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7 15:26:0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色挠(ráo) 弗敢易(fú) 天下缟素(gǎo)
B.唐雎(jū) 庸夫(yōng) 以头抢地(qiǎng)
C.休祲(jìn) 韩傀(guī) 免冠徒跣(xiǎn)
D.怫然(fú) 夫专诸(fū) 寡人谕矣(yù)
2.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B.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C.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今义:成直线的)
D.秦王色挠(古义:变化。今义:轻轻地抓)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错意也(在意) B.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C.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
4.《唐雎不辱使命》中对“布衣之怒”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B.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C.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
5.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B.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平民)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感谢)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D.秦王不说。
7.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长跪而谢之 B.轻寡人与
C.请广于君 D.天下缟素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是臣民对古代帝王的敬称。
B.《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唐雎列举了平民中的四个有志之士的发怒。
C.“岂直五百里哉?”一句中的“哉”是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吗”。
D.《战国策》是宋代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聂政之刺韩傀也/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B.徒以有先生也/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臣未尝闻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10.下列句子是有关我国传统礼节——座次的表述,依据其内在关联组成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便坐于此,故有“南面称帝”之说;
②“堂”多用于举办活动,其中坐北朝南的位置最为尊贵;
③我国古代建筑格局通常为前堂后室。
④而沿用至今的“左尊右卑”是明朝建立后才固定的。
⑤“室”则用于居住,一般东西长,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
A.③④②⑤① B.②④①⑤③ C.③②①⑤④ D.②③⑤①④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寝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是日见范雎,秦王跽①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昔者吕尚②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遂收功于吕尚而卒王天下。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
【注】①跽:长跪。②吕尚,姜姓,字子牙,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周文王),拜为“太师”,辅佐姬昌建立霸业。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
B.徒以有先生也 徒:只,仅仅
C.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 卒:最终,终于
D.莫肯乡秦耳 乡:同“向”,先前,从前
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借助对话将秦王与唐雎的较量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来。
B.乙文中秦王多次请教范雎,范雎连说“唯唯”,并没有急着陈述自己的主张。
C.两文都用列举古代人物证明观点,都是用语言劝谏达到了说服秦王的艺术效果。
D.甲文中的秦王长跪,可见他前倨后恭;乙文中的秦王长跪,可见他求贤若渴。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1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大 王 信 行 臣 之 言 死 不 足 以 为 臣 患 亡 不 足 以 为 臣 忧。
15.两文塑造了唐雎和范雎这两个“士”的形象,他们身上拥有的“士之精神”有何异同?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①!”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②盆缶③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④。于是秦王不怿⑤,为一击缶。相如顾召⑥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瑟:古乐器名。②奉:敬献。③缶:瓦制的打击乐器。④靡:后退,避开。⑤怿:高兴。⑥顾召:回过头来嘱咐。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头抢地尔______ ②休祲降于天______
③秦御史前书曰______ ④秦王怒,不许______
17.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18.翻译下面句子。
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19.【甲】【乙】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使臣形象,请概括唐雎、蔺相如二者形象的共同点,并指出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三、填空题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唐雎不辱使命
(2)弗敢易
(3)大王加惠
(4)以头抢地尔
(5)休祲降于天
(6)岂直五百里哉
(7)秦王色挠
(8)寡人谕矣
21.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文言句式。
(1)非若是也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3)受地于先王
(4)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挠”应读náo;
B.“抢”应读qiāng;
D.“夫”应读fú;
故选C。
2.D
【详解】“挠”在这里是“屈服”的意思,故D错误,选D。
3.C
【详解】C.“缟素”在这里应为“穿白色丧服”之意;
故选C。
4.C
【分析】
【详解】结合原文“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分析,唐雎的“布衣之怒”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故选C。
5.D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D.句意为: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谢:道歉;
故选D。
6.C
【详解】A项,“仓”通“苍”;B项,“错”通“措”;D项,“说”通“悦”。
7.A
【详解】A.句意: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谢:道歉,无活用;
B.句意:看不起我吗?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C.句意:请求扩大安陵君的地盘。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D.句意:然后天下人都要穿着白色的丧服为秦王吊丧。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故选A。
8.C
【详解】A.“寡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B.应是“三个有志之士”。
D.“宋代刘向”不正确,应为“西汉刘向”。
故选C。
9.A
【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是常见的现象,注意结合句意分析。
A.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连词,因为/介词,用。
C.语气词,表陈述/语气词,表判断。
D.介词,到/介词,从。
故选A。
10.C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排序。根据句意,可知③为总起句,从句中的“前堂后室”可知,本段应该是先表述堂,后表述室;②句中的““堂”多用于举办活动”与③句中的“前堂后室”相照应,故②跟在③之后;①句中的“故有“南面称帝”之说”与②句中的“其中坐北朝南的位置最为尊贵”相照应,故①跟在②之后;根据第③句,⑤应跟在①之后;④句中的“沿用至今的“左尊右卑”是明朝建立后才固定的”与⑤句中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互为转折关系,所以④应跟在⑤之后。故选C。
11.D 12.C 13.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14.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 15.相同点:面对秦王,两人都体现出敏于应对、善于言谈、有勇有谋的“士”之精神。
不同点:面对傲慢无礼的秦王,唐雎既有不卑不亢的语言陈述,又有“挺剑而起”的勇猛动作,展现出不畏强暴的“士”的形象。
范雎用语言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希望秦王接纳自己为秦王竭忠尽智的愿望,体现了善用智谋的士的形象。
【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D.解释不正确。“莫肯乡秦耳”意思是: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 “乡”同“向”,奔向,趋向之意,而非“先前,从前”。
故选D。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概括和分析不正确。根据【乙】“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非敢然也……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可知,本文是范雎陈述不能给秦王出主意的原因,并非劝谏秦王。
故选C。
1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布衣:平民。徒:光着。跣:赤足。以:用。抢:撞。尔:同“耳”,罢了。
1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句意为:大王真能实行臣子的话,死不足成为臣子的祸殃,流亡不足成为臣子的忧虑。“大王信行臣之言”主谓结构,应在“言”后停顿;“死不足以为臣患”主谓结构,应在“患”后停顿;
因此断句为: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
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
相同点:
根据【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在秦王盛怒的情况下,唐雎仍然从容应对,并且“挺剑而起”,致使“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可知,唐雎敏于应对、善于言谈、有勇有谋;而【乙】“秦王复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范雎谢曰……”。也表现了范雎虚与委蛇,巧妙应对等特点;因此,面对秦王,两人都体现出敏于应对、善于言谈、有勇有谋的“士”之精神。
不同点:
根据【甲】“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寝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可知,面对傲慢无礼且“怫然怒”的秦王,唐雎语言上不卑不亢,行动上“挺剑而起”动作勇猛,欲同秦王拼命,展现了不畏强暴的士的形象。
根据【乙】“非敢然也……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可知,范雎用周文王和姜尚的具体的例子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希望秦王接纳自己为秦王竭忠尽智的愿望,体现了能言善辩、善用智谋的士的形象。
【点睛】参考译文
【甲】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剑未出鞘)。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乙】这一天接见范雎,秦王跪着请求说:“先生拿什么来赐教我?”范雎说:“对,对。”过了一会儿,秦王又请求说:“先生拿什么来赐教我?”范雎说:“对,对。”像这样有三次了。秦王长跪着说:“先生不肯赐教我吗?”范雎表示歉意说:“不是臣子敢这样啊。臣子听说当初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身份只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垂钓罢了。像这种情况,关系可说是生疏的。结果一谈就任他做太师,请他同车一起回去,这是他们交谈得深啊。所以文王果真得到吕尚为他建立的功勋,终于据有天下而自身成了帝王。现在臣子是个客处他乡的人,与大王关系疏远,而所想要面陈的,又都是纠正国君偏差错失的事。臣子愿意献上一片浅陋的忠诚,却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连问三次而不回答,就是这个原因。大王真能实行臣子的话,死不足成为臣子的祸殃,流亡不足成为臣子的忧虑。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尽了忠而身体倒下,从此锁住了嘴,裹住了脚,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
16. 抢:碰,撞; 休:吉祥; 前:上前(走上前); 许:答应。 17.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18.①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②我(寡人)私下听说赵王爱好(喜欢)音乐,请弹奏瑟! 19.他们二人都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爱国之情可见一斑。
两文都有人物与秦王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挺剑而起”则是对唐雎的动作描写;“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也是对蔺相如的动作描写。不同点:【乙】文“相如张目叱之”是对蔺相如的神态描写,文中对众武士的描写则属于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甲】文没有。
【解析】16.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
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①句意:用头撞地罢了。“抢”,古今异义,今义为“抢夺”,古义为“碰,撞”;
②句意: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休”,古今异义,今义为“休息”,古义为“吉祥”;
③句意: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前”,词类活用,方位名词作动词,意为“上前(走上前)”;
④句意:秦王发怒,不答应。“许”,本义即为“答应”。
17.本题考查句子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及一些固定句式。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
本句可根据句子成分断句,这是三个主谓句,一是“左右(主语)欲刃相如(谓语)”,二是“相如(主语)张目叱之(谓语)”,三是“左右(主语)皆靡(谓语)”。
据此可断句为: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18.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然后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两句中重点的词有:
(1)尝,曾经;布衣,平民。
(2)窃,私下;好,爱好。
19.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及描写方法。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以下方面解答:典型事件,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作者评价和侧面烘托等。答题时,抓住关键句子分析即可。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写出二人的智勇双全;“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写出二人的善辩;“挺剑而起”“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写出二人视死如归、忠君爱国。
甲文,“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描写唐雎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乙文,“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描写蔺相如同样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这是相同点。另外,乙文“左右皆靡”“秦王不怿,为一击缶”,通过侍从的恐惧和秦王的屈服,侧面烘托了蔺相如的勇敢、爱国,是侧面描写的写法,另外,“秦王不怿”“左右皆靡”属于神态描写,而甲文没有,这是不同点。
据此可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拔剑出鞘立起。
【乙】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奏瑟一曲!”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王捧上盆,来相互为乐。”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蔺相如向前进献瓦缻,并跪下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缻,蔺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如果我自杀,脖颈里的血可以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圆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吓得倒退。因此秦王很不高兴,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20.(1) 辱没、辜负。(2) 交换。 (3) 给予恩惠。(4) 碰,撞。(5) 吉凶的征兆。文中偏指凶兆。(6) 只,仅仅。(7) 屈服。(8) 明白,懂得。
【详解】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辱”,辱没、辜负;“易”,交换;“惠”,给予恩惠;“休祲”,吉凶的征兆。文中偏指凶兆;“挠”,屈服;“谕”,明白,懂得。
21.(1)判断句,“非……也”表否定判断。
(2)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3)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先王受地”。
(4)省略句,省略主语“吾”。
【详解】(1)非若是也:不是像你说的这样。“非……也”表否定判断,判断句。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者,……也”表判断,判断句。
(3)受地于先王: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正常语序为“于先王受地”,倒装句,状语后置。
(4)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省略主语“吾”,是省略句。