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考试用时:75分钟 全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0日22时30分,第22届世界杯在卡塔尔首都多哈(25°N,51°E)开幕,赛事周期28天。正在葫芦岛的小明观看了开幕式直播,据此完成1—2题。
1.开幕式期间,小明可能看到的现场景观是( )
A.朝霞满天 B.烈日当空 C.华灯初上 D.子夜星辰
2.世界杯期间,葫芦岛日出时间( )
A.逐渐变晚 B.逐渐变早 C.先晚后早 D.基本不变
下面为某地等高线和地层界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分别是( )
A.背斜山地外力作用 B.背斜谷地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C.向斜谷地内力作用 D.向斜山地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4.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不适合修建隧道 B.乙处地层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处可能发育河流 D.丁处为天然大理石最佳开采点
“垄槽序列”是指冰川舌状体向低海拔延伸堆积过程中冰碛垄与边槽间隔出现,并按照时间顺序多次堆积而成的序列。冰碛垄的规模往往受地势高低、冰川舌状体规模、气候等因素影响。四川稻城的雄古冰川,保留了很好的垄槽序列。下图为雄古冰川垄槽序列模式图,据此完成5—6题。
5.雄古冰川的冰碛垄形成的顺序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Ⅱ、Ⅲ、Ⅰ
6.雄古冰川Ⅰ号冰碛垄南侧大于北侧的原因是( )
A.气温差异 B.地形限制 C.岩性不同 D.河流侵蚀
2022年6月13日下午,山东烟台海面上出现罕见的“滚轴云”,并持续十多分钟。滚轴云是高空下沉扩散的冷空气遇暖湿气流时,暖湿气流被快速抬升所形成的一个大型带状云轴,“滚轴云”是天气突变的前兆。图为烟台海面“滚轴云”景观照片。据此完成7—8题。
7.利于烟台海面上“滚轴云”形成的条件是( )
A.高空气流运动弱 B.气温变化小 C.下垫面平坦开阔 D.当地湿度小
8.“滚轴云”出现后,烟台的天气可能是( )
A.狂风暴雨 B.艳阳高照 C.连绵细雨 D.云雾缭绕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某火山口湖阶段性受到岩浆活动影响,当岩浆活动活跃时,火山蒸汽成为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且火山蒸汽中含有氯离子。下图示意1965年以来该火山口湖相对水位的变化(以1971年的水位1152.2m为基准)。据此完成9—11题。
9.图示时段湖水冬季结冰的时间大约为( )
A.10年 B.15年 C.25年 D.35年
10.从阶段I到阶段Ⅱ,变化较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蒸发 C.地表径流 D.下渗
11.推测三个阶段湖水氯化物含量( )
A.上升一下降一上升 B.上升一稳定一上升
C.下降一稳定一下降 D.下降一上升一下降
乌伦古河发源于仅分布有1.2km°冰川的都新乌拉山,注入新疆第二大淡水湖乌伦古湖。全长为811km,流域面积约3.7万km,年均径流量近10亿m,每年5-6月径流量占全年60%左右。乌伦古河流域人口约15万,牲畜蓄养量为250万头,通过多年的水土开发,灌溉面积已达100多万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乌伦古河下游水量逐年减少。下图是乌伦古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乌伦古河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雨水 C.冰川融水 D.积雪融水
13.导致乌伦古河下游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减少明显 B.全球气候变暖 C.生产用水量大 D.生活用水量大
14.近年来乌伦古湖流域( )
A.吉利湖盐度升高明显 B.下游土地荒漠化加剧
C.流域蒸发蒸腾量减少 D.河流下游含沙量增加
纳米比亚沿海广泛分布着仙人掌等耐旱的“多肉植物”。纳米比亚内陆的辛巴族人保留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穿上衣,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和头发上,他们被称为“红泥人”。下图为纳米比亚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纳米比亚( )
A.位于非洲的西南部沿海,濒临印度洋
B.沿海地区渔业资源丰富
C.受东北信风的影响,河流稀少
D.荒漠上的植被与新疆荒漠植被相同
16.辛巴族人涂抹红土的主要原因是( )
①防止蚊虫叮咬 ②辛巴族人的族规 ③防止病毒传播 ④抵御烈日暴晒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图为某地植被类型空间分布以及森林的垂直分层图,据此完成17—19题。
17.该地可能位于(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亚寒带气候区 D.地中海气候区
18.该地针叶林与苔原植被分布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地形坡度不同 C.水热不同 D.人类干预
19.该地的草本层植被( )
A.对阳光的需求较灌木少 B.对土壤肥力要求高
C.较草原区草类含水量少 D.较灌木的根系发达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位于中国新疆北天山山脉西部,是一个风光秀美的高山湖泊,被誉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湖区常年盛行西北或偏西风,湖区年均气温0.5℃,冬天气温可达零下30多摄氏度,湖底产生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被迅速冰封在湖面上,形成奇特的冰泡景观(下图左)。下图右为赛里木湖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 ③大气环流 ④地形 ⑤人类活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1.近年来湖区面积持续增大使得赛里木湖部分地区候鸟数量明显增长,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湖区东部 B.湖区西部 C.湖区南部 D.湖泊中心
福建平潭岛上多产花岗岩石,当地人就地取材,建成碉堡般的石头厝,石头厝,以古朴亘古的身姿成就了布景般的原生态景致,它不仅是风情浓郁的独特民居,也是海岛祖先“斗天战地”生存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海岛儿女打拼世界的浓浓乡愁。读下图平潭岛石头厝,据此完成22—23题。
22.福建平潭石头厝,由花岗岩建造,其屋顶铺石块压住瓦片的主要原因( )
A.气温高、昼夜温差大 B.多台风、风力强
C.降水丰富、防流水侵蚀屋顶 D.花岗岩价格比较便宜
23.将调查到的各类石头厝的坐落、建设年代、层数、面积、用途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便于对石头厝相关数据的查阅、分析统计等工作,有利于今后对石头厝保护利用,最适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技术 D.数字地球
芦苇是一种抗盐碱能力很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被称为盐碱地上的先锋植物。芦苇荡是在沼泽地上大面积生长的芦苇群落。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全国面积最大的芦苇荡,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吸引了无数鸟类来此繁衍栖息。据此完成24—25题。
24.芦苇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增加土壤有机质 ②提高土壤含水量 ③降低土壤盐度 ④增加土壤厚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5.扎龙自然保护区芦苇荡最主要的生态价值是( )
A.改良土壤 B.净化空气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涵养水源
下图为1978—2018年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26—27题。
在山东省的三大产业中( )
A.第二产业产值2006年最高 B.第二产业长期是主导产业
C.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 D.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升高
27.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变化会( )
A.改变劳动力的就业结构 B.加快第一产业的衰退
C.不断提高重工业的比重 D.持续增加服务业的类型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和辐射带动力较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2022年12月7日,《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成为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都市圈后,第7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发展规划。武汉都市圈以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四市主城区为发展核心,致力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下图为武汉都市圈及周边发展规划示意。据此完成28—30题。
武汉市是武汉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起主要辐射带动作用,主要是因为武汉与周边城市相比( )
A.科技水平最高 B.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
C.人口数量最多 D.基础设施条件最完善
29.武汉市的对外辐射能( )
A.缓解武汉市的“城市病”问题 B.降低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C.提升武汉市的规模等级 D.实现武汉都市圈的均衡发展
30.武汉都市圈的建设需要( )
①强化交通互联 ②深化产业趋同 ③推进生态共保 ④实现四城合作共管
⑤推进公共服务共享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2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端,非洲第三大淡水湖。四周风光旖旎、高崖环绕,有众多河流注入。马拉维湖水的透明度常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12月份透明度不足1米。马拉维湖中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仅慈鲷鱼就有850多种。慈鲷鱼的生存需充足的阳光和氧气,且都生活在湖底,马拉维湖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慈鲷鱼分布。下图示意马拉维湖及周边地区。
(1)简述马拉维湖的形成过程。(4分)
(2)比较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8分)
(3)分析马拉维湖12月份透明度低的主要原因。(6分)
(4)简析慈鲷鱼只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水域的原因。(4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 分)
材料一: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垦荒,自上世纪80年代起,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
材料二:毛乌素沙漠上世纪50年代,森林覆盖率仅有2.6%,沙化土地占90%以上。经过几代人的治理,当地2020年森林覆盖率已达32.8%、植被总覆盖率超过70%。治沙可以脱贫,曾经的荒地沙山如今已经绿色青草,湖泊散布,各种产业发展良好。
材料三:河套平原灌区是我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河套灌区属于没有引水灌溉便没有农业的地区,该灌区年引黄河水量为50亿立方米,占黄河过境水量的七分之一。灌区农作物灌溉分夏灌、秋灌和秋后灌三个阶段,夏灌从每年5月上旬到6月底,秋灌从9月初到9月中旬。这两个阶段的灌水都是农作物生长期的灌溉。秋后灌溉是作物收割后的储水灌溉,每年从10月初开始到11月初结束,是该灌区一年中灌水量最大的一次。长期以来,河套灌区由于灌水较多,而排水工程没有跟上去,土壤盐碱化日趋加剧,严重影响灌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下图为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漠、河套平原灌区位置示意图。
(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库布其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6分)
(2)从产业发展角度,说明毛乌素沙漠治沙成功后脱贫致富的途径。(8分)
(3)说出河套灌区进行秋后灌的主要目的。(4分)龙川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A A B C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B B C B C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B B C B A B A B
31.(22分)
(1)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地势低洼,积水成湖。(4分)
(2)甲地降水多于乙地(2分);甲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甲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到达甲地时受山地抬升作用,产生大量降水。(6分)
(3)12月份降水丰富,入湖水量大,入湖径流带来大量的泥沙;入湖径流同时给湖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湖中浮游生物大量生长;12月份降水丰富,入湖水量大,水流急,搅动湖底淤泥上泛;12月份为夏季,水温高,水中浮游生物生长快。(6分)
(4)该湖为板块张裂面形成,湖岸地形陡峭,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水域较浅,从而湖底有阳光和氧气,慈鲷鱼能够生存;湖岸附近入湖径流带来养分、饵料多。(4分)
32.(18分)
(1)库布其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少,多沙质沉积物,沙丘容易活化。(6分)
(2)树、草增多可以适度发展畜牧业;风沙减轻、水源增多,利于发展(大棚)种植业;湖泊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增多后,农产品加工业得以发展;绿水青山可以发展旅游业。(8分)
(3)降低士壤盐度;改善士壤水分条件,有利于第二年春播。(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