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双线结构(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双线结构(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6 21:0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双线结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打米糖
三石
费干部跟老槐说,老槐,过年给我打两锅米糖吧。
老槐莫名其妙地盯着费干部看,切了一声说,满大街都有得卖,谁还自己打
费干部说,老槐你还不知道啊,手工打的,那是甜而不腻、脆而不坚,比起店里机器生产的,口感好了去了,更何况是你老槐打的米糖。
费干部这么一说,老槐的脸就笑成了一堆褶子。
乡下的年总是来得更早些,过了腊八,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年货,杀猪、打大米果、做扣肉滑肉,好不热闹。自然,还得打米糖。老槐就是打米糖的,早些年十里八村的,米糖打得很有些名气,一直到年边,那是没得一天的歇息。东家打了西家打,倒也能够多少赚些过年的用度。当然,这说的都是以前。如今,厂里什么都能生产,店里什么都有的卖,就说米糖,县里有好几家食品加工厂都加工米糖,这产量不是手工所能比得了的,至于口感嘛,老槐不做评价,只哼哼一声。
但不管服不服气,反正老槐多年的手艺便歇了空。少了这一块儿的收入,虽然他是一人吃饱全家饿不着,但每逢过年,老槐还是有些紧巴。
答应了费干部,老槐就要做些准备了。还好,打米糖用的工具手工栏搭还在,只是布满灰尘,翻出来清洗一番,就可以用了。糯米家里没有,但隔壁邻居今年种了一些,掏些晚稻去邻居家兑换,再去弄了些麦芽、芝麻、白糖、豆末,万事俱备了。
老槐先将糯米过水淘洗,满水浸泡三四个钟,然后磨浆、上锅,用柴火蒸熟,搁麦芽发酵后滤渣,熬制成饴糖,饴糖在逐渐冷却时缓慢成形,就可以上手工栏搭拉糖。这手工栏搭,只是一根去皮的树木,一般为四五十公分粗细,底座为青石,树木镶嵌于青石凹槽,上端再嵌两根臂粗木棍,样式与咏春拳练功的木桩有几分相似。老槐将糖坯缠绕于木棍,双臂裸露,将饴糖拉直再反向缠回木棍,动作极快,倒也像极了咏春练功手法。米糖打的好坏,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如此反复,遂成白色,搁案板搓捏制成圆袋状,灌上配制好的芝麻、豆末、白糖,从一个口上以抽丝的方式做成条形,剪成一寸左右的糖段,一锅米糖大功告成。
老槐打米糖时特意放在室外空地,引来不少人驻足观赏,啧啧称奇。还有一中年男子求购。老槐说,不卖,给朋友专门打的。中年男子仍不死心,说平生就好这一口,听人介绍才专程赶来的,你卖给我便是,朋友那儿你可再打。老槐想想也是,离过年还早,再说费干部也不见得近日会来。心中细算一下,说了个价钱。中年男子倒也爽快,掏出钱来给了老槐。老槐算了下账,除去糯米、芝麻、白糖成本,小赚几十,心里倒也畅快。
至于费干部那儿,糯米等物品还有,继续打便是,保证不耽误。
接着又是蒸米熬糖打糖,这对老槐算不得什么,虽然费些体力,老槐也不似当年那般有劲,但还是能顶得住。说来也怪,一连十数天,每天打两锅米糖,最后都卖了。老槐家地处河埠老街,常有城里人过来游玩,见老槐打米糖觉得新鲜,顺带就买个几斤,甚至还有人慕名上门订货的。白花花的银子,老槐要不挣也是情不由衷。先前准备的糯米、芝麻等早就用尽,老槐已到处采购几次。倒是费干部的米糖一直没有着落,让老槐多少有些不安。两年多来,费干部是老槐的帮扶干部,人不错,经常上门嘘寒问暖,送米送油,还帮着干些体力活计。
眼看就要过年,老槐算着日子,心想最后再打两锅给了费干部,谁买也不答应。正在蒸糯米时,费干部来了,一脸笑嘻嘻地说,老槐,听说你最近打了几十锅米糖,生意好得很啊。费干部没提自己米糖的事,但老槐心里有数,便有些尴尬,嘿嘿一笑说,这最后两锅就是给你打的。
就这会儿,一辆小车开到边上,车上下来两个人,其中一个说,喏,就是这儿买的。另一个便对老槐说,师傅,给我打两锅米糖。老槐将脑袋摇得如拨浪鼓,不行不行,这两锅得给费干部,人家早订了。这人仍说,师傅,我可是从县里专门跑来买的,就卖给我吧。可老槐仍摇头,不行不行。
费干部说,老槐,你看人家大老远慕名而来,这不扫了人家的兴致吗 你就先给他吧。
老槐说,不行,给了他,你的米糖咋办,过两天就是年了。
费干部微微一笑,附在老槐耳边说,老槐,告诉你个秘密,我有糖尿病,吃不得糖,一点儿都吃不得。
说完,费干部拍了拍老槐的肩膀,哈哈大笑而去。
老槐一时没反应过来,摸了摸后脑勺,一脸的呆愣样子……
(选自《小说选刊》2019年第7期)
1.该文采用了哪两条明暗线来展开故事情节?请一一列出并简析双线结构的作用。(备注:明线就是文学作品中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就是文学作品中未直接描述而间接呈现出来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线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京的太阳
夏阳
到南京的第二个晚上,我接到警察的电话。电话里,警察说:“有个男人自称是你父亲,麻烦你来一趟,确认一下他的真实身份。”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我来南京,是参加小鹿五周年演唱会。临来时,父亲在手机里千叮咛万嘱咐,不接听陌生电话,不搭理陌生男人,不独身走夜路……简直把人世间所有的黑暗与丑陋数落个遍。没想到真被他言中了,陌生的南京居然冒出来一个自称是我父亲的男人,真是狗血剧情,比小说还小说。
我对着手机非常干脆地拒绝“骗子,我爸特意叮嘱过,这样的人肯定是骗子!”
①南京的太阳真大,铺天盖地,到处是它翻滚的热浪,把南京城变成二个巨大的平底煎锅,沸腾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少年情怀。从故乡到南京,不到四百公里的路程,我却差点和父亲闹翻了,虽然隔着千山万水,但我完全能够想象出父亲在手机那端的样子,他肯定是板着脸孔,紧锁眉头。为此,我不得不耍点小花招。我对父亲说:“人家明年就要参加高考啦,每天日程排得满满的,脑袋都快要爆炸了。去南京也不是为了专程看演唱会,演唱会有啥好看的,其实我更想去南大参观一下,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你女儿明年保证把它拿下。”
果然,父亲在那边沉吟了片刻,说:“你妈没时间陪你去,我这边又请不到假……”我立刻打断父亲的话,斩钉截铁地说:“老爸,你一向教育我要独立,现在正是锻炼的机会,你十六岁不就自己出去打工了吗?”
一切很顺利,不到中午我已经踏上了南京的地盘。南京的太阳,果然名不虚传,一出火车站就晃得我睁不开眼。
客栈早已在网上订好,手机导航和打车软件可以直接把我送到目的地,来前已规划好行程:先游览南大,第二天上午参加歌星签售会,下午和晚上是他们的演出,第三天到小鹿他们下榻的酒店守候,得到合影后返回故乡。
对于明年就要参加高考的我来说,南大的确是我心中的圣殿,这与当年高考失利的父亲一直对我的洗脑有关,他总是脸色凝重地说:“女儿啊,假如当年我考上大学……”我内心无论怎样不屑,表面也得装出一副认真倾听的模样。我知道,在我们之间,有些代沟是天然存在的,生活除了奔波劳碌,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作为父亲,他只知道在青岛干建筑小工,抬水泥、搬石块、挑砖头,数年如一日,从不知道演唱会是何等气势恢宏,又怎么可能理解一个少女对心中偶像的深情膜拜和狂热迷恋呢?
现场的演唱会上,荧光棒似海,呐喊声震天,数万人忘情地摇,忘情地唱,宛如一个盛大的节日。我举着自拍杆,录制视频的手激动得发抖,喉咙吼得嘶哑,双脚跺得生疼……演唱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我和众多意犹未尽的铁粉蹲守在他们酒店门口。你知道吗?老天不负有心人,我居然得到小鹿的同意与他合影,他还在签字本上留言:“努力冲刺,静候你的佳音。”我激动得全身颤抖,泪水迷离。所有的少年都在尖叫呼啸,现场气氛如同喷发的火山,而内心,更是海洋般澎湃。
就在这时,我再次接到警察的电话:“姑娘,先不要急着挂掉,你认真听听这声音熟不熟?”
半个小时后,我坐在派出所里。一个狼狈不堪、形容憔悴的男人,出现在我面前的监控屏幕上。
警察指着屏幕说:“最近周边发生了好几起强奸案、猥亵案,警方一直在暗中进行蹲伏抓捕。这名可疑男子跟踪了你两天,具有重大的作案嫌疑。但无论我们怎么讯问,他坚决不说,一直自称是你父亲。”
屏幕上的父亲,半年未见,似乎一下子苍老了好几年。他头发灰白,野草一般杂乱,黑褐色的脸上,小眼睛倦怠无神,尤其满是血泡的嘴唇,于胡子拉碴间如一枚烂柿子。我清晰地听到父亲从监控器里发出的虚弱的声音:“我绝对没有欺骗你们,到时我女儿可以作证!”
我几乎哭出了声音,对着监控屏幕哽咽道:“爸,您为什么就不能直接打电话给我?哪怕发个信息也好,您为什么要在这里待到现在!”
听见我的声音,父亲愣了一下,欣喜地扬起头,脸上绽露出一贯的微笑。他柔声道:“演唱会还没有结束,爸怕影响你。”
我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②南京所有的太阳,突然跑进了我的眼睛,灼烈,滚烫。我不得不蹲下来,捂住面孔,捂住从指缝间奔涌而出的轰然暴雨。
(选自2018年第6期《小小说月刊》)
2.小说采用双线推进的叙事结构,明写“我”的行踪,暗写父亲的行踪,最终汇合于二人见面。请简要概括这种写法的好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教师
刘慈欣
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垅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
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
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
“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号测试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
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号测试题未通过!
12号测试题未通过!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
“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
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
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教——师?”
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有删改)
3.小说采用双线结构展开叙述,请简要分析说明。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飞过蓝天
韩少功
它是一只名叫“晶晶”的鸽子,它饿了。平常,那个人早就回来了,老远打响一个长长的呼哨,“晶晶”飞过去,落在他的肩上,那个人会抚摸它,从口袋摸出一把稻谷或绿豆喂它。每当它飞向北山山谷从那里带回纸条,主人就会笑容满面,看完纸条后他会在地上翻一个斤斗,摸出一个闪亮的铁匣子塞进口里左右拉动,奇妙的声音就在这时发出来了。可现在,它正面临着孤独与饥寒。
它的主人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人。
招工这件要命的事闹腾得他周身疲惫,结果对方还是摇头。“麻雀”必须投入最后的一搏,他长嘘了一口气,声音透出了沉重:“兄弟,这事只能你来帮我一把了。实在对不起,我舍不得你走,可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居然看上你了……”主人看着它,不再说话,眼里有了亮晶晶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主人把“晶晶”塞进一个暗而闷的硬纸盒,鸽子扑扑地挣扎,主人找来剪刀,给它挖了两个方方正正的透气窗,然后提着纸盒出门了,它不再听到主人的说话声。
它在剧烈晃荡的黑暗中不知过了多久,眼前突然变得明亮,“晶晶”本能地往后一坐,再猛地一弹,就箭一般射了出去。一个中年人的粗嗓门留在了它身后,一个小孩的哭泣声也留在了它身后。
“晶晶”一头扑进了无边无际的开阔与自由。这地方空气太冷太干了,它记得家乡的群山中有个美丽的湖,还有主人圆乎乎的黑脸。它越飞越高。
一早醒来,少了鸽子的叫声,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这次鸽子外交同样失败,虽然好容易讨得了招工师傅的欢心,但在“公社推荐”这一关仍踩了地雷。
此时,老队长正喊着他的名字,说:“还没吃早饭啦?要吹哨子了。上午在丝瓜地冲散粪。”
“我……手痛。”
他右手腕一弯,好像再不能伸直了,“哎哟哟,哎哟哟,怕是骨折了。”
“那,那你就去看牛吧。”
他实在不愿在这个山冲与泥粪打交道了。记得六年前刚下乡时,他有多么火热的幻想呵。他是瞒着母亲转户口的,是揣着诗集偷偷溜进下乡行列的。他渴望在瀑布下洗澡,在山顶上放歌,他还想靠自学当一个气象专家或林业专家。是什么使他学会了手腕表演术呢?他想不太清楚。他只知道,第一次招工给人们的震动太大了。现在一个个都走了,连山那边那位热情为自己掌管衣服钱粮的姑娘也一走就没了音讯。
“晶晶”感谢那只灰鸽,要不是它,自己早被老鹰撕成碎片了。灰鸽飞走了,不一会儿,带来一大群鸽子,这是个多么热闹的群体呵。咕咕咕——“晶晶”听出了它们的欢迎和安慰。它吃饱了,喝足了,但还在东张西望。这里的一切没法使它忘记“那个地方”“那个人”,它怎么能停留在这里?不,我要寻找!
他开始了新战略,他打定主意要让他们(当地领导)六神不宁放他走。那天,他在公社秘书面前耍赖,不几天,秘书的话就风传下来了:“那个叫‘麻雀’的,简直是城里的街痞子。”
今天看牛当然也不能太老实。一上山,他就一个大字躺在地上睡觉,结果收工时发现少了一头黑牛。社员们对他投射埋怨的目光。
它飞向南方。记得那天的暴风雨,真是惊心动魄,被风一次次掀倒,但它继续挣扎着向前,向前。现在终于有希望了,所见的多么眼熟呀!对于“晶晶”来说,寻找成了生命的寄托和生活的目的。
晨光从大树的枝缝里筛落,蜜蜂和蝴蝶又开始了工作……这里没有工作,这里有的是笑骂,扑克牌,空酒瓶以及来自父母的汇款单。“麻雀”现在已经学会了打扑克输了以后钻桌子和夹耳朵,学会了骂人……
这天,外号叫“瓦西里”的黑大个说:“你太懒了!今天罚你去打鸟或抓鱼。”
他没有争辩,提起气枪出发。“麻雀”转了两个山冲,并未见到鸟。忽然,有鸟叫的声音传来,就在不远处。他赶快上子弹,弓着腰潜身树下,悄悄向前方运动。嘣——糟糕,慢点,它还没走,再来一下。嘣——它闪了一下,就栽了下去。打中啦!他一跃而起,跑过一个草坡,看到了苞谷地里的尸体。
这原来是一只鸽子。不过它太瘦了,也太脏了,全身都是泥灰。它是谁家的鸽子?射手想起了什么,上前捡起鸽子,摸摸鸟嘴边黑色的血污,身上的泥垢,大腿上化脓的伤口,还有胸前稀疏欲脱的羽毛。突然,他眨眨眼,惊得脸色突变:它腿上有一条破烂褪色的红绸带,还系着一个眼熟的鸽哨。
“晶晶!”他大叫了一声。
他捧着逐渐冷却的鸽子,带血的手指在哆嗦。
入夜了,他的思绪总离不开“晶晶”。不可想象,蓝天这么大,路途这么远,遥遥千里云和月,它居然成功地飞回来了。当他酒酣昏睡时,它却在风雨中搏击前进,喷吐着满嘴的血腥气味向他一步步接近。像突然悟到了一种什么,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把上衣往肩头一搭,走向门口。
“我……再也不到这里来了。”
“‘麻雀’,你不要太娘娘心肠吧?不就是一只鸟么?”
他默默地走了,沿着山路走向自己的家,那里有他的柴刀、锄头、扁担,还有口琴和鸽巢,以及散发出桐油香味的斗笠。
(有删改)
4.双线结构是这篇小说结构的鲜明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明线(老槐):答应制作米糖——备齐工具食材——精心制作米糖——米糖供应不求。②暗线(费干部):煞费苦心指点生财门路——亲切得体鼓励重操旧业——暗中推介帮助销售——道出实情消解老槐愧疚。③作用:明暗线交织使情节更紧凑,内容更集中,主题更深刻。老槐的打米糖手艺重放异彩,费干部的暗中帮扶,二者巧妙安排,自然融合,更好地表达了帮扶干部热情帮助老槐重拾老手艺、走上致富路的主题。
2.①在拓展事件的时间跨度与想象空间中丰富了小说的内涵;②在增加小说情节的曲折波澜中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③在彼此呼应互补中丰满了小说的人物形象;④在双方的行为对照中突出了深沉的父爱主题。
3.一条线索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线索是碳基舰队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3C文明。
4.小说采用双线结构:①一条情节线索是一只取名为“晶晶”的鸽子,它被主人送给了喜欢鸽子的招工师傅,带到了遥远的北方,但“它”从新主人手里逃出,并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与飞行,最后“晶晶”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②另一条情节线索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知青,在“鸽子外交”失败后,他沉沦了,开始消极地“反抗”,执行所谓“新战略”。最后,“晶晶”从遥远的北方飞回来,却被“麻雀”一枪击毙。③这两条情节线索交织穿插,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使作品成为统一的整体;这样安排避免了平铺直叙,深化了小说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