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右图为同一环境中的两种蝴蝶。
1、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枯叶,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2、从进化的角度,怎样解释这种适应的形成?
这是拟态现象,使枯叶蝶不易被天敌发现。
枯叶蝶的祖先种群中出现翅似枯叶的变异个体后,由于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这种变异的个体生存和留下的后代的机会多,久而久之,使这类蝴蝶具有翅似枯叶的适应性特征。
问题探讨
问题探讨
3、同一环境中不乏翅色鲜艳的蝴蝶,这与你刚才作的解释有矛盾吗?如果有,又怎样解释?
看似矛盾。其实翅色艳丽的蝴蝶,其翅上类似猛禽眼睛的眼斑,能避免它遭到攻击,是它防御敌害的适应性特征。
2
①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
适应的含义:
小肠的结构特点适于消化和吸收
毛细血管的结构适于物质交换
2
②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
适应的含义:
仙人掌叶子退化,发根系发达,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北极熊白色的毛发,厚厚的脂肪层,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
例如:拟态、警戒色、保护色等均属于适应。
①适应的普遍性:适应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
适应的特点:
雷鸟是寒带地区特有的鸟类。羽色因季节而异,而与环境一致︰冬季羽毛白色,与雪地相一致;春夏则为有横斑的灰或褐色,与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相适应。
雷鸟在冬季来临之前将羽毛换成白色,有利于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这种适应现象有没有局限性?
有,如果雪下的比较晚,这种体色反而易被敌害发现。
②适应的相对性: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
适应的特点:
适应性特征来自遗传,即来源于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对之前的环境适应的结果。由于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3
适应的相对性的原因
(1)主要内容:
①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②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进化的原因:①用进废退;②获得性遗传。
鼹鼠
食蚁兽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优点:
不足:
①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进化理论的学者;
②彻底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①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
②拉马克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推论1:
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事实4:
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
事实5:
许多变异是可能遗传的
推论2: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事实3:
资源是有限的
事实1: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
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推论3:
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具有这些有利变异的个体越来越多,形成具有新的适应特征的生物新类型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
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
主要观点:
①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
②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
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
学说内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1、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而在漫长的干旱季节,食物的缺乏是经常发生的。设想在某个历史时期,长颈鹿的祖先群体中出现了颈长的个体,这一变异是可以遗传的。这样的个体在生存和繁殖上具有什么优势?
2、经过若干代的繁殖,长颈鹿祖先群体中颈长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将会怎样变化?
容易吃到高处的树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逐渐增加
长颈鹿的适应性特征示意图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思考 讨论
3、枯叶蝶在停息时形似枯叶这一适应性特征的形成,能否同样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
思考 讨论
能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在进行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适应是如何形成的。
思考 讨论
①群体中先产生可遗传的有利变异---适应的来源
②然后,生存斗争使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朝着更利于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方向发展---自然选择的方向
③最终产生适应---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适应的形成: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进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认为在一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下,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会赋予某些个体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经过代代繁殖,群体中这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多,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进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
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内因);
环境的定向选择(外因)。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达尔文关于适应形成的解释
2
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
①合理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②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③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3)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意义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
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
请搜集生物进化论的相关资料,讨论以下问题。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的主要冲突是什么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之后,为什么遭到许多人的攻击、谩骂和讥讽
思考 讨论
达尔文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最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这一观点否定了“神创论”,与当时的宗教观念相悖,因此遭到许多人的攻击、谩骂和讥讽。对人们破除迷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19世纪末,严复、梁启超等以自然选择学说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作为唤起同胞救国图强的警钟。这一做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思考 讨论
激励人们奋发图强,“自强保种”使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马克思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后,在写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说:“虽然这本书用英文写得很粗略,但是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马克思所说的“我们的观点”是指什么观点
思考 讨论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4.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有什么启示
人类与其他生物有共同的起源。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大自然的一员,而不是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的“主宰”。
(4)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不能科学的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强调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5)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以个体为单位深入到以种群为单位,形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
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
A
1、适应的相对性的形成与下列各项关系最密切的是( )
A.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
B.变异是不定向的
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D.环境条件是稳定的
巩固练习
B
2、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可遗传的有利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形成显著的适应性特征,进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巩固练习
3、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B.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产生抗药性突变
C.环境是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D.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A
巩固练习
1、工蜂虽然不能繁殖后代,但它们适于采集花粉的性状在进化上仍是有意义的。因为决定这些性状(有利变异)的基因存在于蜂王和雄蜂的基因组中,可以遗传给后代。也正是由于工蜂有这些性状,才能使蜂王获得充足的食物来繁殖后代。
2、在自然界,物种绝灭的速率本来是很缓慢的,人类活动大大加快了物种绝灭的速率。现在许多濒危物种之所以濒危,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一般来说,人类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是在弥补自己对大自然的过失,不能说是干扰了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从另一个角度看,自然选择所淘汰的物种并不是毫无价值,因此,不能完全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判断现有物种的存留意义。
拓展应用
3、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可能完全隔绝,人也不可能离开自然界而生存,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可能完全摆脱自然界的影响。但是,人类毕竟早已远离风餐露宿、“与狼共舞”的时代,工农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婴幼儿死亡率显著下降,平均寿命显著延长,来自自然界的选择压力在变小,来自人类社会内部的选择因素在增加。
拓展应用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