甲>丙。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3.(2022九下·中宁月考)下图图一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
(1)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
(2)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3)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图二中表示该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4)若该物质中混有氯化钠时,采用   方法提纯该物质。
【答案】(1)15g
(2)丙=丁>乙>甲或甲<乙<丙=丁
(3)a
(4)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丙已经有固体析出,则为饱和溶液,再蒸发10g水析出2.5g-1g=1.5g固体,说明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溶解1.5g该固体,所以100g水中最多溶解15g该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所以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15g。
(2)乙到丙蒸发10g水析出1g固体,少于1.5g,所以乙是不饱和溶液。甲到乙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因甲、乙为不饱和溶液,丙、丁为饱和溶液,所以甲<乙<丙=丁。
(3)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所以溶解度曲线呈上升趋势,为a。
(4)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改变较大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变化不大。所以若该物质中混有氯化钠时,采用降温结晶(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分析】(1)根据从饱和溶液中蒸发溶剂析出晶体质量计算物质溶解度分析;
(2)根据同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且大于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温度升高溶质继续溶解确定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分析;
(4)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改变较大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物质适宜降温结晶提纯分析。
14.(2020九下·西工月考)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二者溶解度相同的温度是   ℃;“冬天捞碱,夏天晒盐”,其中“碱”的溶解度曲线与图中   物质(填字母)的溶解度曲线相似;t2℃时,把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0%,需加水   g。
【答案】t1;A;100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在溶解度曲线中,曲线的交叉点代表溶解度相同,在如图的图像中,A、B两物质溶解度交于P点,说明溶解度相同,对应温度为t1℃。故填:t1;
“冬天捞碱”中的“碱”指的是碳酸钠,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而大幅度变化,在温度很低时溶解度很小,碳酸钠结晶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与图像中的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故填:A;
由图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50g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150g×33.3%=50g,因此稀释至20%后溶液的总质量为: ,加水的质量为:250g-150g=100g。故填:100。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5.(2020九下·京山期中)图1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所示为:20℃时,分别在装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充分溶解后的现象。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4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
(2)20℃时,图2中   (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图1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0℃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50℃时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40℃时,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是AC.用50℃时A的饱和溶液100g稀释成10%的A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
D.将图2中二烧杯内的物质升温到50℃时,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且溶质、溶液的质量均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答案】(1)40g
(2)甲
(3)A
(4)A;B;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1可知, 4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故填:40g;
(2)20℃时,图2中盛有甲溶液的烧杯中有固体剩余,说明此时甲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填:甲;
(3)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图1中A是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填:A;
(4)A、40℃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在质量分数相等,故A符合题意;
B、50℃时,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为A<B,降温到40℃时,有晶体析出,溶剂的量不会变化,故B符合题意;
C、把浓溶液配制成稀溶液时不需要托盘天平,故C不符合题意;
D、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烧杯内溶液升高到50℃时,都会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溶质、溶液质量都相等,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分析】(2)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是:①有未溶解的固体②加入该溶质时不再溶解。图2中甲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甲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结合图2进行判断,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可以断定A是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4)40℃时,A、B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降温时,A、B的饱和溶液都会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会减少,溶剂的质量不会改变;图2所示为:20℃时,分别在装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固体 ,当温度升到50℃时,溶解度增大,甲物质会全部溶解,此时两烧杯内的溶质、溶液质量均相等。
三、综合题
16.(2022九下·硚口月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
(2)a3℃时,将20g物质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3)已知甲固体中含少量乙,欲得到较纯的甲固体可通过下列步骤达到目的。则正确的步骤顺序是   (填序号)。
a.过滤 b.溶解 c.加热浓缩 d.洗净干燥 e.降温结晶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B.a2℃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a3℃时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a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丙>甲>乙
D.a1℃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E.若a3℃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将a3℃时甲的饱和溶液300g降温到a1℃,析出甲固体的质量是60g
【答案】(1)甲>丙>乙
(2)60g
(3)bcead
(4)A;D;E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a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乙;
(2)由图可知,a3℃时,丙的溶解度为20g,该温度下,将20g物质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10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g+50g=60g;
(3)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固体中含少量乙,欲得到较纯的甲固体,可通过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净干燥得到甲,故顺序为:bcead;
(4)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无晶体析出),正确;
B、a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甲、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的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溶液质量未知,无法比较,不正确;
C、将a3℃时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a1℃,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a1℃时,甲的溶解度=a3℃时,丙的溶解度>a1℃时,乙的溶解度,故a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3℃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1℃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丙>乙,不正确;
D、a1℃时,溶解度:丙>甲>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丙>甲>乙,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丙>甲>乙,溶剂质量:乙>甲>丙,正确;
E、若a3℃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则a3℃时,3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溶剂质量为200g,降温到a1℃,a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该温度下,200g水中能溶解40g甲,则析出甲固体的质量是60g,正确。
故答案为:ADE。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四、实验探究题
17.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后,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如图1所示:
(1)以上三位同学中描述溶液特征错误的是   同学.
从200mL20%硝酸钾溶液取出20mL后,剩余溶液为18%,这个答案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老师接着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甲同学回答:“不溶于水的物质能溶于其他溶剂吗?”
乙同学回答:“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2)如果让你用实验回答甲同学的问题,老师取溶质油脂,你应该选择的溶剂是   .
(3)针对乙同学的问题,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包括绘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表列出了从探究实验中获取的部分数据,乙同学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了一条溶解曲线,它是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溶解度(g)
A B C
20 16 20 40
40 30 25 30
60 53.5 30 20
根据从这个实验探究中可以说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有   .
【答案】(1)甲、乙;错误的
(2)汽油
(3)A;固体颗粒大小、搅拌或温度等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解:(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各部分的组成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所以甲、乙的描述是正确的;从200mL20%硝酸钾溶液取出20mL后,剩余溶液为18%,这个答案是错误的;(2)油脂会溶于汽油,所以老师取溶质油脂,应该选择的溶剂是汽油;(3)溶解度曲线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该物质在20℃溶解度为20g,40℃溶解度为30g,再结合表格可知只有A符合;(4)根据生活经验,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温度、食盐颗粒大小和搅拌等,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
故答案为:(1)甲、乙;
错误;(2)汽油;(3)A;(4)固体颗粒大小、搅拌或温度等.
【分析】(1)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2)根据油脂会溶于汽油进行分析;(3)根据表中的数据、以及绘制的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判断;(4)根据生活经验:改变食盐的微粒的运动速度,改变它们与水的接触面积会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例如温度、食盐的颗粒大小、搅拌等进行分析.
18.(2017九下·汇川月考)硝酸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物质。请按要求填空:
(1)质量分数为4.04%的硝酸钾(KNO3)溶液可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该营养液   (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合肥;
(2)在硝酸钾溶液中,共有三种微粒,它们是K+、NO3-和   (用符号表示);
(3)黑火药爆炸的反应原理是:2KNO3+S+3C K2S+3CO2↑+N2↑,此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没有涉及到下列物质类别中的   (填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碱 E盐
(4)如图,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5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   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填“”、“=”或“”),欲将接近饱和的 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列举一种)。
【答案】(1)属于
(2)H2O
(3)C、D
(4)增大;;加入硝酸钾固体至饱和(或降温结晶)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1)硝酸钾中含有物质所需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复合肥;(2)根据物质的分类可知硝酸钾、硫化钾属盐,硫和碳、氮气属单质,二氧化碳属氧化物,故选CD;(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5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它们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故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欲将接近饱和的 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加入硝酸钾固体或蒸发溶剂或降温。
故答案为:(1)复合肥;(2)C、D;(3)增大;;加入硝酸钾固体至饱和(或降温结晶)。
【分析】(1)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2)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来分析。
1 / 1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溶解度 课时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措施能改变物质溶解度的是(  )。
A.搅拌 B.增加溶剂 C.加热 D.把溶质研细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壁上有小气泡
C.起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3.(2022九下·潜江月考)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
A.硝酸钾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4.(2022九下·武汉月考)甲和乙(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数据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S/g 甲 31.6 45.8 85.5 110 169
乙 87.6 94.9 110 122 148
A.t2℃应介于 50~60之间
B.a 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
C.t2℃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所得溶液中甲的质量分数比乙大
D.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5.(2022九下·东营月考)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10g水中加10g甲,充分搅拌可得14g甲溶液
C.其它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可使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6.20℃时,将18.6g硝酸钠放人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则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  )。
A.37.2g B.18.6g C.9.3g D.无法计算
7.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C.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
D.36gNaCl溶于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
8.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氯化钠大
B.t1℃时,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20g硝酸钾
C.t2℃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温度高于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9.(2020九下·南岗月考)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t2℃时,分别取含水100g的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降温至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2
B.降温过程中,所得溶液质量甲始终大于乙
C.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溶液中溶质质量甲等于乙
D.降温至0℃时,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一定为甲小于乙
10.(2020九下·朝阳月考)20℃时,向下列5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固体,充分溶解。
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二、填空题
11.(2022九下·沁阳月考)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汽水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系   ?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系   ?
12.(2022九下·蓬安月考)根据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   。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在t2℃时、向盛有1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最好采用   (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5)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13.(2022九下·中宁月考)下图图一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
(1)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
(2)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3)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图二中表示该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4)若该物质中混有氯化钠时,采用   方法提纯该物质。
14.(2020九下·西工月考)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二者溶解度相同的温度是   ℃;“冬天捞碱,夏天晒盐”,其中“碱”的溶解度曲线与图中   物质(填字母)的溶解度曲线相似;t2℃时,把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0%,需加水   g。
15.(2020九下·京山期中)图1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所示为:20℃时,分别在装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充分溶解后的现象。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4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
(2)20℃时,图2中   (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图1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0℃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50℃时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40℃时,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是AC.用50℃时A的饱和溶液100g稀释成10%的A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
D.将图2中二烧杯内的物质升温到50℃时,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且溶质、溶液的质量均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三、综合题
16.(2022九下·硚口月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
(2)a3℃时,将20g物质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3)已知甲固体中含少量乙,欲得到较纯的甲固体可通过下列步骤达到目的。则正确的步骤顺序是   (填序号)。
a.过滤 b.溶解 c.加热浓缩 d.洗净干燥 e.降温结晶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B.a2℃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a3℃时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a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丙>甲>乙
D.a1℃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E.若a3℃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将a3℃时甲的饱和溶液300g降温到a1℃,析出甲固体的质量是60g
四、实验探究题
17.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后,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如图1所示:
(1)以上三位同学中描述溶液特征错误的是   同学.
从200mL20%硝酸钾溶液取出20mL后,剩余溶液为18%,这个答案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老师接着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甲同学回答:“不溶于水的物质能溶于其他溶剂吗?”
乙同学回答:“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2)如果让你用实验回答甲同学的问题,老师取溶质油脂,你应该选择的溶剂是   .
(3)针对乙同学的问题,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包括绘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表列出了从探究实验中获取的部分数据,乙同学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了一条溶解曲线,它是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溶解度(g)
A B C
20 16 20 40
40 30 25 30
60 53.5 30 20
根据从这个实验探究中可以说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有   .
18.(2017九下·汇川月考)硝酸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物质。请按要求填空:
(1)质量分数为4.04%的硝酸钾(KNO3)溶液可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该营养液   (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合肥;
(2)在硝酸钾溶液中,共有三种微粒,它们是K+、NO3-和   (用符号表示);
(3)黑火药爆炸的反应原理是:2KNO3+S+3C K2S+3CO2↑+N2↑,此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没有涉及到下列物质类别中的   (填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碱 E盐
(4)如图,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5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   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填“”、“=”或“”),欲将接近饱和的 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列举一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搅拌只能改变溶解速率,不能改变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B.溶解度是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增加溶剂,不能改变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C.溶解度大小与温度有关,加热温度改变,可以改变溶解度,符合题意;
D.把溶质研细只能改变溶解速率,不能改变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影响溶解度因素有温度、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 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B. 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壁上有小气泡,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C. 起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故符合题意;
D. 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A. 硝酸钾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 氯化钠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明显的降低,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升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4.【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 分析表格知道甲乙溶解度相同的温度介于之间,故A不符合题意。
B. 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的大,所以a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故B不符合题意。
C. 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都减小了,所以降温后甲乙仍为饱和溶液,但t1oC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故此时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的大,故C不符合题意。
D.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故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5.【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各不相同,由图可知,t1℃前甲的溶解度不是最大的,所以说甲的溶解度最大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在t2℃的溶解度是40g,所以10g水中加入10g甲,充分搅拌,10g水只能溶解4g就达到饱和了,故溶液的质量=10g+4g=14g,故符合题意;
C、丙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温度,丙的溶解度变小,故不能使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依然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题目中没有强调是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没办法判断三者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各物质在指定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从而确定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溶解度变小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 20℃时,将18.6g硝酸钠放人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因没有指明是否刚好达到饱和,所以无法计算溶解度;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定义分析,要强调温度、100克溶剂、饱和状态等。
7.【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A. 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符合题意;
B. 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未指明溶剂的质量,不能确定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C. 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 g,不符合题意;
D. 未指明温度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解度定义分析,描述溶解度时要注意温度、溶剂100克、饱和状态及单位。
8.【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硝酸钾的曲线变化情况比氯化钠的大,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氯化钠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t1℃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20g硝酸钾,故错误,符合题意;
C. t2℃时,氯化钠的曲线与硝酸钾的曲线有交点,说明此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同,所以氯化钠饱和溶液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温度高于t2℃时,硝酸钾的曲线在氯化钠的曲线上方,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9.【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 根据溶解度曲线,t1℃时, 甲的溶解度为40g,则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恒为 ,故不符合题意;
B. 根据溶解度曲线,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该温度下所得溶液质量甲等于乙,故不符合题意;
C.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降温至t1℃时,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溶液中溶质质量甲等于乙,故符合题意;
D. 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含水100g的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别为50g,45g,将其降温至0℃,含水100g的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别为20g,30g,则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甲大于乙,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0.【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20℃时硝酸甲溶解度30g, 20℃时100g水达到饱和最多溶解硝酸钾30g,20℃时硝酸钠溶解度接近90g,20℃时100g水达到饱和最多溶解硝酸钠90g,故②③⑤是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
11.【答案】压强;温度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1.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故汽水会自动喷出,说明气体的溶液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2.胃里的温度比外界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低,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被释放,所以会打嗝;
【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2.【答案】(1)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乙>丙
(3)饱和;62.5
(4)降温结晶
(5)乙>甲>丙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第一个空填: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故第二个空填:甲>乙>丙;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2.5g甲,所以将15克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2.5g;故第三个空填:饱和;第四个空填:62.5g;
(4)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甲受热后溶解度变化比较大,乙受热后溶解度变化比较小,随着水分蒸发,乙会先析出来,故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第五个空填:降温结晶;
(5)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甲、乙应该按照t1℃时的溶解度计算,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第六空填:乙>甲>丙。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3.【答案】(1)15g
(2)丙=丁>乙>甲或甲<乙<丙=丁
(3)a
(4)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丙已经有固体析出,则为饱和溶液,再蒸发10g水析出2.5g-1g=1.5g固体,说明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溶解1.5g该固体,所以100g水中最多溶解15g该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所以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15g。
(2)乙到丙蒸发10g水析出1g固体,少于1.5g,所以乙是不饱和溶液。甲到乙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因甲、乙为不饱和溶液,丙、丁为饱和溶液,所以甲<乙<丙=丁。
(3)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所以溶解度曲线呈上升趋势,为a。
(4)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改变较大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变化不大。所以若该物质中混有氯化钠时,采用降温结晶(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分析】(1)根据从饱和溶液中蒸发溶剂析出晶体质量计算物质溶解度分析;
(2)根据同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且大于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温度升高溶质继续溶解确定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分析;
(4)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改变较大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物质适宜降温结晶提纯分析。
14.【答案】t1;A;100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在溶解度曲线中,曲线的交叉点代表溶解度相同,在如图的图像中,A、B两物质溶解度交于P点,说明溶解度相同,对应温度为t1℃。故填:t1;
“冬天捞碱”中的“碱”指的是碳酸钠,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而大幅度变化,在温度很低时溶解度很小,碳酸钠结晶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与图像中的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故填:A;
由图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50g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150g×33.3%=50g,因此稀释至20%后溶液的总质量为: ,加水的质量为:250g-150g=100g。故填:100。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5.【答案】(1)40g
(2)甲
(3)A
(4)A;B;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1可知, 4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故填:40g;
(2)20℃时,图2中盛有甲溶液的烧杯中有固体剩余,说明此时甲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填:甲;
(3)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图1中A是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填:A;
(4)A、40℃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在质量分数相等,故A符合题意;
B、50℃时,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为A<B,降温到40℃时,有晶体析出,溶剂的量不会变化,故B符合题意;
C、把浓溶液配制成稀溶液时不需要托盘天平,故C不符合题意;
D、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烧杯内溶液升高到50℃时,都会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溶质、溶液质量都相等,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分析】(2)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是:①有未溶解的固体②加入该溶质时不再溶解。图2中甲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甲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结合图2进行判断,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可以断定A是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4)40℃时,A、B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降温时,A、B的饱和溶液都会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会减少,溶剂的质量不会改变;图2所示为:20℃时,分别在装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固体 ,当温度升到50℃时,溶解度增大,甲物质会全部溶解,此时两烧杯内的溶质、溶液质量均相等。
16.【答案】(1)甲>丙>乙
(2)60g
(3)bcead
(4)A;D;E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a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乙;
(2)由图可知,a3℃时,丙的溶解度为20g,该温度下,将20g物质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10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g+50g=60g;
(3)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固体中含少量乙,欲得到较纯的甲固体,可通过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净干燥得到甲,故顺序为:bcead;
(4)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无晶体析出),正确;
B、a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甲、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的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溶液质量未知,无法比较,不正确;
C、将a3℃时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a1℃,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a1℃时,甲的溶解度=a3℃时,丙的溶解度>a1℃时,乙的溶解度,故a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3℃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1℃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丙>乙,不正确;
D、a1℃时,溶解度:丙>甲>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丙>甲>乙,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丙>甲>乙,溶剂质量:乙>甲>丙,正确;
E、若a3℃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则a3℃时,3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溶剂质量为200g,降温到a1℃,a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该温度下,200g水中能溶解40g甲,则析出甲固体的质量是60g,正确。
故答案为:ADE。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7.【答案】(1)甲、乙;错误的
(2)汽油
(3)A;固体颗粒大小、搅拌或温度等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解:(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各部分的组成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所以甲、乙的描述是正确的;从200mL20%硝酸钾溶液取出20mL后,剩余溶液为18%,这个答案是错误的;(2)油脂会溶于汽油,所以老师取溶质油脂,应该选择的溶剂是汽油;(3)溶解度曲线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该物质在20℃溶解度为20g,40℃溶解度为30g,再结合表格可知只有A符合;(4)根据生活经验,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温度、食盐颗粒大小和搅拌等,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
故答案为:(1)甲、乙;
错误;(2)汽油;(3)A;(4)固体颗粒大小、搅拌或温度等.
【分析】(1)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2)根据油脂会溶于汽油进行分析;(3)根据表中的数据、以及绘制的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判断;(4)根据生活经验:改变食盐的微粒的运动速度,改变它们与水的接触面积会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例如温度、食盐的颗粒大小、搅拌等进行分析.
18.【答案】(1)属于
(2)H2O
(3)C、D
(4)增大;;加入硝酸钾固体至饱和(或降温结晶)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1)硝酸钾中含有物质所需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复合肥;(2)根据物质的分类可知硝酸钾、硫化钾属盐,硫和碳、氮气属单质,二氧化碳属氧化物,故选CD;(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5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它们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故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欲将接近饱和的 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加入硝酸钾固体或蒸发溶剂或降温。
故答案为:(1)复合肥;(2)C、D;(3)增大;;加入硝酸钾固体至饱和(或降温结晶)。
【分析】(1)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2)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来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