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卷
一、项目一管道潜望镜
1.(2021五上·拱墅期末)如下图所示,管道潜望镜可采用伸缩杆将其一端送到被检测管井,对各种复杂的管道情况进行观察判断。(每小题2分,共26分)
(1)仔细读图,请在管道潜望镜上用简图的形式画出另一面镜子。
(2)用带箭头的直线在管道潜望镜中把光的传播路线补充完整。
(3)请简要解释管道潜望镜是怎样工作的:
(4)地下管道一片漆黑,我们往往需要在管道潜望镜上装上光源,请在图上用“凸”标示光源的大致位置。
(5)工人叔叔站在检测管井口往下观望,发现浸没在水中的固体污物看起来要比实际位置浅一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光的( )。
A.反射 B.折射 C.散射 D.直线传播
(6)地下管道中的水往往十分浑浊,用激光笔照射浑浊的水,可以看到水中有一条笔直的光传播路径。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光能够穿透水
B.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C.水中的杂质被照亮了
D.光在传播中没有遇到杂质的阻碍
(7)激光笔的光线斜射入水中,我们可看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8)激光笔照射到检测管井的某些金属物体上会发生反射,反射光是( )。
A.沿直线传播的 B.沿曲线传播的
C.沿折线传播的 D.没有固定的路线
2.(2021五上·拱墅期末)下列图示中,属于日食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3.(2021五上·拱墅期末)下列描述的光现象中,利用反光原理的是( )。
A.立竿见影 B.凿壁偷光 C.雨后彩虹 D.汽车反光镜
4.(2021五上·拱墅期末)科学家利用光的某个原理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这个原理是光的( )。
A.直线传播 B.折射 C.反射 D.散射
5.(2021五上·拱墅期末)我们在课堂上制作彩色轮实验中,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 )。
A.红、黄、蓝三种颜色 B.红、绿、蓝三种颜色
C.红、橙、黄三种颜色 D.红、蓝、紫三种颜色
6.(2021五上·拱墅期末)彩虹往往总是出现在雨过天晴,请简要解释原因。
(2021五上·拱墅期末)唐家山堰塞湖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唐家山大量山体崩塌,两处相邻的巨大滑坡体夹杂巨石、泥土冲向湔江河道,形成巨大的堰塞湖。(每小题2分,共24分)
7.关于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地震是人为造成的
B.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核圈层
C.目前人们已可精确预测地震的发生
D.地球内部运动都有可能导致地震
8.发生地震时,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有可能的话,应迅速跑到操场等空旷地
B.如果无法快速跑出去,可躲在桌子等坚固的物体下面
C.如果在高楼中,可乘电梯快速逃生
D.在野外避震时要注意避开陡峭的山坡和山崖等
9.地震期间形成的堰塞湖,其发展的趋向是( )。
A.上游泥沙冲人湖中并不断堆积,在湖中央形成三角洲
B.形成天然水库,给人们带来福祉,不会有灾害
C.水位不断上升,对上游造成淹没的危险;有可能会溃坝,对下游百姓造成威胁
D.改变了地形地貌,造成水土流失,对我们的生存生活没有任何好处
10.地震之后通常会下暴雨,简要说说这时候暴雨会对地表带来怎样的影响: 。
11.(2021五上·拱墅期末)下列做法中,可以减级土地被雨水侵蚀的是( )。
A.多建水库 B.开荒毁绿 C.开山挖矿 D.植树造林
12.(2021五上·拱墅期末)地壳运动中,除了有可能发生地震之外,还有可能会发生火山喷发。下列关于火山喷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岩浆冲出地壳薄弱处,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B.火山喷发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的
C.火山喷发对改变地形的作用不大
D.火山喷发给地球生物带来灾害,没有任何好处
13.(2021五上·拱墅期末)在“火山”模型中,自“山顶”向下挖一个小洞,是为了( )。
A.模拟人类矿井 B.保持气体流通
C.模拟岩层裂缝 D.便于雨水进入
14.(2021五上·拱墅期末)依据发生火山和地震时的现象,可推知地球内部是( )。
A.静止、冰冷的 B.静止、炽热的
C.运动、冰冷的 D.运动、炽热的
15.(2021五上·拱墅期末)下图是我国沿北纬32°的地形剖面图。
仔细读图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
A.西高东低 B.东低西高 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
16.(2021五上·拱墅期末)汶川县所在的四川省是一个大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盆地周围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中间盆底地势低矮,海拔250米~750米。分析上面的图文信息,我们可推测四川盆地的位置在( )处。
A.甲 B.乙 C.丙 D.丁
17.(2021五上·拱墅期末)四川盆地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砂岩和页岩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火成岩
18.(2021五上·拱墅期末)四川盆地是紫色土壤,紫色土是仅次于黑土的肥沃土壤,这也是四川被称为“天农之国”的重要因素之一。请推测这些土壤的由来。
19.(2021五上·拱墅期末)用秋千和水钟计量时间
小科和小明同学去公园游玩,发现公园里有两个秋干,旁边还有一个景观水池,水池上有一个水缸,水从水缸的溢水口不断溢出。(每小题2分,共26分)
暖阳下,小科记得老师说过古人可以用太阳来计时。利用日影长度来计时的仪器是( )。
A.浑天仪 B.指南针 C.水钟 D.圭表
20.(2021五上·拱墅期末)以下计时工具中,相对发明最早的是( )。
A.水钟 B.日晷 C.机械钟 D.电子钟
(2021五上·拱墅期末)小明看了景观水池,想到了水钟。
21.如图,当泄水容器中的水不断往下滴水时,水位不断下降,滴水的速度将(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快慢交替 D.保持不变
22.如果在上图的泄水容器上标示刻度,正确合理的是( )。
A. B. C. D.
23.如果上图受水容器中的水积聚到50毫升时,需要用时2分钟。请推测,受水容器中的水从50毫升积聚到100毫升,用时( )。
A.大于2分钟 B.等于2分钟 C.小于2分钟 D.无法确定
24.(2021五上·拱墅期末)小科用力推一下秋千,让其自由摆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摆动幅度越来越大
B.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
C.摆动方向不断改变
D.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相同
(2021五上·拱墅期末)小科和小明发现秋千就相当于摆,所以就继续研究了1分钟内一人和两人坐上不同秋千后摆动次数的比较。记录数据如下。
第一次测试 第二次测试 第三次测试 我的取值
一人坐甲秋千 11 12 12 12
两人坐甲秋千 12 12 12 12
两人坐乙秋千 14 14 13 14
25.秋干在摆动时的计数方法应该是( )。
A.来回摆动算2次 B.摆到最低点算1次
C.来回摆动算1次 D.摆到最高点算1次
26.比较上表中的数据,可发现甲秋千与乙秋千的不同之处是( )。
A.甲秋千的摆绳比乙秋千长 B.甲秋千的摆绳与乙秋千一样长
C.乙秋千的摆绳比甲秋千长 D.无法比较
27.从上表“一人坐甲秋千”与“两人坐甲秋千”的测试中,我们发现( )。
A.“摆锤”越轻,摆得越慢
B.“摆锤”的质量不影响摆的快慢
C.“摆锤”越重,摆得越慢
D.无法得出结论
28.“两人坐甲秋千”与“两人坐乙秋千”的测试中,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A.摆动幅度 B.重物(两人) C.摆动时间 D.以上均是
29.课堂上,某个摆1分钟摆了55次,想要它摆60次,可以( )。
A.增加摆绳长度 B.增大摆锤质量
C.缩短摆绳长度 D.减小摆锤质量
30.(2021五上·拱墅期末)小科和小明在做接水和秋千测试时,两人的配合需要非常默契,他们在喊起始口令时,最理想的口令是( )。
A.预备-开始 B.3-2-1-开始 C.3-2-1-放 D.以上都行
31.(2021五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水从水缸的溢水口不断溢出,如果我们在水缸底部打一小孔,小孔流出的水流速度是匀速的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1五上·拱墅期末)飞镖(体育运动项目)
飞镖运动起源于十五世纪英格兰,后来日趋职业化。小科同学对这项运动非常感兴趣,并且邀了几位同学成立了飞镖运动研究小组。(同学们在私下玩耍时务必注意安全)(每空2分,共24分)
32.仔细读图,目前上臂(大臂)上方的肌肉所处的状态是( ) 。
A.收缩 B.舒张 C.拉长 D.无法判断
33.在扔飞镖时,人体参与该运动的结构( )。
A.只有骨和肌肉 B.只有关节和肌肉
C.只有关节和骨 D.有骨、关节和肌肉
34.比赛时,控制手臂做出反应、下达指令的结构是( )。
A.手 B.神经 C.大脑 D.心脏
35.飞镖运动对我们身体的好处有( )。
A.提高专注力 B.有效锻炼肌肉
C.增强睡眠质量 D.以上都是
36.赛场上非常考验选手们的心脏承受能力。下列关于心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睡觉时,心跳速度会减慢
B.心脏是不停工作、不会休息的
C.经常锻炼可以使心脏更健康
D.心脏的搏动推动了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37.比赛中,关于用眼瞄准靶心、手扔出飞镖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眼接受靶心刺激后,通过传入神经直接做出反应
B.神经中枢指挥扔出飞镖
C.传出神经负责将扔出飞镖指令进行传达
D.眼接受靶心刺激后,通过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
38.神经系统在飞镖比赛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能更好保护神经系统的是( )。
A.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态 B.骑乘电动车要戴好头盔
C.乘车时系好安全带 D.以上都是
39.小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飞镖比赛,感到压力很大。下列不能舒缓压力的是( )。
A.听轻音乐 B.一直玩手机
C.适当体育锻炼 D.向家人倾诉
40.大多数比赛选手在常态、赛时的心跳会有显著变化。下列数字比较符合大众的是( )。
A.常态50次,赛时60次 B.常态50次,赛时120次
C.常态80次,赛时120次 D.常态80次,赛时60次
41.小科因为最后一轮比赛失利,错失奖牌,非常沮丧。下列能有效调节情绪的是( )。
A.深呼吸、鼓励安慰自己 B.大喊大叫、觉得不公平
C.一个人闷在心里,不找人倾诉 D.马上投入到更加残酷的训练中
42.小科因为过于思考、分析自己的赛时表现,导致头痛、吃不下饭。请你从爱护脑的角度给小科提一条合理建议。
43.听了你的建议后,小科决定保护好脑,计划先提升身体素质,再通过不断的练习提升自己的飞镖水平。请你对他在健康运动的规划上至少提出一条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
(2)
(3)两个平面镜使光经两次反射后进入人的视野
(4)图略(光源应安装在管道潜望镜下端靠近污物一侧)
(5)B
(6)B
(7)C
(8)A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
(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需要相对平行的两面平面镜,并与水平面成45度夹角。
(2)光沿直线传播,光的路线为直线,箭头指向光的前进方向。
(3)管道潜望镜是利用两个平面镜使光经两次反射而射向眼中。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上边看到下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 45°夹角,景象通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成像,从而从上边看到了下面的景象。
(4)光源应安装在管道潜望镜下端靠近污物一侧,光源能照亮固体污物,反射光能进入管道潜望镜。
(5)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由于光的折射,所以工人发现浸没在水中的固体污物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一些。
(6)水中的杂质是由很小的不透明固体颗粒组成,能阻碍一部分光传播,另一部分光继续传播,阻碍光传播的颗粒被照亮,就能看到激光笔的光束了。
(7)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光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移,光从空气斜射进人水中时会向下偏移。
(8)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也是沿直线传播。
2.【答案】A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A符合题意。
3.【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和B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原理,C是光的折射。
4.【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科学家在地球上向月球发射一束光,测量光到达月球表面并反射回到地球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月球到地球的大致距离。
5.【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所以彩色轮应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
6.【答案】雨后空气中飘浮着许多小水珠,它们就像悬浮在空中的微型三棱镜,当太阳光经过水滴时,就被分解成了七色光带(合理即可)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阳光照射到空中接近圆形的小水滴,光被分解成了七色光。
【答案】7.D
8.C
9.C
10.雨水汇成地表径流时会把地表土壤中部分物质带走,发生水土流失,还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堰塞湖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出现,堰塞湖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有可能导致重大洪灾。所以各位应要留意最新情况啦,因为灾区形成的堰塞湖一旦决口后果严重。
7.A、地震主要是地壳活动造成的,故A选项错误,
B、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故B选项错误,
C、目前人们还不能精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故C选项错误,
D、地球内部运动使得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有可能导致地震,故D选项正确。
8.地震时,如果在一楼,迅速跑向空旷的地方,远离高楼大厦的建筑物。在室内寻找合适的避难位置,比较安全的空间有: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卫生间等小房间。靠墙角蹲下,用双手保护头和颈部,避免被坠物砸伤;或蹲在结实的桌子下面,紧紧握住桌脚,依靠桌子挡住坠物。地震发生时,不能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要先自救,寻找合适的避难位置,所以C符合题意。
9.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 灾区形成的堰塞湖(海子)一旦决口后果严重。 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堰塞湖(海子)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随时可发生重大洪灾。 堰塞湖(海子)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灾害的破坏力。
10.暴雨的冲刷会造成地表水土流失,并容易引起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11.【答案】D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修泄洪提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可以减少水流失,和风沙侵蚀。
12.【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当岩浆冲出地壳薄弱处,就形成了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后,喷火口内因大量浮石被喷出来和挥发性物质的散失,引起颈部塌陷形成漏斗状洼地,即火山口。后来,由于降雨、积雪融化或者地下水使火山口逐渐储存大量的水从而形成火山湖。火山湖包括火山口湖、火口原湖和熔岩堰塞湖。对地形造成巨大的影响;火山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均具有重大的影响,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使土壤变得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火山喷发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也有好处。A选项符合题意。
13.【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火山”模型中,自“山顶”向下挖一个小洞,是为了模拟岩层裂缝。
14.【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火山和地震都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依据发生火山和地震时的现象,可推知地球内部是运动的、炽热的。
15.【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国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6.【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汶川县所在四川省处于四川盆地,中间低、四周高,题目图中乙符合题意。
17.【答案】B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沉积岩,三大岩类的一种,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在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任何先成岩遭受风化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过外力的搬运所形成的沉积层,又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 5%。沉积岩主要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18.【答案】盆地周围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风化物在盆地堆积形成(合理即可)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紫色土是盆地周围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在盆地堆积形成的。
19.【答案】D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浑仪和浑象是反映浑天说的仪器。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磁场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水钟是利用水来计时的工具。圭表是利用光影来计时的工具。D符合题意。
20.【答案】B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后者称为日晷,用来测量时间。二者统称为太阳钟。
【答案】21.B
22.A
23.A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泄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21.滴漏的滴速与水位的高低有关,水位高,水的压力大,滴漏的速度比较快,随着水位的下降,水压减小,滴速变慢。
22.泄水型水钟是从容器中流出,水面下降来报时的。容器中的水会越来越少。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因为容器中的水较多。水产生的压力较大,所以水滴的速度也比较快,随着水面的下降,水的压力也会变小,水滴的速度也也会减慢,液面下降的速度也会变慢,所以刻度应是上疏下密的。
23.如果受水容器中的水积聚到50毫升时,需要2分钟。我们可推测,如果受水容器中的水从50毫升积聚到100毫升,所需时间最有可能大于2分钟,因为随着水位下降,水滴速度变慢。
24.【答案】D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摆具有等时性,所以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
【答案】25.C
26.A
27.B
28.D
29.C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单摆是能够产生往复摆动的一种装置,将无重细杆或不可伸长的细柔绳一端悬于重力场内一定点,另一端固结一个重小球,就构成单摆。若小球只限于铅直平面内摆动,则为平面单摆,若小球摆动不限于铅直平面,则为球面单摆。秋千就相当于一个单摆。
25.摆动次数,应是来回一次计为一次。即一个往复或一个周期为一次。单摆在摆动时的计数方法应该是来回算1次。
2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无关。单摆摆动的速度跟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速度越慢;摆长越短,摆动速度越快。根据读表可知,乙秋千摆动快,摆长短,甲秋千摆动慢,摆长长。
27.从上表“一人坐甲秋千”与“两人坐甲秋千”的测试中,我们发现两种摆动速度相同,所以“摆锤”的质量不影响摆的快慢。
28.“两人坐甲秋千”与“两人坐乙秋千”的测试是一个对比实验,在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除了甲乙两个秋千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全部相同。
29.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无关。单摆摆动的速度跟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速度越慢;摆长越短,摆动速度越快。想要增加摆动速度,可以缩短摆绳长度。
30.【答案】D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做单摆实验时,开始口令没有要求,但需要配合默契。
31.【答案】匀速的,水缸的水位不变,小孔流出的水流速度是匀速的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小孔处流出的水量比水龙头的出水量小或相等时,缸内水位保持不变,小孔处水的流速匀速;小孔处流出的水量比水龙头的出水量大时,缸内水位逐步下降,小孔处水的流速不匀速,先快后慢。
【答案】32.A
33.D
34.C
35.D
36.B
37.A
38.D
39.B
40.C
41.A
42.听轻音乐,适当体育锻炼,缓解压力(合理即可)
43.锻炼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即可)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心脏的运动;神经系统;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增大肺活量,舒缓情绪。
32.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例如,屈时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所以,题目图片中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上臂上方的肌肉)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33.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一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据上所述,D的说法正确。
34.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感受刺激,然后传入神经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大脑)发出指令,传出神经传出指令,最后做出反应。故选C。
35.体育运动能使我们身体保持健康,飞镖运动的好处有很多,可以提高专注力,有效锻炼肌肉,增强睡眠质量等等。
36.A、心脏跳动的快慢与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系,运动越剧烈,心脏跳动越快,反之,越慢。所以睡觉时,心跳速度会减慢,A正确。
B、心脏不停工作,心脏每跳动一次,心房、心室的舒张期比收缩期要长一些,结果使心肌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并使血液充分地流回到心脏,B错误。
C、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更健康,C正确。
D、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D正确。
37.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感受刺激,然后传入神经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大脑)发出指令,传出神经传出指令,最后做出反应。所以A选项错误。
38.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护脊髓;乘车时系好安全带、骑乘电动车要戴好头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参加体育活动等。
39.舒缓压力的方法有:听轻快舒缓的音乐、出门旅游、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向家人及朋友倾诉等,玩手机不能舒缓压力。
40.正常人常态下的心跳次数一般为60-100次每分钟,运动过后心跳会加快,一般到120次每分钟。
41.调节情绪的方法也很多,比如自我安慰、转移注意力、适当发泄等,一定要选取适合自己的,也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如果情况较为严重,还需要及时去医院的心理科进行咨询。
42.小科过于焦虑对自己的身体及大脑产生伤害,应该通过听轻快舒缓的音乐、出门旅游、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向家人及朋友倾诉等方式舒缓自己的情绪。
43.每天早晨跑步运动半小时;每晚坚持仰卧起坐3分钟;每天坚持举哑铃30个。(答案不唯一)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卷
一、项目一管道潜望镜
1.(2021五上·拱墅期末)如下图所示,管道潜望镜可采用伸缩杆将其一端送到被检测管井,对各种复杂的管道情况进行观察判断。(每小题2分,共26分)
(1)仔细读图,请在管道潜望镜上用简图的形式画出另一面镜子。
(2)用带箭头的直线在管道潜望镜中把光的传播路线补充完整。
(3)请简要解释管道潜望镜是怎样工作的:
(4)地下管道一片漆黑,我们往往需要在管道潜望镜上装上光源,请在图上用“凸”标示光源的大致位置。
(5)工人叔叔站在检测管井口往下观望,发现浸没在水中的固体污物看起来要比实际位置浅一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光的( )。
A.反射 B.折射 C.散射 D.直线传播
(6)地下管道中的水往往十分浑浊,用激光笔照射浑浊的水,可以看到水中有一条笔直的光传播路径。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光能够穿透水
B.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C.水中的杂质被照亮了
D.光在传播中没有遇到杂质的阻碍
(7)激光笔的光线斜射入水中,我们可看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8)激光笔照射到检测管井的某些金属物体上会发生反射,反射光是( )。
A.沿直线传播的 B.沿曲线传播的
C.沿折线传播的 D.没有固定的路线
【答案】(1)
(2)
(3)两个平面镜使光经两次反射后进入人的视野
(4)图略(光源应安装在管道潜望镜下端靠近污物一侧)
(5)B
(6)B
(7)C
(8)A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
(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需要相对平行的两面平面镜,并与水平面成45度夹角。
(2)光沿直线传播,光的路线为直线,箭头指向光的前进方向。
(3)管道潜望镜是利用两个平面镜使光经两次反射而射向眼中。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上边看到下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 45°夹角,景象通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成像,从而从上边看到了下面的景象。
(4)光源应安装在管道潜望镜下端靠近污物一侧,光源能照亮固体污物,反射光能进入管道潜望镜。
(5)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由于光的折射,所以工人发现浸没在水中的固体污物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一些。
(6)水中的杂质是由很小的不透明固体颗粒组成,能阻碍一部分光传播,另一部分光继续传播,阻碍光传播的颗粒被照亮,就能看到激光笔的光束了。
(7)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光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移,光从空气斜射进人水中时会向下偏移。
(8)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也是沿直线传播。
2.(2021五上·拱墅期末)下列图示中,属于日食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A符合题意。
3.(2021五上·拱墅期末)下列描述的光现象中,利用反光原理的是( )。
A.立竿见影 B.凿壁偷光 C.雨后彩虹 D.汽车反光镜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和B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原理,C是光的折射。
4.(2021五上·拱墅期末)科学家利用光的某个原理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这个原理是光的( )。
A.直线传播 B.折射 C.反射 D.散射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科学家在地球上向月球发射一束光,测量光到达月球表面并反射回到地球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月球到地球的大致距离。
5.(2021五上·拱墅期末)我们在课堂上制作彩色轮实验中,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 )。
A.红、黄、蓝三种颜色 B.红、绿、蓝三种颜色
C.红、橙、黄三种颜色 D.红、蓝、紫三种颜色
【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所以彩色轮应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
6.(2021五上·拱墅期末)彩虹往往总是出现在雨过天晴,请简要解释原因。
【答案】雨后空气中飘浮着许多小水珠,它们就像悬浮在空中的微型三棱镜,当太阳光经过水滴时,就被分解成了七色光带(合理即可)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阳光照射到空中接近圆形的小水滴,光被分解成了七色光。
(2021五上·拱墅期末)唐家山堰塞湖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唐家山大量山体崩塌,两处相邻的巨大滑坡体夹杂巨石、泥土冲向湔江河道,形成巨大的堰塞湖。(每小题2分,共24分)
7.关于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地震是人为造成的
B.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核圈层
C.目前人们已可精确预测地震的发生
D.地球内部运动都有可能导致地震
8.发生地震时,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有可能的话,应迅速跑到操场等空旷地
B.如果无法快速跑出去,可躲在桌子等坚固的物体下面
C.如果在高楼中,可乘电梯快速逃生
D.在野外避震时要注意避开陡峭的山坡和山崖等
9.地震期间形成的堰塞湖,其发展的趋向是( )。
A.上游泥沙冲人湖中并不断堆积,在湖中央形成三角洲
B.形成天然水库,给人们带来福祉,不会有灾害
C.水位不断上升,对上游造成淹没的危险;有可能会溃坝,对下游百姓造成威胁
D.改变了地形地貌,造成水土流失,对我们的生存生活没有任何好处
10.地震之后通常会下暴雨,简要说说这时候暴雨会对地表带来怎样的影响: 。
【答案】7.D
8.C
9.C
10.雨水汇成地表径流时会把地表土壤中部分物质带走,发生水土流失,还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堰塞湖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出现,堰塞湖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有可能导致重大洪灾。所以各位应要留意最新情况啦,因为灾区形成的堰塞湖一旦决口后果严重。
7.A、地震主要是地壳活动造成的,故A选项错误,
B、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故B选项错误,
C、目前人们还不能精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故C选项错误,
D、地球内部运动使得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有可能导致地震,故D选项正确。
8.地震时,如果在一楼,迅速跑向空旷的地方,远离高楼大厦的建筑物。在室内寻找合适的避难位置,比较安全的空间有: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卫生间等小房间。靠墙角蹲下,用双手保护头和颈部,避免被坠物砸伤;或蹲在结实的桌子下面,紧紧握住桌脚,依靠桌子挡住坠物。地震发生时,不能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要先自救,寻找合适的避难位置,所以C符合题意。
9.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 灾区形成的堰塞湖(海子)一旦决口后果严重。 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堰塞湖(海子)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随时可发生重大洪灾。 堰塞湖(海子)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灾害的破坏力。
10.暴雨的冲刷会造成地表水土流失,并容易引起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11.(2021五上·拱墅期末)下列做法中,可以减级土地被雨水侵蚀的是( )。
A.多建水库 B.开荒毁绿 C.开山挖矿 D.植树造林
【答案】D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修泄洪提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可以减少水流失,和风沙侵蚀。
12.(2021五上·拱墅期末)地壳运动中,除了有可能发生地震之外,还有可能会发生火山喷发。下列关于火山喷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岩浆冲出地壳薄弱处,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B.火山喷发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的
C.火山喷发对改变地形的作用不大
D.火山喷发给地球生物带来灾害,没有任何好处
【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当岩浆冲出地壳薄弱处,就形成了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后,喷火口内因大量浮石被喷出来和挥发性物质的散失,引起颈部塌陷形成漏斗状洼地,即火山口。后来,由于降雨、积雪融化或者地下水使火山口逐渐储存大量的水从而形成火山湖。火山湖包括火山口湖、火口原湖和熔岩堰塞湖。对地形造成巨大的影响;火山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均具有重大的影响,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使土壤变得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火山喷发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也有好处。A选项符合题意。
13.(2021五上·拱墅期末)在“火山”模型中,自“山顶”向下挖一个小洞,是为了( )。
A.模拟人类矿井 B.保持气体流通
C.模拟岩层裂缝 D.便于雨水进入
【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火山”模型中,自“山顶”向下挖一个小洞,是为了模拟岩层裂缝。
14.(2021五上·拱墅期末)依据发生火山和地震时的现象,可推知地球内部是( )。
A.静止、冰冷的 B.静止、炽热的
C.运动、冰冷的 D.运动、炽热的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火山和地震都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依据发生火山和地震时的现象,可推知地球内部是运动的、炽热的。
15.(2021五上·拱墅期末)下图是我国沿北纬32°的地形剖面图。
仔细读图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
A.西高东低 B.东低西高 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国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6.(2021五上·拱墅期末)汶川县所在的四川省是一个大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盆地周围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中间盆底地势低矮,海拔250米~750米。分析上面的图文信息,我们可推测四川盆地的位置在( )处。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汶川县所在四川省处于四川盆地,中间低、四周高,题目图中乙符合题意。
17.(2021五上·拱墅期末)四川盆地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砂岩和页岩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火成岩
【答案】B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沉积岩,三大岩类的一种,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在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任何先成岩遭受风化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过外力的搬运所形成的沉积层,又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 5%。沉积岩主要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18.(2021五上·拱墅期末)四川盆地是紫色土壤,紫色土是仅次于黑土的肥沃土壤,这也是四川被称为“天农之国”的重要因素之一。请推测这些土壤的由来。
【答案】盆地周围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风化物在盆地堆积形成(合理即可)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紫色土是盆地周围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在盆地堆积形成的。
19.(2021五上·拱墅期末)用秋千和水钟计量时间
小科和小明同学去公园游玩,发现公园里有两个秋干,旁边还有一个景观水池,水池上有一个水缸,水从水缸的溢水口不断溢出。(每小题2分,共26分)
暖阳下,小科记得老师说过古人可以用太阳来计时。利用日影长度来计时的仪器是( )。
A.浑天仪 B.指南针 C.水钟 D.圭表
【答案】D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浑仪和浑象是反映浑天说的仪器。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磁场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水钟是利用水来计时的工具。圭表是利用光影来计时的工具。D符合题意。
20.(2021五上·拱墅期末)以下计时工具中,相对发明最早的是( )。
A.水钟 B.日晷 C.机械钟 D.电子钟
【答案】B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后者称为日晷,用来测量时间。二者统称为太阳钟。
(2021五上·拱墅期末)小明看了景观水池,想到了水钟。
21.如图,当泄水容器中的水不断往下滴水时,水位不断下降,滴水的速度将(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快慢交替 D.保持不变
22.如果在上图的泄水容器上标示刻度,正确合理的是( )。
A. B. C. D.
23.如果上图受水容器中的水积聚到50毫升时,需要用时2分钟。请推测,受水容器中的水从50毫升积聚到100毫升,用时( )。
A.大于2分钟 B.等于2分钟 C.小于2分钟 D.无法确定
【答案】21.B
22.A
23.A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泄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21.滴漏的滴速与水位的高低有关,水位高,水的压力大,滴漏的速度比较快,随着水位的下降,水压减小,滴速变慢。
22.泄水型水钟是从容器中流出,水面下降来报时的。容器中的水会越来越少。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因为容器中的水较多。水产生的压力较大,所以水滴的速度也比较快,随着水面的下降,水的压力也会变小,水滴的速度也也会减慢,液面下降的速度也会变慢,所以刻度应是上疏下密的。
23.如果受水容器中的水积聚到50毫升时,需要2分钟。我们可推测,如果受水容器中的水从50毫升积聚到100毫升,所需时间最有可能大于2分钟,因为随着水位下降,水滴速度变慢。
24.(2021五上·拱墅期末)小科用力推一下秋千,让其自由摆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摆动幅度越来越大
B.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
C.摆动方向不断改变
D.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相同
【答案】D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摆具有等时性,所以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
(2021五上·拱墅期末)小科和小明发现秋千就相当于摆,所以就继续研究了1分钟内一人和两人坐上不同秋千后摆动次数的比较。记录数据如下。
第一次测试 第二次测试 第三次测试 我的取值
一人坐甲秋千 11 12 12 12
两人坐甲秋千 12 12 12 12
两人坐乙秋千 14 14 13 14
25.秋干在摆动时的计数方法应该是( )。
A.来回摆动算2次 B.摆到最低点算1次
C.来回摆动算1次 D.摆到最高点算1次
26.比较上表中的数据,可发现甲秋千与乙秋千的不同之处是( )。
A.甲秋千的摆绳比乙秋千长 B.甲秋千的摆绳与乙秋千一样长
C.乙秋千的摆绳比甲秋千长 D.无法比较
27.从上表“一人坐甲秋千”与“两人坐甲秋千”的测试中,我们发现( )。
A.“摆锤”越轻,摆得越慢
B.“摆锤”的质量不影响摆的快慢
C.“摆锤”越重,摆得越慢
D.无法得出结论
28.“两人坐甲秋千”与“两人坐乙秋千”的测试中,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A.摆动幅度 B.重物(两人) C.摆动时间 D.以上均是
29.课堂上,某个摆1分钟摆了55次,想要它摆60次,可以( )。
A.增加摆绳长度 B.增大摆锤质量
C.缩短摆绳长度 D.减小摆锤质量
【答案】25.C
26.A
27.B
28.D
29.C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单摆是能够产生往复摆动的一种装置,将无重细杆或不可伸长的细柔绳一端悬于重力场内一定点,另一端固结一个重小球,就构成单摆。若小球只限于铅直平面内摆动,则为平面单摆,若小球摆动不限于铅直平面,则为球面单摆。秋千就相当于一个单摆。
25.摆动次数,应是来回一次计为一次。即一个往复或一个周期为一次。单摆在摆动时的计数方法应该是来回算1次。
2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无关。单摆摆动的速度跟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速度越慢;摆长越短,摆动速度越快。根据读表可知,乙秋千摆动快,摆长短,甲秋千摆动慢,摆长长。
27.从上表“一人坐甲秋千”与“两人坐甲秋千”的测试中,我们发现两种摆动速度相同,所以“摆锤”的质量不影响摆的快慢。
28.“两人坐甲秋千”与“两人坐乙秋千”的测试是一个对比实验,在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除了甲乙两个秋千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全部相同。
29.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无关。单摆摆动的速度跟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速度越慢;摆长越短,摆动速度越快。想要增加摆动速度,可以缩短摆绳长度。
30.(2021五上·拱墅期末)小科和小明在做接水和秋千测试时,两人的配合需要非常默契,他们在喊起始口令时,最理想的口令是( )。
A.预备-开始 B.3-2-1-开始 C.3-2-1-放 D.以上都行
【答案】D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做单摆实验时,开始口令没有要求,但需要配合默契。
31.(2021五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水从水缸的溢水口不断溢出,如果我们在水缸底部打一小孔,小孔流出的水流速度是匀速的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匀速的,水缸的水位不变,小孔流出的水流速度是匀速的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小孔处流出的水量比水龙头的出水量小或相等时,缸内水位保持不变,小孔处水的流速匀速;小孔处流出的水量比水龙头的出水量大时,缸内水位逐步下降,小孔处水的流速不匀速,先快后慢。
(2021五上·拱墅期末)飞镖(体育运动项目)
飞镖运动起源于十五世纪英格兰,后来日趋职业化。小科同学对这项运动非常感兴趣,并且邀了几位同学成立了飞镖运动研究小组。(同学们在私下玩耍时务必注意安全)(每空2分,共24分)
32.仔细读图,目前上臂(大臂)上方的肌肉所处的状态是( ) 。
A.收缩 B.舒张 C.拉长 D.无法判断
33.在扔飞镖时,人体参与该运动的结构( )。
A.只有骨和肌肉 B.只有关节和肌肉
C.只有关节和骨 D.有骨、关节和肌肉
34.比赛时,控制手臂做出反应、下达指令的结构是( )。
A.手 B.神经 C.大脑 D.心脏
35.飞镖运动对我们身体的好处有( )。
A.提高专注力 B.有效锻炼肌肉
C.增强睡眠质量 D.以上都是
36.赛场上非常考验选手们的心脏承受能力。下列关于心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睡觉时,心跳速度会减慢
B.心脏是不停工作、不会休息的
C.经常锻炼可以使心脏更健康
D.心脏的搏动推动了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37.比赛中,关于用眼瞄准靶心、手扔出飞镖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眼接受靶心刺激后,通过传入神经直接做出反应
B.神经中枢指挥扔出飞镖
C.传出神经负责将扔出飞镖指令进行传达
D.眼接受靶心刺激后,通过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
38.神经系统在飞镖比赛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能更好保护神经系统的是( )。
A.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态 B.骑乘电动车要戴好头盔
C.乘车时系好安全带 D.以上都是
39.小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飞镖比赛,感到压力很大。下列不能舒缓压力的是( )。
A.听轻音乐 B.一直玩手机
C.适当体育锻炼 D.向家人倾诉
40.大多数比赛选手在常态、赛时的心跳会有显著变化。下列数字比较符合大众的是( )。
A.常态50次,赛时60次 B.常态50次,赛时120次
C.常态80次,赛时120次 D.常态80次,赛时60次
41.小科因为最后一轮比赛失利,错失奖牌,非常沮丧。下列能有效调节情绪的是( )。
A.深呼吸、鼓励安慰自己 B.大喊大叫、觉得不公平
C.一个人闷在心里,不找人倾诉 D.马上投入到更加残酷的训练中
42.小科因为过于思考、分析自己的赛时表现,导致头痛、吃不下饭。请你从爱护脑的角度给小科提一条合理建议。
43.听了你的建议后,小科决定保护好脑,计划先提升身体素质,再通过不断的练习提升自己的飞镖水平。请你对他在健康运动的规划上至少提出一条建议。
【答案】32.A
33.D
34.C
35.D
36.B
37.A
38.D
39.B
40.C
41.A
42.听轻音乐,适当体育锻炼,缓解压力(合理即可)
43.锻炼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即可)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心脏的运动;神经系统;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增大肺活量,舒缓情绪。
32.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例如,屈时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所以,题目图片中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上臂上方的肌肉)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33.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一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据上所述,D的说法正确。
34.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感受刺激,然后传入神经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大脑)发出指令,传出神经传出指令,最后做出反应。故选C。
35.体育运动能使我们身体保持健康,飞镖运动的好处有很多,可以提高专注力,有效锻炼肌肉,增强睡眠质量等等。
36.A、心脏跳动的快慢与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系,运动越剧烈,心脏跳动越快,反之,越慢。所以睡觉时,心跳速度会减慢,A正确。
B、心脏不停工作,心脏每跳动一次,心房、心室的舒张期比收缩期要长一些,结果使心肌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并使血液充分地流回到心脏,B错误。
C、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更健康,C正确。
D、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D正确。
37.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感受刺激,然后传入神经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大脑)发出指令,传出神经传出指令,最后做出反应。所以A选项错误。
38.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护脊髓;乘车时系好安全带、骑乘电动车要戴好头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参加体育活动等。
39.舒缓压力的方法有:听轻快舒缓的音乐、出门旅游、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向家人及朋友倾诉等,玩手机不能舒缓压力。
40.正常人常态下的心跳次数一般为60-100次每分钟,运动过后心跳会加快,一般到120次每分钟。
41.调节情绪的方法也很多,比如自我安慰、转移注意力、适当发泄等,一定要选取适合自己的,也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如果情况较为严重,还需要及时去医院的心理科进行咨询。
42.小科过于焦虑对自己的身体及大脑产生伤害,应该通过听轻快舒缓的音乐、出门旅游、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向家人及朋友倾诉等方式舒缓自己的情绪。
43.每天早晨跑步运动半小时;每晚坚持仰卧起坐3分钟;每天坚持举哑铃30个。(答案不唯一)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