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必修1 数据与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内容选自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粤教版 《信息技术 必修1 数据与计算》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其内容为Python函数。为方便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师将Python函数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课时规划共2课时(内置函数和库函数1课时,自定义函数1课时)。本节课内容处在教材“认识数据—如何处理数据(编写程序)--数据处理实践”这条主线的第二个节点的最后一个内容,总体来说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认识函数的概念及程序设计中函数的作用;
② 掌握Python内置函数的使用方法;
③ 掌握Python库函数的使用方法。
(2)核心素养目标:
让学生通过编写程序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提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使用信息技术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数字化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天天向上的力量”案例,不断修改参数,让学生体会每天努力学习与每天放任,在时间的积累下,最终的结果会有巨大的差异,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思想认识,明白“积跬步以至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Python中内置函数及库函数的用法。
教学难点:Python中库函数的用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为了能够成功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并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以问题为核心的任务驱动法、提问引导法和情景体验法,学生主要采用基于情境和问题的关联学习法和对比分析法共同完成教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学设计应注意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将以“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作用-内置函数及用法-库函数及用法”为主线展开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引入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一真实情境从全国总人口数作为切入点,让学生用Excel相关知识根据各省份人口总数统计出全国人口总数。用问题“为什么选择用SUM()工具来完成人数统计?选择用SUM()工具的意义是什么?”作为引导,让学生清楚选择用SUM工具的原因,即SUM工具具有求和功能,且能重复使用,相比用公式求和能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2)函数的概念及作用
通过类比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函数的概念和作用—Python中的函数就是一些组织好的、具有固定功能的代码段,函数可重复使用,提高工作效率的代码段。
可以将函数比作加工原材料的机器或工具,输入原材料(参数),最终输出结果(返回值)。对于使用者,只需了解函数的输入和输出方式,不需要理解其内部原理。
(3)内置函数的使用
在奥运会单人和团体跳水项目中,若评判为5人制,再加1个裁判长。每一个动作的满分为10分。 评分时,删去最高分和最低分,将剩下的分数相加得到基础分,再用基础分乘难度分(选手所选动作所决定),便得出该动作的最终分数。
通过计算奥运会跳水项目得分,编程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用内置函数解决问题的过程,意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内置函数的使用方法,同时进一步理解函数的作用,完成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突破第一个教学重点。
(4)库函数及其用法(以math库为例)
1951年,毛主席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激励一代代中国人奋发图强的经典短语。一年365天,以第一天的能力值为基数,记为1.0,当好好学习时,能力值相比前一天提高0.1%,当没有学习时,能力值相比前一天下降0.1%。每天努力和每天放任,一年下来的能力值相差多少呢?
围绕程序的运行结果,引导学生感知努力学习,即使每天只提高0.1%,一年下来将提高44%,但如果放任自己,即使每天退步0.1%,一年后将退步31%。通过数据对比,提升学生对学习的思想认识,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第二个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提问:
(1)如果将好好学习时的能力值提高到0.5%,放任时下降0.5%,效果又相差多少呢?。
(2)如果将参数中的时间修改为高中三年的学习时间(如1000天),那么结果又有多大的差异呢?
通过不断修改参数,让学生体会每天好好学习与每天放任,在时间的积累下,最终的结果会有巨大的差异,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积跬步以至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