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备课先锋】第2课 回延安 第1课时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备课先锋】第2课 回延安 第1课时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6 14:55:07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21世纪教育网
回延安
第1课时
关于“延安”的诗词
1、律管风生消暮景,塞原烟静绝妖氛。坐移残烛光阴变,故旧年华一夜分。(向敏中《延安守岁》)
2、羁旅兼边思,川原蹀血新。烟云长带雨,草树不在春。细水淘沙骨,惊飚转路尘。今朝见烽火,白首太平人。(司马光《延安道中作》)
3、种柳穿湖后,延安盛可游。远怀忘泽国,
真赏即瀛洲。(范仲淹《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
新课导入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在延安学习、生活、战斗、成长,和延安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们离开延安奔赴全国各地。这些人离开延安后,对延安魂牵梦绕。若干年后,他们回到延安看到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和热情的乡亲们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贺敬之的《回延安》,体会一下这种心情。
学习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积累“糜子” “脑畔”等词语。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 民俗内涵。
3.朗诵这首诗,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学习“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4.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理解诗人“大我”的革命情怀。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了解作者及《回延安》的写作背景,理解诗中的陕北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感情。
语言运用:理解诗歌中重点词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理解诗作采用的陕北民歌写作手法,分析诗中的比兴手法,分析诗作的语言形式特点。
审美创造: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的内在旋律,感受诗的节奏美,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
作者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主要作品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出版有诗集《放歌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
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40年至抗战结束,贺敬之一直在延安学习、工作,与当地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6年,贺敬之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大会期间,诗人受到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目睹延安城的新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回延安》。
这首诗政治性和抒情性都很强,地域特色鲜明,民歌气息浓厚,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革命诗歌中属于上乘之作。
创作背景
创作特点
相关介绍
信天游
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个节拍(有时有衬字),与七言诗略同。短的只有一两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节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文体知识
1.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的一种诗歌形式。现代诗一般不拘形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2.现代诗按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可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等,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等。
3.我国现代诗发展史上出现的重要的诗歌流派有:新月派(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九叶派(代表诗人有辛笛、穆旦等)、朦胧派(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海子等)等。
字音字形
羊羔 糜子 窑 黍类
柳林铺 盏 喘
白羊肚毛巾 脑畔 眼眶


méi
yáo
shǔ
zhǎn
chuǎn
pàn
kuànɡ
ɡāo
油馍

( )店铺
( )铺开



【串句记忆法】他在刚睡熟的孩子的肚(dù)子上盖了一条白羊肚(dǔ)手巾。
( )糜子
( )糜烂

méi

( )踏步
( )踏实



读“pù”时多用作名词;读“pū”时多用作动词。
一般读作“mí”,只在意为“糜子”时读“méi”。
动物的胃用作食品时叫(dǔ)。
多音字
延( )
廷( )
延安
朝廷
yán
tínɡ
窑( )
窖( )
窑洞
地窖
yáo
jiào
形近字
理解词语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
【糜子】一种果实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米酒油馍】黍米酿的酒和油炸的黍米面饼。
【脑畔上】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留脚印】课文中的意思是,毛主席在那里住过,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
文章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提炼关键词,概括出各节诗的主要内容。
朗读指导
(1)要注意两句一韵的特点,读出韵味,每小节停顿适当。
(2)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速度较快,以突出心中的激动;第二部分,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第三部分,注意节奏的轻快,突出亲切和热烈;第四部分,注意用明朗的语调,突出喜悦、赞美之情;第五部分,朗读时注意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音量要适中。
(3)既要注意每一部分的特色,又要注意整体上的联系和内容上的对照、比较,在朗读时体现出诗歌内容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
整体感知
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情感的?提炼关键词,概括出各节诗的主要内容。
考点: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法:
1.知人论世看内容。
2.关注诗题、诗眼、诗注。
3.抓关键性语句。
4.注意诗歌题材。如:①赠友送别诗;②写景咏物诗;
③山水田园诗;④羁旅思乡诗;⑤咏史怀古诗。
新课讲解
liyongqiang
李永强
听读课文,完成如下任务:
1、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提炼关键词,概括出各节诗的主要内容。
抒情线索: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①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②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③话延安——欢聚话今昔
④看延安——旧貌换新颜
⑤颂延安——圣地大贡献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品析第一部分
“莫要”“莫把”这两个表祈使语气的词语表现了诗人重回延安时无比激动、不能自已的心情。叫灰尘不要把自己的眼睛,挡住表明诗人急切地想要看到故地的情形,表现了其对延安深厚的感情。
“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土地的挚爱。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搂”写出了诗人对故地之物的亲切之感
“定”表明“搂”得紧,唯恐跑走,飞走
用梦境写心境,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思念之深。
宝塔山,建于唐代,古称丰林山,宋代以后称嘉岭山。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
宝塔山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登山凭眺,可纵观圣地全貌。“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
延安宝塔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千声万声”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把延安比作母亲,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亲切和敬爱,抒发了诗人再次回到魂牵梦萦的延安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拟人,写河流、村庄、旗帜也热情欢迎诗人的到来,渲染了欢乐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回延安途中急切、喜悦的心情。
“白羊肚手巾”具有陕北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在这里代指延安的“亲人们”。
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借代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借代:
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他(它)。被借代的人、事物称为本体,用来借代的事物称为借体。借代强调两者间的相关性。
作用:恰当地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可以突出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还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回延安——抒写久别重逢的激动和喜悦。
“扑”字用语贴切,以无声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看到延安及延安亲人时无比欣喜激动而又无以言表的心情。
21世纪教育网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1.这两行巧妙地选取两个地名,追溯当年相送、今日远迎的场景,自然引出下文对延安生活的回忆。
2. “回家中”表明诗人把延安当成自己的家,可见其对延安的热爱之深、眷恋之切。
比兴手法: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比喻“我”与延安亲人是密不可分的一家人,写出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品析第二部分
21世纪教育网
比兴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兴——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委婉含蓄,寓意深远,文已尽而意有余。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兴:先说羊羔吃奶之事,以引出“我”吃延安小米长大成人之事。这里主要采用了兴的手法,写出了延安对“我”的恩情。
兴: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文“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
21世纪教育网
党的培育之恩
对母亲延安的怀念和感激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忆延安——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诗人什么?
赏析:诗人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本领,学到了文化知识,更学到了革命精神。“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就是具体概括。哺育着诗人长大成人的不光是延安的“小米饭”,更有延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
谢谢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回延安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积累“糜子” “脑畔”等词语。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 民俗内涵。
3.朗诵这首诗,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学习“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4.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理解诗人“大我”的革命情怀。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了解作者及《回延安》的写作背景,理解诗中的陕北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感情。
语言运用:理解诗歌中重点词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理解诗作采用的陕北民歌写作手法,分析诗中的比兴手法,分析诗作的语言形式特点。
审美创造: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的内在旋律,感受诗的节奏美,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封面页:播放音频
关于“延安”的诗词
1、律管风生消暮景,塞原烟静绝妖氛。坐移残烛光阴变,故旧年华一夜分。(向敏中《延安守岁》)
2、羁旅兼边思,川原蹀血新。烟云长带雨,草树不在春。细水淘沙骨,惊飚转路尘。今朝见烽火,白首太平人。(司马光《延安道中作》)
3、种柳穿湖后,延安盛可游。远怀忘泽国,
真赏即瀛洲。(范仲淹《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在延安学习、生活、战斗、成长,和延安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们离开延安奔赴全国各地。这些人离开延安后,对延安魂牵梦绕。若干年后,他们回到延安看到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和热情的乡亲们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贺敬之的《回延安》,体会一下这种心情。
【作者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主要作品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出版有诗集《放歌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
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40年至抗战结束,贺敬之一直在延安学习、工作,与当地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6年,贺敬之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大会期间,诗人受到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目睹延安城的新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回延安》。
创作特点:这首诗政治性和抒情性都很强,地域特色鲜明,民歌气息浓厚,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革命诗歌中属于上乘之作。
【相关介绍】
信天游
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个节拍(有时有衬字),与七言诗略同。短的只有一两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节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文体知识】
1.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的一种诗歌形式。现代诗一般不拘形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2.现代诗按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可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等,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等。
3.我国现代诗发展史上出现的重要的诗歌流派有:新月派(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九叶派(代表诗人有辛笛、穆旦等)、朦胧派(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海子等)等。
【字音字形】
【串句记忆法】他在刚睡熟的孩子的肚(dù)子上盖了一条白羊肚(dǔ)手巾。
动物的胃用作食品时叫(dǔ)。
形近字
【理解词语】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
【糜子】一种果实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米酒油馍】黍米酿的酒和油炸的黍米面饼。
【脑畔上】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留脚印】课文中的意思是,毛主席在那里住过,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
【文章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提炼关键词,概括出各节诗的主要内容。
【朗读指导】
(1)要注意两句一韵的特点,读出韵味,每小节停顿适当。
(2)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速度较快,以突出心中的激动;第二部分,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第三部分,注意节奏的轻快,突出亲切和热烈;第四部分,注意用明朗的语调,突出喜悦、赞美之情;第五部分,朗读时注意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音量要适中。
(3)既要注意每一部分的特色,又要注意整体上的联系和内容上的对照、比较,在朗读时体现出诗歌内容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
【整体感知】
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情感的?提炼关键词,概括出各节诗的主要内容。
考点: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法:
1.知人论世看内容。
2.关注诗题、诗眼、诗注。
3.抓关键性语句。
4.注意诗歌题材。如:①赠友送别诗;②写景咏物诗;
③山水田园诗;④羁旅思乡诗;⑤咏史怀古诗。
【新课讲解】
听读课文,完成如下任务:
1、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抒情线索: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2、提炼关键词,概括出各节诗的主要内容。
①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②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③话延安——欢聚话今昔
④看延安——旧貌换新颜
⑤颂延安——圣地大贡献
品析第一部分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莫要”“莫把”这两个表祈使语气的词语表现了诗人重回延安时无比激动、不能自已的心情。叫灰尘不要把自己的眼睛,挡住表明诗人急切地想要看到故地的情形,表现了其对延安深厚的感情。
“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土地的挚爱。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搂”写出了诗人对故地之物的亲切之感
“定”表明“搂”得紧,唯恐跑走,飞走
用梦境写心境,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思念之深。
宝塔山,建于唐代,古称丰林山,宋代以后称嘉岭山。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
宝塔山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登山凭眺,可纵观圣地全貌。“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
出示 延安宝塔 图片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千声万声”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把延安比作母亲,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亲切和敬爱,抒发了诗人再次回到魂牵梦萦的延安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拟人,写河流、村庄、旗帜也热情欢迎诗人的到来,渲染了欢乐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回延安途中急切、喜悦的心情。
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借代
“白羊肚手巾”具有陕北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在这里代指延安的“亲人们”。
借代:
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他(它)。被借代的人、事物称为本体,用来借代的事物称为借体。借代强调两者间的相关性。
作用:恰当地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可以突出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还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
图片: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扑”字用语贴切,以无声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看到延安及延安亲人时无比欣喜激动而又无以言表的心情。
回延安——抒写久别重逢的激动和喜悦。
品析第二部分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1.这两行巧妙地选取两个地名,追溯当年相送、今日远迎的场景,自然引出下文对延安生活的回忆。
2. “回家中”表明诗人把延安当成自己的家,可见其对延安的热爱之深、眷恋之切。
比兴手法: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比喻“我”与延安亲人是密不可分的一家人,写出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比兴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兴——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委婉含蓄,寓意深远,文已尽而意有余。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兴:先说羊羔吃奶之事,以引出“我”吃延安小米长大成人之事。这里主要采用了兴的手法,写出了延安对“我”的恩情。
兴: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文“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党的培育之恩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对母亲延安的怀念和感激
忆延安——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诗人什么?
赏析:诗人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本领,学到了文化知识,更学到了革命精神。“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就是具体概括。哺育着诗人长大成人的不光是延安的“小米饭”,更有延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