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3溶液的浓度 课时提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3溶液的浓度 课时提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06 09:56:55

文档简介

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3溶液的浓度 课时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向20%NaCl溶液中,再加入1.5 gNaCl和6 g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A.等于20% B.大于20% C.小于20% D.无法判断
2.(2022九下·潜江月考)在20 ℃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 g氯化钾,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
A.大于5% B.小于5% C.仍为5% D.不确定
3.(2022九下·海安月考)将25g氯酸钠加入25g水中,升高温度并充分搅拌,不同温度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60 70 80
溶液质量/g 32.9 36.4 50 50 50
A.20℃时,氯酸钠的溶解度为31.6g
B.30℃时,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由60℃升温到70℃过程中,氯酸钠溶解度保持不变
D.8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25g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4.(2021九下·宜兴月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B.t3℃时,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C.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
D.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5.(2020九下·复兴月考)20℃时,向盛有72g水的烧杯中加入18g固体M,充分溶解(如甲所示),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都是不饱和溶液
C.丁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
D.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6.(2020九下·青山月考)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使甲从溶液中析出,只能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B.b 点所代表的的甲溶液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变成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7.(2020九下·九龙坡月考)20℃时,向100g质量分数为26.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5g氯化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2.5% B.29.1% C.26.5% D.40%
8.(2019九下·平舆期中)t℃时,向一支盛有0.1g熟石灰的试管内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对于试管内上层澄清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t℃时的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0.1g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1%
9.(2019九下·林芝期中)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10%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的方法中,一定能实现的是(  )
A.将20g1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倒掉10g
B.将20g1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C.在2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g40%的硝酸钾溶液
D.将20g1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固体
10.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二、填空题
11.20℃时,将33g氯化钠放人100g水中,氯化钠全部溶解,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g氯化钠又恰好全部溶解,则溶质为   g,现在溶液恰好饱和,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g氯化钠,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2.(2020九下·牡丹江开学考)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KNO3溶液,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则可加入   g KNO3。
13.(2017九下·酒泉开学考)80克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钠溶液里有硝酸钠   克,在这种硝酸钠溶液中加入20克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4.在农业科研上,有时用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需用30Kg 16%的氯化钠溶液,可用下述两种方法配制.
(1)若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上述溶液,需用氯化钠的质量      Kg;
(2)若用25%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制上述溶液,需用25%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      Kg.
15.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固体组成与溶质相同)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将质量为a g的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100g水中,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    ;
(2)t1℃时,所得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为不饱溶液的是    ;
(3)若使这三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则温度应由t1℃升至     ℃;
(4)若将温度由t1℃升至t4℃时,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三、简答题
16.如果用a%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用s表示该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请你比较a值和s值的大小,并说明为什么?
17.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在此温度下,你能配制出40%的食盐溶液吗?为什么?(写出计算过程)
四、综合题
18.(2020九下·新抚月考)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丙图所示。
(1)图中P点的含义:   。
(2)t1℃时,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烧杯甲和烧杯乙所示。烧杯乙中的溶质是   (填“A”或“B”),为使烧杯乙中固体完全溶解可采取的方法为   。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0九下·青秀月考)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 点的含义是   。
(2)t1℃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
(3)t2℃时,分别向 100g 的水中加入 30gA、30gB 和 30gC, 形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
(4)当 B 中混有少量的 A 时,可用   的方法提纯 B。
(5)将 t2℃时等质量的 A,B,C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溶质质量分数:AB 溶剂质量:A>B
C 溶质质量:A>C
D 溶液质量:B>C
20.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   .
(2)A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   .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请你写出小李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小红用上述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打开旋钮,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发生,请简述使B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   .
(4)实验室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某同学取少量二氧化锰于锥形瓶中,然后慢慢滴入34g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1.6g;求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结合题意,可以把此过程看作向20%NaCl溶液中,加入另一份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据此分析判断即可。1.5gNaCl溶于6g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即向20%NaCl溶液中,再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答案】B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在20 ℃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 g氯化钾,溶液质量变大,溶质质量不变,故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5%。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 g氯化钾,溶液质量变大,氯化钠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20℃时,氯酸钠溶液质量为32.9g,溶质质量为32.9g-25g=7.9g,故100g水在20℃时可溶解氯酸钠质量为:7.9g×4=31.6g,说法符合题意;
B、30℃时,溶液质量为36.4g,溶质质量为:36.4g-25g=11.4g,加入的氯酸钠质量为25g,不能溶解完全,故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说法不符合题意;
C、由60℃时溶液质量为50g,此时氯酸钠已经全部溶解完全,升高温度,溶液质量不变,说明其溶解度没有减小,因为没有继续加入溶质,所以即使溶解度增大其溶液质量也会不变,故不能说明其溶解度不变,说法不符合题意;
D、80℃时,其溶液质量为50g,说明溶质质量为25g,向该溶液中加入25g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表中所给数据确定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关系,结合溶解度是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分析;
B、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C、根据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分析;
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不符合题意;
B、t3℃时,溶解度:甲大于乙,甲的饱和溶液额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状态未知,故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C、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说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但是溶液状态未知,无法比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 t3℃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不饱和溶液通过加溶质或蒸发溶剂一定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
D、 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
5.【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甲中有固体没有溶解,乙中固体全部溶解,所以甲是饱和溶液,乙可能刚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继续升温,得到丙,根据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丙是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加入10gM物质全部溶解,得到的丁溶液可能刚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丁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符合题意;
D、20℃时,甲中有固体没有溶解,升高温度甲中固体全部溶解,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甲中有剩余的溶质,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可能恰好达到饱和;
B、根据可能是饱和溶液,那么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而加入10克M后,丁则可能是饱和溶液;
C、根据丁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克,溶剂为72克,即可计算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
D、根据甲到乙,可知M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6.【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大,应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甲,故A符合题意
B.b点在溶解度曲线下,是甲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温的方法得到饱和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 t1℃时,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结合饱和溶液的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
D. 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据此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20℃时,向100g质量分数为26.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5g氯化钠,因为是饱和溶液,此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所以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仍是26.5%。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一定温度下,某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8.【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t℃时氢氧化钙与上清液共存故上清液为饱和溶液,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低,升温会使溶解在水中的氢氧化钙析出,所剩溶液仍饱和,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0.1g熟石灰的试管内加入10mL水,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说明氢氧化钙未全溶,溶质的量应该小于0.1g,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溶质的量小于0.1g,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解决此题时用到的知识点有:①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低②溶液与溶质共存说明溶液是饱和状态③溶质的质量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的质量④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溶质的量应该是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的质量.
9.【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将20g1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倒掉10g后,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仍为10%,故不符合题意;
B、将20g1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在不析出晶体时,蒸发水后因溶液的质量减少一半而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为原溶液的2倍,即变为20%;但若蒸发过程中有硝酸钾析出,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不能变为20%,故不符合题意;
C、在2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g40%的硝酸钾溶液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符合题意;
D、向20 g 1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固体,如果全部溶解得到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其中注意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单纯的倾倒出溶液不能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
10.【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AB选项是不符合题意的叙述,
C.没有说明溶液的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乙,因为溶解度为50g,故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33.3%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溶解度的单位是克解答
B不知两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根据甲乙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
D根据该温度下乙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11.【答案】36;26.5%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 20℃时,将33g氯化钠放人100g水中,氯化钠全部溶解,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g氯化钠又恰好全部溶解,则溶质为36克,溶解36克氯化钠后恰好达到饱和,再加3克氯化钠不能继续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分析】根据溶解的氯化钠为溶质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12.【答案】5.6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设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则
100 5%+x=(100+x) 10%,解得x=5.6g,故填:5.6。
【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13.【答案】12;12%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80克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钠溶液里有硝酸钠:80g×15%=12g,在这种硝酸钠溶液中加入20克水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增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2%;
故答案为:12;12%.
【分析】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及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14.【答案】4.8;19.2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配制30Kg 16%的氯化钠溶液,需用氯化钠的质量为:30kg×16%=4.8kg.
(2)设需用25%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
25%x=4.8kg x=19.2kg.
故答案为:(1)4.8;(2)19.2.
【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5.【答案】C;C;t3;A=B>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1)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C
(2)由于在t1℃时,C的溶解度大于a克,A和B的溶解度都小于a克,因此将质量为a g的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100g水中,A和B都不能全部溶解,能得到不饱和溶液的是C,故答案为:C
(3)若使这三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必须使这三种物质全部溶解,即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等于或大于a克时,因此将温度升温至t3℃,故答案为:t3℃
(4)若将温度由t1℃升至t4℃时,由于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都大于a克,A和B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而C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至t4℃时,C的溶解度小于a克,即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小于a克,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故答案为:A=B>C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液是否饱和,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16.【答案】解: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溶解的质量,果用a%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用s表示该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则有:a%= ,故 ,故a<s.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分析解答即可.
17.【答案】在此温度下,不能配制出40%的食盐溶液;因为此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26.5%,26.5%<40%.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在此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100%≈26.5%.
26.5%<40%,故在此温度下,不能配制出40%的食盐溶液.
故答案为:在此温度下,不能配制出40%的食盐溶液;因为此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26.5%,26.5%<40%.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18.【答案】(1)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2)A;加水(或升高温度)
(3)B>A>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图中P点是AB的交点,其含义为: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2)t1℃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烧杯乙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烧杯乙中的溶质是A;为使烧杯乙中固体完全溶解可采取的方法为:加水(或升高温度);(3)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降低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虽然增大但是没有加溶质因此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t2℃时,A、B和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B和C三种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中交点的含义分析
(2)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3)根据降温后溶液的状态进行分析
19.【答案】(1)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C>B>A
(3)B
(4)蒸发结晶
(5)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P点表示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故填:C>B>A。
(3)t2℃时,A的溶解度为30g,B的溶解度大于30g,C的溶解度为30g,分别向 100g 的水中加入 30gA、30gB 和 30gC, 形成不饱和溶液的是B。故填:B。
(4)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要除去固体B中混有的少量A物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
(5)A、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t2℃时溶解度A=C,溶质质量分数相等,t2℃降到t1℃时A物质有固体析出,质量分数减小,此时溶质质量分数C>A。正确。
B、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因此当温度从t2℃降低到t1℃时,析出的溶质的质量:A>B,因此t1℃时溶剂质量:B > A;不正确。
C、由于t2℃时,A的溶解度等于在C的溶解度,降低到t1℃时A的溶解度小于在C的溶解度,因此A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C> A。不正确。
D、将t2℃时等质量的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B物质会析出,而C物质没有析出,可知溶液质量:C>B。不正确。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中的含义分析
(2)根据图像分析
(3)根据 t2℃时,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
(4)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5)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
20.【答案】(1)长颈漏斗
(2)试管口向上倾斜了,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3)F;2KClO3 2KCl+3O2↑;BE或CE;CaCO3+2HCl═CaCl2+H2O+CO2↑;当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v
(4)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解:(1)①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2)以上装置A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了,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故填:试管口向上倾斜了,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3)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B装置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观察C装置可知:当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故答案为:F;2KClO3 2KCl+3O2↑;BE或CE;CaCO3+2HCl═CaCl2+H2O+CO2↑;当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4)设要生成1.6g氧气需要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则:
2H2O2 2H2O+ O2↑
68 32
x 3.2g
x=3.4g
所以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来分析;(3)根据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气体的制备原理来分析;根据反应装置的特点分析解答:当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4)根据氧气的质量算出过氧化氢的质量,再除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乘以百分之百即可.
1 / 1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3溶液的浓度 课时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向20%NaCl溶液中,再加入1.5 gNaCl和6 g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A.等于20% B.大于20% C.小于20% D.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结合题意,可以把此过程看作向20%NaCl溶液中,加入另一份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据此分析判断即可。1.5gNaCl溶于6g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即向20%NaCl溶液中,再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2022九下·潜江月考)在20 ℃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 g氯化钾,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
A.大于5% B.小于5% C.仍为5% D.不确定
【答案】B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在20 ℃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 g氯化钾,溶液质量变大,溶质质量不变,故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5%。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 g氯化钾,溶液质量变大,氯化钠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3.(2022九下·海安月考)将25g氯酸钠加入25g水中,升高温度并充分搅拌,不同温度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60 70 80
溶液质量/g 32.9 36.4 50 50 50
A.20℃时,氯酸钠的溶解度为31.6g
B.30℃时,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由60℃升温到70℃过程中,氯酸钠溶解度保持不变
D.8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25g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20℃时,氯酸钠溶液质量为32.9g,溶质质量为32.9g-25g=7.9g,故100g水在20℃时可溶解氯酸钠质量为:7.9g×4=31.6g,说法符合题意;
B、30℃时,溶液质量为36.4g,溶质质量为:36.4g-25g=11.4g,加入的氯酸钠质量为25g,不能溶解完全,故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说法不符合题意;
C、由60℃时溶液质量为50g,此时氯酸钠已经全部溶解完全,升高温度,溶液质量不变,说明其溶解度没有减小,因为没有继续加入溶质,所以即使溶解度增大其溶液质量也会不变,故不能说明其溶解度不变,说法不符合题意;
D、80℃时,其溶液质量为50g,说明溶质质量为25g,向该溶液中加入25g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表中所给数据确定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关系,结合溶解度是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分析;
B、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C、根据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分析;
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4.(2021九下·宜兴月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B.t3℃时,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C.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
D.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不符合题意;
B、t3℃时,溶解度:甲大于乙,甲的饱和溶液额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状态未知,故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C、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说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但是溶液状态未知,无法比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 t3℃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不饱和溶液通过加溶质或蒸发溶剂一定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
D、 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
5.(2020九下·复兴月考)20℃时,向盛有72g水的烧杯中加入18g固体M,充分溶解(如甲所示),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都是不饱和溶液
C.丁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
D.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甲中有固体没有溶解,乙中固体全部溶解,所以甲是饱和溶液,乙可能刚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继续升温,得到丙,根据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丙是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加入10gM物质全部溶解,得到的丁溶液可能刚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丁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符合题意;
D、20℃时,甲中有固体没有溶解,升高温度甲中固体全部溶解,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甲中有剩余的溶质,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可能恰好达到饱和;
B、根据可能是饱和溶液,那么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而加入10克M后,丁则可能是饱和溶液;
C、根据丁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克,溶剂为72克,即可计算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
D、根据甲到乙,可知M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6.(2020九下·青山月考)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使甲从溶液中析出,只能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B.b 点所代表的的甲溶液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变成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大,应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甲,故A符合题意
B.b点在溶解度曲线下,是甲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温的方法得到饱和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 t1℃时,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结合饱和溶液的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
D. 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据此分析
7.(2020九下·九龙坡月考)20℃时,向100g质量分数为26.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5g氯化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2.5% B.29.1% C.26.5% D.40%
【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20℃时,向100g质量分数为26.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5g氯化钠,因为是饱和溶液,此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所以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仍是26.5%。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一定温度下,某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8.(2019九下·平舆期中)t℃时,向一支盛有0.1g熟石灰的试管内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对于试管内上层澄清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t℃时的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0.1g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1%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t℃时氢氧化钙与上清液共存故上清液为饱和溶液,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低,升温会使溶解在水中的氢氧化钙析出,所剩溶液仍饱和,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0.1g熟石灰的试管内加入10mL水,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说明氢氧化钙未全溶,溶质的量应该小于0.1g,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溶质的量小于0.1g,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解决此题时用到的知识点有:①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低②溶液与溶质共存说明溶液是饱和状态③溶质的质量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的质量④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溶质的量应该是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的质量.
9.(2019九下·林芝期中)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10%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的方法中,一定能实现的是(  )
A.将20g1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倒掉10g
B.将20g1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C.在2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g40%的硝酸钾溶液
D.将20g1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固体
【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将20g1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倒掉10g后,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仍为10%,故不符合题意;
B、将20g1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在不析出晶体时,蒸发水后因溶液的质量减少一半而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为原溶液的2倍,即变为20%;但若蒸发过程中有硝酸钾析出,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不能变为20%,故不符合题意;
C、在2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g40%的硝酸钾溶液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符合题意;
D、向20 g 1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固体,如果全部溶解得到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其中注意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单纯的倾倒出溶液不能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
10.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AB选项是不符合题意的叙述,
C.没有说明溶液的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乙,因为溶解度为50g,故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33.3%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溶解度的单位是克解答
B不知两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根据甲乙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
D根据该温度下乙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二、填空题
11.20℃时,将33g氯化钠放人100g水中,氯化钠全部溶解,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g氯化钠又恰好全部溶解,则溶质为   g,现在溶液恰好饱和,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g氯化钠,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36;26.5%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 20℃时,将33g氯化钠放人100g水中,氯化钠全部溶解,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g氯化钠又恰好全部溶解,则溶质为36克,溶解36克氯化钠后恰好达到饱和,再加3克氯化钠不能继续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分析】根据溶解的氯化钠为溶质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12.(2020九下·牡丹江开学考)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KNO3溶液,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则可加入   g KNO3。
【答案】5.6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设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则
100 5%+x=(100+x) 10%,解得x=5.6g,故填:5.6。
【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13.(2017九下·酒泉开学考)80克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钠溶液里有硝酸钠   克,在这种硝酸钠溶液中加入20克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2;12%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80克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钠溶液里有硝酸钠:80g×15%=12g,在这种硝酸钠溶液中加入20克水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增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2%;
故答案为:12;12%.
【分析】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及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14.在农业科研上,有时用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需用30Kg 16%的氯化钠溶液,可用下述两种方法配制.
(1)若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上述溶液,需用氯化钠的质量      Kg;
(2)若用25%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制上述溶液,需用25%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      Kg.
【答案】4.8;19.2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配制30Kg 16%的氯化钠溶液,需用氯化钠的质量为:30kg×16%=4.8kg.
(2)设需用25%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
25%x=4.8kg x=19.2kg.
故答案为:(1)4.8;(2)19.2.
【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5.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固体组成与溶质相同)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将质量为a g的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100g水中,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    ;
(2)t1℃时,所得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为不饱溶液的是    ;
(3)若使这三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则温度应由t1℃升至     ℃;
(4)若将温度由t1℃升至t4℃时,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答案】C;C;t3;A=B>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1)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C
(2)由于在t1℃时,C的溶解度大于a克,A和B的溶解度都小于a克,因此将质量为a g的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100g水中,A和B都不能全部溶解,能得到不饱和溶液的是C,故答案为:C
(3)若使这三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必须使这三种物质全部溶解,即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等于或大于a克时,因此将温度升温至t3℃,故答案为:t3℃
(4)若将温度由t1℃升至t4℃时,由于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都大于a克,A和B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而C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至t4℃时,C的溶解度小于a克,即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小于a克,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故答案为:A=B>C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液是否饱和,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三、简答题
16.如果用a%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用s表示该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请你比较a值和s值的大小,并说明为什么?
【答案】解: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溶解的质量,果用a%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用s表示该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则有:a%= ,故 ,故a<s.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分析解答即可.
17.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在此温度下,你能配制出40%的食盐溶液吗?为什么?(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在此温度下,不能配制出40%的食盐溶液;因为此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26.5%,26.5%<40%.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在此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100%≈26.5%.
26.5%<40%,故在此温度下,不能配制出40%的食盐溶液.
故答案为:在此温度下,不能配制出40%的食盐溶液;因为此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26.5%,26.5%<40%.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四、综合题
18.(2020九下·新抚月考)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丙图所示。
(1)图中P点的含义:   。
(2)t1℃时,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烧杯甲和烧杯乙所示。烧杯乙中的溶质是   (填“A”或“B”),为使烧杯乙中固体完全溶解可采取的方法为   。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答案】(1)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2)A;加水(或升高温度)
(3)B>A>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图中P点是AB的交点,其含义为: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2)t1℃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烧杯乙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烧杯乙中的溶质是A;为使烧杯乙中固体完全溶解可采取的方法为:加水(或升高温度);(3)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降低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虽然增大但是没有加溶质因此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t2℃时,A、B和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B和C三种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中交点的含义分析
(2)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3)根据降温后溶液的状态进行分析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0九下·青秀月考)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 点的含义是   。
(2)t1℃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
(3)t2℃时,分别向 100g 的水中加入 30gA、30gB 和 30gC, 形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
(4)当 B 中混有少量的 A 时,可用   的方法提纯 B。
(5)将 t2℃时等质量的 A,B,C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溶质质量分数:AB 溶剂质量:A>B
C 溶质质量:A>C
D 溶液质量:B>C
【答案】(1)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C>B>A
(3)B
(4)蒸发结晶
(5)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P点表示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故填:C>B>A。
(3)t2℃时,A的溶解度为30g,B的溶解度大于30g,C的溶解度为30g,分别向 100g 的水中加入 30gA、30gB 和 30gC, 形成不饱和溶液的是B。故填:B。
(4)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要除去固体B中混有的少量A物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
(5)A、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t2℃时溶解度A=C,溶质质量分数相等,t2℃降到t1℃时A物质有固体析出,质量分数减小,此时溶质质量分数C>A。正确。
B、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因此当温度从t2℃降低到t1℃时,析出的溶质的质量:A>B,因此t1℃时溶剂质量:B > A;不正确。
C、由于t2℃时,A的溶解度等于在C的溶解度,降低到t1℃时A的溶解度小于在C的溶解度,因此A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C> A。不正确。
D、将t2℃时等质量的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B物质会析出,而C物质没有析出,可知溶液质量:C>B。不正确。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中的含义分析
(2)根据图像分析
(3)根据 t2℃时,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
(4)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5)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
20.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   .
(2)A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   .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请你写出小李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小红用上述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打开旋钮,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发生,请简述使B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   .
(4)实验室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某同学取少量二氧化锰于锥形瓶中,然后慢慢滴入34g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1.6g;求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长颈漏斗
(2)试管口向上倾斜了,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3)F;2KClO3 2KCl+3O2↑;BE或CE;CaCO3+2HCl═CaCl2+H2O+CO2↑;当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v
(4)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解:(1)①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2)以上装置A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了,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故填:试管口向上倾斜了,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3)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B装置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观察C装置可知:当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故答案为:F;2KClO3 2KCl+3O2↑;BE或CE;CaCO3+2HCl═CaCl2+H2O+CO2↑;当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4)设要生成1.6g氧气需要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则:
2H2O2 2H2O+ O2↑
68 32
x 3.2g
x=3.4g
所以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来分析;(3)根据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气体的制备原理来分析;根据反应装置的特点分析解答:当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4)根据氧气的质量算出过氧化氢的质量,再除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乘以百分之百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