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设计
课题 18.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单元 第十八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 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与后两课《昨天、今天和明天》《科学创造新生活》构成科学与艺术的学习单元。本课旨在启发学生在资料搜集、观察、欣赏、分析、讨论等过程中,感受科学与艺术带来的心灵感悟,认识科学与艺术的相互作用,了解科学与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美术综合探索能力。本课主要培养学生既能欣赏科学的理性精神,又能崇尚艺术的人文精神,养成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汲取美,以及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
核心素养目 标 1.艺术表现:初步认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了解人类创造的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学习制作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2.创意实践:观察、讨论、发现科学与艺术的相互联系,用绘画、摄影、文字记录等方式进行一次科学艺术考察活动,美术与科学知识融合。3.审美感知:感知人类科学与艺术的智慧结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综合探索的能力。 4.文化理解:通过学习养成敢于探索科学的奥秘,勇于想象创作。
重点 启发学生从科学与艺术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习兴趣。
难点 感受科学与艺术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新知导入 听音乐:猜一猜,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能说出这首乐曲的名字吗?编钟演奏的《竹枝词》板书课题:18.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学生欣赏乐曲并回答 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关注科学与艺术关系
讲授新课 二、新知讲解1.引导启发思考回答:说一说,你认为科学与艺术有着怎样的关系?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2.观看视频:说一说,这段视频讲了哪些曾侯乙墓编钟的故事?曾侯乙墓编钟在湖北随州出土,出土编钟很多,音乐性能非凡,震惊了世界,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组青铜编钟。上面刻有古文字和编钟的编号,文字记录古墓属于诸侯国曾国的君王姬乙。说一说,科学在曾侯乙墓编钟有什么作用?欣赏曾侯乙墓编钟 战国编钟由于运用了配比科学的铜、锡、铅合金和独特的“合瓦式”钟形,严格控制钟体大小、钟壁厚所以音质纯正、音色优美。(科学的作用)曾侯乙墓编钟器形复杂,浮雕纹饰精美丰富、立体感强,编钟采用了复杂的青铜治铸工艺。 说一说,作品看上去有一种连续性的动作,这种表现方法和什么艺术相似呢?一张重复曝光的底片,底片中连续动作互相重叠的现象,给了画家很大的启发。(科学的作用)《走下楼梯的女人》是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于1912年创作的布面油画,现收藏于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 在这幅画中,画家并没有具象地再现一个从楼梯上走下来,而是抽象地表现了一个人从楼梯上走下来时整个过程的留影:在“她”走的每一瞬时间里都在空间中留下了“存在”的印记,“她”在空间中留下持续印记的每一瞬间断片,都表明了“她”这个主体对客体环境的克服和胜利,因而,这个 “走”实际是主体向客体证实自身的“存在”。就画家表达的审美体验的性质而言,它是现代崇高中“善”的正直的喜剧性弘扬,是现代崇高与“善”相联系正面写照。观看视频:说一说,这段视频讲了哪些唐三彩的故事?三彩骆驼载舞佣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957年在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描述了五个人在载歌载舞的微妙形象和骆驼的样子。说一说,科学在三彩骆驼载舞佣中有什么作用?色彩绚烂、富丽堂皇的唐三彩制作过程复杂,它的胎用白色黏土制成,先在窑内经过1100℃左右素烧,素胎经过冷却,然后再上彩釉进行烘烧。(科学作用)唐代陶骆驼载舞俑,也称为唐代骑驼乐舞三彩俑,唐代陶器,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骆驼头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在一峰铺着花毯的骆驼背上,塑有5位胡人乐俑,左右两侧各坐着两个,神情专注地演奏胡乐。2013年8月19日,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3. 作品欣赏欣赏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油画)1886 修拉 (法国)《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点彩画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乔治·修拉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该画于1886年展出,现收藏于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 该画描写了人们在塞纳河阿尼埃的大碗岛上休息度假的情景:阳光下的河滨树林间,人们在休憩、散步,垂钓,河面上隐约可见有人在划船,午后的阳光拉下人们长长的身影。这幅画主要采用了点彩画法,画面宁静而和谐。说一说这幅画采用了什么原理和什么的对比关系?这幅画采用了光学原理和色彩对比及颜色并列所产生混合效果的理论,在画面上使用纯色,用纯色小圆色点点彩完成。这种画法色彩明亮,秩序严谨。(科学作用)仔细观看你会发现作品上的颜色不是在调色板上调混后涂上的,而是用纯色小圆色点点彩完成的。这是因为画家采用光学原理和色彩对比及颜色并列所产生混合效果的理论,在画面上使用纯色,不在调色板上调混颜色,这样,中间色是在观赏者(离画面有一定的距离)的眼中自然混合而产生的。这种画法色彩明亮,秩序严谨,自有一番情趣。认识分割主义和点彩派分割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新印象派画家主要采用的绘画技术。点彩画派是油画绘画方法,是一种用细小的彩点堆砌,创造整体形象的油画绘画方法。说一说,科学在地动仪中有什么作用或者原理?欣赏东汉地动仪(仿制品)张衡中国科学家认定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应该是“悬垂摆原理”,即地动仪是利用了一根悬挂柱体的惯性来验证的。(科学作用)地动仪以精铜铸成,是中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地动仪有八个方位,他们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个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作品欣赏:观看视频说一说,视频中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认识北京古观象台的仪器:纪限仪、玑衡抚辰仪、天体仪、地平经纬仪。三、合作探究思考回答:在借助科学技术下我们能看到什么?比如说望远镜等。欣赏:从天文望远镜中看到的星空、显微镜下的马铃薯的叶子思考与讨论: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实例?你是如何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的?科学艺术考察的建议(1)桥梁、机场、码头等;(2)观察显微镜下的生物切片;(3)汽车、轮船、高铁等造型。桥梁、汽车等。艺术与科学互相作用。艺术家借助科学使得艺术科学化,科学化了的艺术又回过头来哺育了科学,他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即发端于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四、艺术实践艺术实践要求: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用绘画、拍照、文字记录的方法进行一次科学艺术考察活动。教师指导五、展评总结自评: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说说自己是采用什么方法创作的?互评:说一说,谁的作品最有创意,既表现了艺术性,又表现出了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教师点评:评价以鼓励为主,也要提出相应的建议,有待于学生对绘画水平的提高。学生总结:说一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这节课学习的快乐是什么?教师总结:总结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六、课外拓展作品赏析:摄影作品红色神秘之照、快乐时光 七、作业布置分层作业A.采用文字记录的方法进行一次科学艺术考察活动。B.采用拍照的方法进行一次科学艺术考察活动。 思考回答看视频思考回答,了解曾侯乙墓编钟基础知识了解编钟的科学作用观察作品欣赏并回答,掌握科学作用欣赏作品观看视频并回答思考回答学习唐三彩的知识欣赏作品,感悟作品欣赏作品根据图片分析原理及对比关系学习知识观察思考回答倾听学习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思考回答根据考察建议进行思考回答根据实践内完成创作介绍并分享互相评价作品总结学习收获与快乐欣赏作品根据自己能力选择分层作业 激发学生对科学与艺术的认识通过视频和资料感受编钟艺术,了解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知识的简单渗透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提高欣赏和审美能力激发兴趣了解三彩骆驼载舞佣学习掌握唐三彩的科学作用提高对三彩骆驼载舞佣的认识了解科学与艺术在画家笔下的魅力通过讲解提高对作品内容的认识进行美术与科学学科的知识融合了解分割主义和点彩为创作做铺垫了解地动仪的科学作用提高对地动仪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视频和图片更多了解北京古观象台了解除艺术品和绘画,还有科技技术中的科学与艺术提高学生对生活、技术等内容的观察培养绘画、归纳习惯 鼓励分享提高审美分析能力提升总结能力快乐分享拓展眼界可以根据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知识学习,同学们了解了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通过欣赏古代编钟等知识了解我国古代科学与艺术的美妙结合,再欣赏画家作品就更能容易进行欣赏,在欣赏中认识分割主义和点彩画派,学习后能创作科技与艺术的绘画作品。
板书 18.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通过本节课的知识学习,同学们了解了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法国画家杜尚的《下楼梯的女人》 法国画家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分割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新印象派画家主要采用的绘画技术。点彩画派是油画绘画方法,是一种用细小的彩点堆砌,创造整体形象的油画绘画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