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章 第4节 光和颜色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哪三种色光组成的( )
A.红、蓝、黄 B.红、绿、蓝 C.红、橙、黄 D.绿、紫、橙
2.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阳光强烈时发生反光的黑板 B.正月十五明亮的月亮
C.正在播放节目的液晶电视 D.正在播放视频的投影仪幕布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立竿见影
B.日食、月食
C.小孔成像
D.早晨,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却已经看到了红彤彤的太阳
4.(2022七下·嵊州期中)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光”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纸能反射所有色光进入人眼,而黑字不反光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色光进入人的眼睛
D.黑字很明显,是因为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5.(2022七下·宁波期中)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观察者在半透明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烛焰倒立的虚像
C.烛焰正立的虚像 D.蜡烛倒立的实像
6.透过红玻璃看蓝纸呈黑色,这是因为( )
A.红玻璃将蓝纸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
B.蓝纸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
C.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纸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D.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7.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治疗疾病时,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织的温度会升高
B.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所以它不是光
C.红外夜视仪可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
D.现代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
8.某同学为了研究光的色散,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墙角放置一个盛水的容器,其中有一块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的平面镜,如图所示,一束阳光斜射向水面,经水面折射向平面镜,被平面镜反射再经水面折射后照在白纸上,该同学可在白纸上看到( )
A.上紫下红的彩色光带 B.上红下紫的彩色光带
C.外红内紫的环状光带 D.一片白光
9.关于光的色散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
C.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D.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
10.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然后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1.若声音和光都从水中传入空气中,则( )
A.声速变大,光速变小 B.声速变小,光速变大
C.声速、光速都变大 D.声速、光速都变小
12.在运动会的百米赛跑中,终点线处的计时员为了准确计时,在开始计时时应( )
A.听到发令枪声同时按下秒表
B.看到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秒表
C.听到枪声或看到白烟按下秒表均可
D.无法确定
13.在纸上剪一个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方形孔,关于地面上产生的光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孔较大,则光斑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像
B.若孔较大,则光斑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像
C.若孔较小,则光斑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像
D.若孔较小,则光斑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像
14.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的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的范围正确的是( )
A. B.
C. D.
15.(2022七下·婺城期末)茶花是我市的市花,如图是茶花的一种——状元红,阳光下花瓣呈鲜艳的红色。其原因是( )
A.花瓣发出了红色光 B.花瓣反射了红色光
C.花瓣吸收了红色光 D.花瓣透过了红色光
16.(2022七下·南浔期末)下列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镜中的人像
C.耀眼的铁栏杆
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17.(2022七下·诸暨期中)如图所示,室外有阳光,在有水的脸盆中斜放一块平面镜,调整镜子角度,可在纸板上看到七色的光。下列对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B.实验中同时发生了光的折射和反射
C.实验中可以用白墙代替纸板
D.斜放的镜子相当于三棱镜
18.(2022七下·鄞州期中)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
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19.(2022七下·鄞州期中)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黄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的是( )
A.全身呈红色 B.上衣呈红色,裙子呈紫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黄色
20.(2022七下·杭州期中)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
a.薄膜上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简,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abcd B.acd C.ab D.cd
二、填空题
21.(2022七下·临海期中)如图甲是小明让一束太阳光透过一种光学元件来研究色散现象,如图乙是疫情防控期间普遍使用的红外线测温仪。图甲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名称是
,实验中可观察到光屏上的a、b之间出现一条清晰的彩色光带,位于光屏 (选填“a”或“b”)处以外的光能使测温仪的示数明显升高;由上述实验现象可推知:红光照射下某凸透镜的焦距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蓝光照射下该凸透镜的焦距。
22.如图所示是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 条形码扫描器发出的光,白条纹将 条形码扫描器发出的光,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的相关信息。(均填“反射”或“吸收”)
23.探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穿过纸板的狭缝射到三棱镜上,经三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带通过蓝色玻璃板,在白纸上观察到的光带颜色是 。
(2)用绿色的纸屏直接吸收经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带,观察到纸屏上出现的颜色是 。
(3)实验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 ,吸收跟物体颜色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色光。
24.如图所示的漫画说明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我们知道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为c= m/s= km/s。光在玻璃、水、空气三类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25.(2022七下·柯桥期末)某校双减课后服务的社团活动中,实践小组利用一根垂直插入水平地面的杆子,进行为期一年的“观竿测影”活动。2022年3月22日正午时刻杆子的杆影如图所示,并测得杆影OA长为55.7cm。
(1)图中杆影OA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杆影从O到A指向 方。
(2)今天正午,该校天气晴好,此杆影长度将比55.7cm (填“长”、“短”、“一样长”或“无法判断”)。
26.(2022七下·慈溪期末)2022年5月9日,北京天空出现日晕景观。
(1)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 、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
(2)这种景象说明太阳光是 (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3)日晕的形成与彩虹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光的 现象
27.(2022七下·宁波期中)疫情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如图甲所示,常用的手持式体温枪是靠接收人体发出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来进行测温的,居家体温测量可采用水银体温计,如图乙所示的水银体温计所测得体温是 ℃。
28.(2022七下·宁波期中)新冠疫情时期,防疫和学习同行。有一种测温仪,只要在额头前照一下就可知一个人的体温是否正常。它是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测温仪,这种光是一种 (填“可见”或“不可见”)光。
三、实验探究题
29.(2022七下·鄞州期末)书籍和棉被等久放在房间中容易长霉菌,为了除湿、杀菌,人们经常将它们放在太阳下晒。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此产生兴趣。他们提出了“阳光中哪种辐射可以杀菌”的研究课题,并制定以下实验步骤:
⑴查阅资料:知道阳光主要由红外光、 和紫外线组成。
⑵提出假设:红外光也可能有杀菌功能
⑶实验并记录数据:
光的种类 红外线 红光 黄光 绿光 蓝光 紫光 紫外线
照光前细菌菌落数 20 20 20 20 20 20 20
照光时间 4h 4h 4h 4h 4h 4h 4h
照光后细菌菌落数 20 20 20 20 20 20 0
⑷实验结论:阳光中具有杀死细菌、霉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是 。
30.(2022七下·江北竞赛)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 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在这过程中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3)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现象如下表
圆孔的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
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 。
31.(2022七下·宁波竞赛)某学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探。
【实验一】: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先后用不同颜色的膜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白光
膜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1)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2)【实验二】:用不同的颜色膜材料ETFE做大棚实验
大棚外膜的颜色 蓝色 无色 紫色
一天中棚外的最高温度 36℃ 36℃ 36℃
一天中棚内的最低温度 38℃ 50℃ 30℃
光的通过量 90% 98% 50%
综合上述信息,你认为膜的颜色用 色更好。
(3)请你根据上述结论解释,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顶红色半透明的遮阳伞是因为 。
32.(2021七下·诸暨期中)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
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 点光源 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 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 A 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 L 的变化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 S 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放置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 L 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 S 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
四、解答题
33.(2022七下·瓯海期中)中国皮影戏又称为“影子戏”,是一种使用平面的、关节可动的物品,并将其置于光源与半透明幕布(比如白纱布)之间,用以叙说故事及娱乐的传统表演艺术,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所示。请结合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皮影戏源于战国,起初的屏幕“投影”均是黑白,你认为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2)屏幕中角色的“投影”大小,可以由操作者灵活控制。在光源和屏幕固定不变的前提下,你认为操作者怎样操作,可使屏幕中的“投影”变大?
(3)皮影戏兴于宋代,不仅栩栩如生,而且屏幕中的角色“形象”五颜六色,在光源和屏幕材质等不变的情况下,你认为是什么改进导致彩色皮影戏的出现?
34.(2022七下·长兴月考)“冬季两项”是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正式项目之一,是由越野滑雪和射击两种特点不同的竞赛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运动。运动员在滑雪的时候,需要佩戴护目镜,以防患上雪盲症,雪盲症也叫紫外线眼炎,是过量紫外线照射引发的眼部伤害。运动员在滑雪时,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而阳光中的紫外线则是造成雪盲症的罪魁祸首。
(1)紫外线属于 (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
(2)为什么说“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解答 。
(3)在射击环节,运动员瞄准时要使目标、准星、缺口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射击技巧主要利用了 原理。
(4)在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中,还设有“视障组”,视障运动员射击时依靠耳朵“瞄准”,因为他们使用一种特殊的电子步枪,装配有声瞄准系统,运动员佩戴耳机,收听电子靶位的提示音,越瞄准靶心声音越尖锐,运动员根据声音变化判断什么时候击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障运动员是根据声音的响度选择击发时间
B.视障运动员射击时,观众应该给他们鼓掌加油
C.“尖锐的提示音”这种感觉在运动员的耳蜗中形成
D.视障运动员应该在音调最高时击发
35.(2017七下·宁海期中)请画出光源S发出的光线被障碍物AB遮挡后的阴影区域。(用斜线表示)
36.(2017七下·宁海期中)请画出物体AB经小孔在右边光屏上所成的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三原色的知识判断。
【解答】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将这三种单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就可以呈现万紫千红的颜色,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解答】A.阳光强烈时发生反光的黑板,不能自己发光,只会反射光,不是光源,故A不合题意;
B.正月十五明亮的月亮,也不能自己发光,它反射的太阳光,不是光源,故B不合题意;
C.正在播放节目的液晶电视,它自己能够发光,是光源,故C符合题意;
D.正在播放视频的投影仪幕布,它不是自己发光,而是反射光,不是光源,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
【解答】立竿见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B、C不合题意;
早晨,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却已经看到了红彤彤的太阳,这是由于空气并不均匀,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从“光”的角度看,白纸能够反射所有色光进入眼睛,而黑字吸收所有色光,即不反射光,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小孔成像的成因和特点判断。
【解答】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因此成的是倒立的实像。由此可知,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是蜡烛倒立的实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①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②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解答】蓝纸反射出蓝光,而红玻璃只能通过红光,即蓝光通过红玻璃时全部被吸收,最终没有光线透过玻璃,因此看到的蓝纸呈黑色,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对红外线的特点和应用的知识判断即可。
【解答】A.治疗疾病时,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织的温度会升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但是它仍然是光,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红外夜视仪可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现代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 蓝、靛、紫。
【解答】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平面镜下部浸入水中,让阳光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太阳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水中的光线通过水中的平面镜会发生反射现象;被平面镜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 中时会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偏折情况不同,所以光线照射到白纸上,就可以看到红、橙、黄、绿 蓝、靛、紫, 上红下紫的彩色光带。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白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共七种颜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折射,即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也会发生折射,即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判断。
【解答】当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应该控制小孔的形状相同而改变小孔的大小,故A符合要求,而B、C、D不合要求。
故选A。
11.【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 ①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②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解答】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略小一些,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小,所以光从水传到空气中,速度变大了。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最大,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所 以声音从水传到空气中,速度变小了。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根据声速和光速的大小分析判断。
【解答】百米赛跑时,如果终点裁判员以枪声为准计时,那么当裁判员开始计时时,运动员已经离开起点一段时间,即记录的时间会偏小。由于光的传播速度极快,从百米赛跑的起点到终点时几乎不需要时间,因此如果以发令枪冒出的白烟为准,那么计时比较准确。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如果纸片上的孔比较大,那么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相同,即是方形的,但不是太阳的像,故A、B错误;
当小孔较小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因此形成小孔成像现象,则光斑是圆形的,为太阳的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枯井中没有水,因此光线沿直线传播。当青蛙通过井口观察外面的世界时,光线从外面射入井内,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5.【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发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茶花的花瓣属于不透明体,它成呈现红色,是由于花瓣反射红光,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6.【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
【解答】A.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合题意;
B.镜中的人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合题意;
C.耀眼的铁栏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合题意;
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即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答案】D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色散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室外有阳光,在有水的脸盆中斜放一块平面镜,调整镜子角度,镜子和它前面的水相当于一个三棱镜,此时光穿过这个“三棱镜”时发生色散现象,则可在纸板上看到七色的光,这证明了太阳光为复色光,故A正确不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光从空气射入水里发生折射,然后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故B正确不合题意;
纸板的作用是借助漫反射,让我们看到彩色光带,因此白墙可以代替纸板,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18.【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根据对光的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 ,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9.【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则红光照在白色上衣上显红色。黄色物体只能反射黄光,即红光照在黄色裙子上显黑色,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0.【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薄膜上蜡烛火焰的像属于小孔成像现象,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可知,像是倒立的,故a正确;
b.薄膜上像的大小取决于像距和物距比值的大小,如果比值大于1,那么成放大的;如果比值小于1,那么成缩小的,故b正确;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此时物距不变,像距增大,则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增大,那么像变大,故c正确;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则像距减小,则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减小,因此成的像会减小,由于光线会聚了,因此像更明亮,故d正确。
则正确的是abcd。
故选A。
21.【答案】三棱镜;a;大于
【知识点】光的色散;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2)在太阳光谱上面的红光外面,存在一种看不到的光,叫红外线;
(3)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的交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
【解答】(1)如图甲是小明让一束太阳光透过一种光学元件来研究色散现象,如图乙是疫情防控期间普遍使用的红外线测温仪。图甲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名称是三棱镜;
(2)实验中可观察到光屏上的a、b之间出现一条清晰的彩色光带,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弱,对紫光的偏折能力强,则a为红光,b为紫光。能够使测温仪示数升高的是红外线,在a线以外。
(2)根据图片可知,a线与主轴的焦点到三棱镜的距离长,则红光照射下的某凸透镜的焦距大于蓝光照射下该凸透镜的焦距。
22.【答案】吸收;反射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如图所示是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吸收条形码扫描器发出的光,白条纹将反射条形码扫描器发出的光,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的相关信息。
23.【答案】(1)蓝色
(2)绿色
(3)相同;不相同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根据前面的分析解答。
【解答】(1)蓝色玻璃板只能透过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因此在白纸上观察到的光带颜色是蓝色。
(2)绿色的纸屏只能吸收绿色光,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那么观察到纸屏上出现的颜色是绿色。
(3)实验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吸收跟物体颜色不相同的色光。
24.【答案】3.0×108;3.0×105;空气、水、玻璃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1)根据光速的数值解答;
(2)根据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解答。
【解答】(1)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为c= 3.0×108 m/s= 3.0×105 km/s。
(2)光在玻璃、水、空气三类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空气、水和玻璃。
25.【答案】(1)直线;北
(2)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应用:影子、小孔成像等;在北半球,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影子的方向指向北方,南半球则相反;
(2)由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太阳直射角在周期性变化,春分3月23日后,太阳直射向北半球偏,到夏至6月22日这一天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此时影子最短。
【解答】(1)杆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在北半球,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影子的方向指向北方;
(2)从2022年3月22日至夏至,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这一天的杆影应比2021年3月122日这一天的杆影短。
26.【答案】(1)蓝
(2)复色光
(3)色散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1)(3)根据光的色散的知识解答;
(2)根据光的色散现象的本质解答。
【解答】(1)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
(2)这种景象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3)日晕的形成与彩虹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光的色散现象。
27.【答案】红外线;36.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红外线的热作用好,可以红外线成像或监测体温;
(2)根据图片确定体温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解答】(1)疫情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如图甲所示,常用的手持式体温枪是靠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进行测温的。
(2)根据图乙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那么测得体温为36.5℃。
28.【答案】红外线;不可见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红外线的定义和应用解答。
【解答】新冠疫情时期,防疫和学习同行。有一种测温仪,只要在额头前照一下就可知一个人的体温是否正常。它是红外线测温仪,这种光是一种不可见光。
29.【答案】可见光;紫外线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根据太阳光谱的组成解答。
(4)经过相同的时间照射后,菌落的数量越少,说明杀菌效果越好。
【解答】(1)查阅资料:知道阳光主要由红外光、可见光和紫外线组成。
(2)根据表格可知,经过4h后,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菌群数量剩余为零,那么得到:阳光中具有杀死细菌、霉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是紫外线。
30.【答案】(1)蜡烛和小孔
(2)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
(3)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他那就小孔成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的关系时,需要控制蜡烛和小孔的距离和小孔的形状相同,而改变小孔到光屏的距离,然后观察亮度即可。
(2)探究小孔成像的亮度与小孔形状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小孔的大小相同,而改变小孔的形状;
(3)根据表格,分析小孔成像的亮度与小孔直径大小的关系。
【解答】(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蜡烛和小孔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在这过程中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
(3)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
31.【答案】(1)透过的色光
(2)蓝色
(3)红色半透明伞可以透过红光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2)根据大棚内外的温度差分析;
(3)根据透明体的颜色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绿膜透过绿光,红膜透过红光,则得到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
(2)当棚膜为蓝色时,里面比外面温度高2℃,无色时高14℃,紫色时低6℃,因此大棚的颜色选蓝色更好。
(3)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顶红色半透明的遮阳伞是因为:红色半透明伞可以透过红光。
32.【答案】(1)影子的长度与点光源的高度可能有关
(2)减小
(3)保持点光源的高度、短木条的长度不变,让短木条逐渐远离点光源,观察影子的长度如何变化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子的长度与光源高度的关系;
(2)将相邻的数据相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3)探究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对影子长度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光源的高度和木条的高度相同,而不断改变木条到光源的距离,据此设计实验步骤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点光源的高度增大,影子的长度不断减小,那么要验证的假设为:影子的长度与点光源的高度可能有关。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点光源的高度增加10cm时,影子长度变化量为:15cm、5cm、2.5cm和1.5cm,则: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 L 的变化量减小。
(3)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 L 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 S 的关系,可以这样操作:保持点光源的高度、短木条的长度不变,让短木条逐渐远离点光源,观察影子的长度如何变化。
33.【答案】(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操作者可以将皮影偶(物品)适当远离屏幕或靠近光源
(3)皮影偶(物品)的表面能透光而且涂有透明颜色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分析解答;
(2)当光源和屏幕的距离一定时,物体到光源的距离越小,所成的影戏越大;
(3)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我国皮影戏源于战国,起初的屏幕“投影”均是黑白,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屏幕中角色的“投影”大小,可以由操作者灵活控制。在光源和屏幕固定不变的前提下,操作者可以将皮影偶(物品)适当远离屏幕或靠近光源,可使屏幕中的“投影”变大。
(3)我认为彩色皮影戏的出现原因为:皮影偶(物品)的表面能透光而且涂有透明颜色。
34.【答案】(1)不可见光
(2)雪地是白色的,会反射所有色光,对阳光的反射率很高
(3)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D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物体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根据紫外线的定义解答;
(2)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3)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答;
(4)①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
②根据噪声对人的影响判断;
③根据听觉的形成判断;
④根据音调和对准靶心的关系解答。
【解答】(1)在紫光之外,存在一种不可见光,即紫外线,因此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
(2)“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的解释:雪地是白色的,会反射所有色光,对阳光的反射率很高。
(3)在射击环节,运动员瞄准时要使目标、准星、缺口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射击技巧主要利用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原理。
(4)A.运动员根据声音的尖锐程度确定击发时间,也就是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观众鼓掌会干扰运动员对声音的判断,故B错误;
C.“尖锐的提示音”是在听觉神经中形成,故C错误;
D.音调最高时,声音最尖锐,此时对靶心的瞄准程度越高,故D正确。
故选D。
35.【答案】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光传播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要从光源的位置和遮光板的上下端点入手来进行作图。
【解答】光从光源S射出,经过遮光板的左下端B和遮光板左上端A分别作出入射光线SB、SA,则;阴影部分即为光线射不到的区域,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光路图如图所示
36.【答案】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即小孔成像的原理,及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可缩小、可放大或等大的实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倒立的实像是小孔成像的特点。
【解答】发光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可看作为点光源,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都会通过小孔照到屏幕的某个区域.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下边缘,到达光屏下部,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上边缘,到达光屏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如图: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章 第4节 光和颜色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哪三种色光组成的( )
A.红、蓝、黄 B.红、绿、蓝 C.红、橙、黄 D.绿、紫、橙
【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三原色的知识判断。
【解答】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将这三种单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就可以呈现万紫千红的颜色,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阳光强烈时发生反光的黑板 B.正月十五明亮的月亮
C.正在播放节目的液晶电视 D.正在播放视频的投影仪幕布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解答】A.阳光强烈时发生反光的黑板,不能自己发光,只会反射光,不是光源,故A不合题意;
B.正月十五明亮的月亮,也不能自己发光,它反射的太阳光,不是光源,故B不合题意;
C.正在播放节目的液晶电视,它自己能够发光,是光源,故C符合题意;
D.正在播放视频的投影仪幕布,它不是自己发光,而是反射光,不是光源,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立竿见影
B.日食、月食
C.小孔成像
D.早晨,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却已经看到了红彤彤的太阳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
【解答】立竿见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B、C不合题意;
早晨,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却已经看到了红彤彤的太阳,这是由于空气并不均匀,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2七下·嵊州期中)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光”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纸能反射所有色光进入人眼,而黑字不反光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色光进入人的眼睛
D.黑字很明显,是因为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从“光”的角度看,白纸能够反射所有色光进入眼睛,而黑字吸收所有色光,即不反射光,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2022七下·宁波期中)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观察者在半透明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烛焰倒立的虚像
C.烛焰正立的虚像 D.蜡烛倒立的实像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小孔成像的成因和特点判断。
【解答】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因此成的是倒立的实像。由此可知,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是蜡烛倒立的实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透过红玻璃看蓝纸呈黑色,这是因为( )
A.红玻璃将蓝纸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
B.蓝纸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
C.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纸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D.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①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②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解答】蓝纸反射出蓝光,而红玻璃只能通过红光,即蓝光通过红玻璃时全部被吸收,最终没有光线透过玻璃,因此看到的蓝纸呈黑色,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7.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治疗疾病时,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织的温度会升高
B.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所以它不是光
C.红外夜视仪可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
D.现代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
【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对红外线的特点和应用的知识判断即可。
【解答】A.治疗疾病时,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织的温度会升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但是它仍然是光,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红外夜视仪可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现代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8.某同学为了研究光的色散,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墙角放置一个盛水的容器,其中有一块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的平面镜,如图所示,一束阳光斜射向水面,经水面折射向平面镜,被平面镜反射再经水面折射后照在白纸上,该同学可在白纸上看到( )
A.上紫下红的彩色光带 B.上红下紫的彩色光带
C.外红内紫的环状光带 D.一片白光
【答案】B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 蓝、靛、紫。
【解答】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平面镜下部浸入水中,让阳光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太阳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水中的光线通过水中的平面镜会发生反射现象;被平面镜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 中时会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偏折情况不同,所以光线照射到白纸上,就可以看到红、橙、黄、绿 蓝、靛、紫, 上红下紫的彩色光带。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9.关于光的色散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
C.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D.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
【答案】C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白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共七种颜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折射,即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也会发生折射,即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然后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判断。
【解答】当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应该控制小孔的形状相同而改变小孔的大小,故A符合要求,而B、C、D不合要求。
故选A。
11.若声音和光都从水中传入空气中,则( )
A.声速变大,光速变小 B.声速变小,光速变大
C.声速、光速都变大 D.声速、光速都变小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 ①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②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解答】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略小一些,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小,所以光从水传到空气中,速度变大了。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最大,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所 以声音从水传到空气中,速度变小了。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2.在运动会的百米赛跑中,终点线处的计时员为了准确计时,在开始计时时应( )
A.听到发令枪声同时按下秒表
B.看到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秒表
C.听到枪声或看到白烟按下秒表均可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根据声速和光速的大小分析判断。
【解答】百米赛跑时,如果终点裁判员以枪声为准计时,那么当裁判员开始计时时,运动员已经离开起点一段时间,即记录的时间会偏小。由于光的传播速度极快,从百米赛跑的起点到终点时几乎不需要时间,因此如果以发令枪冒出的白烟为准,那么计时比较准确。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3.在纸上剪一个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方形孔,关于地面上产生的光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孔较大,则光斑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像
B.若孔较大,则光斑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像
C.若孔较小,则光斑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像
D.若孔较小,则光斑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像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如果纸片上的孔比较大,那么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相同,即是方形的,但不是太阳的像,故A、B错误;
当小孔较小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因此形成小孔成像现象,则光斑是圆形的,为太阳的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的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的范围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枯井中没有水,因此光线沿直线传播。当青蛙通过井口观察外面的世界时,光线从外面射入井内,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5.(2022七下·婺城期末)茶花是我市的市花,如图是茶花的一种——状元红,阳光下花瓣呈鲜艳的红色。其原因是( )
A.花瓣发出了红色光 B.花瓣反射了红色光
C.花瓣吸收了红色光 D.花瓣透过了红色光
【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发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茶花的花瓣属于不透明体,它成呈现红色,是由于花瓣反射红光,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6.(2022七下·南浔期末)下列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镜中的人像
C.耀眼的铁栏杆
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
【解答】A.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合题意;
B.镜中的人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合题意;
C.耀眼的铁栏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合题意;
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即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2022七下·诸暨期中)如图所示,室外有阳光,在有水的脸盆中斜放一块平面镜,调整镜子角度,可在纸板上看到七色的光。下列对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B.实验中同时发生了光的折射和反射
C.实验中可以用白墙代替纸板
D.斜放的镜子相当于三棱镜
【答案】D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色散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室外有阳光,在有水的脸盆中斜放一块平面镜,调整镜子角度,镜子和它前面的水相当于一个三棱镜,此时光穿过这个“三棱镜”时发生色散现象,则可在纸板上看到七色的光,这证明了太阳光为复色光,故A正确不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光从空气射入水里发生折射,然后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故B正确不合题意;
纸板的作用是借助漫反射,让我们看到彩色光带,因此白墙可以代替纸板,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18.(2022七下·鄞州期中)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
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根据对光的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 ,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9.(2022七下·鄞州期中)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黄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的是( )
A.全身呈红色 B.上衣呈红色,裙子呈紫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黄色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则红光照在白色上衣上显红色。黄色物体只能反射黄光,即红光照在黄色裙子上显黑色,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0.(2022七下·杭州期中)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
a.薄膜上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简,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abcd B.acd C.ab D.cd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薄膜上蜡烛火焰的像属于小孔成像现象,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可知,像是倒立的,故a正确;
b.薄膜上像的大小取决于像距和物距比值的大小,如果比值大于1,那么成放大的;如果比值小于1,那么成缩小的,故b正确;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此时物距不变,像距增大,则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增大,那么像变大,故c正确;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则像距减小,则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减小,因此成的像会减小,由于光线会聚了,因此像更明亮,故d正确。
则正确的是abcd。
故选A。
二、填空题
21.(2022七下·临海期中)如图甲是小明让一束太阳光透过一种光学元件来研究色散现象,如图乙是疫情防控期间普遍使用的红外线测温仪。图甲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名称是
,实验中可观察到光屏上的a、b之间出现一条清晰的彩色光带,位于光屏 (选填“a”或“b”)处以外的光能使测温仪的示数明显升高;由上述实验现象可推知:红光照射下某凸透镜的焦距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蓝光照射下该凸透镜的焦距。
【答案】三棱镜;a;大于
【知识点】光的色散;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2)在太阳光谱上面的红光外面,存在一种看不到的光,叫红外线;
(3)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的交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
【解答】(1)如图甲是小明让一束太阳光透过一种光学元件来研究色散现象,如图乙是疫情防控期间普遍使用的红外线测温仪。图甲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名称是三棱镜;
(2)实验中可观察到光屏上的a、b之间出现一条清晰的彩色光带,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弱,对紫光的偏折能力强,则a为红光,b为紫光。能够使测温仪示数升高的是红外线,在a线以外。
(2)根据图片可知,a线与主轴的焦点到三棱镜的距离长,则红光照射下的某凸透镜的焦距大于蓝光照射下该凸透镜的焦距。
22.如图所示是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 条形码扫描器发出的光,白条纹将 条形码扫描器发出的光,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的相关信息。(均填“反射”或“吸收”)
【答案】吸收;反射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如图所示是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吸收条形码扫描器发出的光,白条纹将反射条形码扫描器发出的光,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的相关信息。
23.探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穿过纸板的狭缝射到三棱镜上,经三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带通过蓝色玻璃板,在白纸上观察到的光带颜色是 。
(2)用绿色的纸屏直接吸收经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带,观察到纸屏上出现的颜色是 。
(3)实验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 ,吸收跟物体颜色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色光。
【答案】(1)蓝色
(2)绿色
(3)相同;不相同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根据前面的分析解答。
【解答】(1)蓝色玻璃板只能透过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因此在白纸上观察到的光带颜色是蓝色。
(2)绿色的纸屏只能吸收绿色光,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那么观察到纸屏上出现的颜色是绿色。
(3)实验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吸收跟物体颜色不相同的色光。
24.如图所示的漫画说明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我们知道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为c= m/s= km/s。光在玻璃、水、空气三类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答案】3.0×108;3.0×105;空气、水、玻璃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1)根据光速的数值解答;
(2)根据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解答。
【解答】(1)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为c= 3.0×108 m/s= 3.0×105 km/s。
(2)光在玻璃、水、空气三类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空气、水和玻璃。
25.(2022七下·柯桥期末)某校双减课后服务的社团活动中,实践小组利用一根垂直插入水平地面的杆子,进行为期一年的“观竿测影”活动。2022年3月22日正午时刻杆子的杆影如图所示,并测得杆影OA长为55.7cm。
(1)图中杆影OA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杆影从O到A指向 方。
(2)今天正午,该校天气晴好,此杆影长度将比55.7cm (填“长”、“短”、“一样长”或“无法判断”)。
【答案】(1)直线;北
(2)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应用:影子、小孔成像等;在北半球,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影子的方向指向北方,南半球则相反;
(2)由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太阳直射角在周期性变化,春分3月23日后,太阳直射向北半球偏,到夏至6月22日这一天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此时影子最短。
【解答】(1)杆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在北半球,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影子的方向指向北方;
(2)从2022年3月22日至夏至,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这一天的杆影应比2021年3月122日这一天的杆影短。
26.(2022七下·慈溪期末)2022年5月9日,北京天空出现日晕景观。
(1)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 、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
(2)这种景象说明太阳光是 (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3)日晕的形成与彩虹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光的 现象
【答案】(1)蓝
(2)复色光
(3)色散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1)(3)根据光的色散的知识解答;
(2)根据光的色散现象的本质解答。
【解答】(1)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
(2)这种景象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3)日晕的形成与彩虹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光的色散现象。
27.(2022七下·宁波期中)疫情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如图甲所示,常用的手持式体温枪是靠接收人体发出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来进行测温的,居家体温测量可采用水银体温计,如图乙所示的水银体温计所测得体温是 ℃。
【答案】红外线;36.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红外线的热作用好,可以红外线成像或监测体温;
(2)根据图片确定体温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解答】(1)疫情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如图甲所示,常用的手持式体温枪是靠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进行测温的。
(2)根据图乙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那么测得体温为36.5℃。
28.(2022七下·宁波期中)新冠疫情时期,防疫和学习同行。有一种测温仪,只要在额头前照一下就可知一个人的体温是否正常。它是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测温仪,这种光是一种 (填“可见”或“不可见”)光。
【答案】红外线;不可见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红外线的定义和应用解答。
【解答】新冠疫情时期,防疫和学习同行。有一种测温仪,只要在额头前照一下就可知一个人的体温是否正常。它是红外线测温仪,这种光是一种不可见光。
三、实验探究题
29.(2022七下·鄞州期末)书籍和棉被等久放在房间中容易长霉菌,为了除湿、杀菌,人们经常将它们放在太阳下晒。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此产生兴趣。他们提出了“阳光中哪种辐射可以杀菌”的研究课题,并制定以下实验步骤:
⑴查阅资料:知道阳光主要由红外光、 和紫外线组成。
⑵提出假设:红外光也可能有杀菌功能
⑶实验并记录数据:
光的种类 红外线 红光 黄光 绿光 蓝光 紫光 紫外线
照光前细菌菌落数 20 20 20 20 20 20 20
照光时间 4h 4h 4h 4h 4h 4h 4h
照光后细菌菌落数 20 20 20 20 20 20 0
⑷实验结论:阳光中具有杀死细菌、霉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是 。
【答案】可见光;紫外线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根据太阳光谱的组成解答。
(4)经过相同的时间照射后,菌落的数量越少,说明杀菌效果越好。
【解答】(1)查阅资料:知道阳光主要由红外光、可见光和紫外线组成。
(2)根据表格可知,经过4h后,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菌群数量剩余为零,那么得到:阳光中具有杀死细菌、霉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是紫外线。
30.(2022七下·江北竞赛)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 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在这过程中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3)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现象如下表
圆孔的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
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 。
【答案】(1)蜡烛和小孔
(2)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
(3)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他那就小孔成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的关系时,需要控制蜡烛和小孔的距离和小孔的形状相同,而改变小孔到光屏的距离,然后观察亮度即可。
(2)探究小孔成像的亮度与小孔形状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小孔的大小相同,而改变小孔的形状;
(3)根据表格,分析小孔成像的亮度与小孔直径大小的关系。
【解答】(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蜡烛和小孔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在这过程中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
(3)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
31.(2022七下·宁波竞赛)某学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探。
【实验一】: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先后用不同颜色的膜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白光
膜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1)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2)【实验二】:用不同的颜色膜材料ETFE做大棚实验
大棚外膜的颜色 蓝色 无色 紫色
一天中棚外的最高温度 36℃ 36℃ 36℃
一天中棚内的最低温度 38℃ 50℃ 30℃
光的通过量 90% 98% 50%
综合上述信息,你认为膜的颜色用 色更好。
(3)请你根据上述结论解释,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顶红色半透明的遮阳伞是因为 。
【答案】(1)透过的色光
(2)蓝色
(3)红色半透明伞可以透过红光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2)根据大棚内外的温度差分析;
(3)根据透明体的颜色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绿膜透过绿光,红膜透过红光,则得到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
(2)当棚膜为蓝色时,里面比外面温度高2℃,无色时高14℃,紫色时低6℃,因此大棚的颜色选蓝色更好。
(3)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顶红色半透明的遮阳伞是因为:红色半透明伞可以透过红光。
32.(2021七下·诸暨期中)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
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 点光源 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 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 A 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 L 的变化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 S 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放置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 L 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 S 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
【答案】(1)影子的长度与点光源的高度可能有关
(2)减小
(3)保持点光源的高度、短木条的长度不变,让短木条逐渐远离点光源,观察影子的长度如何变化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子的长度与光源高度的关系;
(2)将相邻的数据相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3)探究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对影子长度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光源的高度和木条的高度相同,而不断改变木条到光源的距离,据此设计实验步骤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点光源的高度增大,影子的长度不断减小,那么要验证的假设为:影子的长度与点光源的高度可能有关。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点光源的高度增加10cm时,影子长度变化量为:15cm、5cm、2.5cm和1.5cm,则: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 L 的变化量减小。
(3)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 L 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 S 的关系,可以这样操作:保持点光源的高度、短木条的长度不变,让短木条逐渐远离点光源,观察影子的长度如何变化。
四、解答题
33.(2022七下·瓯海期中)中国皮影戏又称为“影子戏”,是一种使用平面的、关节可动的物品,并将其置于光源与半透明幕布(比如白纱布)之间,用以叙说故事及娱乐的传统表演艺术,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所示。请结合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皮影戏源于战国,起初的屏幕“投影”均是黑白,你认为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2)屏幕中角色的“投影”大小,可以由操作者灵活控制。在光源和屏幕固定不变的前提下,你认为操作者怎样操作,可使屏幕中的“投影”变大?
(3)皮影戏兴于宋代,不仅栩栩如生,而且屏幕中的角色“形象”五颜六色,在光源和屏幕材质等不变的情况下,你认为是什么改进导致彩色皮影戏的出现?
【答案】(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操作者可以将皮影偶(物品)适当远离屏幕或靠近光源
(3)皮影偶(物品)的表面能透光而且涂有透明颜色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分析解答;
(2)当光源和屏幕的距离一定时,物体到光源的距离越小,所成的影戏越大;
(3)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我国皮影戏源于战国,起初的屏幕“投影”均是黑白,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屏幕中角色的“投影”大小,可以由操作者灵活控制。在光源和屏幕固定不变的前提下,操作者可以将皮影偶(物品)适当远离屏幕或靠近光源,可使屏幕中的“投影”变大。
(3)我认为彩色皮影戏的出现原因为:皮影偶(物品)的表面能透光而且涂有透明颜色。
34.(2022七下·长兴月考)“冬季两项”是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正式项目之一,是由越野滑雪和射击两种特点不同的竞赛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运动。运动员在滑雪的时候,需要佩戴护目镜,以防患上雪盲症,雪盲症也叫紫外线眼炎,是过量紫外线照射引发的眼部伤害。运动员在滑雪时,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而阳光中的紫外线则是造成雪盲症的罪魁祸首。
(1)紫外线属于 (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
(2)为什么说“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解答 。
(3)在射击环节,运动员瞄准时要使目标、准星、缺口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射击技巧主要利用了 原理。
(4)在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中,还设有“视障组”,视障运动员射击时依靠耳朵“瞄准”,因为他们使用一种特殊的电子步枪,装配有声瞄准系统,运动员佩戴耳机,收听电子靶位的提示音,越瞄准靶心声音越尖锐,运动员根据声音变化判断什么时候击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障运动员是根据声音的响度选择击发时间
B.视障运动员射击时,观众应该给他们鼓掌加油
C.“尖锐的提示音”这种感觉在运动员的耳蜗中形成
D.视障运动员应该在音调最高时击发
【答案】(1)不可见光
(2)雪地是白色的,会反射所有色光,对阳光的反射率很高
(3)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D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物体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根据紫外线的定义解答;
(2)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3)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答;
(4)①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
②根据噪声对人的影响判断;
③根据听觉的形成判断;
④根据音调和对准靶心的关系解答。
【解答】(1)在紫光之外,存在一种不可见光,即紫外线,因此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
(2)“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的解释:雪地是白色的,会反射所有色光,对阳光的反射率很高。
(3)在射击环节,运动员瞄准时要使目标、准星、缺口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射击技巧主要利用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原理。
(4)A.运动员根据声音的尖锐程度确定击发时间,也就是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观众鼓掌会干扰运动员对声音的判断,故B错误;
C.“尖锐的提示音”是在听觉神经中形成,故C错误;
D.音调最高时,声音最尖锐,此时对靶心的瞄准程度越高,故D正确。
故选D。
35.(2017七下·宁海期中)请画出光源S发出的光线被障碍物AB遮挡后的阴影区域。(用斜线表示)
【答案】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光传播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要从光源的位置和遮光板的上下端点入手来进行作图。
【解答】光从光源S射出,经过遮光板的左下端B和遮光板左上端A分别作出入射光线SB、SA,则;阴影部分即为光线射不到的区域,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光路图如图所示
36.(2017七下·宁海期中)请画出物体AB经小孔在右边光屏上所成的像。
【答案】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即小孔成像的原理,及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可缩小、可放大或等大的实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倒立的实像是小孔成像的特点。
【解答】发光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可看作为点光源,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都会通过小孔照到屏幕的某个区域.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下边缘,到达光屏下部,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上边缘,到达光屏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如图: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