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地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湘教版)(含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地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湘教版)(含3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06 14:4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地理下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湘教版)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一、本章内容分析
本章涉及课标“认识中国”中的“认识分区”内容,教材共安排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3节课文。
八年级学生主要学习中国地理。中国地理内容分为总论和分区两大部分,八年级教材安排上册讲述总论,下册讲述分区。为使学生能顺利从总论学习过渡到分区学习,并落实课程标准中“地域差异”部分“标准”的要求,教材设计了本章。本章内容既是对总论部分的总结,又是对分区部分的引领,因其内容更接近区域地理,所以安排为分区部分的起始篇。
教材第一节讲述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旨在在突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让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有一个整体把握。重点介绍了秦岭-淮河线,因为该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其南北两侧的地理特征有着显著差异。第二节介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材将两个不同的地理区域安非在同一节内容中讲述,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区域比较,在比较中强化各自区域的地理特征,这样在既突出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又体现了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本章教学设计理念
地理差异大是我国地理环境的突出特征,也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从宏观上讲,我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有规律的地理差异的基础上,不同地域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地理差异,即地域差异;人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出不同的区域,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即区域差异。
通过总论部分的学习,学生已对我国各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有所认识。教材首先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及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概况”对中国地理分区的内容作铺垫。
本章对应新课标的“认识分区”内容,涉及运用地图、图像等资料,说克明秦岭-淮河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基本特征,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本主题后,学生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无论工业还是农业发展都要有“因地制宜”的意识,“因地制宜”是学习经济地理时,应该形成的一个基本观,这一观念的形成,对学生未来从事社会工作有着实际的意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学生还要会根据当地不同的资源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
本章活动主题《在比较中见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调查、讨论,探究项目化学习方式等,了解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差异,北方地球与西北地区的主要差异和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主要差异。经济发展必须要因地制宜开展资源的合理利用。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加强学生的区域认知,人地协调和综合思维素养的提升。
三、本章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说明这两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联系已学知识,归纳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说明这两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地理差异。
区域认知:1.读图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区域概况。
2.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比较,了解这两大地理单元的地理差异。
3.读图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区域概况。
4.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比较,了解这两大地理单元的地理差异。
地理实践力:1.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2.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归纳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四、学生分析
1.需求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纬度多,温度带多,东西距离长,是的我国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自然环境各地差异较大,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影响较大。学生必须要了解祖国各大地理区域的大致差异才能更得为将来发展经济,建设好美丽富裕的生活经济,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同时在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
2.学情分析:学生有了上学期的中国地理概况的了解,大致知道祖国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本章更加具体了解个区域的差异,祖国大好河山美丽多娇,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想到祖国各地逛逛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努力拼搏,为目标奋斗的激情,从而更加努力学习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单元教学目标
本章教学目的是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归纳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地理差异大是我国地理环境的突出特征,也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从宏观上讲,我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有规律的地理差异的基础上,不同地域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地理差异,即地域差异;人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出不同的区域,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让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地域差异,通过探究学习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差异特征的一般方法。
(一)内容目标
1.运用地图、图像等资料,说明秦岭-淮河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3.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4.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5.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地理差异。
6.读图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区域概况。
7.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说明这两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8.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比较,了解这两大地理单元的地理差异。
9.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二)学业目标
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不同媒体及生活体验中获取并运用有关中国地理的信息资料,描述和说明中国基本的地理面貌,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能够描述中国不同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比较区域差异,从区域的视角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能够观察、描述、解释家乡生产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表现出主动学习及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在生活、学习中积极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图像等资料,说明秦岭-淮河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七、教学难点:
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说明这两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比较,了解这两大地理单元的地理差异。
八、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活动、项目式合作学习、小组竞赛、学生互评以及小组合作等。
九、单元主题活动:《在比较中见差异》
课题目标: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三组区域中,选择其中一组区域,把它们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全面对比。评价两地的差异,了解两地自然环境对其生产、生活的影响。搜集反映你选择的两个区域之间差异的材料(如邮票、图片、地图等)。最后,全班开一个交流会。
课题活动的设计: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比不同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饮食上的南甜北咸,交通上的南船北马,武术上的南拳北脚,东部人们的精明和西部民风的淳朴……各地民歌、民居、民族服饰、方言更是千差万别,风格迥异。
发现差异是认识和利用差异,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第一步。如何发现差异呢 答案是:比较。只有比较,才能发现差异。
课题准备:在认识区域内部特征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发现区域之间的差异,特别要注意发现有密切联系的地域之间的差异。要考虑怎样认识和利用地域之间的差异,发展有地域特色的经济,有效地实现地区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任意选择一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四大地理区域在地形地势、气候类型、水资源、农牧业生产、主要民族、地方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设计好研究项目,制作成表格,目标明确。
课题完成时间保障:上完P5时第一阶段做好完成主题的准备,分好组,找好材料。课上完P12时,各组完成到表格中各区域的“特色旅游景点”之前的内容。课上完P122时各组完成表格中剩余的内容。完成所有内容后的下一周第一次上课前半节课用于汇报完成情况,与同学分享最感兴趣的地理事物。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讨论组: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范围
包括主要省区及省区的行政中心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温度带
干湿地区
植被类型
自然灾害
耕作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代表性水果(1~2种)
举例说明一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农业类型
主要畜牧品种
传统特色民居
主要少数民族
重要的民族活动
特色旅游景点
列举任意一件工业产品名称并说出在那里生产的优势
当地特色饮食
归纳自然地理环境相同点
归纳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差异
归纳人文地理环境相同点
归纳人文地理环境主要差异
(温馨提示:差异可以通过如邮票、图片、地图等反映)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讨论组:
项目 西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范围
包括主要省区及省区的行政中心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温度带
干湿地区
植被类型
自然灾害
耕作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代表性水果(1~2种)
举例说明一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农业类型
主要畜牧品种
传统特色民居
主要少数民族
重要的民族活动
特色旅游景点
列举任意一件工业产品名称并说出在那里生产的优势
当地特色饮食
归纳自然地理环境相同点
归纳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差异
归纳人文地理环境相同点
归纳人文地理环境主要差异
(温馨提示:差异可以通过如邮票、图片、地图等反映)
搜集资料的渠道: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并通过互联网、书刊等多种途径,查找讨论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检查成果:在学习本章内容的同时,完成这一课题的研究。时间为一周。学完本章后的下一节课时全班召开一个交流会,让大家共同分享探究此课题的成果。
呈现结果方式:手抄报、小品表演、PPT、报告、诗歌等形式。
课题收获:把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全面对比。具有初步评价两地的差异,了解两地自然环境对其生产、生活的影响的能力,加强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能力,逐步培养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调查结果评价细目表1如下:
评价结果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组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组
优秀+5 无论哪一种汇报形式,能表现出两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在某一方面的差异性,能举例说明。语言表达清晰有条理,逻辑性、趣味性强。归纳出发展经济需因地制宜的理念。 无论哪一种汇报形式,能表现出两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在某一方面的差异性,能举例说明。语言表达清晰有条理,逻辑性、趣味性强。归纳出发展经济需因地制宜的理念。
良好+3 无论哪一种汇报形式,能表现出两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在某一方面的差异性,能举例说明。语言表达较清晰有条理,大概能说出发展经济需因地制宜的理念。 无论哪一种汇报形式,能表现出两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在某一方面的差异性,能举例说明。语言表达较清晰有条理,大概能说出发展经济需因地制宜的理念。
合格+1 无论哪一种汇报形式,能表现出两地的自然或者人文地理环境在某一方面的差异性,能举例说明。语言表达较清晰有条理。 无论哪一种汇报形式,能表现出两地的自然或者人文地理环境在某一方面的差异性,能举例说明。语言表达较清晰有条理。
十、教学流程图
教学思路:秦岭—淮河线及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位置、范围——北方地区的自然概况——南方地区位置、范围——南方地区概况——西北地区位置、范围——西北地区概况——青藏地区位置、范围——青藏地区概况——环境保护。
十一、教学过程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教学重点: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2.教学难点: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地理差异。
3.教学目标: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4.教学方法:多媒体、识图、讨论、自学等
5.导学过程设计
环节 内容 活动 方法指导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视频:秦岭淮河的位置和地理意义。 认真观看 边看边记忆视频中提到秦岭南北两侧的气候差异 让学习认识秦岭——淮河线的重要性
转承 你知道家里亲戚中有哪个亲戚所在地的饮食、气候和民族节日与你家里有不同吗? 学生都在说 气候从冬季的气温、美食、过节的不同 激发学生的兴趣,搜索脑中知道的东西
新内容导学 秦岭——淮河线 思维碰撞: 读图:你能说出两地区生活和文化等方面哪些的特点? 学生仔细查找南北的差异 抽查学生回答 仔细观察“人”字形房屋的倾斜程度、自然环境和人们的活动等方面 根据图上内容进行提示 培养地理实践力 感受南北方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地理差异
新内容导学 课堂小练: 秦岭--淮河的走向 (东西走向) (2)秦岭—淮河通过哪些省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 (3)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陕西的西安最低气温-20.6℃,而陕西的安康最低气温-7.6℃。请问你可以解释一下两地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西安位于秦岭的北侧,受寒潮的影响大,气温较低;安康位于秦岭的南侧,受寒潮的影响小,气温较高。) 观看视频 转承:展示三维地球仪,观看中国地势高低,理解地理对气候、生产、生活的影响 讲述: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局特色的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 1.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并指出位置。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界线和主导因素是什么?(北方与南方:秦岭——淮河线;气候。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降水(或夏季风)。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第一、二级地势阶梯分界线(或青藏高原边缘线);地势(或海拔)。 3.讲述: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4.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知识小结:1.根据四大地理区域的理解,画出四大地理区域的简图并在图上标出分界线的名称 2.图解干湿地区与农牧业生产的关系: 读图、讨论 学生上黑板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大致范围并说出名称 讨论回答 描摹四大地理区域简图 不会的同学,简单回顾上学期的山脉走向和翻书对照省区的对照 用笔记下秦岭——淮河两侧提到的气候和环境差异 结合上学期的知识 教师巡堂提醒学生画简图 读图能力的培养和区域认知的训练 加深秦岭——淮河两侧有哪些气候差异和进一步理解秦岭——淮河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三维地球仪吸引学生的兴趣和认知中国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加强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归纳总结
课堂总结 学生回答 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课堂练习 1.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D)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C.是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D ) A.自然环境 B.地理景观 C.居民主食 D.人种和宗教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不包括(D ) A.秦岭——淮河线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青藏高原边缘线 D.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4.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C ) 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分界线 B.黄河冬季不结冰 C.秦岭—淮河以北的农作物一般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D.油菜、甘蔗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
附:根据四大地理区域的理解,画出四大地理区域的简图并在图上标出分界线的名称课堂活动评价表1
优秀+3 良好+2 合格+1
能够画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轮廓图并完整标出划分界线的名称。 能够画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轮廓图部分标出划分界线的名称。 能够画出四大地理区域的简图没有在图上标出分界线的名称
6.板书设计
7、作业设计
1.根据主题活动要求,通过网络查询、走访等方式进行调查。
2.各小组为完成主题活动做好准备。
3.课堂练习是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检测。
8、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划分界线,同时充分认识秦岭——淮河线两侧地理差异,认知到秦岭)——淮河线的重要地理意义。理解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从而认识到我国地域差异大认识生产生活需要因地指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说明这两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比较,了解这两大地理单元的地理差异。
三、教学目标:1.读图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区域概况。
2.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讨论、小组合作等
5.教学设计
一、课前活动
诗歌导入:
①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北方地区
②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南方地区
学生活动:诗词展示在大屏幕,学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诵两首诗词。
设计意图:从诗词中感悟南北方自然景观的差异
二、新授课
展示图片:
(一)利用表格比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
1.学生活动:自学在课本相应位置划下完成下表:(时间2分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区域概况 位置 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东临渤海、黄海 大体上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
范围 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面积 约占全国的20% 约占全国25%
人口 约占全国的40% 约占全国55%
民族 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附:课堂活动:比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区域概况活动评价细目表
优秀+3 良好+2 合格+1
在规定时间划完,抽查时能快速找到回答正确,声音洪亮。 在规定时间划完,抽查时不能快速找到回答正确。 在规定时间划完大部分内容。
2.学生活动:讨论比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完成下表:(时间3分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特征 主要地形类型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高原、丘陵、盆地、与、平原
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及热带气候
附:课堂活动:比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活动评价细目表
优秀+3 良好+2 合格+1
在规定时间找完,抽查时能快速找到回答正确,声音洪亮。 在规定时间找完,抽查时不能快速找到回答正确。 在规定时间找完大部分内容。
教师简介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北方地区通过视频
南方地区通过三维地球仪讲解
4.学生活动:讨论完成表格中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农产品的差异。(在课本相应为做好标志)(时间5分钟)
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热量较少,降水量大致为 400~800 毫米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 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主要农作物或农产品 长城以北: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 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等水产品和热带作物产区
水果 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 柑橘、香蕉、荔枝、龙眼等
地方特产 东北“三宝” (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 南部热带作物产区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等
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附:课堂活动:比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评价细目表
优秀+3 良好+2 合格+1
在规定时间找完,抽查时能快速找到回答正确,声音洪亮。 在规定时间找完,抽查时不能快速找到回答正确。 在规定时间找完大部分内容。
教师简介热带经济作物: 南方地区南部是中国重要的热带作物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和云南省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并且降水丰沛,雨热同期,这就为热带作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中国热带作物主要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等。
5.学生活动:讨论完成表格中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工业生产的差异。(在课本相应为做好标志)(时间3分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矿产资源和工业生产 矿产资源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
工业区 东北重工工业区、津京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工业中心 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上海、武汉、广州、重庆等
附:课堂活动:比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工业生产评价细目表
优秀+3 良好+2 合格+1
在规定时间找完,抽查时能快速找到回答正确,声音洪亮。 在规定时间找完,抽查时不能快速找到回答正确。 在规定时间找完大部分内容。
南方旅游资源丰富VS北方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
思维碰撞:南方地区中西部为什么水能资源丰富?
拓展延伸:西电东送
北部通道: 将黄河上游的电能输送到京津唐地区
中部通道:将金沙江干支流和三峡的电能输送到华东地区
南部通道:将澜沧江和珠江上游的电能输送到广东。
思维碰撞:1.西电东送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缓解东部电荒。②缓解东部环境压力。③加强经济的发展。④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2.北方地区实施 “暖房子”改造工程,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是否具有重要意义?
有重要意义,北方地区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房屋应注意防寒保暖。
3.为什么说“暖房子”改造工程能推动当地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暖房子”工程提高了煤炭燃烧率,减少了热损耗,提高了供热率,减少了取暖用煤量,减少了废气、废渣的排放。
6.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7.作业设计
完成大主题活动相应阶段搜集任务。
8.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取交流合作的形式,使用任务群的驱动方式让学生自己完成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概况的了解。每完成一个任务进行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本节教学通过总结板书让学生懂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给学生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相互影响的思维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也学习地理具备的核心素养。不足之处,课堂容量有点大,时间紧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初刀步掌握归纳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2.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联系已学知识,归经内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说明这两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教学目标:1.读图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区域概况。
2.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地理和 人文地理特征的比较,了解这两大地理单元的地理差异。
4.教学方法:多媒体、识图、讨论、项目式驱动等
5.导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看诗猜地理区域:这首诗描述的是我国哪个地理区域的景象。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北地区)
听歌:歌曲中说到哪些哪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现象?
大家都很能干。说得对,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还是采取上节课的方式。
二、新导课学习
(一)利用表格比较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地理差异
1.学生活动:自学在课本相应位置划下完成下表:(时间2分钟)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区域概况 位置 大体上位于我国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深居内陆。 大体上位于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 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其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范围 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北部 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主要地形区 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河套平原 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
面积 约占全国的 30% 约占全国的25%
人口 约占全国的4% 约占全国的1%
民族 汉族约占全区人口的 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藏族的主要聚居区
附:课堂活动:比较西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区域概况活动评价细目表
优秀+3 良好+2 合格+1
在规定时间划完,抽查时能快速找到回答正确,声音洪亮。 在规定时间划完,抽查时不能快速找到回答正确。 在规定时间划完大部分内容。
2.学生活动:讨论比较西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完成下表:(时间3分钟)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自然特征 主要特征 干旱 高寒
原因 地处内陆,山脉阻隔,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因海拔高所造成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
环境特征 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大致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内流河 本区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拥有藏羚羊、雪豹、野驴等珍稀动物,但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
附:课堂活动:比较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活动评价细目表
优秀+3 良好+2 合格+1
在规定时间找完,抽查时能快速找到回答正确,声音洪亮。 在规定时间找完,抽查时不能快速找到回答正确。 在规定时间找完大部分内容。
思维碰撞:1.出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讨论归纳:
(1)主要气候类型:西北地区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少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2)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多在400 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
(3)成因: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又有山脉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2.联系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讨论归纳:
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基地。因年降水量的多少不同,内蒙古高原东部多方为定居放牧,内蒙古高原西部以游牧为主;因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下降,天山牧场为季节轮牧。
教师解释名词:游牧、轮牧
(2)灌溉农业: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在天山山麓、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
教师解释名词:绿洲、绿洲农业
3.学生活动:讨论比较西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资源、农牧业生产和交通条件,完成下表:(时间3分钟)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自然资源 白云鄂博的稀土、南疆的石油、石嘴山的无烟煤、伊敏河和土、金昌的镍、鄂尔多斯的能源矿产、克拉玛依和霍林河的褐煤等 钾盐的储量居世界前列,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农牧业生产 本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基地。绿洲农业多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地区,如天山山麓、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等。 本区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农业区多分布于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农作物有青 稞、豌豆、小麦、油菜等。
交通条件 主要铁路有京包、包兰、兰新、北疆、南疆等铁路 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网。青藏铁路于2005年 10 月全线铺通;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附:课堂活动:比较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活动评价细目表
优秀+3 良好+2 合格+1
在规定时间找完,抽查时能快速找到回答正确,声音洪亮。 在规定时间找完,抽查时不能快速找到回答正确。 在规定时间找完大部分内容。
思维碰撞:1.为什么青藏地区会成为这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答案】青藏高原海拔很高,且多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因此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都发源于这里。
2.青海省南部为什么被称为“三江源地区”?那里有哪些珍稀动物 为什么要严格保护那里的生态环境
【答案】珍稀动物和生态特征:青藏地区拥有藏羚羊、雪豹、野驴等珍稀动物。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目前,草场退化现象较为严重。
课堂小结:
图示法归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图示法归纳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6.板书设计
7.作业设计
(1)完成大主题所有活动,做好汇报准备。
(2)与班级分享主题活动中你最感兴趣的地理事物
8.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依然采取任项目式的任务驱动式方式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和与同学讨论掌握西北地区月青藏地区的地理概况。课堂总结归纳利用图示法归纳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进一步了解地理事物与生产、生活的相互联系和制约,本节课对学生进行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提升。
试卷第20页,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