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08 09:1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发现了遗传学的两大定律。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
A. 选择显性性状的个体作父本,隐性性状的个体作母本
B. 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是从单因子到多因子
C.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D. 科学设计了“实验→假设→验证→结论”的实验程序
2. 如图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操作及理论解释,下列选项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去雄操作应该在雄蕊成熟之前进行
B. 图乙揭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等位基因D、d分离,进入不同配子
C. 图甲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②操作后要对雌蕊进行套袋处理
D. 图乙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孟德尔假说—演绎的核心内容
3. 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孟德尔提出假说用以解释他发现的遗传现象。下列各项中属于孟德尔假说内容的是( )
A. 体细胞中除性染色体外,遗传因子均成对存在且不相融合
B.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C. 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
D. 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4. 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直接反映F1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数量
B. F2代中,隐性个体所占比例与隐性基因所占比例相同
C. 孟德尔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增强了实验的严谨性
D. 人类性状的遗传都能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进行解释
5. 已知豌豆的长豆角和短豆角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将一株长豆角和一株短豆角豌豆进行杂交,仅得到四株短豆角子代,据此可推断( )
A. 豌豆的短豆角对长豆角为显性
B. 子代短豆角豌豆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C. 亲代短豆角豌豆与子代短豆角豌豆的基因型一定不同
D. 若将子代短豆角豌豆跟亲代的长豆角豌豆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长豆角
6. 人类的肤色由A/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与aaBbEE等的人与其他含任何三个显性基因的人肤色一样。
若双方均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子婚配(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型分别有多少种 ( )
A. 27,7 B. 16,9 C. 27,9 D. 16,7
7. 如图表示某一昆虫个体的基因组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变异) ( )
A. 该个体减数分裂过程中A/a和B/b能实现自由组合
B. 该个体有丝分裂中期会出现2个四分体
C. 该个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向一级的基因可能是abc
D. 该个体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能产生2种卵细胞
8.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出的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不属于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  )
A. 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 在形成配子时,某些非等位基因之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都能自由组合
C. 作为遗传物质的DNA,都分布在染色体上
D.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9.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染色体而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条性染色体上只有1个基因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C. 真核生物细胞中不一定含有性染色体
D.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Y染色体
10. 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 B. F1的表现型是白色
C. 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5 D. 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
11. 下列关于孟德尔杂交实验及遗传定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遗传定律不能适用于噬菌体
B. 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C. 豌豆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D. 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12. 东亚飞蝗的性别决定方式比较特殊,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型,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只有一条性染色体)。若不考虑变异,则下列有关东亚飞蝗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其体内所有的细胞分裂过程均有X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B. 其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C. 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均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
D. 卵原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不一定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13. 如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B. 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3条染色单体
C. 若上有基因B,则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
D. 该细胞能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14. 某种家禽(2n=78,性别决定为ZW型)幼体雌雄不易区分,其眼型由Z-染色体上的正常眼基因(B)和豁眼基因(b)控制,雌禽中豁眼个体产蛋能力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雌禽卵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39个四分体
B. 正常眼基因和豁眼基因的本质区别在于碱基序列的不同
C. 为得到产蛋能力强的雌性子代,应确保亲本雌禽为豁眼
D. 在豁眼雄禽与正常眼雌禽的子代幼体中,雌雄较易区分
15. 下图表示某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已知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基因B、b与W、w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若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则可产生1种基因型的生殖细胞
D. 该果蝇与多只灰身雄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为灰身∶黑身=3∶1
16. 如图是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照片。图中字母表示存在于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其中A和a显示黄色荧光,B和b显示红色荧光。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和a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B. 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A与基因B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据荧光点分布判断,甲、乙为一对含姐妹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
D. 甲、乙两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四个荧光点脱氧核苷酸序列相同
17. 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中,不可能表示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是( )
A. B.
C. D.
18. 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A. 甲为AAbb,乙为aaBB B. 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 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 甲为AAZbW,乙为aaZBZB
19. 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其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XY的患者,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和
B. 患儿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父亲
C. 患儿的染色体异常可能是母亲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异常导致
D. 患儿的两种遗传病都与母亲有关
20. 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其控制毛色芦花(B)与非芦花(b)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的是( )
A. 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B. 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C. 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D. 非芦花雌鸡×杂合芦花雄鸡
21. 某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翅色由A,a基因控制,眼色由B,b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但其中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现有相同性状雌雄个体交配,子代中黄翅:紫翅=3:1,绿眼:白眼=3:1,为进一步研究A,a和B,b的遗传特点,欲通过一次交配实验确定两对基因的位置,应选下列哪个组合( )
A. 杂合绿眼黄翅(♀)×杂合绿眼黄翅(♂)
B. 纯合白眼紫翅(♀)×纯合绿眼黄翅(♂)
C. 纯合绿眼黄翅(♀)×纯合白眼紫翅(♂)
D. 纯合绿眼紫翅(♀)×纯合白眼黄翅(♂)
22. 莱航鸡羽毛的颜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B、b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A能抑制B的表达,A 存在时表现为白色。某人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代别 亲本(P)组合 子一代() 子二代()
表型 白色(♀)白色(♂) 白色 白色:黑色=13:3
若F2中黑色莱航鸡的雌、雄个体数相同,它们自由交配得F3, F3中( )
A. 杂合子占2/9 B. 杂合子多于纯合子
C. 黑色占8/9 D. 黑色个体都是纯合子
23. 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 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6
C. 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D. 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24. 将人类致病基因所在位置分为四个区域:①区—常染色体上、②区—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③区—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④区—XY染色体同源区段。结合某家庭遗传系谱图,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若致病基因位于①区且为显性基因,则个体5与6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B. 若致病基因位于②区且为隐性基因,则7号个体致病基因的来源是467
C. 若致病基因位于③区,则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含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D. 若致病基因位于④区且为隐性基因,则个体3的Y染色体一定不含致病基因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 (14分)孟德尔曾利用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发现当只考虑一对相对性状时,F2总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于是其提出假说,作出了4点解释,最终总结出了相关的遗传定律。请以高茎(D)和矮茎(d)这一对相对性状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茎的高矮属于一对__________性状,遗传上遵循______________定律。
(2)1909年,约翰逊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后来人们又把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___________。该对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开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不考虑交叉互换)。
(3)如果遗传因子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融合遗传的,则F2将不会出现严格的_____________性状分离比现象。
(4)如果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不是成对存在的,而是纯合个体的体细胞中每种遗传因子有4个(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1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茎,F2中高茎∶矮茎=____________。
(5)如果雌雄配子不是随机结合的,而是相同种类的配子才能结合(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_____________。如果雌雄配子存活率不同,含d的花粉有1/2不育(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_____________。
26. (12分)燕麦颖色有黑色、黄色和白色三种颜色,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B、b和Y、y表示,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假设每株植物产生的后代数量一样,每粒种子都能萌发.为研究燕麦颖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图中亲本中黑颖个体基因型为_______.根据 表现型比例判断,燕麦颖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2)图中黑颖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黑颖,这样的个体在 黑颖燕麦中的占___________;
(3)现有一包黄颖燕麦种子,由于标签遗失无法确定其基因型,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方案确定这包黄颖燕麦种子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
结果预测:
a.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bbYY;
b.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_____.
27. (12分)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两个环节,不仅保证了生殖的成功率,还在保持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方面有相当的优越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镜下观察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时,依据细胞中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判断细胞所处分裂时期。
(2)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精细胞需经_________过程才能成为精子,该过程中将丢弃大部分的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但全部线粒体被保留下来,并集中在尾的基部。对尾部保留线粒体这一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数分裂过程中,因_______________分离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又恢复到正常数目,从而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4)请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两方面,简要说明遗传多样性的原因:①配子方面,减数分裂时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多样性的配子。②受精作用方面,受精作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多样性的受精卵。
28. (14分) 已知某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动物的有尾与无尾由基因A、a控制,每次无尾动物随机交配,子代雌雄都有1/3有尾,2/3无尾;体色由基因D(橙色)、d(黑色)控制,每次橙色雄性与黑色雌性杂交,子代雌性均为橙黑相间,雄性均为黑色。现将一只雄性M与多只有尾黑色雌性交配,发现F1雌性毛色均为橙黑相间且约1/2有尾。
(1)该动物尾的有无和体色这两对相对性状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考虑尾的有无和体色两对相对性状,该动物共有_________________种基因型。
(2)亲本雄性M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F1中雄性动物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3)F1雌雄动物随机交配得F2,若F2雌雄动物随机交配,则F3中有尾橙色雌性动物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F3中无尾黑色动物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F1出现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橙黑相间雄性动物,则该橙黑相间雄性动物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A 【解析】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因此选择显性性状的个体作父本,隐性性状的个体作母本不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A错误;
B、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进行研究的方法是从单因子到多因子,B正确;
C、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C正确;
D、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科学设计了实验→假设→验证→结论的实验程序,D正确。 故选:A。
2.D 【解析】A.图甲中去雄操作应该在雄蕊成熟之前进行,避免自花授粉,A正确;
B.图乙揭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伴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等位基因D、d也随之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B正确;
C.图甲中①去雄和②传粉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②传粉操作后要对雌蕊进行套袋处理,C正确;
D.孟德尔只提出了遗传因子,基因及其实质是后人提出来的,D错误。
故选D。
3.B 【解析】A.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中,还没有发现性染色体,所以孟德尔假设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A错误;
B.孟德尔认为: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配子,随配子遗传给后代,B正确;
C.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时,还没有提及基因的概念,也没有非同源染色体的问题,C错误;
D.孟德尔认为:“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不同类型的配子(同一种性别的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但是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雄配子数量对于雌配子数量,D错误。
4.C 【解析】A.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直接反映F1代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A错误;
B.F2代中,隐性个体占,隐性基因占,所占比例不相同,B错误;
C.孟德尔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增强了实验的严谨性,C正确;
D.母系遗传不能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释,D错误。 故选C。
5.B 【解析】A. 遗传定律是在后代个体足够多的情况下适用的规律,现在仅得到四株短豆角子代,数量少,无法判断显隐性,A错误;
B .由于亲代长豆角和短豆角豌豆进行杂交,所以亲代的基因型可能为Aa与aa,或者AA和aa,所以子代短豆角的基因型一致,B正确;
C.由于子代数量少无法确定显隐性,所以亲子代短豆角豌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C错误;
D.假如亲代为Aa与aa,短豆角豌豆为隐性,则子代短豆角豌豆跟亲代的长豆角豌豆杂交后代可以出现长豆角,D错误。
6.A 【解析】肤色由A/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双方均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子婚配(AaBbEe×AaBbEe),子代肤色的基因型3×3×3=27种,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子代显性基因的个数可能为0、1、2、3、4、5、6,因此子代共有7种表型。综上A正确,BCD错误。
7.C 【解析】A.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中等位基因只能分离,A/a和B/b不能实现自由组合,A错误;
B.有丝分裂过程无四分体出现,B错误;
C.该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进行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向一级的基因可能是abc,C正确;
D.该个体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产生1个且1种种卵细胞,D错误。故选C。
8.C 【解析】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这属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A不符合题意;
B.在形成配子时,某些非等位基因之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都能自由组合,这属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B不符合题意;
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部分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这不属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C符合题意;
D.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这属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C 【解析】A.一条性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A错误;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与性别决定有关,如色盲基因,B错误;
C.有些多细胞真核生物没有性别之分,所以真核细胞中不一定含有性染色体,C正确;
D.由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XY染色体。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X和Y分别进入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故次级精母细胞只有一个Y或X染色体,D错误。
10.C 【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有A基因存在无B基因存在时表现为黄色,因此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A正确;
B.AABB和aabb杂交,得到F1为AaBb,由于存在B基因抑制A基因的表达,因此F1的表现型是白色,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只有基因型为A_bb植株的花色为黄色,其它均为白色,因此F1(AaBb)自交得F2中A_bb占,因此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13,C错误;
D.F2中的A_B_和aa_ _均表现为白色,因此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D正确。故选C。
11.D 【解析】A.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传递规律,不能适用于噬菌体,A正确;
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B正确;
C.豌豆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正确;
D.假说的核心内容是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D错误。故选D。
12.D 【解析】A.东亚飞蝗雄性个体的精原细胞中只含有一条 X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 Ⅰ后期移向其中一极的染色体中不含X 染色体,A 项错误:
B.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奇数,因此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可能减半,B 项错误:
C.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可能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或后期,C 项错误:
D.卵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进行减数分裂时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进行有丝分裂时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项正确。
13.A 【解析】A如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该细胞含有Y染色体且着丝粒没有分裂,则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
B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B错误;
C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若上有基因B,则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C错误;
D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不能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D错误。
14.C 【解析】A.根据题意分析,该家禽是二倍体生物,共78条染色体,所以雌禽卵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39个四分体,A正确;
B.正常眼基因和豁眼基因属于等位基因,本质区别在于碱基序列的不同,B正确;
C.为得到产蛋能力强的雌禽子代,应确保亲本雄禽为豁眼,C错误;
D.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豁眼雄禽与正常眼雌禽的子代幼体中,雌雄较易区分,D正确。
故选C。
15.C 【解析】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由图可知,B、b位于常染色体上,W、w位于X染色体上,两者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将产生1个卵细胞(生殖细胞)和三个极体,可见,若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发生染色体互换,则可产生1种基因型的生殖细胞,C正确;
D、若只考虑身体的颜色,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Bb,多只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或Bb,所以该果蝇与多只灰身雄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的灰身与黑身的数量比不一定为3∶1,D错误。故选C。
16.C 【解析】A、A和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A和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A错误;
B、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A与基因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时不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一般是相同的,所以根据荧光点分布判断,甲、乙为一对含姐妹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C正确;
D、甲、乙两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四个荧光点为一对等位基因的四个荧光点,等位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一般不相同,D错误。
17.C 【解析】A、由图可知,无中生有为隐性,则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既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图中亲子代均有患病,若母亲为携带者,则该病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无中生有且女病父正非伴性,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该病符合母患子必患,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B 【解析】图中的两种杂交方式属于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一般用来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如果是常染色体遗传,正交反交后代表现型雌雄无差别,反之则为性染色体遗传。
A.根据杂交组合2中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联系,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可以确定其中有一对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故A选项错误;
B.杂交组合1中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且都与亲本不同,可见子代雌雄个体应是同时含A和B才表现为褐色眼,如果甲的基因型为aaZBZB,乙的基因型为AAZbW,因此后代褐色眼的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由此可知反交的杂交组合2中亲本基因型为aaZBW和AAZbZb,后代雌性的基因型为AaZbW(红色眼)、雄性的基因型为AaZBZb(褐色眼),这个结果符合杂交2的子代表现,故B选项正确;
C.如果甲为AAZbZb,乙为aaZBW,则子代AaZBZb(褐色眼)、AaZbW(红眼),杂交1后代表现型不同,故C选项错误;
D.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为ZZ,雌性为ZW,故D选项错误。故选B。
19.B 【解析】A.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夫妇的表型正常,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并伴有色盲的孩子,则患病孩子的基因型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和,A正确;
B.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故患儿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母亲,B错误;
C.由于母亲的基因型是,所以应该是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发生异常,两条含的染色体都进入卵细胞,所以患儿的两种遗传病都与母亲有关,C正确;
D.由于母亲的基因型是,所以应该是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发生异常,两条含的染色体都进入卵细胞,所以患儿的两种遗传病都与母亲有关,D正确。
20.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
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
A、芦花雌鸡和芦花雄鸡杂交后,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A错误;
B、非芦花雌鸡(ZbW)和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后代全为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B错误;
C、芦花雌鸡(ZBW)和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雄鸡全为芦花鸡,雌鸡全为非芦花,C正确;
D、非芦花雌鸡(ZbW)和杂合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Zb、ZBW、ZbW,即后代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D错误。故选C。
21.C 【解析】由题干可知,眼色中绿对白为显性,翅色中黄对紫为显性,因该昆虫为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而存在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所以,欲通过一次交配确定基因位置,应选雌性显性纯合的绿眼黄翅(AAZBW或BBZAW),和雄性隐性纯合的白眼紫翅(aaZbZb或bbZaZa)交配,这样,子代中哪种性状雌性全为隐性,雄性全为显性,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另一对就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C符合题意。
22.C 【解析】A. F3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A错误;
B.杂合子比例为,纯合子比例为1-=,B错误;
C.F3中黑色(aaB_)个体所占比例为+=,C正确;
D.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不都是纯合子,D错误。
23.B 【解析】A.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DDrr、Ddrr、ddRR、ddRr4种,A正确;
B.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1DDrr、2Ddrr、1ddRR、2ddRr)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1DDrr、1ddRR)所占的比例是1/3,B错误;
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DdRr),1/2为紫花植株(ddRr),C正确;D.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DdRr),1/2为紫花植株(Ddrr),D正确。故选B。
24.D 【解析】A.若致病基因位于①区且为显性基因,则个体2、3、4和6的基因型均为aa,个体5的基因型为Aa,个体5与6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1/4,A正确;
B.若致病基因位于②区且为隐性基因(设为a),则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随X染色体传给女儿,且只能来自母亲,所以7的致病基因来自个体6,由于个体3(Y)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个体6的致病基因来自个体4,B正确;
C.若致病基因位于③区,患者只有男性,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只有含有Y染色体才有致病基因,由于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含X的和含Y的各占1/2,所以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含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C正确;
D.若致病基因位于④区且为隐性基因(设为a),则个体7的基因型为,个体6的基因型为,个体3基因型可能为或或,D错误。 故选D。
25.(1)相对;分离
(2)等位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高茎∶矮茎=3∶1
(4)高茎;35∶1
(5)1∶1;5∶1
26.(1)BByy;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1:1
(2) 1/3
(3)实验步骤:①将待测种子分别单独种植并自交,获得F1种子
②F1种子长成植株后,按颖色统计植株比例
结果预测:F1种子长成的植株全为黄颖;F1种子长成的植株黄颖:白颖=3:1;bbYy
27.(1)形态、位置和数目
(2)变形;精子要靠尾部摆动游到卵细胞所在位置,才能与卵细胞结合,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内进行的有氧呼吸。
(3)同源染色体
(4)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 (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
28.(1)体色;10
(2)AaXDY ; 有尾黑色:无尾黑色=1:1
(3)1/24 ; 3/16
(4)亲本雄性M的生殖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D、Y染色体没有分离,形成了异常精子XDY,并与正常的卵细胞Xd结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