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1950年
土地改革
1956年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农民私有
社会主义公有制
地主私有
邓小平评价道:“一哄而起搞人民公社化,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吃大锅饭,带来大灾难。”
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挫伤了农民对生产的积极性,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三年困难时期—龟裂的农田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对内改革
农村?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重点)
2.知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及意义。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认识改革对
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头忘了带锄,再去回家逛一逛。
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①人民公社体制集中劳动,统一经营 ,吃“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靠天吃饭,农民非常贫困。
2、改革的原因:
1、改革的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困苦。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的讲话
人
民
公
社
政社合一
统一劳动
吃大锅饭
管理高度集中
缺少生产自主权
平均分配
2、改革的原因:
①靠天吃饭,农民非常贫困。
③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困苦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第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不脱贫,就是大多数人没脱贫;
第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第三,人民公社制度造成农业发展缓慢。
②(人民公社化)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4、目的: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5、时间: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
保证国家集体
自负盈亏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形式: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分户经营
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农民是被饥饿逼迫而签订“生死契约”
6.做法(概念):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一句话形容: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8.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9.标准: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10.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生产关系 不变:社会主义制度
主要形式: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责:保证国家和集体的
权: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利: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人民公社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所有制
劳动方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土地公有
统一经营
自主经营
平均分配
土地公有,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集中劳动
以家庭为单位(分户经营)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注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承包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生死状签订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就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大家都打了鸡血一样,天没亮就出去劳作了。第一年秋收,小岗生产队喜获丰收,首次向国家交售余粮。一年就越过了“温饱线”,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
今天的小岗村
变化:粮食产量提高;人民生活改善。
主要原因: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实行包产到户)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效果:小岗村农民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获得了中央的肯定。
12.推广:在中央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开展。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合同书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自发包产到户。
(2)1978年,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农村试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随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
(3)1980年6月,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改社建乡、政社分开”。人民公社体制随之在全国逐步废除。
(4)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到9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知识归纳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
事件名称 时间 土地所有制 作用或危害
1950—1952
1953—1956
1958年开始
1978年开始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
私有制
公有制
公有制
公有制
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
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启示: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经济政策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调整
③政策制定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④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障农民的利益。
②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乡镇企业
花卉生产基地
茶叶生产基地
绿色蔬菜基地
广东乡镇企业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的发展
1.对策:①就地解决,离土不离乡,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2.影响/意义: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一:因为天气很热,工厂为采取降温的措施,打算买风扇、鼓风机,但是工厂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十一个政府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二:我们工厂的情况有点糟。“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企业没自主权,政企不分
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吃大锅饭
农村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城市经济有没有问题呢?我们来看看材料
请大家帮帮忙:
如何解决工人没有生产积极性和企业没有自主权的烦恼?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所有制结构单一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原因:①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②国企存在弊端,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①所有制形式: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
私营企业
个体企业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②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企业积极性提高
职工积极性提高
企业活力增强
美的总部大楼
顺德第一高楼
1968年
“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
1980年
初设家电
1992年第一家由乡镇
企业改组而成的上市公司
改革创新、务实进取、敢拼敢闯的企业家精神
二十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①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②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存在的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
5.改革成就:我国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VS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是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根据政府指令完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背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实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发展: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知识拓展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内涵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
“票证时代”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②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③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④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启示:①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②改革充满艰辛,需要勇气、智慧和创新。
“始终牢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课堂总结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所有制形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调动农民
生产积极性
增加企业活力
1978年
1984年
1992年
改革特点
先农村、后城市,先试点,
后推广,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改革启示
要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
要实事求是,不断完善
要关注广大人民利益
……
1.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2.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A
课堂检测
C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