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哈尔滨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入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 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 14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亚里士多德通过对生活实际的观察,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笛卡尔阐明了一对平衡力的大小方向关系
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证实了牛顿运动定律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学史
【解析】【解答】A.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符合题意;
B.亚里士多德通过对生活实际的观察,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
C.笛卡尔认为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一直线运动下去,故C不符合题意;
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证实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2.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11月29日23时08分发射,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22年的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天员在开展空间站舱内设备调试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
B.6个月是时间间隔,11月29日23是08分是时刻
C.在太空作业的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不受重力
D.在飞船升空过程中,宇航员的惯性逐渐减小
【答案】B
【知识点】质点;时间与时刻;惯性与质量;超重与失重
【解析】【解答】A.研究问题跟飞船形状有关,所以不可以看做质点,故A不符合题意;
B.时间间隔表示一段时间,时刻表示一瞬间,故B符合题意;
C.失重情况下,物体重力并没有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惯性大小取决于质量大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能看做质点的条件、时间间隔、时刻、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些概念是解题的关键;超重、失重不是物体重力发生了变化。
3.牛顿在1687年用在流体中拖动的平板,做了著名的粘性流动实验。得出了粘附于上平板的流体在平板切向方向上产生的粘性摩擦力F的关系式:。其中A是平板面积,h是平板间间距,平板的运动速度为v,粘滞力系数的单位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单位制
【解析】【解答】,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注意牛顿的定义:加在质量为1kg的舞台上,使之产生加速度的力为1N,即
4.2022年成都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又一次夺得冠军,创造国球荣耀,再续国乒传奇,令人瞩目的成绩背后,是一代代国乒人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在乒乓球比赛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脱离球拍向上飞行过程中,球处于超重状态
B.在球与球台接触瞬间,球受到的支持力与球台受到的压力方向相同
C.击球时,球拍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球拍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击球时,球拍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球拍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三定律;超重与失重
【解析】【解答】A.球向上飞行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下,所以球处于失重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球受到的支持力与球台受到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方向相反,故B不符合题意;
CD.球拍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球拍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超重、失重的条件,牛顿第三定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一不可伸长轻绳两端各连接一质量为的小球,初始时整个系统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两球间的距离等于绳长L。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轻绳的中点,方向与两球连线垂直。当A球加速度为时,两球相距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当A球加速度为: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绳子对A的拉力为:。
对绳中点受力分析,设绳与两球连线夹角为,则,解得:,所以,.
由几何关系,两球相距:,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绳上的拉力,再对绳中点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出轻绳与两球连线夹角,最后由几何关系求出两球间距离。
6.一辆长度可忽略不计客车在平直轨道上正常行驶,速率为,要通过前方一长为的隧道,当客车处于隧道内时,客车速率不允许超过。已知客车加速和减速时加速度的大小均为,客车从减速开始至回到正常行驶速率所用时间至少为,则客车在隧道内的最小速度v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解析】【解答】设减速时间为t1,匀速时间为t2,加速时间为t3,显然,t1=t3。
减速过程:
匀速过程:
加速过程:
且,
联立,解得:,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公式分析减速、匀速、匀加速过程,联立题中隐含的关系式求解。
7.物块以的速度冲上斜面,已知斜面倾角30°,物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则( )
A.若物块恰好能到达斜面顶端,斜面长度为
B.当物块速度为一半时,物块可能距离斜面底端
C.当物块速度为一半时,物块可能距离斜面底端
D.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
【答案】B
【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设物块沿斜面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由速度位移公式有:,解得:,故A不符合题意;
BC.当物块向上运动速度为时,由速度位移公式有:,解得:,故B符合题意;当物块向下运动速度为时,设物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由速度位移公式有:,解得:,所以,物块距离斜面底端的距离为:,故C不符合题意;
D.物块上滑所用时间为:,下滑所用时间为:,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上滑、下滑时的加速度,然后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
8.如图所示,处于自然状态下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处自由下落,弹簧的劲度系数为。从小球开始下落直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小球接触弹簧之前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刚接触弹簧时,重力大于弹力,加速度方向向下,随着弹簧的压缩,弹力逐渐变大,则加速度逐渐减小。当弹力增加到等于重力时,加速度减小到0,此时速度最大。然后小球继续向下运动压缩弹簧,弹力大于重力,加速度方向变为向上,随着弹簧的压缩,弹力继续增大,则加速度逐渐增大,直到速度减为0,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下落过程分为3段:自由落体运动过程,这个过程加速度不变,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过程,这个过程速度继续增大、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过程,这个过程速度减小。
9.下列关于合力和分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个已知力分解,若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唯一解
B.合力大小可能小于分力大小
C.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其夹角越大,合力越大
D.3N、4N、5N的三个力合成的最小值为
【答案】A,B
【知识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解析】【解答】A.将一个已知力分解,若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合力和分力构成的三角形是唯一的,有唯一解,故A符合题意;
B.合力可以大于、等于、小于任何一个分力,故B符合题意;
C.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故C不符合题意;
D.,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分析】力是矢量,求两个力的合力时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几何关系及分力间的夹角可得出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解题关键是力的合成采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10.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行驶的图像如图所示,时相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时,甲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B.时,甲在乙前方处
C.时,甲在乙前方处
D.甲追乙时,追上前甲乙间最大距离为
【答案】C,D
【知识点】追及相遇问题
【解析】【解答】A.由图像可知:10~20内,甲车的加速度大小为,故A不符合题意;
BC.图像中,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0~15s内甲通过的位移为:,乙通过的位移为:。t=15s时相遇,故t=0时,甲在乙前方距离为:,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甲追乙时,当两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则在20s时两者相距最远,则:,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在图像中,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角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
11.12月1日,世界首条高寒高速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正式开行十周年。哈大高铁是我国“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京哈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92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23座车站,开通运营后,在哈尔滨、长春、沈阳形成1小时至2小时交通圈,成为我国客流量最大、运行里程最长的高寒高铁。某客运列车组列车由8节车厢组成,各车厢的质量均相等,列车在水平直轨道上行驶时所受阻力与车重成正比,该列车沿水平直轨道匀加速行驶时( )
A. 第1、2节与第7、8节车厢间的作用力大小之比为7
B.第1、2节与第7、8节车厢间的作用力大小之比为8
C.若列车变为匀速行驶,则第1、2节与第7、8节车厢间的作用力大小之比为7
D.若列车变为匀速行驶,则车厢间的作用力为零
【答案】A,C
【知识点】整体法隔离法;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设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每节车厢受到的阻力为f。
AB.匀加速时,把2-8车厢看作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把8车厢作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联立,可得:,故A符合题意
CD.匀速时,把2-8车厢看作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有:,把8车厢作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有:,联立,可得:,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根据受力分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车厢之间的作用力。
12.如图所示,两根轻绳一端系于结点,另一端分别系于固定环上的M、N两点,点下面悬挂一小球。细线OM、ON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用、分别表示OM、ON的拉力,将两绳同时缓慢顺时针转过45°,并保持两绳之间的夹角始终不变,且小球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在旋转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逐渐增大 B.先增大再减小
C.与的水平分量大小相等 D.与的竖直分量大小相等
【答案】A,C
【知识点】共点力的平衡
【解析】【解答】AB.对结点O进行受力分析,三个力平衡问题,将力进行平移构成三角形,
由正玄定理有:,
于α减小,增大,所以,F1增大,F2减小,故A符合题意
CD.由平衡条件可知,F1与F2的水平分量大小相等,竖直分量大小不相等,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合力为零,对物体受力分析,受到mg、F1、F2三个力,这三个力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在旋转过程中,利用正玄定理分析即可.
13.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P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的小球,静止时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则( )
A.当滑块水平向左做匀速运动时,细线的拉力为
B.若滑块以加速度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线中拉力为
C.当滑块以加速度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小球对滑块压力为零
D.当滑块以加速度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线中拉力为
【答案】A,B
【知识点】临界类问题;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当滑块向左做匀速运动时,根据平衡条件可得细线的拉力为:,故A符合题意;
BCD.假设小球恰好离开斜面,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由图知:,所以
当时,小球靠在滑块上,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联立,解得:,,故B符合题意
当时,小球脱离滑块,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由勾股定理得线中的拉力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分析】假设小球恰好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时,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得临界加速度;当滑块以a=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小球靠在滑块上,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当滑块以a=2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小球将离开滑块,对小球受力分析,由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14.如图所示,在一足够长的粗糙水平杆上套一小球,小球受到向右的恒定风力,小球具有向右初速度,同时在小球上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图中未标出),且满足的关系为。已知小球的质量为,小球与水平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小球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则小球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为( )
A. B.
C. D.
【答案】A,B,C
【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当时,杆对小球的弹力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随v增大而增大;当时,a达到最大;然后随v继续增大,N反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随v增大而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0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B符合题意;
当时,杆对小球的弹力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随v增大而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0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时,a=0,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分析】此题关键是分析圆环的受力情况,尤其是杆对圆环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分析加速度的变化,从而确定图像的形状.
二、实验题(共8分)
15.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桌上放一块方木板,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方木板上。再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形成结点,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
(1)该实验主要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放大法 D.实验推理
(2)实验中需要标记或者记录的信息有______。
A.橡皮条原长
B.的距离
C.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力的大小和方向
D.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力、的大小和方向
(3)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尽量与木板平行
B.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个绳套的夹角必须等于90°
C.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
D.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个拉力的合力方向与方向共线
【答案】(1)B
(2)C;D
(3)A;C;D
【知识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解析】【解答】(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符合题意
(2)实验中要标记拉力的方向,要记录拉力的大小,故CD符合题意
(3)A.为了减小误差,弹簧测力计要尽量与木板平行,故A符合题意
B.两绳套的夹角适当即可,不一定要等于,故B不符合题意
C.为了减小误差,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故C符合题意
D.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个拉力的合力方向与AO方向共线,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1)根据实验原理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2)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出需要记录的物理量;
(3)根据实验原理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
16.某同学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左图,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的交流电源上。重锤下落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如右图所示。
(1)通过纸带上的点迹分布情况可以判断实验时重物连接在纸带的 端(选填“左”或“右”)
(2)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所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该同学实验操作没有错误,实验测得物体的加速度应 (选填“略大于”“略小于”或“等于”)当地重力加速度。
【答案】(1)左
(2)0.980;9.69
(3)略小于
【知识点】重力加速度
【解析】【解答】(1)点迹左密右疏,说明打左边点时速度小,故是先打左边的点,故重物连接在织带的左端,
(2),,
(3)织带和打点计时器间有摩擦、空气有阻力,故实验测得物体的加速度应略小于当地重力加速度,
【分析】(1)点迹左密右疏,说明打左边点时速度小
(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某一点的速度可由与之相邻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求出,加速度可由匀变速运动的推论:求出。
(3)重物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由摩擦力,影响实验结果。
三、计算题(共36分)
17.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块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固定于地面的光滑斜面上,已知斜面倾角,求水平推力F的大小。(取)
【答案】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
由分析可得
【知识点】共点力的平衡
【解析】【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结果。
18.如图所示,重物A和滑块B用细线跨过定滑轮相连,重物A的质量为,滑块B的质量为。时刻,A、B速度为零,绳处于绷紧状态,重物A距地面的高度,此时对滑块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拉力,拉力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右图所示。桌面和B之间的摩擦力很小可忽略不计。若重物A距滑轮的高度足够,求:(取)
(1)滑块B前的加速度的大小
(2) 内重物A上升的高度
(3)若末绳子由于磨损断裂,重物A又经过多长时间落回地面。
【答案】(1)在 内,由分析可得
对B:
对A:
(2)在 内由分析可得
对B:
对A:
内,A的位移 , 末速度
内,A的位移
内A上升的高度
(3)重物A在 末速度
此时A距地面高度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分析】(1)分别对A和B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加速度;
(2)分别对A和B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加速度.然后再利用运动学公式求解;
(3)由运动公式求解.
19.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上一长木板,在木板中间位置放置一小物块,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木板左侧有一竖直墙壁,木板左端与墙壁的距离为,如图(a)所示,开始时,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的初速度向左运动,直至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恰好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开始计时,小物块的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木板的长度;
(3)木板左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答案】(1)对整体受力分析可得
对m:
(2)对木板受力分析可得
当木块与木板共速时: .
此时的速度为
木板运动的位移
木块运动的位移
(3)木块和木板共速,一同向前减速
木块碰撞后走过的位移
【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板块模型
【解析】【分析】(1)对碰前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结合运动学公式可求得;再对碰撞后过程分析同理可求得
(2)分别对木板和物块进行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由运动学公式求解位移,则可求得相对位移,即可求得木板的长度
(3)对木板和物块相对静止后的过程进行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联立可求得位移;则可求得木板最终的位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哈尔滨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入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 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 14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亚里士多德通过对生活实际的观察,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笛卡尔阐明了一对平衡力的大小方向关系
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证实了牛顿运动定律
2.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11月29日23时08分发射,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22年的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天员在开展空间站舱内设备调试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
B.6个月是时间间隔,11月29日23是08分是时刻
C.在太空作业的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不受重力
D.在飞船升空过程中,宇航员的惯性逐渐减小
3.牛顿在1687年用在流体中拖动的平板,做了著名的粘性流动实验。得出了粘附于上平板的流体在平板切向方向上产生的粘性摩擦力F的关系式:。其中A是平板面积,h是平板间间距,平板的运动速度为v,粘滞力系数的单位为( )
A. B. C. D.
4.2022年成都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又一次夺得冠军,创造国球荣耀,再续国乒传奇,令人瞩目的成绩背后,是一代代国乒人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在乒乓球比赛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脱离球拍向上飞行过程中,球处于超重状态
B.在球与球台接触瞬间,球受到的支持力与球台受到的压力方向相同
C.击球时,球拍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球拍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击球时,球拍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球拍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5.如图,一不可伸长轻绳两端各连接一质量为的小球,初始时整个系统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两球间的距离等于绳长L。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轻绳的中点,方向与两球连线垂直。当A球加速度为时,两球相距为( )
A. B. C. D.
6.一辆长度可忽略不计客车在平直轨道上正常行驶,速率为,要通过前方一长为的隧道,当客车处于隧道内时,客车速率不允许超过。已知客车加速和减速时加速度的大小均为,客车从减速开始至回到正常行驶速率所用时间至少为,则客车在隧道内的最小速度v为( )
A. B. C. D.
7.物块以的速度冲上斜面,已知斜面倾角30°,物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则( )
A.若物块恰好能到达斜面顶端,斜面长度为
B.当物块速度为一半时,物块可能距离斜面底端
C.当物块速度为一半时,物块可能距离斜面底端
D.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
8.如图所示,处于自然状态下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处自由下落,弹簧的劲度系数为。从小球开始下落直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下列关于合力和分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个已知力分解,若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唯一解
B.合力大小可能小于分力大小
C.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其夹角越大,合力越大
D.3N、4N、5N的三个力合成的最小值为
10.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行驶的图像如图所示,时相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时,甲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B.时,甲在乙前方处
C.时,甲在乙前方处
D.甲追乙时,追上前甲乙间最大距离为
11.12月1日,世界首条高寒高速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正式开行十周年。哈大高铁是我国“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京哈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92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23座车站,开通运营后,在哈尔滨、长春、沈阳形成1小时至2小时交通圈,成为我国客流量最大、运行里程最长的高寒高铁。某客运列车组列车由8节车厢组成,各车厢的质量均相等,列车在水平直轨道上行驶时所受阻力与车重成正比,该列车沿水平直轨道匀加速行驶时( )
A. 第1、2节与第7、8节车厢间的作用力大小之比为7
B.第1、2节与第7、8节车厢间的作用力大小之比为8
C.若列车变为匀速行驶,则第1、2节与第7、8节车厢间的作用力大小之比为7
D.若列车变为匀速行驶,则车厢间的作用力为零
12.如图所示,两根轻绳一端系于结点,另一端分别系于固定环上的M、N两点,点下面悬挂一小球。细线OM、ON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用、分别表示OM、ON的拉力,将两绳同时缓慢顺时针转过45°,并保持两绳之间的夹角始终不变,且小球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在旋转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逐渐增大 B.先增大再减小
C.与的水平分量大小相等 D.与的竖直分量大小相等
13.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P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的小球,静止时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则( )
A.当滑块水平向左做匀速运动时,细线的拉力为
B.若滑块以加速度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线中拉力为
C.当滑块以加速度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小球对滑块压力为零
D.当滑块以加速度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线中拉力为
14.如图所示,在一足够长的粗糙水平杆上套一小球,小球受到向右的恒定风力,小球具有向右初速度,同时在小球上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图中未标出),且满足的关系为。已知小球的质量为,小球与水平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小球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则小球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为( )
A. B.
C. D.
二、实验题(共8分)
15.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桌上放一块方木板,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方木板上。再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形成结点,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
(1)该实验主要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放大法 D.实验推理
(2)实验中需要标记或者记录的信息有______。
A.橡皮条原长
B.的距离
C.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力的大小和方向
D.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力、的大小和方向
(3)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尽量与木板平行
B.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个绳套的夹角必须等于90°
C.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
D.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个拉力的合力方向与方向共线
16.某同学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左图,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的交流电源上。重锤下落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如右图所示。
(1)通过纸带上的点迹分布情况可以判断实验时重物连接在纸带的 端(选填“左”或“右”)
(2)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所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该同学实验操作没有错误,实验测得物体的加速度应 (选填“略大于”“略小于”或“等于”)当地重力加速度。
三、计算题(共36分)
17.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块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固定于地面的光滑斜面上,已知斜面倾角,求水平推力F的大小。(取)
18.如图所示,重物A和滑块B用细线跨过定滑轮相连,重物A的质量为,滑块B的质量为。时刻,A、B速度为零,绳处于绷紧状态,重物A距地面的高度,此时对滑块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拉力,拉力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右图所示。桌面和B之间的摩擦力很小可忽略不计。若重物A距滑轮的高度足够,求:(取)
(1)滑块B前的加速度的大小
(2) 内重物A上升的高度
(3)若末绳子由于磨损断裂,重物A又经过多长时间落回地面。
19.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上一长木板,在木板中间位置放置一小物块,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木板左侧有一竖直墙壁,木板左端与墙壁的距离为,如图(a)所示,开始时,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的初速度向左运动,直至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恰好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开始计时,小物块的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木板的长度;
(3)木板左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物理学史
【解析】【解答】A.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符合题意;
B.亚里士多德通过对生活实际的观察,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
C.笛卡尔认为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一直线运动下去,故C不符合题意;
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证实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2.【答案】B
【知识点】质点;时间与时刻;惯性与质量;超重与失重
【解析】【解答】A.研究问题跟飞船形状有关,所以不可以看做质点,故A不符合题意;
B.时间间隔表示一段时间,时刻表示一瞬间,故B符合题意;
C.失重情况下,物体重力并没有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惯性大小取决于质量大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能看做质点的条件、时间间隔、时刻、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些概念是解题的关键;超重、失重不是物体重力发生了变化。
3.【答案】C
【知识点】单位制
【解析】【解答】,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注意牛顿的定义:加在质量为1kg的舞台上,使之产生加速度的力为1N,即
4.【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三定律;超重与失重
【解析】【解答】A.球向上飞行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下,所以球处于失重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球受到的支持力与球台受到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方向相反,故B不符合题意;
CD.球拍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球拍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超重、失重的条件,牛顿第三定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D
【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当A球加速度为: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绳子对A的拉力为:。
对绳中点受力分析,设绳与两球连线夹角为,则,解得:,所以,.
由几何关系,两球相距:,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绳上的拉力,再对绳中点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出轻绳与两球连线夹角,最后由几何关系求出两球间距离。
6.【答案】C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解析】【解答】设减速时间为t1,匀速时间为t2,加速时间为t3,显然,t1=t3。
减速过程:
匀速过程:
加速过程:
且,
联立,解得:,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公式分析减速、匀速、匀加速过程,联立题中隐含的关系式求解。
7.【答案】B
【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设物块沿斜面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由速度位移公式有:,解得:,故A不符合题意;
BC.当物块向上运动速度为时,由速度位移公式有:,解得:,故B符合题意;当物块向下运动速度为时,设物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由速度位移公式有:,解得:,所以,物块距离斜面底端的距离为:,故C不符合题意;
D.物块上滑所用时间为:,下滑所用时间为:,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上滑、下滑时的加速度,然后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
8.【答案】A
【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小球接触弹簧之前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刚接触弹簧时,重力大于弹力,加速度方向向下,随着弹簧的压缩,弹力逐渐变大,则加速度逐渐减小。当弹力增加到等于重力时,加速度减小到0,此时速度最大。然后小球继续向下运动压缩弹簧,弹力大于重力,加速度方向变为向上,随着弹簧的压缩,弹力继续增大,则加速度逐渐增大,直到速度减为0,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下落过程分为3段:自由落体运动过程,这个过程加速度不变,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过程,这个过程速度继续增大、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过程,这个过程速度减小。
9.【答案】A,B
【知识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解析】【解答】A.将一个已知力分解,若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合力和分力构成的三角形是唯一的,有唯一解,故A符合题意;
B.合力可以大于、等于、小于任何一个分力,故B符合题意;
C.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故C不符合题意;
D.,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分析】力是矢量,求两个力的合力时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几何关系及分力间的夹角可得出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解题关键是力的合成采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10.【答案】C,D
【知识点】追及相遇问题
【解析】【解答】A.由图像可知:10~20内,甲车的加速度大小为,故A不符合题意;
BC.图像中,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0~15s内甲通过的位移为:,乙通过的位移为:。t=15s时相遇,故t=0时,甲在乙前方距离为:,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甲追乙时,当两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则在20s时两者相距最远,则:,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在图像中,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角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
11.【答案】A,C
【知识点】整体法隔离法;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设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每节车厢受到的阻力为f。
AB.匀加速时,把2-8车厢看作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把8车厢作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联立,可得:,故A符合题意
CD.匀速时,把2-8车厢看作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有:,把8车厢作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有:,联立,可得:,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根据受力分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车厢之间的作用力。
12.【答案】A,C
【知识点】共点力的平衡
【解析】【解答】AB.对结点O进行受力分析,三个力平衡问题,将力进行平移构成三角形,
由正玄定理有:,
于α减小,增大,所以,F1增大,F2减小,故A符合题意
CD.由平衡条件可知,F1与F2的水平分量大小相等,竖直分量大小不相等,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合力为零,对物体受力分析,受到mg、F1、F2三个力,这三个力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在旋转过程中,利用正玄定理分析即可.
13.【答案】A,B
【知识点】临界类问题;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当滑块向左做匀速运动时,根据平衡条件可得细线的拉力为:,故A符合题意;
BCD.假设小球恰好离开斜面,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由图知:,所以
当时,小球靠在滑块上,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联立,解得:,,故B符合题意
当时,小球脱离滑块,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由勾股定理得线中的拉力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分析】假设小球恰好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时,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得临界加速度;当滑块以a=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小球靠在滑块上,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当滑块以a=2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小球将离开滑块,对小球受力分析,由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14.【答案】A,B,C
【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当时,杆对小球的弹力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随v增大而增大;当时,a达到最大;然后随v继续增大,N反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随v增大而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0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B符合题意;
当时,杆对小球的弹力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随v增大而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0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时,a=0,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分析】此题关键是分析圆环的受力情况,尤其是杆对圆环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分析加速度的变化,从而确定图像的形状.
15.【答案】(1)B
(2)C;D
(3)A;C;D
【知识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解析】【解答】(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符合题意
(2)实验中要标记拉力的方向,要记录拉力的大小,故CD符合题意
(3)A.为了减小误差,弹簧测力计要尽量与木板平行,故A符合题意
B.两绳套的夹角适当即可,不一定要等于,故B不符合题意
C.为了减小误差,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故C符合题意
D.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个拉力的合力方向与AO方向共线,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1)根据实验原理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2)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出需要记录的物理量;
(3)根据实验原理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
16.【答案】(1)左
(2)0.980;9.69
(3)略小于
【知识点】重力加速度
【解析】【解答】(1)点迹左密右疏,说明打左边点时速度小,故是先打左边的点,故重物连接在织带的左端,
(2),,
(3)织带和打点计时器间有摩擦、空气有阻力,故实验测得物体的加速度应略小于当地重力加速度,
【分析】(1)点迹左密右疏,说明打左边点时速度小
(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某一点的速度可由与之相邻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求出,加速度可由匀变速运动的推论:求出。
(3)重物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由摩擦力,影响实验结果。
17.【答案】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
由分析可得
【知识点】共点力的平衡
【解析】【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结果。
18.【答案】(1)在 内,由分析可得
对B:
对A:
(2)在 内由分析可得
对B:
对A:
内,A的位移 , 末速度
内,A的位移
内A上升的高度
(3)重物A在 末速度
此时A距地面高度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分析】(1)分别对A和B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加速度;
(2)分别对A和B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加速度.然后再利用运动学公式求解;
(3)由运动公式求解.
19.【答案】(1)对整体受力分析可得
对m:
(2)对木板受力分析可得
当木块与木板共速时: .
此时的速度为
木板运动的位移
木块运动的位移
(3)木块和木板共速,一同向前减速
木块碰撞后走过的位移
【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板块模型
【解析】【分析】(1)对碰前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结合运动学公式可求得;再对碰撞后过程分析同理可求得
(2)分别对木板和物块进行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由运动学公式求解位移,则可求得相对位移,即可求得木板的长度
(3)对木板和物块相对静止后的过程进行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联立可求得位移;则可求得木板最终的位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