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备课先锋】第12课 蒹葭 课件+教案+试卷+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备课先锋】第12课 蒹葭 课件+教案+试卷+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6 14:55: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蒹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画面美、形象美和情感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审美情趣。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与审美创造: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语言运用:熟读本诗,能把握好语气语调,读出韵律和节奏。
思维能力: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两千多年前,在一个深秋的早上,晨雾朦胧,一位痴情的歌者徘徊在芦苇茂盛的清秋水岸,向着他心中的伊人唱出了一首美丽的歌——《蒹葭》。
他的歌唱的什么呢?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风就是国风,意思就是国风里写得最美的,这首诗究竟美在哪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寻《蒹葭》之美。
【诵读指导】
《蒹葭》以四言为主,兼以五言。四言的均两字一顿,五言的以“二三”形式进行停顿,要读出一唱三叹的意味。
每章的第一句中,“苍苍”“萋萋”“采采”要重读;
每章的第六句中,“阻”“长”“跻”“右”重读;
每章的最后一句,“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语调低缓,适度拖长声音。
【文章朗读】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sù huí) /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读懂诗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结成了霜。
所谓:所说的。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露凝霜结的凄清的晚秋图。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气氛,抒发了主人公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就站在水的中央。
“溯洄”“溯游”的连用,侧面刻画了主人公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急与忧愁。
【译文】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露水没有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的岸边。
这四句表现了伊人难寻。
这几句描写河水苍茫浩渺、飘忽不定,虽然伊人可望不可即,但主人公并没有因此放弃,仍执著追求,这两句强烈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涘:水边。
【译文】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完。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右:向右迂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陆地上。
“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重章叠句: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更显韵味绵长。一再“溯洄”“溯游”,几度寻踪求索,不避险阻,可谓情真意切。
【诗词解析】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时间的内容?
秋季(深秋)的清晨(拂晓),从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可以看出。
2.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清冷、孤寂、凄迷、迷离的氛围
3.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
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着专一。
【全诗三章】
(1)用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艰难之情。
(2)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3)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的深沉的相思之情。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考点:描述诗歌画面
[答题思路]
①找意象,从诗歌中找出描写的具体意象,一般找出事物名词即可;②析特点,结合这些意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③明情感,理解诗句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情感;④绘画面,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生动地描绘画面,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
[参考答案]
这首诗通过描写河畔茂盛的芦苇、秋天的露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考点:分析诗歌情感
[答题思路]
①关注诗歌标题及诗歌题材;②抓“诗眼”或关键词;③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明确其特定含义;④借助“注”或“序”,从中寻找线索;⑤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⑥抓尾句,一般尾句多是主旨句,以议论或抒情的句子为主。
[参考答案]
这首诗通过写主人公对理想中的“伊人”的苦苦求索、执着追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以及相思之苦。
《蒹葭》的重章叠句及其表达效果
重章叠句:又叫“重章叠唱”或“重章叠咏”。是指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以重复歌咏的语言形式,形成回环往复、余味无穷的表达效果。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苦恼和惆怅。
【拓展延伸】
《关雎》和《蒹葭》的异同比较
《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课后作业】
1.诵读这两首诗歌,体会诗歌的音律美。
2.在《蒹葭》里任选一章,试着翻译成白话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诗经》二首
一、单选题
1.选出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关雎(guán jū) 窈窕(yáo tiǎo) 荇菜(xíng cài)
B.派遣(pài qiǎn) 酣畅(gān chàng) 貂裘(diāo qiú)
C.寂寞(jì mò)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D.辗转(zhǎn zhuǎn) 好逑(hào qiú) 费祎(fèi wěi)
2.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例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A.一片白苍苍的芦花,清早露水变成霜。所说的心上人儿,她正在水那方。
B.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那,人儿正在水那方。
C.一片白苍苍的芦花,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那,人儿正在水那方。
D.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所说的心上人儿,她正在水那方。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4.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5.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 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6.下列说法关于《蒹葭》有误的一项是(  )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7.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二、填空题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关雎(   ) 窈窕(   ) 好逑(   ) 寤寐(   )
荇菜(   ) 芼之(   ) 未晞(   ) 水中坻(   )
溯洄(   ) 蒹葭(   ) 水之涘(   ) 水中沚(   )
9.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蒹葭苍苍
苍苍:   
(2)溯洄从之
溯洄:   
(3)道阻且长
阻:   
(4)白露未晞 晞:   
(5)道阻且跻 跻:   
(6)道阻且右 右:   
10.填空。
(1)《诗经》是我国   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篇,也称“   ”,分为   、   、   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   、   、   三种。
(2)《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   ,   。诗中以“   ,   ”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11.按要求默写
①   ,在河之洲。
②   ,君子好逑。
③《关雎》中“   ,   ”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   ,   。”表现主人公苦苦思慕采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强烈感情的句子是:“   ,   ”。
三、问答题
12.《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13.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14.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15.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16.诵读这首诗,简要说说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四、综合题
17.学习完本课后,你班拟开展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自《诗经》。请根据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
①“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大雅·云汉》)
成语:    解释:   
②“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
成语:    解释:   
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成语:    解释:   
(2)《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已经演化成为名言警句,下面是习近平主席引用过的名句,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诗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典出:《诗经·大雅·荡》
释义: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终。
(3)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喜欢从《诗经》中取名字。请根据下面的诗句说出历史上以此取名的人物与其身份。
“祝祭于祊,祀事孔明。”(《诗经·小雅·楚茨》)孔明:完备周详,庄重而有条不紊。
(4)通过这次阅读《诗经》的活动,你感受到这部诗集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课内诗歌,完成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8.请结合相关链接,谈谈本诗中“兴”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相关链接 兴,就是起兴。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意思是:“兴”就是借其他事物来引出所要吟咏的事物。
19.有人认为《关雎》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四句在文中作用极为重要,不可或缺。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你的理解。
20.《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的词语(尤其是叠词)。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语大多是形容词或动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美丽多彩的自然万物。请从《关雎》中找出两个例子,并分析其作用。
2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扬扬得意。
C.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 想象之词。
阅读下面课内诗歌,完成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淚。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2.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3.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24.每章的后四句都具体写主人公执着地追求爱情,“溯洄”“溯游”写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寻找意中人的情景,突出了道路   ,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   的心情。
25.这首诗与《诗经》中的其他许多诗篇一样,各章有的句子重复,有的只更换一两个字。这种表达形式有什么好处?
26.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的陆地。
27.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式微
《诗经·邺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批注:“胡为乎中露”和“胡为乎泥中”两句一字之差,但“露”和“泥”互为补充,写出了不归者天黑尚在劳作的辛劳,更强烈地表达了主人公心中的悲苦和怨愤。
木瓜①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②匪报也,永以为好也。③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批注:
[注]①木瓜:落叶灌木,果似小瓜。古代有以瓜果之类事物作为给朋友的信物的风俗。②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将木瓜赠给我,我将回报你珍贵的佩玉。投,投掷,此作赠送、给予讲。报,报答。琼琚,佩玉名,古代的饰物,后边“琼瑶”“琼玖”同此。③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并不只是为了回报,而是表示永远相爱。匪,非,不是。好,爱。
28.这两首诗歌内容简单,直抒胸臆。《式微》围绕“    ”字展开自己的倾诉,而《木瓜》则围绕“   ”字反复咏叹。
29.《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几个字。这种形式带来了特殊的表达效果。请仿照《式微》的画线句批注,给《木瓜》的画线句做一个赏析式批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A项应为窈窕(yǎo tiǎo) ,荇菜(xìng cài)。
B项 应为酣畅( hānchàng)。
C项正确。
D项应为好逑( hǎo qiú)。
故答案为:C。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句意为: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那,人儿正在水那方。
故答案为:B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答案】D
【解析】D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这三句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爱情的真挚和执著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故D错。
【点评】体会回环往复的作用。
4.【答案】B
【解析】“白露为霜”写的是早晨的白露。
【点评】分析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全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来分析理解,而不能只概括字词来望文生义。
5.【答案】B
【解析】B句中“伊人”是女子,也相当于“君子”追求的“窈窕淑女”。
【点评】本题不难,《诗经》这两首诗学生学习过,比较了解。古诗内容非常丰富,多读古诗对提高文化素养大有益处,学习古诗不仅要多读,还要注意理解诗意,了解诗情。
6.【答案】A
【解析】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A项的分析就是错误的理解了诗中诗人的思想情感。
7.【答案】B
【解析】“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虚写之词。
【点评】学习古诗,对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写作背景要有所了解。
8.【答案】jū;tiǎo;qiú;wù;xìng;mào;xī;chí;sù;jiā;sì;zhǐ
【解析】1、关雎(jū)
2、窈窕(tiǎo)
3、好逑(qiú)
4、寤(wù)寐
5、荇(xìng)菜
6、芼(mào)之
7、未晞(xī)
8、水中坻(chí)
9、溯(sù)洄
10、蒹葭(jiā)
11、水之涘(sì)
12、水中沚(zhǐ)
故答案为:jū;tiǎo;qiú;wù;xìng;mào;xī;chí;sù;jiā;sì;zhǐ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掌握程度。此类题的答题关键是平时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积累词语,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
9.【答案】(1)茂盛的样子
(2)逆流而上
(3)艰险
(4)干
(5)(路)高
(6)向右迂曲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本题均为课文中出现的实词,在平时要强化识记。
故答案为:(1)茂盛的样子
(2)逆流而上
(3)艰险
(4)干
(5)(路)高
(6)向右迂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10.【答案】(1)最早的一部诗歌;305;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解析】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背诵能力。在背诵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默写。
故答案为:(1)最早的一部诗歌;305;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
(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点评】(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对文学常识特别是重点的作家作品,要准确识记,并能灵活运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
11.【答案】关关雎鸠;窈窕淑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解析】抓住各题提示的信息,根据所学所记概括相关内容或默写出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雎鸠”“ 窈窕“寤寐等。
【点评】本题中有概括题,有默写题,看清答题要求。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12.【答案】《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解析】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点评】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13.【答案】《关雎》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雎》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解析】解答此题抓住“写法”二字拟写答案,有人物有事件,重在叙事,而《蒹葭》叙事不明显。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从诗歌写景叙事入手。
14.【答案】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
【解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点评】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5.【答案】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赏析词语要写出这个词语能表现出什么样的意境或效果。
【点评】古诗的语言精练,理解其内容或作者的思想情感,要篇不离句,句不离字,分析字词的含义,抓住关键句子来体会。
16.【答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解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7.【答案】(1)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孔武有力;非常威武有力。;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2)[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3)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4)[示例]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语言,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而且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 (1)根据《诗经》名句的理解,再加上平时对成语的积累,很容易看出句中的成语,第一句是“兢兢业业”,现在用来指一个人工作认真负责;第二句中的成语是“孔武有力”,形容一个人非常威武有力。第三个句子演化成的成语为“投桃报李”,意思是你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你,后用来指二人之间的友好互往的关系。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的意思是无;“初”的意思是始;“鲜”的意思是少;“克”的意思是能。总结以来是说,做事、为人、做官、为政,没有不能好好开头的,却少见能有好好到头的。这句话是提醒人们,善始容易、善终不易,虎头不难、蛇尾常见。
(3)根据句中的“孔明”二字,可知以其为名的是诸葛亮,他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4)《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对于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不管是从语言上,还是文学上,还是思想上,都对后代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故答案为:(1)①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②孔武有力;非常威武有力。
③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2)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3)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4)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语言,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而且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评】(1)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成语的特点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
(2)本题考查《诗经》名句的理解。解答时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具体分析。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解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平时识记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诗经》这部诗集对中国的文化产生的影响。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细致分析,重点把握即可。
【答案】18.本诗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出后面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速”,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和鸣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以荇菜求取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笔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主题,丰富了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19.内容: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的情状及其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结构:这四句先埋下迂回低缓的基调,进而引出下文明快灿烂的画面,使诗歌富有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全诗的生动性。
20.示例:①“关关”使用叠字,形容鸟叫声婉转优美。
②"窈窕”运用叠韵,表现淑女心灵仪表(由内而外)都美丽的形象。
③“参差”运用双声,生动逼真地描绘水草长短不齐的形态。
④“辗转”运用双声叠韵,刻画出男子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举出其中两例即可)
21.B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赏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准确判断各项问题指向,再根据题意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本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结构的理解。解答本题时注意审清题意,准确地判断各项问题的指向,再判断正误。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并掌握文章中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3)本道题考查对古诗词的写法分析。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以下方法:①认真审读题干,寻找相应区域。②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③根据实情,准确表述。
(4)本道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本所写的人、事、物、景、情等要点,并对有关要点进行辨析、判断。
18.本道题考查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赏析。
结合所提供的相关链接,认识“兴”的表现手法,本诗正是运用了“兴”,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和鸣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以荇菜求取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笔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主题,丰富了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故答案为:本诗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出后面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和鸣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以荇菜求取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笔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主题,丰富了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19.本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结构的理解。
《关雎》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将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的情状及其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四句在文中作用极为重要,不可或缺。其在结构上先埋下迂回低缓的基调,进而引出下文明快灿烂的画面,使诗歌富有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全诗的生动性。
故答案为:内容: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的情状及其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结构:这四句先埋下迂回低缓的基调,进而引出下文明快灿烂的画面,使诗歌富有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全诗的生动性。
20.本道题考查对古诗词的写法分析。
《关雎》中不难找出使用双声、叠韵的词语,例如:“关关”形容鸟叫声婉转优美;"窈窕”表现淑女心灵仪表都美丽的形象;“参差”生动逼真地描绘水草长短不齐的形态;“辗转”刻画出男子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举出两例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①“关关”使用叠字,形容鸟叫声婉转优美。
②"窈窕”运用叠韵,表现淑女心灵仪表(由内而外)都美丽的形象。
③“参差”运用双声,生动逼真地描绘水草长短不齐的形态。
④“辗转”运用双声叠韵,刻画出男子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举出其中两例即可)
21.本道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
A.C.D项说法均正确。
B: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指的是绵绵不断的思念,并不是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扬扬得意。
故答案为:B
【答案】22.执着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23.①每一章开头都是起兴句,以引起下文。②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③烘托萧瑟冷漠的气氛,流露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感情。
24.迂曲回盘,坎坷难行;失望、惆怅
25.这种表达形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26.B
27.《关雎》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雎》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兼霞》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古诗词所塑造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技巧如下:①理清题干。②分析文中与人物相关的描写和关键语句。③具体概括。
(2)本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写法的分析。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以下方法:①认真审读题干,寻找相应区域。②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③根据实情,准确表述。
(3)本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本所写的人、事、物、景、情等要点,并对有关要点进行辨析、判断。
(4)本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写法的分析。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以下方法:①认真审读题干,寻找相应区域。②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③根据实情,准确表述。
(5)本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审清题意,准确地判断各项问题的指向,再判断正误。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并掌握文章中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6)本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写法的分析。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以下方法:①认真审读题干,寻找相应区域。②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③根据实情,认真比较,准确表述。
22.本道题考查对古诗词所塑造人物形象的分析。
《蒹葭》这首诗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求之不得的惆怅心情。若将“伊人”认定为女子,那么抒情主人公就是执着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故答案为:执着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23.本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写法的分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每句所引出的下文也有所不同。三句都写景,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了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该景物烘托了萧瑟冷漠的气氛,流露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感情。
故答案为:①每一章开头都是起兴句,以引起下文。②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③烘托萧瑟冷漠的气氛,流露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感情。
24.本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蒹葭》每章的后四句都具体写主人公执着地追求爱情,“溯洄”“溯游”写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寻找意中人的情景,突出了道路迂曲回盘,坎坷难行,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失望、惆怅的心情。
故答案为:1、迂曲回盘,坎坷难行
2、失望、惆怅
25.本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写法的分析。
《蒹葭》这首诗与《诗经》中的其他许多诗篇一样,各章有的句子重复,有的只更换一两个字。这种表达形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故答案为:这种表达形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26.本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
A.C.D项解说均正确。
B:“白露为霜”意思是清晨的露水结成霜,并不是黄昏时分;“白露未已”意思是早晨的露水尚未干。
故答案为:B
27.本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写法的分析。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关雎》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但“兴”的特点比《关雎》更加突出,情感韵味比《关雎》的更浓郁些。
故答案为:《关雎》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雎》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兼霞》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答案】28.归;报
29.画线句于反复中变换了两处词语,“木瓜”“木桃”“木李”三者都是瓜果一类,“琼琚”“琼瑶”“琼玖”都是古代的饰物。反复之中形象地表达了对双方之间情意的珍视,表露出对对方的爱慕之情。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以下方法:①认真审读题干,寻找相应区域。②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③根据实情,准确表述。
(2)本道题考查对诗歌的写法的分析。解答本题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本所写的人、事、物、景、情等要点,并对有关要点进行辨析、判断。
28.本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这两首诗歌内容简单,直抒胸臆。根据诗句以及批注可知,《式微》围绕“ 归”字展开自己的倾诉,而《木瓜》则围绕“报”字反复咏叹。
故答案为:归;报
29.本道题考查对诗歌的写法的分析。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几个字。这种形式带来了特殊的表达效果。《式微》的画线句于反复中变换了两处词语,“木瓜”“木桃”“木李”三者都是瓜果一类,“琼琚”“琼瑶”“琼玖”都是古代的饰物。反复之中形象地表达了对双方之间情意的珍视,表露出对对方的爱慕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画线句于反复中变换了两处词语,“木瓜”“木桃”“木李”三者都是瓜果一类,“琼琚”“琼瑶”“琼玖”都是古代的饰物。反复之中形象地表达了对双方之间情意的珍视,表露出对对方的爱慕之情。(共30张PPT)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画面美、形象美和情感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审美情趣。
核心素养
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文化自信与审美创造
熟读本诗,能把握好语气语调,读出韵律和节奏。
语言运用
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思维能力



蒹葭
新课导入
两千多年前,在一个深秋的早上,晨雾朦胧,一位痴情的歌者徘徊在芦苇茂盛的清秋水岸,向着他心中的伊人唱出了一首美丽的歌——《蒹葭》。
他的歌唱的什么呢?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风就是国风,意思就是国风里写得最美的,这首诗究竟美在哪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寻《蒹葭》之美。
诵读指导
《蒹葭》以四言为主,兼以五言。四言的均两字一顿,五言的以“二三”形式进行停顿,要读出一唱三叹的意味。
每章的第一句中,“苍苍”“萋萋”“采采”要重读;
每章的第六句中,“阻”“长”“跻”“右”重读;
每章的最后一句,“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语调低缓,适度拖长声音。
文章朗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sù huí) /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 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读懂诗词
蒹葭:芦苇。
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结成了霜。
所谓:所说的。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21世纪教育网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露凝霜结的凄清的晚秋图。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气氛,抒发了主人公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21世纪教育网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就站在水的中央。
“溯洄”“溯游”的连用,侧面刻画了主人公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急与忧愁。
21世纪教育网
萋萋:茂盛鲜明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这四句表现了伊人难寻。
【译文】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露水没有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的岸边。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https://www.21cnjy.com/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跻:(路)高而陡。
坻:水中的高地。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高地上。
这几句描写河水苍茫浩渺、飘忽不定,虽然伊人可望不可即,但主人公并没有因此放弃,仍执著追求,这两句强烈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https://www.21cnjy.com/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译文】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完。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
涘:水边。
https://www.21cnjy.com/
右:向右迂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陆地上。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
重章叠句: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更显韵味绵长。一再“溯洄”“溯游”,几度寻踪求索,不避险阻,可谓情真意切。
诗词解析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时间的内容?
秋季(深秋)的清晨(拂晓),从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可以看出。
2.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艺术形象
特点
芦苇
白露秋霜
河畔道路
秋水
丛生茂密,秋来变黄,霜袭后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洁白、晶莹、凉凉的。
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柔和、沉静、澄明、清冷。
清冷、孤寂、凄迷、迷离的氛围
3.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
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
即,仍然神魂颠倒执着专一。
【全诗三章】
(1)用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艰难之情。
(2)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3)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的深沉的相思之情。
诗 情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痴痴守望、不畏险阻、可望而不可即
友情、爱情、理想
音韵美
四字句:二二拍
押韵:ang韵
i韵 ai韵
叠词:苍苍
萋萋 采采
重章:反复咏唱
整齐
一唱三叹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题思路]
①找意象,从诗歌中找出描写的具体意象,一般找出事物名词即可;②析特点,结合这些意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③明情感,理解诗句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情感;④绘画面,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生动地描绘画面,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
[参考答案]
这首诗通过描写河畔茂盛的芦苇、秋天的露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考点:描述诗歌画面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答题思路]
①关注诗歌标题及诗歌题材;②抓“诗眼”或关键词;③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明确其特定含义;④借助“注”或“序”,从中寻找线索;⑤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⑥抓尾句,一般尾句多是主旨句,以议论或抒情的句子为主。
[参考答案]
这首诗通过写主人公对理想中的“伊人”的苦苦求索、执着追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以及相思之苦。
考点:分析诗歌情感
《蒹葭》的重章叠句及其表达效果
气氛的渲染
时间的推移
地点的转移
蒹葭苍苍
蒹葭萋萋
蒹葭采采
白露为霜
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
在水一方
在水之湄
在水之涘
反复写芦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凄苦的心情。
形象地勾画出时间发展的轨迹,表现了诗人焦急和惆怅的心情。
展现的是空间的转换,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辛和执着。
重章叠句:又叫“重章叠唱”或“重章叠咏”。是指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以重复歌咏的语言形式,形成回环往复、余味无穷的表达效果。
板书设计
蒹 葭
在水一方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在水之涘
反复咏叹
伊人难求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课文小结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苦恼和惆怅。
拓展延伸
《关雎》和《蒹葭》的异同比较
《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①《关雎》和《蒹葭》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都是当时的民歌;②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③都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咏唱;④在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一般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而是富于变化;⑤都使用双声叠韵词,富于声韵美。
《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
《蒹葭》一诗则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
《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课后作业
1.诵读这两首诗歌,体会诗歌的音律美。
2.在《蒹葭》里任选一章,试着翻译成白话诗。
谢谢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