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7 15:1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语文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 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
1.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2.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情似水,淡淡的,只有用心去品,才能品出个中滋味。一个三代同堂的四口之家漫步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欣赏着自然的美景,享受着浓浓的亲情,该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莫怀戚的《散步》就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精美的画卷。
二、作者简介
屏幕显示:
三、初读,明感人故事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圈画重点字词。
2. 学生朗读本文。
3. 教师指导朗读,本文语速不宜过快,中速较为合适,采用舒缓的语气为宜。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4. 学生回答问题。
5.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事件。
明确:本文讲述了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的故事。
四、悟读,品浓浓亲情
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 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
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 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 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 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 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