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陆良县2022-2023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陆良县2022-2023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8 08:0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陆良县2022-2023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
1.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下图是一个庄园的图解。据此可知,西欧庄园的主要特点是( )
A.等级森严 B.自给自足 C.中央集权 D.市民自治
2.某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成立是“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该机构是
A.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B.亚太经合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3.有学者指出,朱熹不仅在《家礼·婚礼》中将传统婚姻“六礼”简化为纳彩、纳币、亲迎“三礼”,“以从简便”,而且还在《家礼·祭礼》中指出即使有贫富老疾的客观差异,也并不构成实行家礼的阻碍。据此可知,朱熹旨在
A.重构儒家传统礼教体系 B.简化传统宗教礼仪
C.扩大礼教在基层的影响 D.维护理学正统地位
4.下面是近现代某一国际条约部分条款的内容,这一条约所属的国际体系是(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维也纳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系
5.美国1978年通过《文官制度改革法》打破职位分类的限制,1986年通过了文官制度简化法案,在职位分类上,把性质相近的职位进行合并。这些改革措施旨在( )
A.维护文官系统的稳定性 B.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C.改变文官政治中立原则 D.消除政党政治的弊端
6.(巴黎)公社应该成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设在专区首府里的代表会议,应当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而这些专区的代表会议则应派代表参加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黎公社实行了直接民主
B.基层公社拥有社会管理权
C.国家政权由人民当家作主
D.法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7.下表所示为2019年我国主要领导所参加的部分外交活动。由此可知,新时代我国外交( )
时间 外交活动
3月 李克强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
4月 李克强出席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6月 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
6月 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
11月 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
11月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
12月 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成都举行,李克强出席
A.突出以联合国为中心 B.重视睦邻友好关系
C.积极进行多边外交 D.强调南北协调合作
8.1904年,在浙江埭溪镇发蒙学堂总教习蔡绿农为其妹妹举办的放足纪念会上,众人合唱《放脚乐》歌:“放脚乐,乐如何?请君听我放脚歌。棉花塞脚缝。走路要平过。……夜间赤脚睡,血脉好调和。放了一只脚,就勿怕风波。”这反映出当时
A.民间的养生风气日渐浓厚 B.妇女地位获得较大提高
C.社会环境趋于宽松自由 D.教育近代化推动习俗变迁
9.王夫之在家训中提出:“能士者士,其次医,次则农工商贾,各惟其力其时”,强调职业选择应与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清代焦循在《里堂家训》中也主张:“学者以治生为要”“士农工商四者皆可为”。这些家训重在( )
A.维护重农抑商观念 B.倡导经世致用理念
C.强化主流意识形态 D.抨击封建等级秩序
10.439年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为有效巩固北魏政权,促进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的举措有( )
①实行俸禄制 ②推行均田制 ③改革税制 ④设立三长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
A.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B.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
12.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这说明草市的出现
A.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 B.满足对生产生活品的需要
C.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D.突破了乡村坊市间的界限
13.戏剧的结尾中大反派克劳狄斯在忏悔时,哈姆雷特有机会将这个封建恶势力的首领杀掉。但是,哈姆雷特认为克劳狄斯在忏悔并且能够悔改,因此错失良机,并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悲剧的发生折射出哈姆雷特具有( )
A.感性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乐观主义
14.北宋时期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下列与此有关的是( )
A.程朱理学受官方推崇成主流意识形态 B.政府首创武举和殿试使进士地位提高
C.政府开始任用高级官僚主持科举考试 D.科举制向全社会开放更强调公平竞争
15.“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理官帐、部族、属国之政( )
A.汉蕃分治 B.与时俱进 C.墨守成规 D.模棱两可
16.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
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 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D.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
17.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后,某漫画家做了如下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B.国际金融秩序的变化
C.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D.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18.中国古代谚语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的劳作方式是( )
A.农业集体劳作 B.农业家庭式劳作
C.手工业作坊式劳作 D.农业庄园式劳作
19.《哈佛中国史·世界性帝国:唐朝》的作者认为,以“安史之乱”为标志的历史断裂不仅对王朝命运而言,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轨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是真正的唐朝乃至整个中华帝国历史的分界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政府对百姓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儒学复兴,理学开始兴起 D.陆上丝路贸易新发展
20.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 )
A.《资政新篇》 B.《双十协定》
C.《海国图志》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塔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苏格拉底: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你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1)希腊先哲分别是如何看待“人”的?
材料二 东西方部分思想对比
中国部分思想 西方部分思想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彼特拉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把自己交托给上帝,服从圣灵的召唤。——加尔文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书》 我的自由绝不能被人滥用。——卢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人非工具。——康德
(2)材料二中“中国部分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基本内涵?
(3)材料二中“西方部分思想”反映了欧洲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
(4)根据材料概括中西方思想的共同点。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以来,由于国内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使得政治精英和市政学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呼吁和提出改革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诉求,推进城市管理理念变革。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宣布进行“新政”。其中涉及城市管理体制变革的内容主要有:城市广泛设立一种新型的承担城市管理职能的警察机构,并建立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杜商部,开始建立并初步确立相应法律体系。颁布自治章程,实行城乡分治,在各城镇实行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章程的颁布和实施,打破了原来城乡合治的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机构的雏形在许多城市中建立起来。
——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
材料二 195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指出,要加强党委对城市工作的领导,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城市人民生活。城市由多功能向以工业生产为中心转变,工业生产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通过实行一系列城市管理彻底组织化的措施,形成了由城市单位和居民委员会等横向组织,官方化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其他半官方化社会团体等纵向组织构成的组织网络。区政府按照市政府机构的构成在本级设立相应部门,进行辖区内城市事务的管理工作,这种强调上下相互对口的机构设置方式组成专业性“条条”;从对上归口管理的角度,城市国营大中型企业也形成了另一种“条条”关系。
——摘编自陈松川《中国共产党城市管理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市管理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三、论述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 主要事迹
秦始皇 (前259—前210年) 历史地位: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被明代思想家李贽称为“千古一帝”。 主要功绩:统一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北魏孝文帝 (467年—499年) 历史地位: 主要功绩:
唐玄宗 (685年—762年) 历史地位: 主要功绩:
(1)阅读材料一,模仿示例,把“主要事迹”补充完整。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大事记(部分)
① 建元五年(前136年) 设立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博士
② 元朔二年(前127年) 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本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
③ 元狩四年(前119年) 在各盐铁产区设立盐官、铁官,组织盐铁生产、销售
④ 元狩五年(前118年) 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五铢钱统一由朝廷铸造
⑤ 元封五年(前106年) 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
(2)任选材料二中的两则史事,说明它们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可知,中古西欧庄园内有耕地生产粮食,有果园生产果蔬品,有面包房、牧场等等,这体现了中古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B项正确;从材料中并不能看出“等级森严 ”,排除A项;中古西欧存在大大小小的割据封建领主,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排除C项;市民自治强调的是城市而非庄园,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A
【详解】根据材料“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提升的背景下,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目的是解决亚洲经济体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以推动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亚洲经济体的抗风险能力,A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于1945年,其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等,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3.C
【详解】考查宋明理学。根据材料中朱熹简化婚姻中的“六礼”为“三礼”是为了在农村贫困地区推行礼仪教化,《家礼·祭礼》冲指出即使有贫富老疾的客观差异.也并不构成实行家礼的阻碍,说明其目的是为了通过礼仪教化加强对基层的影响,故C项正确;这一时期我国一直是礼教占据主导地位,且材料并未对传统礼教体系进行重构,故A项错误;材料简化的是婚礼仪式,不是宗教仪式,故B项错误;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南宋后期,与题目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4.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11月,英法美日意荷比葡中等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九国公约》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这一条约所属的国际体系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排除A项; 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排除B项;雅尔塔体系是指1945年-1991年间的国际政治格局,该体系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文官在发展的过程中,人数急剧膨胀,层次变多,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材料内容表明美国通过立法,“把性质相近的职位进行合并”,目的就是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B项正确;这些措施的目的并非是维护文官系统的稳定性,排除A项;。这些改革措施的目的并非是改变文官政治中立原则,排除C项;政党政治的弊端无法彻底消除,D项表述错误,且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公社应该成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专区首府里的代表会议,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专区的代表会议则应派代表参加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 等信息,可以看出基层公社代表人民拥有社会管理权和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表明国家政权由人民当家作主,C项正确;巴黎公社是选举代表,没有实行直接民主制,A项错误;B项对材料解读不全面,排除;法国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选项排除。故选C。
7.C
【详解】根据材料“2019年我国主要领导所参加的部分外交活动”可知,我国主要领导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外交活动,体现了我国积极进行多边外交,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联合国,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不仅与周边也与世界其他各国搞好关系,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多边外交,不仅仅是南北协调,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材料“在浙江埭溪镇发蒙学堂总教习蔡绿农为其妹妹举办的放足纪念会上”“众人合唱《放脚乐》歌”体现的是教育发展对传统观念的冲击,说明的是教育近代化推动习俗变迁,D项正确;材料与养生之风盛行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仅从《放脚乐》来看,是无法得出妇女地位获得较大提高的说法,排除B项;晚清时期的社会环境仍然十分紧张,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9.B
【详解】根据材料“强调职业选择应与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士农工商四者皆可为”,可知职业选择应立足于现实基础,“士农工商”都可以成为职业发展方向,这是经世致用理念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强调“士农工商四者皆可为”,显然与传统“重农抑商”观念不相符,排除A项;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三纲五常的儒家思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封建等级秩序”,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为:前期 (冯太后摄政) 时期,主要以制度创设为主 ,创设了俸禄制 、均田制、租调制 、三长制 ,其中均田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三长制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 。后期(孝文帝亲政后),主要以推行“汉化”政策 为主,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语、通婚姻 ,其中迁都洛阳政治上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经济上满足了对粮食的需求; 军事上远离了北方的骚扰,稳固了政权 。对比以上内容可知,改革税制不属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排除 ③改革税制,B项正确;相较于改革税制,推行均田制的说法更为具体,是北魏孝文帝税制改革的具体内容,改革税制涵盖范围过于广泛,排除③改革税制,排除A项;C选项中包含③改革税制,排除C项;D选项中包含③改革税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应是一个民族,这是孙中山对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发展,适应了当时反帝反封及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是一个民族,这正是改变了旧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狭隘民族主义观念,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孙中山民族主义观念的发展,并且国共两党合作不属于民族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
12.B
【详解】根据材料“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可知草市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民购买生活用品的需要,B项正确;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不符合史实,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满足对生产生活品的需要,没有体现突破了乡村坊市间的界限,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哈姆雷特的善良和仁慈,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表现,正是这种思想使得哈姆雷特错失最佳良机,并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B项正确;感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感官在与对象发生实际接触后产生的,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而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乐观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出现的现象“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与科举制有关,宋朝科举制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D项正确;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排除A项;唐朝政府首创武举和殿试,排除B项;唐玄宗任用高级官僚主持科举考试,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可以看出这是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其突出的特点是实行了汉蕃分治,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与时俱进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墨守成规,排除C项;模棱两可不是南北面官制度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后,以郡县制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体现了周秦之变的内涵,故选C;A项发生于夏朝建立之初,不是周秦之变的内容,排除;郡县制的建立意味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质为人治,而非法治,故无法得出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的发展趋势,排除D。
17.B
【详解】根据漫画内容可知,美国的盟友都抛弃了美国,并突破美国的阻碍加入亚投行,说明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动摇,国际金融秩序发生变化,B项正确;漫画内容反映的是国际金融秩序的变化,而非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排除A项;美国的霸主地位尚未丧失,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一夫不耕”和“一女不织”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男耕女织式(即家庭式)小农劳作,B项正确;材料是农业家庭为单位的劳作,排除A项;材料是农业生产,不是手工业生产,排除C项;材料是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不是地主庄园式劳作。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被破坏,唐朝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政府对百姓人身束缚逐渐减弱,A项正确;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B项;宋朝儒学复兴,理学开始兴起,排除C项;安史之乱后,海上丝路贸易得到新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20.D
【详解】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项正确;《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排除A项;1945年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双十协定》,排除B项;《海国图志》是魏源所著,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
21.(1)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2)基本内涵:诚信正直、奋发图强、修身养德、为国为民。(任写2点即可)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4)共同点:重视人、尊重人、有追求、有品德、有思想。(任写2点即可)
【详解】(1)看法:根据材料一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可知,普罗塔哥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根据“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可知,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
(2)基本内涵:根据材料二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知,诚信正直;根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知,奋发图强;根据“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可知,为国为民;根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知,修身养德。
(3)运动:根据材料二中“(彼特拉克认为)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根据“(加尔文提出)把自己交托给上帝,服从圣灵的召唤”可知,宗教改革;根据“(康德主张)人非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
(4)共同点:综合材料二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西方思想的共同点主要有,重视人、尊重人、有追求、有品德、有思想。
22.(1)背景:①列强的入侵: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④部分知识分子的推动:
⑤清末新政的推行;⑥外国近代城市管理理念的传播。
(2)基本特征:城市建设围绕工业生产开展;形成了系统的管理组织网络。
原因: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政权性质的变化:工作重心的转移。(任答两点)
【详解】(1)历史背景:根据材料“国内租界城市化示范效应”“内忧外患的压力”可知列强的入侵、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为改革背景;根据材料“政治精英和市政学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呼吁和提出改革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诉求”可得出知识分子推动;根据材料“建立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一商部”可推论,进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适应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材料“清廷宣布‘新政’”可知是清末新政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所学可得出中国近代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受到西方管理理念的影响。
(2)基本特征:根据材料“城市由多功能向以工业生产为中心转变”,得出城市建设围绕工业生产开展;根据材料“形成了城市单位和居民委员会等横向组织,工会、共青团等纵向组织形成的组织网络”“形成条条关系”,得出形成了系统的管理组织网络。
原因:根据材料“城市由多功能向以工业生产为中心转变”可得出工业化生产对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要求;新中国建立后,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求城市管理体制适应新政权的发展;同时,1949年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就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对城市的管理体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3.(1)孝文帝:历史地位: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改革家。
主要功绩: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了一些汉化改革措施,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唐玄宗:历史地位: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主要功绩: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2)①是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加强了思想的统一;②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实行盐铁官营,增加了财政收入,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④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五铢钱统一由朝廷铸造,将铸币全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⑤设立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详解】(1)孝文帝:结合所学,可从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改革家说明其历史地位。
主要功绩:结合所学,可从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推行了一些汉化改革措施;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分析回答。
唐玄宗:结合所学,可从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分析其历史地位。
主要功绩:结合所学,可从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等分析回答。
(2)①根据所学可从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加强了思想的统一分析回答;②可从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分析回答;③可从盐铁官营增加了财政收入,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分析回答;④可从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将铸币全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等分析回答;⑤可从设立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分析回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