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7 10:0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第一课时
第18课
作者简介
马丽华,女,汉族,1953年4月28日出生于中国山东济南市,1976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专中文系,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其于1976年进藏、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27年,曾经写过10多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的纪实作品,代表作有《走进西藏》《藏北游历》等,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向着太阳歌唱的诗人”。
生字新词
扛(káng) 棱角(léng) 虔诚(qián) 恭顺(gōng)
蠕动(rú) 黧黑(lí) 豁然(huò) 凄凉(qī)
懈怠(xiè) 敦实(dūn) 蜿蜒(wān yán) 演绎(yì)
接踵而来(zhǒng) 漫不经心(màn)
思考问题
(1) 圈点勾画文中相关语句,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各拉丹东有什么特点?(答题格式:我从课文第几段句,看出各拉丹东有……特点)
明确:
①天气变化无常。第4自然段,“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东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而愚蠢——各拉丹东是男性神,据说这方圣地并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②天气寒冷。第2自然段,“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东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线尊容。”第3自然段,“手背生起冻疮……”
③风雪弥漫。第10自然段,“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④冰塔林景色壮美秀丽。第5自然段,“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东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第11自然段“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思考问题
(2)在各拉丹东 ,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
①寒冷、高原反应: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第7自然段,“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
②外伤。第6自然段,“这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
思考问题
(3)面对各拉丹东的天气变化无常、寒冷异常,作者不仅出现了典型的高原反应,尾椎骨还折断错位,她是否心情抑郁恶劣,诅咒谩骂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
明确:不是。作者是怀着一种对自然、对雪域高原热爱敬畏崇拜探索之情踏上各拉丹东的,面对冰塔林,无论是景色壮美秀丽,还是风雪弥漫寒冷异常,即使出现典型的高原反应,尾椎骨折断错位,作者始终都愉悦地、心旷神怡地陶醉于自然之中,甚至达到物我皆忘的境界。同时也有对生命冷静思辨的理性思考。
第1自然段,“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运用了“黧黑的骨骼”“刀削一般”“雕塑感”这些充满力量感的词语,表现了各拉丹东的壮丽。
思考问题
尾椎骨受伤,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冰山脚下,作者在第7段中用满含羡慕的语气写道:“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一个人置身于冰窟,“感觉不到冷”,而是用“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与洁白”“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小下”“熠熠烁烁,光彩夺目”这样欣赏赞叹的语气,写出了冰塔林的景色壮美秀丽,震撼人心,表现了作者对冰塔林的痴迷陶醉。
文章结尾“那时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这句话渗透着作家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融汇着她对生命的理解与观照。坚冰之下的流水正是长江,是藏北高原、雪域疆民顽强与坚韧的生命的写照。他们凝结力量、奋勇向前,书写了藏北的、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
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
第18课
中考在线
考点:理清写作顺序。
【例】阅读《山水画卷青要山》,完成文后习题。
突兀的山崖上静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庙宇,它就是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双龙庙。A两股清流如两条洁白的绸练,从庙宇左右两侧的岩石上流下。青山、古庙、绿树、飞流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面,这画面也拉开双龙大峡谷这轴长卷的序幕。
对立的峡谷里,凉风吹动着绿树的叶子,蜿蜒崎岖的小道上,一队游人沿溪前行。那溪水从乱石间流过,时缓时急,流水声缓时如窃窃私语,柔声柔气;急时如玉落银盘、清脆悦耳。山花把小溪当成了自己的琴弦,用她那细纤的叶子,弹奏出一曲悦耳动听的千古绝唱;小溪把巨石当成了终生的伙伴,相偎相依不离不弃,演绎了一个千年永恒的忠贞童话。
画卷徐徐展开。峡谷的崖头一侧凸起,一侧凹陷,两崖巧妙组合,就成了一轮弯弯的月亮,此处就叫月亮湾。弧形的石崖下,一条长长的、近似原始的石龛里,十几个游客坐在石桌旁的石凳上休息。茶社的女主人点柴为游客烧茶,一缕炊烟袅袅升起。坐在石凳上的人,或侧耳静听山间的流水声,或俯身观看潺潺流动的溪水,或仰看山崖半腰的孤树,或评说山谷巨石的前世今生,都无不感叹峡谷的原始与质朴。
弯曲的画廊湖静卧在青翠的山间,看见湖水的那一刹那,水的碧绿、山的清秀、谷的宁静同时拨动着我的心弦,喜爱之情像泉水一样从心底涌出。青山滋养着我的双眼,绿水滋润我的心田,此刻我真想融化在这如画的山水中。阵阵微风吹来,并没有让水面皱起半点波痕,平静的湖面犹如一块透明绿润的玻璃。我想如果东坡先生站在画廊湖前,他一定会兴致盎然地在此长卷上题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跋语。
一架细长的吊桥横在峡谷两边的山体上,两位女子站在晃晃悠悠的吊桥上,低头望着脚下深谷中的潭溪惊叹不已。窄窄的峡谷旋转扭曲,拐弯处形成圆形的石臼,石臼底处的小溪与小谭,犹如九曲十八弯绿线上系着的一串串明珠,又如曲曲弯弯秧藤上串着的一个个葫芦,叫人浮想联翩。这潭人称武罗三潭,当年的武罗姑娘就是在这里驯化黄帝战蚩尤时所获得的俘虏。
中考在线
考点:理清写作顺序
画卷徐徐展开。峡谷内道如羊肠,壁如刀削。石崖上有泉,泉水从人工制作的茶壶口涓涓流出。伸手接一捧泉水喝到口里,立刻感到透心的清凉与甘甜。此刻,我真想捋一把绿草为茶,舀一碗清泉为水,泡一壶浓缩大自然精华的淡茗。让我坐在峡谷中的石头上,仰望青天,平视白云,抿一口青山绿水,尝一口潺潺清泉,喝一口鸟语花香,再品一口这千年的静幽。
爬上一段高高的石坝堤,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青女峰下的广阔湖面。站在湖边的木栈道上,风乍起,远处湖面上立刻惊起明亮的波痕,那波痕快速涌到我的脚下。B一条鱼忍不住要出来看风景,跃出湖面,看见我们点头后,又沉入水中。正当大家为眼前景色陶醉时,导游说,我们走出峡谷了。长长画卷到高潮时嘎然停止,让人回味无穷。
晚上,我就睡眠在这宁静的充满夜色的画卷里。在梦中,我变成了一位妙手丹青的画师,正在一笔一划地精心描绘这青要山水的无限风韵。、
请把作者的游览路线补充完整。
双龙庙→( )→月亮湾→( )→( )→湖面
【讲评】整理作者游览路线,只要通读全文,找出标志性语句即可。对于本文来说,各段的第一句便是关键语句。
【参考答案】溪水 武罗三潭 清泉
实战演练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来年沤出一些好肥料来。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
实战演练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④:“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着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


实战演练
(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
(2)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
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②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3)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4)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赏析。
【参考答案】(1)将香山红叶与故乡红叶作比较,突出了故乡红叶更为壮观,更有气魄,为下文写故乡红叶被人漠视的命运作铺垫。
(2)①感受到比香山红叶更为壮美的故乡红叶,却长久地被人漠视和遗忘。②父亲虽在美景和福地之中,但因艰辛劳作而无暇赏景,且要天天衰老。
(3)象征意义:“故乡红叶”象征那些极为普通、没有怨言、默默坚守的山里人。结构作用:“故乡红叶”是行文的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紧凑。
(4)“父亲”形象:父亲在地堰边埋头干活,并以此心安和欢悦,表现了父亲的朴实和勤劳;父亲让我去观赏红叶。做自己喜欢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理解和宽厚;父亲特意给我留着一坛雄自酿,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 “我”的情感:因父亲辛勤劳作、不断衰老而忧伤、内疚和思念;因父亲对“我”的理解和关爱而感激。

布置作业
(1)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泛指军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 ( )
②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
③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 )
④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
⑤河水流动不停。亦形容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
⑥说话办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
【参考答案】①安营扎寨 ②风云变化 ③接踵而来 ④历历在目 ⑤川流不息 ⑥漫不经心
(2)按照原文填空。
①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 )。
②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 )的季节里, ( )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东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③是( ) ,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 ( ) 。
【参考答案】①变化多端 ②风云变幻 气势磅礴 ③琼瑶仙境 光彩夺目
布置作业
(3)给加点字加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扛( ) 棱角( ) 虔诚( ) 恭顺( ) 蠕动( )
lí黑( ) huò然( ) qī凉( ) xiè怠( ) dūn实( )
蜿蜒( ) 演绎( ) 接zhǒng而来( ) màn不经心( )
【参考答案】káng léng qián gōng rú ; 黧 豁 凄 懈 敦 ; wān yán yì 踵 漫
(4)任选第(1)小题中的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略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